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一位姐姐,丈夫50歲因心臟病毫無徵兆的去世了,正值壯年的一家之主就這麼走了,在巨大的生活變化下,她實在接受不了。平日裡自己和老公關係很好,家中大事都是指著老公,兒子當年又要上大學,依靠慣了,失去了主心骨,她怎麼也接受不了。
當時認為自己也過不去了,日日以淚洗面,仿佛只有這樣才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睹物思人,她想著換個環境,不去想他,但即便這樣,對丈夫的思念還是揮之不去。
她越是想忘記這件事情,就越忘不掉。
1
這是為什麼呢?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該如何應如何迎接這種心理挑戰呢?
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Daniel Wegner,做過一個「白熊實驗」。他要求參與者閉上眼睛,想像一隻白色的北極熊,然後再把它從腦海裡驅趕出去。結果發現,越想把白熊忘掉的人,越忘不掉,就像越想戒菸的人,越戒不掉。
人類積極的心理和消極的心理,使用的是同一條神經通道,這個神經通道它不可能同時做兩件事情。比如喪夫之痛或者經歷一些人生重大事件,光是靠控制是走不出的。
2
想把消極的情緒體驗忘掉,其實很難。但是,你可以用轉移、替代和升華來忘記。
轉移
再回到剛才那位姐姐的故事,周邊人出各種辦法幫助她走出困境,幾乎無效。
後來換了一份工作,忙起來,沒有時間去想這些事情,自己慢慢就好了。她這是無意間用了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替代
除此之外,替代也是比較有效的方式:許多家裡的孩子都沉迷於遊戲,天天抱著手機不放,這也是許多家長的煩惱所在,他們將手機視作洪水猛獸,但只是著急發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專家建議給孩子找一些可以替代的興趣點,讓他們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比遊戲本身更精彩,這需要家長花些心思找到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比如在一些運動或者活動中,會產生多巴胺和快樂體驗,找到替代物和新的興趣點後,孩子則不會將注意力都放在打遊戲上啦!
升華
比如上面的白熊實驗,如果你想像的一直是怎麼忘記白熊,其實你是忘不掉的;然而,如果你不再想像一隻白色的北極熊,而是想像一隻棕色的熊,或者春光燦爛的花園,你就能驅散這隻白色的熊。
所以,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心理學家有一個新的發現:過去,我們總是想著怎麼把負面的心理、消極的情緒控制住、管理住;最後發現,我們還不如用積極的心態來替代、轉移、升華我們的消極心態。
這就是走出焦慮的科學方法,以積極心理學來戰勝我們的消極心理,以陽光、燦爛的心態去消除冬天的寒冷。
不要讓我們的消極情緒去擠佔積極情緒,這樣會太擁擠,再碰到負面與焦慮,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