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忘記就越是想起,腦中揮之不去的白熊,三個方法幫你走出困境

2020-12-26 凱西從心而論

身邊的一位姐姐,丈夫50歲因心臟病毫無徵兆的去世了,正值壯年的一家之主就這麼走了,在巨大的生活變化下,她實在接受不了。平日裡自己和老公關係很好,家中大事都是指著老公,兒子當年又要上大學,依靠慣了,失去了主心骨,她怎麼也接受不了。

當時認為自己也過不去了,日日以淚洗面,仿佛只有這樣才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睹物思人,她想著換個環境,不去想他,但即便這樣,對丈夫的思念還是揮之不去。

她越是想忘記這件事情,就越忘不掉。

1

這是為什麼呢?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該如何應如何迎接這種心理挑戰呢?

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Daniel Wegner,做過一個「白熊實驗」。他要求參與者閉上眼睛,想像一隻白色的北極熊,然後再把它從腦海裡驅趕出去。結果發現,越想把白熊忘掉的人,越忘不掉,就像越想戒菸的人,越戒不掉。

人類積極的心理和消極的心理,使用的是同一條神經通道,這個神經通道它不可能同時做兩件事情。比如喪夫之痛或者經歷一些人生重大事件,光是靠控制是走不出的。

2

想把消極的情緒體驗忘掉,其實很難。但是,你可以用轉移、替代和升華來忘記。

轉移

再回到剛才那位姐姐的故事,周邊人出各種辦法幫助她走出困境,幾乎無效。

後來換了一份工作,忙起來,沒有時間去想這些事情,自己慢慢就好了。她這是無意間用了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替代

除此之外,替代也是比較有效的方式:許多家裡的孩子都沉迷於遊戲,天天抱著手機不放,這也是許多家長的煩惱所在,他們將手機視作洪水猛獸,但只是著急發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專家建議給孩子找一些可以替代的興趣點,讓他們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比遊戲本身更精彩,這需要家長花些心思找到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比如在一些運動或者活動中,會產生多巴胺和快樂體驗,找到替代物和新的興趣點後,孩子則不會將注意力都放在打遊戲上啦!

升華

比如上面的白熊實驗,如果你想像的一直是怎麼忘記白熊,其實你是忘不掉的;然而,如果你不再想像一隻白色的北極熊,而是想像一隻棕色的熊,或者春光燦爛的花園,你就能驅散這隻白色的熊。

所以,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心理學家有一個新的發現:過去,我們總是想著怎麼把負面的心理、消極的情緒控制住、管理住;最後發現,我們還不如用積極的心態來替代、轉移、升華我們的消極心態。

這就是走出焦慮的科學方法,以積極心理學來戰勝我們的消極心理,以陽光、燦爛的心態去消除冬天的寒冷。

不要讓我們的消極情緒去擠佔積極情緒,這樣會太擁擠,再碰到負面與焦慮,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

相關焦點

  • 越說戒菸的人越是戒不掉,是意志力不夠嗎?心理家:白熊效應
    但是吸菸成癮是個緩慢形成的過程,而「元認知」在這個緩慢的過程中,也慢慢放鬆了警惕,逐漸默認了吸菸這樣的一個行為,最終時間長了,就養成了吸菸的習慣。那麼,為了擺脫這個困境,他們需要怎麼做?對了,點燃一顆煙,這樣,他們才能在香菸的刺激下,感受到同等的快樂與放鬆。所以我們經常會在午休或者下班的時間看見很多菸民在下班的途中吸著煙。
  • 為何有些人和事越想忘越是忘不掉?那是因為中了「反芻」的毒
    我該怎麼快速忘記在競聘演講失敗的羞愧?……心理學家們為了探究「不想要的想 法」是否真的很難從腦海中清除,而組織過一場實驗,這就是著名的「不要想白熊」實驗。白熊實驗的結果就是:我們不僅在一開始就很難壓制住一個想法,更重要的是,你越想壓制的念頭,之後可能會以更強烈的方式再次回到你的腦海中。01 痛苦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有些人和事情,總是難以釋懷。
  •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家長警惕「白熊效應」,讓孩子遠離「白熊」
    1、「白熊效應」的由來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實驗,他將實驗者分為三組,第一組先「不要想白熊」然後「請想白熊」,第二組要先「想到白熊」然後「不要想到白熊」,第三組是「若是想到了白熊,請想紅色汽車」然後「想像白熊」。
  • 越不讓孩子做孩子越去做,是「白熊效應」,家長要了解後才能化解
    所以,這就是白熊效應,它是一種反彈效應,也是一種心理效應。白熊效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得也很廣泛。比如:我們腦海中想著一定要儘快完成這件事情,結果這件事情只會完成得越來越慢,甚至超出了自己預期的時間、有的時候我們拼命想記住一件事情,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忘記,結果到了最後卻忘記了。這樣的事情就是白熊效應。
  • 越禁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白熊效應」,讓娃遠離「白熊」
    第2個原因,可能白熊效應有關白熊實驗:在1982年曾經有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但是實驗結果卻增加了許多人周圍心理學家,他找來許多志願者,把他們分為三組在志願者看完了一遍以後,心理學家對每組的志願者說了不一樣的話,分別是:要記得那頭白熊。你們有可能會喜歡上白熊。你們千萬不要去想那隻白熊。
  • 如何忘記自己喜歡過的人?高情商的人告訴你四個方法!
    很多人會對自己喜歡過的人念念不忘以及耿耿於懷,無論是明戀還是暗戀都是如此,越想忘記,越會想起,即使時過境遷也會記憶猶新,其實不是忘不掉,而是沒有找到方式和方法,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倘若你找到對症的藥,自然而然會藥到病除,人生的難題會迎刃而解,為了助你早日忘記曾經喜歡過的人,以下高情商的人告訴你忘記自己喜歡過的人四個方法還望你能活學活用,想必你不再想起自己喜歡過的人指日可待。
  • 白熊效應:越制止孩子做的事孩子越要做,家長要警惕,及時改善
    但測試結果卻恰恰相反,每個參與者的腦海中會立刻出現一隻白熊的想像。這種現象就叫做白熊效應。簡單而言,白熊效應也叫反彈效應。一個人越是不想做某件事兒,其潛意識裡就會不自覺地做這件事兒。從給孩子餵飯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父母越是制止孩子做某件事兒,其結果越是事與願違。也只是說,父母在逼迫孩子不做某件事兒時,孩子在潛意識裡就會極其渴望做這件事兒。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愈加叛逆,甚至難以管教。
  • 為什麼越是壓抑一個念頭,它卻也是揮之不去?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時候你越是控制自己不去想某些事情,但這些事情卻像跟你槓上了一樣,一直在你的腦海中與你糾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他要求志願者努力不去想某些東西,比如白熊、食物以及一些大家熟知的東西。但這個要求真的很難實現,志願者一旦停止壓制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就馬上捲土重來,不斷地湧向腦海。
  • 越是親戚,越不能幫的幾個忙,你需要了解一下
    越是親戚,越不能幫的幾個忙,你需要了解一下有人找你幫忙,你是幫還是不幫,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其實幫忙也是要分人的,看看是誰來找你求助,具體到人後,再要看是幫什麼樣的忙,不是一有人求助,自己就非要去幫助他不可
  • 《認知覺醒》:中年人走出焦慮與迷茫的困境,從改變認知開始
    人到中年總會有太多力不從心,想勤奮,卻總是敵不過惰性;想努力,卻總是陷入低效的狀態;想精進,面前卻總是彎路不斷;讀了很多書,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費了;人生仿佛越使勁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作者在《認知覺醒》一書中也給出了答案:·克制欲望,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平;·要事優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接受環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三、改變認知保持5大認知覺醒,消除焦慮與迷茫
  • 實用的育兒心理學效應——「白熊效應」
    你是否發現,你家的小幼崽成長到某個階段後,會一改之前的「歲月靜好」,變得越來越難對付?的確,人類幼崽有個特點,就是當他們「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之時,即便是爸媽爺奶眼中的「天使寶寶」,也會變得不再順從愛和你對著幹,這就是媽媽們都知道的「Terrible 2和Horrible 3」。
  • 實用的育兒心理學效應 ——「白熊效應」
    的確,人類幼崽有個特點,就是當他們「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之時,即便是爸媽爺奶眼中的「天使寶寶」,也會變得不再順從愛和你對著幹,這就是媽媽們都知道的「Terrible 2和Horrible 3」。到了這個階段裡的孩子,越是和他們說「不行、不要、不可以做什麼」,他們只會更叛逆,越來越難管教。
  • 《失眠療愈》:這本書能讓你睡個好覺
    三、怕失眠比失眠更可怕?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告訴一群大學生,可以想任何事情,但不能想白熊。可是,這些大學生都做不到。每當他們試著去想其他東西時,腦海浮現的全是白熊。要知道,平常這些大學生是很難想到白熊的。他們滿腦子都是性、考試。
  • 走出困境的三把鑰匙:看開、看透、看遠
    遇到困境時,應該做的是如何找到正確的那把鑰匙,打開困境的局面與大門。走出困境的三把鑰匙:看開、看透、看遠。在遭遇困境時,學會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打開困境的局面方法之一。好的心態,會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困境,讓我們有毅力走出困境。生活中,並沒有什麼事是解決不了的問題。
  • 不要試圖刻意忘記一個人,因為你根本忘不了,相信我
    如果現在讓你回顧一下,當初你是怎麼走出失戀痛苦的,你還想得起來嗎?我相信有心之人肯定會想起來,是在某一個瞬間突然好想釋懷了,但是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我想他們根本就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忘記的,而他們把這樣的過程,叫做交給時間。
  • 一個人越是身處困境,越不能做這幾件事,否則越來越糟糕
    如何面對困境,並且迅速重整旗鼓,找到再次突破的切口,便直接決定了你能夠走多遠。一個人越是身處困境,越不能做這幾件事,否則越來越糟糕。1處境越是糟糕,越不能認命。也許坎坷不平,也許荒草叢生,也許不見陽光,也許一路泥濘,不管你是想放棄,還是想退縮,請你千萬要記住,人生的路,再難也要走。即使沒有人陪同,也要堅持,就算走不到盡頭,也別憂愁,不能因為困難重重,就放手,不能因為風雨交加,就回頭,人生,就是一條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如何進退,尤其是在這3件事情上
    因為不懂得進退,導致我們浪費了很多時間在無用的事情上,這不僅會拉低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還會使我們陷入思維的困境之中久久的不能夠走出來。這是尤其痛苦的一件事情。越是厲害的人,他們會越知道應該在什麼樣的事情上進退,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在沒有用的事情上。這是一種很高級的思維方法,我們有的時候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我們想的太多,沒有直奔主題。
  • 你可知道,想起你的時候我會很難過,越是難過越是想念
    伴著秋風,聽著雨聲,睡死夢鄉……2.我終不能改變那個開始,何不忘了那個結局3.你可知道,想起你的時候我會很難過,越是難過越是想念。4.堅硬旳城市沒有柔軟旳愛情,生活不昰林黛玉,不昰因為憂傷就可以風情萬種。5.一個人,月光下,靜靜的品味。
  • 「越是厲害的人,越沒有朋友」
    可你會發現,越長大,朋友越少,越難真心。甚至有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沒了朋友。這個時候,你會恐慌,你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了朋友。等你真正遇到,而需要他們的時候,又有幾個是願意幫助你的真心朋友呢?大多數所謂的朋友,還不是在背後算計你,出賣你。最巴不得你好的人,其實就是你的一些朋友。其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沒有朋友。即使有些人會主動跪舔,但因為看透了他們的虛情假意,而不會和他們做朋友。
  • 想要忘記一個人,越是想忘記、越是記憶深刻,放不下的原來是自己
    為了緩解這種痛苦,我們會開始逃避,會開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求證,只想知道對方是不是還愛著自己。甚至會出現越來越極端的方式,最終換來的都是自己一個人的磨難而已。儘管這樣的方式可能會緩解我們的痛苦,但是這所有的行為,其實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這種結果而已。忘記一個人只需要兩樣東西,時間和新歡,你選擇了時間,我選擇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