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昌禎教授生前留影。
作為恩師培養的最後一位婚姻家庭法博士研究生,還記得第一次去巫老師家裡時的場景,整潔有序的擺設,浸滿陽光的窗戶,滿溢書香的小居,無處不彰顯著女主人對於生活的熱愛
驚聞巫昌禎教授逝世的消息是在2020年3月25日的下午,當時我正坐在辦公桌前,同門師姐告訴我們時,覺得非常意外又震驚,愕然恍惚中追憶與恩師的點點滴滴。
巫昌禎教授是我國資深法學家,婚姻家庭法學教學研究的先行者,新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的創始人之一,是我國著名的婚姻家庭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作為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多年的會長、名譽會長,巫老師為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學科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為中國婚姻家庭立法的發展貢獻了一生。為學從教六十餘載,巫老師植根法大、培育桃李,淡泊名利、行為示範,將所有的精力和熱情奉獻在中國婚姻家庭法學的人才培養上。
作為巫昌禎教授指導的最後一位博士研究生,初識恩師是在我讀大一的時候,有一次巫老師在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給我們本科生做講座,現在還記得當時整個禮堂都擠滿了法大的學生,那時老師已經不給本科生上課,對於這次與法學名家的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我們都很珍惜,至今仍記得當時講座時的場景。隨後,在學婚姻家庭法這門課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巫老師在婚姻家庭法領域的觀點理論,還有巫老師對於新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學科的貢獻。
第二次與巫老師的密切接觸是在法大讀研究生的時期,作為博士生入學考試的工作秘書,就相關事項需要與巫老師溝通確認,巫老師平易近人的態度,讓我因近距離接觸法學名師的緊張得到化解。在整個面試過程中,巫老師治學嚴謹、精益求精的研學態度,讓還是民商法碩士研究生的我覺得自身應愈加努力求知。
在報考博士研究生的時候,在中國政法大學已求學七年的我,投身巫昌禎老師門下,作為恩師培養的最後一位婚姻家庭法博士研究生,這是一次寶貴且艱難的機會,一方面報考巫老師的考生很多,競爭很激烈;另一方面,由於我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專業是民商法學民法方向,對於婚姻家庭法的研究尚且不夠精深,所以報考之時,我既忐忑又有一絲憧憬。
後來和老師聊起此事,巫老師告訴我,她剛執教時講授的是民法,後來因為參與婚姻法的修改工作,使她的研究和教學重心從民法轉向了婚姻家庭法學。老師告訴我,只要我肯用心,民法學的研究背景會有助於我博士階段的婚姻家庭法的學習。正是巫老師的因材施教,所以在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上,巫老師建議我對於夫妻財產制度進行研究,通過物權法中財產歸屬的規則與夫妻財產關係的歸屬規則的不同,進而對中國夫妻財產制度進行深入研究。在我攻讀博士學位階段,巫老師在學術研究方法和治學態度上對我的影響,使我受益終身。
還記得第一次去巫老師家裡時的場景,整潔有序的擺設,浸滿陽光的窗戶,滿溢書香的小居,無處不彰顯著女主人對於生活的熱愛。
巫老師與其先生是大學同學,同為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批法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也是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律專業本科生。畢業後,巫老師和庚老師二人一同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學院(1983年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20世紀70年代初,巫昌禎和庚老師來到安徽幹校勞動,後來巫老師為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回到北京,庚老師隨後也放棄了省公安廳的工作回京執教。巫老師曾有多次機會調往國家機關工作,每每談到此事,巫老師說,她喜歡校園生活的寧靜淡泊,原意做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這也是巫老師選擇堅守在講臺六十餘載的動力。
巫老師參與了許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從1955年民法典的起草小組成員,到參與2003年民法典編撰;從我國婚姻法的兩次修訂,到婦女權益保障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工作,巫老師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六十餘載的法律生涯中,巫老師始終關注著婦女權益的保護,作為全國婦聯執委、北京市婦聯副主席的巫老師,常常義務幫助有著不幸婚姻生活的女性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作為第八律師事務所的創辦者,巫老師開創了中國公益訴訟的先例。雖耄耋之年,巫老師仍積極參與推動反家庭暴力立法的工作,這部法律的背後是巫老師多年的辛苦付出,2015年巫老師當選為年度法治人物。夏吟蘭教授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巫老師領獎時的照片,代表著對巫老師一生從事法治工作的一種肯定,也代表著一種學術上的傳承,這也是巫老師執教六十餘年的初衷。
我所了解的巫老師,除了是一位資深的法學名家之外,也是一位賢惠的妻子、偉大的母親。和老師聊天時,巫老師講起當年工作雖然繁忙,但仍堅持親自照料全家的生活,即使需要到外地出差調研,也會提前安排好。每次去家中拜訪兩位老師,都能感覺到二老互敬互愛的感情,庚老師為人謙抑隨和,巫老師待人寬厚熱情,兩位老師相濡以沫的感情讓人感嘆和羨慕。
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使巫老師在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鑠,談話間仍體現了嚴密的邏輯思路和靈敏的反應。後來巫老師因骨質疏鬆不能像以往外出,但仍然堅持親自指導我博士階段的學習,每次去拜訪老師,老師都會對婚姻家庭法、婦女權益保障等具體問題提出自身的思考和研究,也會給予我每一階段的學習建議。對於我的博士學位論文撰寫,巫老師更是字字把關,論文每一稿的修改都承載著巫老師的心血。
恩師仙逝,法學界紛紛發唁電錶示深切哀悼,中國政法大學的官網上設置專欄追憶巫老師。作為巫老師的學生,不勝悲痛和哀傷!巫老師的一生,以其嚴謹的學識和卓越影響力,為我國法治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追憶恩師,清晰流暢、如沐春風的授課,書香滿溢、溫馨怡然的小居,琴瑟和鳴的耄耋伉儷,仿佛一切僅僅發生在昨天。學生們將以恩師潛心為學、淡泊名利的學者風範為追求,以恩師信仰法治、建設法治的崇高理念為目標,牢記恩師的諄諄教導,在各自的領域為民治學,為國育才,向法而行。
江河嗚咽,草木同悲,恩師之風,山高水長!
(作者系山西省檢察院第六檢察部檢察官,現掛職太原市小店區檢察院副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