英國皇家海軍近日高調宣布,以該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戰艦——"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為核心的戰鬥群,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這艘排水量6.5萬噸的巨艦,連同所搭載的F-35隱形艦載戰鬥機在內的艦載機,以及護衛艦、潛艇和補給艦等,能在接到命令後5天內投入實戰。
英國可謂航空母艦這一艦種的起源國家之一,一戰時期就改造出原始的航母,並率先投入實戰,二戰時則一度擁有僅次於美國的航母力量。但自冷戰中期開始,軍費開支的不斷縮減,讓皇家海軍實力迅速萎縮,航母規模更是銳減。
到了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時期,英國皇家海軍僅有兩艘平均噸位不足三萬噸的輕型航母可用,一度在阿根廷空軍的狂轟濫炸下苦苦支撐。馬島戰後的幾十年,英國繼續用3艘2萬噸的"無敵"級輕型航母撐場面,但也意識到大型航母的質量優勢遠非輕型航母可比。因此提出了代號CVF的新一代航母計劃,也就是"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
由於輕型航母只能攜帶性能縮水嚴重的垂直/短距起降固定翼飛機,且數量太少,因此英國人提出航母排水量要足夠大,CVF的滿載噸位達到6.5萬噸,已經達到大型航母範疇,使載機數量大幅度增加。此外設計師還為航母設計了雙艦島,認為可以有效提升艦載機運作效率,並減少甲板受風影響。再加上英國羅·羅公司的MT-30燃氣輪機帶來的澎湃動力,以及技術前衛且成本較低的"燃氣輪機-電力驅動模式"。
總體看來,CVF的總體技術指標很突出,被不少人視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航母。
紙面參數雖好,但"伊莉莎白女王"級的建造過程卻並不順利。先是預算一再超支,以至於有議員提議建完兩艘後,只使用一艘,然後賣掉或對外租賃另一艘,以填補超支帶來的財政窟窿。而在隨後的海試中,該級艦又出現了多次漏水醜聞,雙艦島造型也並沒有表現出預期中的效果。
如今,兩艘6.5萬噸巨艦已經建成入役,但皇家海軍的裝備體系內下沒有一架固定翼艦載機。於是乎,英國人玩了一手絕的:海軍沒有,但空軍不是有嘛,那就來個二合一,讓空軍的美制F-35B垂直起降戰機開到"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上使用,開創了"海空軍聯合使用航母"的世界先例……考慮到多數中小國家連像樣的海軍都沒有,英國這種沒出息的操作,毆打一下全球大部分"小朋友"還是足夠的。
不過,英國人的套路嚇唬小國雖然夠用,對付大國就難了。實際上由於缺乏預警機,且F-35B的作戰半徑又不大,"伊莉莎白女王"級的戰鬥力與大型航母的身份並不匹配,不如說是"大噸位輕型航母"更為恰當。
一向喜歡自我標榜為"世界級大國",且屢屢挑動事態的英國,近年來多次叫囂要將航母派到中國南海來搞事情。然而如今,中國海軍也在建設更大更強的航母力量,反航母體系更是早已成型,區區兩艘"大噸位輕型航母",能成什麼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