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恩師巫昌禎教授

2020-12-10 正義網

  

巫昌禎教授生前留影。

  作為恩師培養的最後一位婚姻家庭法博士研究生,還記得第一次去巫老師家裡時的場景,整潔有序的擺設,浸滿陽光的窗戶,滿溢書香的小居,無處不彰顯著女主人對於生活的熱愛

  驚聞巫昌禎教授逝世的消息是在2020年3月25日的下午,當時我正坐在辦公桌前,同門師姐告訴我們時,覺得非常意外又震驚,愕然恍惚中追憶與恩師的點點滴滴。

  巫昌禎教授是我國資深法學家,婚姻家庭法學教學研究的先行者,新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的創始人之一,是我國著名的婚姻家庭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作為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多年的會長、名譽會長,巫老師為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學科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為中國婚姻家庭立法的發展貢獻了一生。為學從教六十餘載,巫老師植根法大、培育桃李,淡泊名利、行為示範,將所有的精力和熱情奉獻在中國婚姻家庭法學的人才培養上。

  作為巫昌禎教授指導的最後一位博士研究生,初識恩師是在我讀大一的時候,有一次巫老師在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給我們本科生做講座,現在還記得當時整個禮堂都擠滿了法大的學生,那時老師已經不給本科生上課,對於這次與法學名家的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我們都很珍惜,至今仍記得當時講座時的場景。隨後,在學婚姻家庭法這門課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巫老師在婚姻家庭法領域的觀點理論,還有巫老師對於新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學科的貢獻。

  第二次與巫老師的密切接觸是在法大讀研究生的時期,作為博士生入學考試的工作秘書,就相關事項需要與巫老師溝通確認,巫老師平易近人的態度,讓我因近距離接觸法學名師的緊張得到化解。在整個面試過程中,巫老師治學嚴謹、精益求精的研學態度,讓還是民商法碩士研究生的我覺得自身應愈加努力求知。

  在報考博士研究生的時候,在中國政法大學已求學七年的我,投身巫昌禎老師門下,作為恩師培養的最後一位婚姻家庭法博士研究生,這是一次寶貴且艱難的機會,一方面報考巫老師的考生很多,競爭很激烈;另一方面,由於我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專業是民商法學民法方向,對於婚姻家庭法的研究尚且不夠精深,所以報考之時,我既忐忑又有一絲憧憬。

  後來和老師聊起此事,巫老師告訴我,她剛執教時講授的是民法,後來因為參與婚姻法的修改工作,使她的研究和教學重心從民法轉向了婚姻家庭法學。老師告訴我,只要我肯用心,民法學的研究背景會有助於我博士階段的婚姻家庭法的學習。正是巫老師的因材施教,所以在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上,巫老師建議我對於夫妻財產制度進行研究,通過物權法中財產歸屬的規則與夫妻財產關係的歸屬規則的不同,進而對中國夫妻財產制度進行深入研究。在我攻讀博士學位階段,巫老師在學術研究方法和治學態度上對我的影響,使我受益終身。

  還記得第一次去巫老師家裡時的場景,整潔有序的擺設,浸滿陽光的窗戶,滿溢書香的小居,無處不彰顯著女主人對於生活的熱愛。

  巫老師與其先生是大學同學,同為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批法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也是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律專業本科生。畢業後,巫老師和庚老師二人一同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學院(1983年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20世紀70年代初,巫昌禎和庚老師來到安徽幹校勞動,後來巫老師為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回到北京,庚老師隨後也放棄了省公安廳的工作回京執教。巫老師曾有多次機會調往國家機關工作,每每談到此事,巫老師說,她喜歡校園生活的寧靜淡泊,原意做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這也是巫老師選擇堅守在講臺六十餘載的動力。

  巫老師參與了許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從1955年民法典的起草小組成員,到參與2003年民法典編撰;從我國婚姻法的兩次修訂,到婦女權益保障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工作,巫老師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六十餘載的法律生涯中,巫老師始終關注著婦女權益的保護,作為全國婦聯執委、北京市婦聯副主席的巫老師,常常義務幫助有著不幸婚姻生活的女性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作為第八律師事務所的創辦者,巫老師開創了中國公益訴訟的先例。雖耄耋之年,巫老師仍積極參與推動反家庭暴力立法的工作,這部法律的背後是巫老師多年的辛苦付出,2015年巫老師當選為年度法治人物。夏吟蘭教授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巫老師領獎時的照片,代表著對巫老師一生從事法治工作的一種肯定,也代表著一種學術上的傳承,這也是巫老師執教六十餘年的初衷。

  我所了解的巫老師,除了是一位資深的法學名家之外,也是一位賢惠的妻子、偉大的母親。和老師聊天時,巫老師講起當年工作雖然繁忙,但仍堅持親自照料全家的生活,即使需要到外地出差調研,也會提前安排好。每次去家中拜訪兩位老師,都能感覺到二老互敬互愛的感情,庚老師為人謙抑隨和,巫老師待人寬厚熱情,兩位老師相濡以沫的感情讓人感嘆和羨慕。

  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使巫老師在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鑠,談話間仍體現了嚴密的邏輯思路和靈敏的反應。後來巫老師因骨質疏鬆不能像以往外出,但仍然堅持親自指導我博士階段的學習,每次去拜訪老師,老師都會對婚姻家庭法、婦女權益保障等具體問題提出自身的思考和研究,也會給予我每一階段的學習建議。對於我的博士學位論文撰寫,巫老師更是字字把關,論文每一稿的修改都承載著巫老師的心血。

  恩師仙逝,法學界紛紛發唁電錶示深切哀悼,中國政法大學的官網上設置專欄追憶巫老師。作為巫老師的學生,不勝悲痛和哀傷!巫老師的一生,以其嚴謹的學識和卓越影響力,為我國法治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追憶恩師,清晰流暢、如沐春風的授課,書香滿溢、溫馨怡然的小居,琴瑟和鳴的耄耋伉儷,仿佛一切僅僅發生在昨天。學生們將以恩師潛心為學、淡泊名利的學者風範為追求,以恩師信仰法治、建設法治的崇高理念為目標,牢記恩師的諄諄教導,在各自的領域為民治學,為國育才,向法而行。

  江河嗚咽,草木同悲,恩師之風,山高水長!

  (作者系山西省檢察院第六檢察部檢察官,現掛職太原市小店區檢察院副檢察長)

  

相關焦點

  • 新中國婚姻法學科奠基人、著名法學家、教授巫昌禎先生逝世
    、著名法學家巫昌禎教授因病於2020年3月25日15時30分逝世,享年90周歲。 1948年,巫昌禎教授考入朝陽大學。新中國成立後,巫昌禎教授被保送到中國政法大學三部學習,後又轉入合併後新成立的人民大學繼續研習法律。1954年,巫昌禎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進入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北京政法學院教授民法,開始了她為之奉獻一生的法學研究和教學事業。1955年,巫昌禎參加了當時由彭真同志負責的民法典起草活動。
  • 著名婚姻法學家、反家暴立法先驅巫昌禎先生逝世
    3月26日凌晨,中國政法大學官方微信發訃告,著名法學家、新中國婚姻法學科奠基人,該校大學教授、特聘博士生導師巫昌禎教授,因病於2020年3月25日15時30分逝世,享年90周歲。巫昌禎,一生與法同行。耄耋之年,她積極推動反家暴立法。她既是法學教育家,也是法律援助律師。她既是婦女權益的保護者,更是一位立法反家庭暴力的推動者。巫昌禎一生中親歷了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1955年,她參與了民法典的起草,到1957年起草小組解散,當時共起草了五百多條。
  • 著名婚姻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四大才女」之一巫昌禎逝世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方面獲悉,著名婚姻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巫昌禎教授3月25日逝世,享年91歲。
  • 石川禎浩︱風骨錚錚的翻譯生涯——追憶袁廣泉先生
    他結束了在大阪教育大學的本科、碩士課程,於1997年考入神戶大學研究生院博士課程;也是在這一年,我就任神戶大學文學部助教授,並從1998年起,在一門學生很少的演習課上教了袁先生。當時,我們都35歲,我以為袁先生是年紀稍微有點大的博士生(留學生)。其實袁先生曾在中國當過八年左右的日語教師,又重新考入日本的大學,博士期間來到了神戶大學。但我對他此前的這些經歷一無所知,亦沒有關心。
  • 繼往聖,開來學--登堂入室乃見宗廟之美--—追憶魏稼教授早年入室求學往事 魏稼教授針灸學術國際研討會內容
    登堂入室乃見宗廟之美                              —追憶魏稼教授早年入室求學往事
  • 足壇名宿高豐文去世,上海足協主席柳海光深情追憶恩師
    本報記者連線採訪,聽上海足協主席柳海光等弟子深情追憶恩師。柳海光回憶,每隔一段時間,自己在忙也要去瀋陽看望恩師。「我們去了,老師拉著我們的手,話也說不完。」為了師徒間能多相處,柳海光等就住在離開高豐文家很近的酒店裡,「每天起來,就到老師家裡,餓了大家就一起包餃子,一邊和老師說話。」而且一住就是7天。「對我來說,他是老師,也像父親。」
  • 追憶恩師果一老和尚(下)
    皈依恩師後感師知遇,始遵師訓,一生以畫佛為己任,創作出《慧遠祖師像》《天宮伎樂圖》《五百羅漢圖》等佛教主題作品。2012年11月2日(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追思恩師嘉言懿行,遂就本文。我們幸得雷先生授權,擬以上下篇刊發,今日為下篇。
  • 石川禎浩談日本的中國現代史研究
    石川禎浩(筱兔繪)石川禎浩,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國共產黨成立史》《中國近代歷史的表與裡》《紅星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早期形象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晚清「睡獅」形象探源》《關於孫中山致蘇聯的遺書》等近五十篇。
  • 前國足主帥高豐文去世,上海足協主席柳海光等弟子深情追憶恩師
    本報記者連線採訪,聽上海足協主席柳海光等弟子深情追憶恩師。柳海光回憶,每隔一段時間,自己在忙也要去瀋陽看望恩師。「我們去了,老師拉著我們的手,話也說不完。」為了師徒間能多相處,柳海光等就住在離開高豐文家很近的酒店裡,「每天起來,就到老師家裡,餓了大家就一起包餃子,一邊和老師說話。」而且一住就是7天。
  • 紀念「控煙之父」翁心植誕辰100周年 王辰院士深情追憶恩師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在座談會上深情追憶自己的恩師。翁心植院士是我國傑出的醫學家、內科學與呼吸病學家、醫學教育家、我國控制吸菸運動的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孫燕院士、高潤霖院士、王辰院士、尚永豐院士,以及翁心植院士生前好友及家人,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副局長潘蘇彥參加座談會。
  • 激蕩百年的青春壯歌----北京大學教授與桂平一中師生共同追憶傑出校友黃日葵
    激蕩百年的青春壯歌北京大學教授與桂平一中師生共同追憶傑出校友黃日葵>天津師大的專家教授來了貴港和桂平的領導也來了他們齊聚桂平一中為的是追憶英雄傳承紅色基因仝華教授和姚校長交流紅色基因進校園座談會上,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副院長、教授仝華,談起黃日葵在北京大學讀書、成為五四運動先鋒、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加入中國共產黨、留校任教和為國奉獻的歷程,感慨不已。
  • ZENTIME (禎泰拳館)曲江店丨打拳是一種生活方式!
    現在就請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禎泰曲江館~ZENTIME (禎泰拳館)創始於2012年8月1日,是西北地區最早一家提供專業一對一搏擊訓練的場館,創始人顧文禎為前職業綜合格鬥運動員,從事搏擊教學十餘年,受聘於特警隊,公安幹部學校和安保公司等多家企事業單位。      拳館現有在職中外教練10餘人,主要教授課程有成人泰拳,綜合搏鬥,巴西柔術,馬伽術。並開設有兒童課程泰拳和馬伽術。
  • 64歲教授「金句頻出」,學生彙編語錄贈別恩師
    6月18日,全國模範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中國知名抗腫瘤藥物科學家、中國藥科大學尤啟冬教授,在他熟悉的E樓202教室為學生們上了退休前的「最後一課」。已經64周歲的尤啟冬教授即將退休,也將離開站立了30餘載的三尺講臺。
  • 國醫大師張大寧傳承工作室在南陽禎華堂揭牌
    10月15日,「國醫大師張大寧傳承工作室」在南陽禎華堂揭牌。禎華堂樊氏中醫世家誕生於清朝末年,一百多年來,曾開創一門三代"河南省名中醫"和一門兩代"南陽市中醫十大名師」杏林佳話。南陽禎華堂創辦人樊成華女士 在發言中說,國醫大師張大寧傳承工作室落戶禎華堂,是張大師對禎華堂中醫事業發展的抬愛,更是一種鞭策。禎華堂從一個小小的中醫門診,發展為今天的連鎖事業,從單純的只會把脈問診,煎熬炙備,到今天集醫療、醫藥、養生、科研為一體的健康產業集團,離不開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
  • 【文史專欄】​明末好官莊應禎,墓冢就在泉港區「玉笏朝天」旁~~
    明末好官莊應禎墓位於泉港區塗嶺鎮、南埔鎮、前黃鎮三鎮交界的下爐「玉笏朝天」奇石公園北面。
  • 愛徒追憶恩師徐國義—— 「爸爸」,我們有話對您說
    恩師的離去,讓一眾弟子萬分沉痛,他們有話對他說。比賽結束後,葉詩文對著電視鏡頭向恩師表達感謝:「他生病了也不休息,堅持帶我們。他覺得自己生病是小事。他總是說不想虛度每一天,他永遠覺得時間不夠用,他很想抓住每一天的訓練。只要他在遊泳池邊,就能更加激勵我們訓練,我們也更有動力,看到他帶訓就會覺得心裡非常有底,非常想要練好。」恩師離去帶給葉詩文的不僅是悲痛,更是遺志和目標。
  • 追憶...
    中國網1月15日訊(記者 張豔玲 通訊員 仰東萍 魏書明 王麗)1月15日,紀念我國「神州試管嬰兒之母」張麗珠教授誕辰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在線上舉行。紀念張麗珠教授誕辰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直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