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全球史060《四君主:查理五世、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與蘇萊曼一世》

2021-02-07 華文出版社


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的政治死結

——宗教話語權由誰控制?

歐洲大陸霸權由誰掌握?

16世紀的歐洲精英給你答案。


《四君主:查理五世、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與蘇萊曼一世


《四君主:查理五世、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與蘇萊曼一世》是歐洲學界普遍認可的權威著作,講述了16世紀歐洲上半期複雜多變的歷史,以哈布斯堡和瓦盧瓦兩個王室爭奪義大利、角逐歐洲霸權為主線,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之間血雨腥風的戰爭、縱橫捭闔的外交鬥爭為落腳點,夾雜著宗教改革、發現新大陸等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深刻解讀了國家權力與國際權力、君權與教權紛繁複雜、此消彼長的關係,非常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阿瑟•亨利•詹森,英國資深史學家,牛津大學莫頓學院、三一學院歷史學講師,致力於中世紀歐洲晚期歷史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對歐洲史學界、思想界影響深遠的觀點,第一次從「發展增量不足、發展存量有限」的角度解讀了人類文明變遷的歷程。

譯者簡介

楊春,文學碩士,任教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英語系,副教授,美國福特漢姆大學訪問學者。累計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五篇。出版專著《21世紀美國青少年小說與青少年認知發展》,譯著《小說暴力:維多利亞小說的形義敘事學解讀》。


「16世紀第一個五十年,是查理五世的時代。他的政治和宗教野心刺激了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和蘇萊曼一世。這三個君主沒有一個是庸才。於是,歐洲在黑暗與血腥中前行。」


「你如果要讀關於16世紀歷史的書,一定不要錯過阿瑟•亨利•詹森博士的作品。他描繪的16世紀的歐洲和世界,是那麼系統而深刻!」


目錄


導 言 15世紀末歷史的重要性 

第1章 義大利戰爭(1494—1518)

第2章 法蘭西王國、西班牙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1494—1519)

第3章 從查理五世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到帕維亞戰(役1519—1525) 

第4章 從《馬德裡條約》到《 克裡斯皮和約》(1526—1544)

第3節 查理五世的歐洲難題:從1532年到《克裡斯皮和約》籤訂

第5章 從施馬爾卡爾登戰爭到《 卡託康布雷齊條約》(1545—1559)

譯名對照表



不了解歷史的真諦,就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時代,極易誤導人們。一個時代與歷史發展普遍進程的聯繫遠勝於一代人與下一代人之間的聯繫。人的思想、原則、目標的確都在改變,但這種變化是緩慢的,並且正是這種變化孕育了歷史的結局。新舊一代的相互融合就如同晝夜相互融入一樣。晝夜儘管互融,但還是迥然各異,即使不能準確說出黎明何時來臨,白天何時開始。同樣,現代與其淵源的中世紀也是不一樣的。
一旦認識到這一點,人們或許容易理解15世紀末歷史的重要性。在這段歷史中,教皇和君主統治下的、帶有濃厚中世紀色彩的基督教世界已經喪失了實權。皇帝的權力被限制在神聖羅馬帝國,即便在那裡也有爭議。教皇如果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將不再具有昔日的權威。教皇不僅遭到歐洲各國的反對,而且遭到帝國議會的嚴厲批評。領導人們最終瓦解西方教會的人已經出現。與此同時,舊社會已經四分五裂:人們不再受貴族、土地、貿易、城鎮及同胞和生活的束縛。現代生活的「個體」正在出現。許多因素促成了這一變化。文藝復興運動使人們從狹隘的中世紀精神局限中解放出來。它向人們敞開了通向遠古知識的大門,讓人們領略到了更廣闊的思想世界,而西方世界即將發現的新大陸成為一個不錯的證據。經濟變革帶來了同樣的效果。現代競爭的興起導致封閉行會體系下舊的交易組織的瓦解。在生活中,在思想界,個體已經在不斷闡述自己的觀點。在經濟變革帶來的競爭性利益衝突中,一種新的統一原則—民族性—產生了。這個概念源於對利益身份的認同。利益身份以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宗教、共同的自然邊界、共同的希望和共同的恐懼為基礎。就神聖羅馬帝國而言,民族性雖然不那麼具有吸引力,但至少更具有實現的可能性,並且似乎能夠獨當一面地確保個人主義不至失控。尤其是在法蘭西王國、西班牙王國和英格蘭王國,這種新的民族性得到最成功的體現。如果神聖羅馬帝國不是一個鬆散的諸侯國聯盟,那麼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制基礎早已奠定了,而相比之下,在義大利的教皇不過是一個世俗王國的君主而已。民族性勝利的第一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利益,人們就會變得好鬥。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的確,英格蘭王國因為遠離歐洲大陸,又被國內問題困擾,迄今為止尚無明顯動向,但其他國家開始放眼國外。義大利,一個沒有政治統一的地區,成為利益均沾的犧牲品。法蘭西王國首次採取行動,宣稱對那不勒斯的領土主張。這立即激發了法蘭西人的貪婪野心。接著,西歐捲入了一系列戰爭。這些戰爭一直持續到1598年《韋爾萬和約》籤訂。歷史的時代環境賦予這些戰爭顯著的特性:國家的統一一直體現著君主制原則的勝利。在與貴族長期鬥爭之後—最近的一場鬥爭並沒有局限於世俗領域,國家的統一也體現在宗教會議和帝國議會之間的衝突。在接下來的歷史中,統治家族的王朝利益佔據了主導地位。毫無疑問,君主代表了臣民的熱情和抱負。然而,君主的政策受到個人和家族的競爭對手的深刻影響。因此,戰爭的時間大大地超出了君主們本來的設想。在某種程度上,這必須歸因於聯盟和反聯盟的交替。這些聯盟和反聯盟的交替如同萬花筒般紛繁,變化迅速。於是,就戰爭而言,這段時期是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在隨後的鬥爭中,羅馬人和德意志人有了第一次親密但充滿敵意的接觸。權力平衡理論成為政治的指導原則,外交也隨之誕生。

我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歐洲的守護者——手握半個歐洲的查理五世
    查理五世要說16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那就非查理五世莫屬。查理五世的統治是歐洲基督教君主制發展的頂峰。查理五世擁有的領土比查理曼大帝統治的領土大得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哈布斯堡家族對「A. E. O.弗朗索瓦一世事實上,所有的相互指責都表達了這兩個君主在歐洲大陸建立霸權的願望。1521年查理五世的軍隊入侵法國北部,作為回應,法國公開支持納瓦拉國王。西班牙人擊敗了納瓦拉人,奪回了潘普洛納。
  • 弗朗索瓦一世前期「PICK」宗教改革,為何後期卻「翻臉」鎮壓新教徒?
    2其二為了向新教國示好擴充外交力量當時的法國正在與義大利進行纏鬥時,已經統治了西班牙、尼德蘭、南義大利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世稱查理五世。查理五世既有教皇支持又有美洲經濟援助,實力強盛對法國展開了合圍之勢。
  • 弗朗索瓦一世:風流倜儻的騎士國王
    1494年9月12日,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法國新南部小鎮科尼亞克的一棵樹下誕生。弗朗索瓦一世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受愛戴的國王之一。他被認為是一位強力而開明的君主,與推進英國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坐擁「日不落帝國」的查理五世,同為那個時代歐洲的主宰者。
  •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查理五世與他的「理想」王國
    西班牙與法國的對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是法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君主,同時也是深受愛戴的君主,然而同查理五世生活在同一時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在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以後,他和查理五世共同爭奪皇帝寶座,然而查理五世背後有財團的支持,通過賄賂選帝侯後,查理五世順利的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寶座
  • 16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查理五世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西班牙帝國國王卡洛斯一世,即位前通稱奧地利的查理,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羅馬人民的國王卡爾五世(1519年 - 1530年)卡斯蒂利亞-萊昂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阿拉貢國王卡洛斯一世
  • 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竟是直男癌?為生兒子不擇手段!
    但是羅馬教廷一直都沒有允準亨利八世的離婚請求,因為相比亨利八世這個盟友,凱薩琳王后有著教廷得罪不起的勢力,那就是當時正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國王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其標誌性的「哈布斯堡下巴」昭示了他的血統當時的查理五世所控制的領土包括今天的西班牙、義大利北部和神聖羅馬帝國,是歐洲大陸上數一數二的強權帝國。
  • 法式王權:讀《從查理五世到查理十世的法國加冕史》有感
    從查理五世到查理十世的法國加冕史法國的加冕禮有著歐洲最為悠久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加洛林時期的查理曼加冕禮。法國人Godefroy早在17世紀便出版了一本收錄了大部分重要加冕禮記錄的作品Le Ceremonial de Franais,從這一角度來說,在加冕儀式的記錄上法國人要早於其近鄰英國人。
  • 穆罕默德二世與蘇萊曼一世,誰才是土耳其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羅姆王朝立國兩百多年,文治武功顯赫的君主幾乎沒有,統治土耳其後期還淪為蒙古帝國的附庸。相反,奧斯曼帝國自建立起就代代明君,其中最為知名的兩位君主當屬穆罕默德二世與蘇萊曼一世。 穆罕默德二世與蘇萊曼一世,不僅在土耳其歷史上鼎鼎大名,在世界歷史也是赫赫有名,那這兩位君主到底誰才是土耳其歷史最偉大的君主呢?
  • 弗朗索瓦一世:一位是達文西忠實『粉絲』的國王
    雖然從他的族譜看來,他繼承王位的機會十分渺小,但是命運的安排是琢磨不透的:當時的王位第一繼承人奧爾良公爵在國王之前去世、又由於女性一系不能繼承王位,所以當時只有四歲的弗朗索瓦就成為了假定繼承人。 弗朗瓦索可以說是法國歷史上最受愛戴的國王之一了,不僅從他建立了新的制度上使法國統治達到了輝煌時期,並且由於熱愛藝術而被人們稱做法國第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君主。
  • 弗朗索瓦一世宗教政策丨從支持到壓迫,國王經歷怎樣的思想歷程?
    弗朗索瓦一世是法國最受愛戴的國王之一,於1515年至1547年統治法國,統治期間正是歐洲宗教改革的強盛階段。而他對宗教改革進行的政策卻相當矛盾,保護宗教改革參與者後又對法國新教徒進行鎮壓。弗朗薩瓦一世在宗教政策上的改變是王權在社會思想與大眾之間進行調整的過程。
  • 查理一世:從王座到斷頭臺
    查理一世的死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自此之後,英國君主再也沒能獲得之前那樣強大的權力,議會逐漸成為了英國的權力中心。至1689年英國光榮革命通過《權利法案》之後,君主立憲制在英國基本確立,議會成為了英國的最高權力機關。 國王和議會的衝突由來已久,宗教衝突和稅收問題則是國王和議會衝突最終爆發的導火索。
  • 從奧地利國旗圖案由來,到查理五世榮光,32幅繪畫中看奧地利歷史
    三個廳一共有 45 幅大小不一,由卡爾·布拉斯所做的天頂畫,描繪了從巴本堡王朝到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統治期間奧地利軍事和戰爭歷史的輝煌景象。中廳天頂畫最中間四個橢圓形天頂畫從九點鐘順時針方向開始分別代表了勇敢、自我控制、權力和藝術。
  • 歐洲王室「一世二世」是什麼關係,他們如何起名排輩
    比如英國的亨利八世、伊莉莎白一世、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二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俄國的彼得一世、彼得二世、彼得三世;法國的拿破崙一世、拿破崙二世、路易十六等等。這些以「姓氏」加數字組合的名字,與東方的起名方式差別很大,往往給人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覺。
  • 亨利八世的六位妻子(上)
    早在凱薩琳三歲時,英國國王亨利七世就極力促成了她與長子的婚事。亨利七世是都鐸王朝的第一位君主,在法國的支持下推翻了前任理查三世,從此開啟了都鐸王朝長達百年的統治。雖然坐上了王位,但「名正言順」這四個字仍然困擾著國王。
  • 下馬的查理一世
    安東尼·凡·迪克,《下馬的查理一世》,約1635年,布面油彩,約274釐米x213釐米,羅浮宮,巴黎《下馬的查理一世》(「Charles I Discounted」)描繪了英國查理一世國王,他站在一匹馬旁邊,仿佛正在狩獵途中休息。
  • 歷數歐洲君主們的那些有趣外號,矮子丕平、血腥瑪麗與聖徒奧拉夫
    長期看我歐洲史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很多歐洲國王或皇帝都有一個聽起來很有意思的綽號,比如「紅鬍子」啊、「萬能蜘蛛」啊、「捕鳥者」之類的。於是我就把所有的這些君主別稱歸了一下類,每一類再通過一個典型案例的方式帶大家了解一番,廢話不多說,馬上出發!
  • 大軍壓境,查理五世取出一件中國武器,殲敵8000人並俘虜其國王
    公元1525年4月26日,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親率大軍圍攻義大利帕維亞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率領軍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不僅殲滅法軍8000餘人,還擊潰了大舉來犯的敵人,重要的是他還俘虜了法國國王。這就是被銘記於歐洲戰爭史中的帕維亞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