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於浩 王博勳12月14日北京報導:2018年年初,河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石家莊贊皇縣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崔雪琴與合作社全體社員一起給慄戰書委員長寫信,匯報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合作社成立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和村民在脫貧致富中的收穫。
「慄戰書委員長十分關心合作社社員的生產生活情況,特別是貧困戶的脫貧情況,勉勵我們要把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越辦越好。」2020年11月12日,崔雪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要向委員長匯報一個喜訊,去年贊皇縣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合作社有社員1300多人,公司有職工218人,主要分布在山區3個鄉16個村。現在,100餘戶貧困家庭全部擺脫了貧困,人均年收入在1.6萬元至2.3萬元之間,他們走進了幸福生活。」
崔雪琴代表進行土布紡織技術演示。(代表供圖)
在合作社裡,村民把貧困的帽子甩掉
贊皇縣是革命老區,有著「冀西十三縣,贊皇是模範」的美譽。但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制約,過去的贊皇縣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這樣一個貧困的地方,但凡是走出去的人,就很少會再回來。
然而,2006年,在別人詫異的目光中,崔雪琴把戶口從石家莊市遷回貧窮落後的山村,借款收購10臺木紡車、5臺木織布機,開始了與土布、與扶貧的故事。
崔雪琴之所以選擇通過土布扶貧,離不開家人影響。「我的姥姥王紅玉是抗戰時期的村婦救會主任,還是三裡五鄉的紡織能手。她是支前模範,用所織的布為八路軍做軍鞋軍衣。」崔雪琴說,母親秦喜辰打小受到薰陶,不僅學會了紡花織布,更學會了裁剪衣服,不只本村,就連鄰村的人也經常來找她裁衣服,她從不說二話,也從沒收過一分錢。我的母親經常說:「得把你姥姥的手藝傳下去,丟了可惜。」現在,我也成為了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贊皇原村土布紡織技藝」傳承人。
2007年,河北省首家農村婦女專業合作社——贊皇縣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成立後,上到80多歲的老奶奶,下到20多歲的大姑娘小媳婦都加入進來了。崔雪琴對她們進行紡織技術義務培訓,保證每人都能熟練上崗。「授人以漁」的扶貧做法,使很多貧困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越來越好。
「她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選擇到公司上班,也可以在家承接公司外包加工項目,不離土不離鄉,在家門口上班就業,既不影響她們下田種地,也不影響操持家務。」崔雪琴說。
針對缺乏勞動力、不能通過勞動脫貧的貧困人口,崔雪琴說:「合作社與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341人籤訂脫貧協議,直接給予每人每年1410元扶貧幫扶款。對落實扶貧政策後仍然有困難的13戶困難家庭,與村委會、貧困戶三方籤訂了幫扶救助合同,給予每戶每年600至1000元不等的救助款,以鞏固扶貧成果,防止返貧。」
合作社內的織娘們展示多姿多彩的土布。(代表供圖)
脫貧之後,看鄉村振興
「要是沒有雪琴,我家不可能在短短幾年摘掉貧困戶的帽子!」村民祁貴花說,她一身病,不能幹重體力活。2008年,丈夫郭群祥查出肺癌。為了給丈夫做手術,家裡欠債6萬多元。
得知祁貴花家的情況後,崔雪琴安排她到紡織基地工作,還聘請郭群祥負責給基地記帳。「現在,我家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蓋起了新房。生活條件的改善,使我心情舒暢,高血壓和氣喘病得到了控制,丈夫的病也沒有再加重。現在的幸福生活都來自共產黨的好政策。」祁貴花說。
村民安英菊也是崔雪琴安排到紡織基地工作的貧困人員。她的丈夫張緒群患腰椎間盤突出病,不能下地勞動。家裡沒有收入,又常常吃藥花錢,導致經濟極其困難。崔雪琴知道後,安排安英菊到紡織基地當了一名織娘、張緒群到紡織基地當保安,兩口子成了雙職工,日子逐漸好起來。
在這些貧困戶的心裡,崔雪琴獲得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當之無愧。
如今,贊皇縣村民們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崔雪琴說,下一步她最關心的是如何更好地實施產業扶貧,讓更多的群眾得到實惠。
「去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支持下,我們在土門鄉劉家莊村北建設的文化扶貧產業園投入運營。產業園以原村土布博物館為亮點,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村土布紡織技藝為看點,以贊皇縣農產品加工展銷館為重點,以附近的農業生態旅遊採摘基地為輔點,打造了一個以旅遊觀光、吃住玩樂、健康養老、生態休閒、購物消費為一體的扶貧基地。」崔雪琴告訴記者,運營一年來,產業園累計接待遊客1.5萬餘人次,銷售本地特產等累計200萬元以上。產業園的成立運營不但促進了山區農民增收,還提供了近30個就業崗位。
記者手記
在贊皇縣採訪中,一位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崔雪琴代表給慄戰書委員長寫信的故事,深受觸動,從中深刻感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和積極作為。
代表既是群眾的「知心人」,又是群眾的「帶頭人」。本屆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不斷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相繼出臺委員長會議組成人員、常委會委員和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直接聯繫代表制度,堅持邀請基層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固化形成常委會領導同志與列席代表座談機制,擴大代表對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監督、外事等工作的參與等,使尊重代表主體地位真正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