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做什麼,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和結局

2021-01-19 哈叔職場微課堂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是非常之大。

有些人成長速度很快,短短幾年時間就能迅速地將同齡人甩在身後,而還有些人則是一直處於落後的局面,很難翻身;

有些人才華橫溢,好像沒有他不擅長的事,這個也會,那個也精通,渾身都在發光,而還有些人則是比較平庸,沒有一項特長和亮點;

有些人活一輩子能抵得上別人活八輩子,生活豐富多彩,而還有些人的生活則是枯燥無趣,如一潭死水般毫無生機和波瀾;

鑑於這樣的現狀,一個很多人或許比較關心的問題就來了:

都是兩個肩膀扛著一顆腦袋,都是每天只有24小時,這種巨大的差距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

有人認為是因為起點高低不同,所擁有的條件不一樣。

這個原因,我也是認同的,不同的起點和出身,註定會有不同的人生。但為什麼很多條件相差無幾,起點差不多的人,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呢?

胡適先生有句話也許能解釋這個問題,他說,一個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樣利用閒暇時間,閒暇定終生。

對此,深以為然!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就是從下班後、閒暇時拉開的,在這段時間裡所幹的事,將會決定我們的層次和結局。

01

時間花在哪,收穫就在哪裡

為什麼胡適先生說一個人的前程全靠他怎麼利用閒暇時間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時間花在哪裡,往往收穫和結果就在哪裡。

在職場上,那些始終徘徊、掙扎於底層,多年來無法升職加薪的人,他們下班後的時間,大多用在了「非自我成長」的事情上。

比如忙於吃喝玩樂,經常三五好友約起來,吃飯、喝酒、逛街、打牌、唱歌;再比如自娛自樂,回家吃過飯之後就躺在沙發上抱著手機,追劇、刷短視頻、玩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他們自然也知道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但真正到執行這個層面,他們往往又是做不到的。

人最痛苦的地方通常就在這裡,知道什麼是對的,知道應該怎麼做,但就是做不到,並且也不甘心面對做不到的後果。

所以,很多人的狀態是非常矛盾的,一邊吃喝玩樂,一邊又懊悔不已。

而反過來看那些成長很快速的一群人,他們之所以能迅速脫穎而出,將身邊人甩在身後,往往並不是他們的天賦有多高,再或者是運氣有多好,最本質的原因,其實還是他們更努力罷了。

這些人在下班後的這段時間裡,往往都在忙於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或是做一些對未來發展有益的事。

比如說,有些人會在下班後花大量的時間惡補專業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因此他們才會在工作中有越來越出色的表現。

再比如說,有些人會在下班後給自己報培訓班,學習一門外語或技能,或是考一個證書,因此他們才會表現得才華橫溢,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這個世界雖然有諸多的不公平,但有一點還是比較公平的,那就是你的時間花在了什麼地方,往往就能在這個地方開花結果。

你下班後的時間都用來了吃喝玩樂,而別人下班後則是忙於成長和充電,那麼你自然就會被別人甩在身後。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的命運或是未來,其實是早就已經註定好了的,就是看你當下做了什麼。

02

下班後,做好這五件事

既然說,時間花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那麼,我們在下班以後,時間應該花在什麼地方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好呢?

在我看來,主要集中在這五件事上。

1. 提升現有技能,提高效率

有對比往往才有差距,同樣的工作,張三需要半天,李四隻需要一小時,而且還是高質量地完成,那麼李四的發展前景顯然要比張三好很多。

下班後的閒暇時間,請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讓自己與身邊的同事相比起來,有著絕對的優勢才行。

2. 開發新技能,豐富裝備庫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

除了提升現有的技能之外,我們還應該努力開發新的技能,豐富自己的武器裝備庫。所擁有的技能越多,往往預示著機會就越多,出路就越多。

3. 鍛鍊身體,保證充沛的體力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任何時候都要有意識地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下班後請多花點時間鍛鍊身體,少玩遊戲、少追劇,早睡早起。

身體健康了,精力和體力充沛了,我們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4. 經營人脈,助力發展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人情世故和關係的社會裡,很多時候,一個人的人脈關係對他的發展往往能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優質的關係會讓他走得更順暢。

值得一提的是,經營人脈是有必要的,但千萬不要盲目,不要忘記或忽略自身的成長。

5. 耕耘自己的精神世界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是不夠的,還要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詩意,其實全靠我們個人的修行。換句話說,我們應該花時間好好耕耘自己的精神世界。

這關係到我們人生的質感。

下班後的閒暇時間,都用來幹什麼了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思維層次,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
    信念/價值觀層思維層級在這個層次的人,關注的是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要做對的事情」。 5. 身份層思維模式在這個層次的人,關注的是「我是誰,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主要的應對模式「因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會做出某種選擇和行動」。 6.
  • 思維模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層次越高,活得越簡單
    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取決於生活閱歷和思考後的自我提升。簡單就是幸福,幸福就是簡單,那些思維縝密多愁善感之人,往往會一不小心就陷在自己的情緒漩渦中無法脫身。複雜是萬物叢生,簡單是一枝獨秀。很多人從心底認定越複雜越耗時的事物越貴重,其實事情的真相卻與之相反,簡單才是正確答案。
  • 層次決定命運,四大認知層次,決定你將來的成就!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做一輩子的朋友!文:十裡插圖:來源於網絡「一個人的命運和成就往往取決於他的精神層次,層次越高的人,成就越高,層次越低的人就越平凡。」這是小區內的王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他說的沒錯,正所謂思想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思想是可以決定他未來的道路的,通常情況之下,人的認知層次可以分為四個,大家可以參照一下,看看你們現在已經達到了哪一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不知道自己不懂你能相信嗎?
  • 十二星座下班後都在做什麼,巨蟹座陪伴家人,獅子座跟同行吃飯
    有的人說,下班之後你在做什麼,就決定了你以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一起看看十二星座下班後都在做什麼吧。白羊座白羊座的人永遠都精力充沛,他們覺得上班是一件持久戰,並且樂在其中,從來都不會覺得上班對於自己而言是負擔,甚至下班之後還在加班。
  • 你下班之後做什麼,才決定了你未來的日子好不好
    你下班之後做什麼,才決定了你未來的日子好不好1:哪怕是最沒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個勇敢者去堅持做,到最後就會擁有希望。2:婚姻這個東西,我比較信那句話:「最後,我們都是在跟一個人的人品過日子」。5:有些人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改變不了的事就別太在意,留不住的人就試著學會放棄,受了傷的心就盡力自愈,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 《遙遠的救世主》:決定你將來地位和成就的是什麼?不是教育層次
    肖亞文深知這個男人的層次太高,就像一個黑洞吸引著所有靠近他的同性和異性,不可強攀。但是,在京城打拼多年還在底層彷徨的她,多希望能抓住丁元英這顆足以改變命運的稻草。猶豫了很久,她找到了在小城居住的閨蜜芮小丹,讓她給丁元英租一套房子。
  •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一個人的格局大,未來的路才能寬!
    在《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一書的扉頁上寫著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曾經講過的一句話: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懷、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一個人的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寬!我們今天就從馬雲講起。如果把人的成長比作是建房子,那麼一個人的格局就是這個房子的框架,有什麼樣的框架就有什麼樣的建築。
  • 一個人將來會過怎樣的生活,從他下班後的時間可以看出來
    一個人將來會過怎樣的生活,從他下班後的「閒暇」時間,其實可以窺探出來。 下班後,有的人的只想著讓自己舒適,躺在沙發上不願動彈,不願再做工作上的事情,不再努力,不再拼搏,怎麼讓自己舒適,怎麼來。
  • 認知的六個層次,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這些90後、95後自信自強,知識面廣,喜歡接受新生事物,但又敏感脆弱,以自我為中心,受不得委屈,甚至一言不合就離職,留下身後一臉懵圈的老闆和長輩們。年輕員工流失困擾著企業,據統計,70後的第一份工作在職時間平均超過4年,80後是3年半,90後則為19個月,到95後驟降為7個月,如今連「秒辭」都不罕見。
  • 一個人層次的高低,就看五點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提到兩句話:「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認自己還有什麼優越的標記;除了善良,我不承認世上還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標誌。」所以在貝多芬的眼裡,得知拿破崙稱帝後的消息,不由地感到失望、憤怒,大喊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直到拿破崙兵敗後被流放,也只是拿他當一個值得同情的可憐蟲,窮途末路的倒黴蛋看待。
  • 曾國藩: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只會盯著樹皮裡的蟲子不放的鳥兒是不可能飛到白雲之上的,只有眼中和心中裝滿了山河天地的雄鷹才能自由翱翔。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格局決定了人一生的結局。真正格局大的人,遇事從不較真前天,兮兮早上白班,在小區門前站點等公交車。千等萬等,終於來了一趟,可公交車上擠滿了人,沒有什麼空位置。兮兮努力地向上擠,終於擠上了車。
  • 心力訓練:思維決定層次,層次越高的人,越擁有這四個思維習慣
    站在十九樓看風景一定和站在一樓看風景是不一樣的,你所處的層次不一樣,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層次越高的人,看世界的眼光和處世習慣也全然不同,他們大都理性感性兼具,更擁有良好的思維習慣,這些思維習慣來自他們深刻懂得一個道理,心外無物,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我們想要擁有什麼,我們就要播種什麼。
  • 牢騷的層次決定了你生活的層次
    他認為,當人的低層次需求被滿足之後,會轉而尋求實現更高層次的需求。在這篇文章中,他認為,人們發牢騷的層次,也能成為評價一個人生活層次、水平的指標。低級牢騷是關於寒冷、潮溫、危及生命的險情、疲勞、住房不足和一切基本生物性需要得不到滿足的牢騷。高級需要大都表現在尊重和自尊水平上。  事物發展的一般原理大致是這樣的:人們能夠生活在不同的動機層次水平上。
  • 識人術:一個人層次高不高,留意這三個地方就知道了
    區分一個人的層次,聽起來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從物質層面看,有富和窮;從外表層面看,有美和醜;從年齡層面看,有老、少、中、青。以上這些皆是我們肉眼直接可見的外在層次,而一個人內在層次的高低,則需要我們認真觀察,用心判斷,特別是留意以下這三個地方是否乾淨。
  • 朋友圈往往暴露了一個人的層次,層次越高,越是發這樣的朋友圈
    我們的父母會在朋友圈發什麼?健康養身的小知識,一些水電費的調整,超市的優惠活動等等。這些內容就是我們的父母平時所關注的事情。如果看到這樣的朋友圈,我們也會下意識地認為發這樣的朋友圈的人會和我們父母的關注點是一樣的,我們自然而然會把他們的年紀,身份的人物形象歸結為和我們父母一樣的人。
  •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1:有些愛情,就只是一個人在演,一個在看,當戲劇結束,所付出的情感也煙消雲散。2:大道理,我們一個比一個懂,但決定我們大多數喜怒哀樂的,還是一些不講道理的小情緒;越長大越是小心翼翼,越是瞻前顧後,越是脆弱。成長,帶走的不只是時光,還帶走了當初那些不害怕失去的勇氣。3:大海不缺一滴水,森林不缺一棵樹,單位不缺一個人,但是你的家庭,就缺你一個能讓家過上幸福日子的人。
  • 一個人層次怎麼樣,看面相就知道了
    都說層次決定一個人的高低,什麼算是富貴之相呢?老一輩人都說,面相是一種玄學,但是,一個人的脾氣修養久而久之就影響到了他周圍的氣場,那麼,我們從古人的智慧裡面,可以學到什麼呢?一個人做事穩重,不貪圖貿進,凡事太急功近利,沉穩不浮躁的人,是一種能力。一個人遇到事情不慌,才能擔當大任。除了做事情穩當,說話也不能「慌」。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不逢人就訴說你的困難和遭遇。
  • 4種思維層次,決定了你的將來!趕緊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思維層次這個話題。你的思維,又在哪個層次呢?第1層次:抱怨思維典型的思維模式為:都是你的錯!當一個問題出現時,處於這種理解水平的人會首先把它歸因於惡劣的環境。因為還需要方向、敏感力、耐力和判斷力,也就是綜合「能力」。第3層次:戰術型思維典型思考模式為:方法總比問題多!理解層次處在這種層次的人,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可以將學到的知識轉變為可操作的方法,以提高效率並解決問題。他們知道,不應該一個人在黑暗中行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更成熟的經驗和方法,再來解決這個問題,或許是條捷徑。
  • 沒有捷徑的層次。什麼是層次?成為一個有層次的人是什麼概念?
    層次是指系統在結構或功能方面的等級秩序。具有多樣性,可按物質的質量、能量、運動狀態、空間尺度、時間順序、組織化程度等多種標準劃分。不同層次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徵,既有共同的規律,又各有特殊規律。人是生物學物質體加上各自的精神構成,人的層次之分與物質的層次有共同點,同樣既有共同規律,又各有特殊規律……比如,下圖中每個人的需求層次劃分:自下往上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 一個人健身前和健身後有什麼區別?
    但是成年人的心酸和無奈又怎能輕易說出口呢?小區隨處可見的健身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健身,久而久之健身也成為了一種時尚,那麼一個人健身前後有什麼區別呢健身後看妹子:這姑娘屁股太塌,走路駝背,不行不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