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阿修羅!

2021-02-18 寶篋印塔


《楞嚴經》佛告阿難: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提到,六道中除地獄道外,其他的四道都有修羅的存在,各自以不同的因緣受生,天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有阿修羅,鬼道也有阿修羅,只有地獄道裡頭沒有。阿修羅依於何道就屬該道眾生。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湧,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據說阿修羅醜到連太陽見了他都嚇到不敢出門(下段故事)。;阿修羅女,端正美貌美到忉利天主帝釋都忍不住想要娶她。

依楞嚴經所說分類如下

天修羅

依於天界的阿修羅具有不遜色於天神的力量與福報,卻多了強烈的好鬥與瞋恨心,多疑猜忌不具天神德行。

經云: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人修羅

因梵行有損情深欲重,而遭降德貶墜的天人,生於修羅道中,其所居住之處,鄰於日月,這一類阿修羅,從胎而出情慾同於人,故於人趣所攝。

經云: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鬼修羅

而因為曾經護持善法的因緣,雖為鬼但福力更勝於彼故具有神通,屬鬼神類。毗婆沙論上說「妙高山中,空缺之處,如覆寶器,修羅所住,如堅手天等。」三界安立圖說「自須彌山根上去一萬由旬有堅手天,堅手天上有持鬘天,持鬘上有恆憍天,此三天皆鬼神所居。

經云: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畜生修羅

還有一種阿修羅,生於大海中心,沈在水穴口,白晝遊於虛空,晚上只能住回海底為畜生道所攝。

經云: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溼氣有,畜生趣攝。

在《正法念處經》中,記述了阿修羅王兩次手障日月,造成日蝕月蝕的故事。

第一次是這樣記述的:天帝的怨敵阿修羅住在大海的底下,阿修羅有數種,有屬於鬼道,也有屬於畜生道統管。鬼道的阿修羅,妖魔的身形,餓鬼的惡性。有天神一樣的神通威力。畜生道的阿修羅住在大海底層。

阿修羅眾生活在大海底層八萬四千由旬④的地方,它們的生活居地,分為四處。第一處地處海底二萬一千由旬。這是羅睺阿修羅王所統管的居地。這位羅睺阿修羅王在欲界之中,身形變化,可大可小,隨心所欲。但它身形威力的大小,常常由人們行善和不行善來決定。

一時這位羅睺阿修羅王心中想起:「我應當觀看帝釋天主的遊戲極樂之園,看看他是怎樣同天女們歡娛享受的。」

阿修羅王這種念頭一產生,立即美飾莊嚴自己的身體,把特大的青玉珠、波頭摩珠、光明威德珠,還有金玉五色赤珠,戴在胸項,又將青、赤、黃、黑等豔麗雜色的衣服穿在身上,做為甲冑,全身珠光寶氣,光芒交映。此時,阿修羅王身形變得巨大,如同須彌山一樣高,遍身珠寶,光芒萬丈,大青珠放出青色光芒,其他黃、紅、黑寶珠亦放出各自的光芒。阿修羅王看到自身光彩耀目,便產生高傲自大之心,自我吹噓:「天上地下,沒有一人能與我相比。我要讓天女們和所有阿修羅美女敬愛我身。」

阿修羅王說完後,便從王城走出。他的王城,名叫光明城,縱廣八千由旬,城中有數不盡的花木寶林,清泉浴池,各種蓮花。阿修羅王採摘鮮花,做成花環,戴在頭上,身上塗抹名香,散出芳香之氣。阿修羅王從王城升起,要到天界去觀看帝釋天主的娛樂之園。

此時,如果世間之人,不行正法,不孝養父母,不尊敬僧人和婆羅門長者、不依法行,不奉三寶,不觀善法,天界的諸位天王和天神、天子的勢力就會全部減少。四大天王輾轉相告:「全都躲避逃逝,恐怕獅子兒羅睺阿修羅王犯上天宮。」

如果世間之人,修行正法,孝養父母,敬事師長,供養僧人,尊老愛幼,一切天王、天神、天人的勢力就增大。此時,四大天王用各種寶衣莊嚴其身,塗抹各種名香,來到天空。天上就會如雨落下各種寶刀利劍。一切天眾,心生喜悅,來到須彌山側,發出大呼,猶如雷鳴。

阿修羅王只聽天空聲震如雷,卻不見天王天人。想進入天界,觀看天王的林園。但日天子的千萬道光芒照在阿修羅王身上所戴的寶珠上,珠光閃耀,眩目難睜,使阿修羅王無法看見諸位天王的極樂之園。此時,阿修羅王十分惱怒地說:「日天子用日光耀我目,不讓我觀看天女。我就用手掌擋住日輪天子的光芒,要看一看天女的可愛美貌。」

阿修羅王說完之後,立即舉起一手,擋住了日天子發出的光芒,立在大海之中,海水只淹到了阿修羅王的腰間。身上的寶珠發出了青、黃、赤、黑四種光芒。

阿修羅王以手障日,人世間那些奉行外道邪見的論導師就發出了各種邪見異說:阿修羅王蝕日,天中才會出現赤色黑色。並以此兇吉,推算人的壽命。那些不識宿業果報的相師,也發出種種預言:有的說,日蝕之年,人間豐收;有的說,日蝕之年,人間遭災;有的說,日蝕之年,必有兇禍,王者崩駕;有的說,日蝕之年,必有吉慶,當出聖人。

當阿修羅王以手障日後,看到了諸天王的園林宮殿,清泉浴池,遊樂之處。帝釋天主見到了事已如此,就下令各天王天子,莊嚴宮殿,命令各天王天子用各種珍寶、天衣裝飾其身,要與阿修羅王爭鬥相戰,決一勝敗。

羅睺阿修羅王看到天王天眾如此神威,氣勢迫人,自知不如,急忙歸還自己的宮城。

月蝕又是怎麼回事呢?《正法念處經》上說:阿修羅王的一些眷屬官員經常遊行在大海上,常常看見月輪天女遊玩在優陀延山頂,飄行在人世間,居住在毗琉璃光明之中,端莊美麗,勝於天宮玉女百倍。這些官屬便到阿修羅王宮,對阿修羅王說:「大王,我們看到滿月天女,端莊美貌,強於天女百倍。」

阿修羅王聽完此話,便生愛慕之心,想即刻看一看這位月輪天女。阿修羅王便用無數寶珠、寶衣莊嚴其身,以手障日月,像觀看天女一樣,觀看月輪天女。阿修羅以手障月後,月光被遮,天空變暗。如上所說,人世間的邪見咒術師,即刻念出咒語:一切國土、村落、城邑,眾惡速滅;一切人世間眾生,眾惡速滅;一切婆羅門中,眾惡速滅。如果月光變成黃色黑色,世間的相師又作出如下預言猜測:有的人說,月蝕之年,人間豐收;有的說,月蝕之年,人間遭災;有的說,月蝕之年,必有兇禍,王者崩駕;有的說,月蝕之年,必有吉慶,當出聖人。有的說,月蝕之年,必有兵刃,起於國境;有的說,月蝕之年,必無兵勇,天下太平。這只是人世間的說法。而在瞿陀尼、弗婆提、鬱單越三大洲隨著方位,發生月蝕,但無各種邪見異說。

由於這個緣故,月亮被掩蔽,名叫月蝕。又由於阿修羅王前後兩次掩蔽日月,發生日月之蝕,天降大聲。

第二次是這樣記述的:阿修羅王住在大海之下,一次他的官屬對阿修羅王說:「大王,帝釋天主住在須彌山頂善見城內,坐在善法天宮,諸位天神天人功德無量,五欲具足,眷屬天女圍繞,極盡享樂,歡娛無比。帝釋天主是天界之主。大王現在也是我們所尊之主。大王威力巨大,神通亦能戰勝帝釋天主,可率領我們攻打帝釋天主,奪取他的善見城。」

阿修羅王被官屬們挑唆,立刻惱怒,奮威縱怒,率領阿修羅官屬、文武大臣、將相、士兵,從海底光明城出發,吼聲巨大,猶如雷鳴。

此時,人世間各國的相師聽到天界的雷鳴之聲後,說:「天獸下凡,才有此徵兆。」他們作出各種各樣的預言猜測:有的說,此年豐樂,人民安居;有的說,此年災荒,五穀必貴;有的說,此年必兇,王者崩亡;有的說,此年吉慶,靈應嘉祥;有的說,此年必禍,兵起境內。有的說,此年太平,無有大變;有的說,天降神威,必有感應,清潔設齋,拜神求福;種種預測,不可盡言。

阿修羅王率領官屬將士出城,忽而想到:我身上的日月寶珠應當留在城內,為我的子孫民眾照明。如果沒有寶珠,城內就會無光明。天界也是這樣,有日月天子,才會有光明。如果沒有日月天子,天界也會黑暗,就如冥間。我寧可掩蔽日月,令天界黑暗,也不能使我的城中沒有光明。

阿修羅王這樣一想,從光明城縱身而起,即用一手障日,一手障月,使日輪天子和月輪天女的光明不照人間。

此時,世界的愚人、各國的相師看到月日相蝕,便做出各種兇吉災祥的預言猜測。如上所言。

阿修羅王障蔽日月光明後,又用一手按在須彌山頂,要和帝釋天主戰鬥,決一勝敗。但阿修羅王畢竟是畜生道的劣神,缺少智慧勇氣,見到帝釋天主、天王天人莊嚴神威、氣勢不凡、威德光明,心中立即疑慮後悔,沒有再戰之力,帶領自己的官屬將士,歸還海底,回到光明城裡。

這是阿修羅王第二次障蔽日月,使日月相蝕,天聲震吼。

第249窟阿修羅王圖和其他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的形象,最大的特點是立於大海,雙手上舉,一手託日,一手託月。這一形象就是上述故事的具體表現。


阿修羅王與天爭鬥的故事

佛經裡記述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主爭鬥的故事很多,現摘錄三個情節豐富生動又與第249窟《阿修羅王圖》有關的故事譯寫如下:

在《長阿含經》中記述:有一位大阿修羅王,名叫羅睺。住在須彌山之北,大海之底。海水浮懸在他宮殿之上,四面的風護持著宮門。他的王城縱廣八萬由旬,內外七重城廓,高達三千由旬。金城銀門,園林清泉,眾鳥合鳴。他的身形高出須彌山一萬由旬,高達二萬八千由旬。每月十五日,到大海中化現巨大的身體,海水只淹到他的臍下,頭卻高出須彌山頂,手障日月。日月天子見其醜形,驚恐害怕,不敢出來,所以天地失去光明。

在阿修羅王遊樂觀賞大海和須彌山時,有一股自然之風,吹開了天宮之門,此風吹地地淨,吹花花開。阿修羅王的五位大臣,第一名叫捉持,第二名叫雄力,第三名叫武藝,第四名叫頭首,第五名叫摧伏,護衛在阿修羅王的前後左右。阿修羅王看到天宮之後,心中忽而想:我有這樣大的威德神通,力大無窮,又有這麼多的文臣武將,為何處於忉利天宮之下,日月諸天神在我的頭上來往行走?我一定要搗毀天宮,取日月作我的耳鐺。

大阿修羅王越想越憤怒,決心與天戰鬥。便命令舍摩黎和毗摩質多兩位阿修羅王,以及諸大臣武將,各備兵馬武器,前往天界,與天開戰。

當時阿修羅王的部屬難陀和跋難陀大龍王首先出發,用龍身纏繞須彌山七周。須彌山立刻山動雲布。兩位龍王又用龍尾拍擊大海,掀起重重巨浪,洶湧的巨浪蓋過須彌山頂。

忉利天主見此情景,便對天神天人說:「阿修羅王又要與天開戰了。海中的諸位龍王,伽樓羅(金翅鳥王)神、持花常樂二鬼神,你們各持武器,率領天人先同阿修羅王交戰。若是不能取勝,就奔向四天王宮,不得讓他反上天宮。」忉利天主先報告給了帝釋天主。帝釋天主又通報天宮諸王,閻羅王,他化天王,無數天王天神,天兵天將和各海的龍王都到帝釋天宮集中。帝釋天主命令說:「我軍要能取勝,一定要活捉阿修羅王。把他五花大綁帶到善法堂,讓我看看他。」

大阿修羅王也對他的文臣武將下令說:「我軍如果能取勝,一定要活捉帝釋天主。把他五花大綁帶到七葉堂,讓我看看他。」

兩軍大戰,兵刀相接,互相廝殺,但無傷亡,只是被擊中者,感到疼痛苦惱。此時,帝釋天主現身變化,身形巨大,頭有千眼,手執金剛杵,頭出焰火,向阿修羅王奔來。阿修羅王的官兵見到後,恐懼驚慌,不敢再戰,紛紛逃奔。帝釋天主率軍乘勝追擊,阿修羅大敗。天兵天將活捉了阿修羅王,押解到了善法堂。

阿修羅王為女爭寵的故事

《正法念處經》上記述:毗摩質多(花環)阿修羅長大之後,在海上遊行,看到天界諸位天王天神身邊都有美貌的玉女圍繞,盡情地娛樂。便回到宮中對母親說:「天王天人都有伉儷成雙配對,為何我孤單一人,沒有美女相配呢?」

阿修羅的母親說:「大香山上有天神,名叫幹達婆,這位天神有一個女兒,美貌多姿,如花似玉,她的膚色比白玉還潔白,身上的毛孔裡都發出美妙的音樂聲。我想為你聘娶她,不知能否達到你的心願?」

阿修羅聽後,十分歡喜,對母親說:「那就太好了,希望母親很快前去求親。」

阿修羅的母親來到香山,對香音神說:「我有一個兒子,威力自在,四天之下,無人相比。你有一個可愛的女兒,能嫁給我的兒子嗎?」

香音神的女兒聽說後,十分樂意。便隨阿修羅來到阿修羅王宮,雙方結婚,成為一對恩愛夫妻。過了不久,香音女便懷身孕。經過八千歲之後,便生下一個女兒。其女長大之後,出落得端莊秀麗,美貌姿容,天上地下,沒人可與她相比。

阿修羅看到自己的女兒如此美貌,可閉花羞月,寵愛無比,視為掌上明珠。

天帝釋主聽說阿修羅王有一美貌無比的女兒,就派天神向阿修羅王求婚,願娶他的女兒做王妃。

天神來到阿修羅王宮,向阿修羅王說明來意。阿修羅王對天神說:「帝釋天主如果能讓我坐七寶宮殿,我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做王妃。」

帝釋天主聽過阿修羅王的回話後,立即脫下寶冠,扔入海中,變為宮殿,以修行十善的功德,使阿修羅王坐上了七寶宮殿。阿修羅王歡喜無比,同意把女兒嫁給帝釋天主。帝釋天主乘坐六種寶車前往阿修羅王宮殿迎娶阿修羅女。又把阿修羅女迎至善法堂上,正式封為王妃,賜名為悅意。

天宮的諸位天王、天神、天人看到悅意王妃後,沒有一人不喜歡的,大家都說:「這樣漂亮的美人,我們從沒見過。」

看到她的人是視東忘西,視南忘北,連身上的毛髮汗孔都生喜悅。一次,帝釋天主到歡喜園裡,和天女在清泉中洗浴,玩樂嬉戲。悅意王妃看到這一情景,心中立刻醋意大發,妒火頓生。暗中派遣五位夜叉鬼前往阿修羅王宮,告訴父王:「現今帝釋天主已經變心,不再寵愛女兒。常與天宮玉女在歡喜園浴池中嬉戲歡娛。希望父王替女兒做主。」

阿修羅王聽過此話,心中氣憤無比,立即率領部屬四兵前往天界,攻伐帝釋天主。阿修羅王以自己巨大的身形,立在大海,佔據須彌山頂,九百九十九隻巨手,同時俱做,震撼善見城,搖動須彌山,四大海水,一時浪起波湧,驚天動地。

帝釋天主見此情景,驚慌害怕,不知所措。此時,宮中有位天神對帝釋天主說:「天主不必驚慌害怕,過去佛陀曾傳授你般若波羅蜜咒經,只要天主誦念此咒經,就會催伏阿修羅王的神將鬼兵。」

帝釋天主聽後,立即升坐善法堂,敬焚各種名香,發大誓言:「般若波羅蜜咒,是大明之咒,是無上之咒,是真實不虛之咒,我持此法,當成佛道。能令阿修羅王兵眾自然退散。」

帝釋天主發誓念咒之時,天空突然出刀輪,由於帝釋天主功德和咒語的顯靈,千隻刀輪自然而下,砍在阿修羅王的身上。阿修羅王的耳鼻、手足全被砍掉,同時落入海中,使四大海水變得血紅,就如蚌珠的顏色一樣。

阿修羅王驚恐萬分,走投無路,最後鑽入蓮藕絲孔中躲避藏身。

阿修羅王拒不嫁女的故事

在《譬喻經》中還記述了與前一故事情節大同小異的故事:過去世時,有一位阿修羅王,名叫羅睺(障日),生有一女,端莊秀麗,美貌不凡,十分奇特。女德六十四種,無不俱足。口中說話,吐出的氣味猶如優缽羅花的芳香,身上毛孔發出的氣味,勝過牛頭栴檀的香氣。面色紅潤,肌膚如玉。見過她的人,沒有一個不喜愛的。

帝釋天主聽說之後,心中思念:「天女雖多,也十分端莊美貌,但沒有一個可與阿修羅王的女兒相比。如今我要調集天兵天將,攻伐阿修羅王,奪取他的女兒,做我的王妃。」

帝釋天主決定之後,召集諸位天王天神,共同商議此事。諸天王對帝釋天主說:「此事可行,但先派樂神手執九十一弦琉璃琴,到阿修羅王宮,彈琴歌贊天王天人,享受極樂之情,願娶阿修羅王女兒為王妃,如果他不答應,我們就用武力奪取。」

帝釋天主同意各位天王天神的建議,便派遣樂神般遮翼攜帶樂器,嚴駕起程,前往阿修羅王宮。到達之後,先彈琴歌贊天人之樂,後述欲娶阿修羅王女兒之意,並對阿修羅王說:「如果不把女兒嫁給天主,天主將率天兵天將,武力奪取。」

阿修羅王聽說後,氣憤無比地對樂神說:「你去告訴帝釋天主,我有巨大的神通和強大的兵力,足以和天兵天將對抗,想奪取我的女兒,是辦不到的。」

樂神般遮翼即刻返回天宮,向帝釋天主匯報了阿修羅王的回答。阿修羅王調集兵馬,來到須彌山側攻打帝釋天宮。先毀壞曲腳天宮,後又毀壞風天宮、馬天宮等天界的各種宮殿,乃至四大天門。帝釋天主見阿修羅王氣勢威力,不可阻擋,突然想起仁王護國經咒。此咒一念,阿修羅王的兵眾,漸漸敗退。阿修羅王將殘兵敗將引入拘郗池蓮藕孔中。

帝釋天主從四大天門出兵,乘勝追阿修羅王。所到之地,只見滿地是刀槍弓箭,卻不見阿修羅王的一兵一卒。帝釋天主率兵直入阿修羅王城,只見城中有數千萬阿修羅女和眷屬,卻不見阿修羅王。帝釋天主就把這些阿修羅女和眷屬全部押解到忉利天宮。

此時,阿修羅王和大臣武將來到天宮,哀求歸還自己的臣民眷屬,對帝釋天主懺悔乞求地說:「我等愚迷無知,不認佛弟子神力巍巍。我等先祖也曾奉信如來佛法,聞聽佛有八戒,不取他人之物。今天天主將我等眷屬全部帶到天宮,這不是佛弟子應當做的事。」

帝釋天主聽過阿修羅王的話後,心中不樂,有所思量:「我寧可把阿修羅王眷屬歸還,也決不能違犯佛法戒律。」帝釋天主這樣一想,立即把阿修羅女和眷屬送還給了阿修羅王。

此時,阿修羅王把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奉獻給帝釋天主為王妃。帝釋天主也把天宮最甜美的甘露美酒作為回報,奉送給了阿修羅王。從此阿修羅王和帝釋天主和好,共同修持佛法,三歸八戒。

  <注釋>

  ①劫初: 「劫」是一個很長的時空概念。即世界生成一次,毀滅一次,稱為一劫,「劫初」就是世界剛生成時。

  ②地劫成時:地、水、火、風是宇宙的基本元素。人身、動植物、世間的萬物都是由這四種基本元素組合成的。經過火劫、水劫、風劫,最後生成地劫。地劫成時,就是大地生成之時。

  ③四大:即是構成萬物的地、水、火、風四種基本元素。這四種元素能造就世上的一切物質,故名四大。據《俱舍論》中說:地大的屬性為堅,作用為保持;水大的屬性為溼,作用為攝集;火大的屬性為暖,作用為成熟;風大的屬性為動,作用為生長。

  ④由旬:古印度長度單位。相當於馬走一天的距離約為60公裡。

  ⑤欲界:宇宙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在欲界中,眾生有食慾和淫慾,此界為有情之住所。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均謂之欲界。

  ⑥四大天王:是帝釋天主的四員外將。在須彌山的山腰,有一大山名叫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峰,每一峰上有一天王居住,各護天下一洲。亦名護世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⑦瞿陀尼,弗婆提,鬱單越:佛教地名。佛教以須彌山為中心,把世界分為四大洲。南方瞻部洲,梵文舊譯「閻浮提」;東方勝神洲,梵文舊譯「弗婆提」;西方牛貨洲,梵文舊譯「瞿陀尼」;北方瞿盧洲,梵文舊譯「鬱單越」。四大洲中,北方瞿盧洲最強勝,此洲人民壽命千歲,衣食自然。

  ⑧耳璫:古代用金玉做成的耳飾物。如耳環、耳墜一類。

  ⑨善法堂:佛教名詞,是帝釋天主的講堂。在須彌山頂喜見城外之西南角。

  ⑩七葉堂:佛教名詞,是大阿修羅王的講堂,在光明城中。

  〓千達婆:天神。是天界的樂神,亦名香音神。不食酒肉,只食香味,全身發出香氣。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古代畫家經過長期的創作,其形象已變成美麗的飛天。

  〓四兵:古印度把象、馬、車、步四種兵種稱為四兵,此文形容軍隊人馬多。

  〓善見城:界名。是帝釋天主的宮城,有的經典中也譯作喜見城。位於須彌山之絕頂。

  〓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為《心經》,此經末尾有大神咒。還有一經名《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此經中有咒語,誦持此經,可免亡國之難。此故事所誦之經,可能是後者。

  〓優缽羅花:即是蓮花。古印度盛產此花,有青、紅、白三色,純潔而香,是佛教的吉祥物。

  〓牛頭栴檀:植物名,香料樹,亦稱赤檀香。因產自印度牛頭山,故名牛頭栴檀。其香氣濃烈,是名貴香料,亦為一種藥物。

  〓般遮翼:有的佛經亦譯為般遮於旬,是帝釋天的樂神,在佛經中常彈琴歌頌佛德佛法。

  〓拘郗池:天界泉名,其意不詳。

  〓三歸八戒:三歸:即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歸順依附。八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睡高廣華麗之床;不裝飾打扮及觀聽歌舞;不食非時之食(即過午不食)。這是佛教為在家男女教徒制定的八條戒律。雖比五戒要求更嚴,但它不像五戒那樣終身受持,只是臨時奉行。多者幾周、幾天,少者一天一夜。受戒期間,過一種近似僧人的宗教生活。

  附記

  一、此故事依據《雜喻經》卷4譯寫。原文見《大正藏》第4冊,第526頁。

  二、此故事又見如下經典:

  (1) 《法苑珠林》卷5《阿修羅部》。見《大正藏》第53冊,第308頁、310頁、309頁、328頁、329頁。

  三、此故事依據《觀佛三味海經》卷1譯寫。原文見《大正藏》第15冊,第649頁。

  四、此故事依據《正法念處經》卷18節錄譯寫。原文見《大正藏》第17冊,第107頁。

  五、此故事依據《長阿含經》第20卷《戰鬥品》摘錄譯寫。原文見《大正藏》第1冊,第139頁。

  六、此故事又見如下經典:

  (1)《長阿含經》卷20。見《大正藏》第1冊,第141頁。

  (2)《經律異相》卷46《鬼神部》。見《大正藏》第53冊,第239頁、328頁、329頁。

  (3)《觀佛三味海經》卷1,情節更加詳細。見《大正藏》第15卷,第649頁。

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A座公寓9B 豐財閣寶塔網:http://baota.fjnet.com寶篋印經網:http://bqyj.fjnet.com淘寶:http://shop62146444.taobao.com

相關焦點

  • 六道輪迴中的「阿修羅」是什麼?
    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六道之中,阿修羅算是很有個性的一種,但無論如何,也無法和人類比,在學佛的條件上看,也遠不能與人類相比。 因為阿修羅的這種個性,而阿修羅女的美貌。所以,人們常說,那些美麗的女人,都有阿修羅性。:) 佛經中有關阿修羅王的故事傳說很多。敦煌石窟中除了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畫像外,還有很多單獨的阿修羅王的畫像。其中最早、最高大、最完美的是西魏第249窟中的阿修羅王變相圖。
  • 發脾氣的美女都會變成阿修羅
  • 韓國經典電影《阿修羅》:修羅場中,一個不留
    《阿修羅》是一部上映於2016年的韓國犯罪動作片,由金成洙執導,鄭雨盛、黃政民、朱智勳、鄭滿植、郭度沅領銜主演,講述了一名游離於正邪之間的警察的故事。道京讓後輩刑警先模(朱智勳)成為市長保鏢,打入內部以便暗中監視市長的一舉一動,不料先模也被名利慢慢腐蝕,道京無法控制,就這樣幾個男人各自為己展開廝殺,在一場葬禮中匯集到了一起…
  • 佛經中說的天龍八部到底是哪八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完全知道
    在佛經中所敘述的四天王所率領的八部眾,又和普通常說的天龍八部有何區別?先來說說天龍八部是哪八部?天龍八部,略稱為八部眾,是指天神、龍、蛇等護持佛法的八種守護神。如《法華經》卷二中說︰「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等大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 阿修羅與因陀羅丨悟空故事
    阿修羅王是佛國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又是一位好戰的惡神。佛經裡記述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主爭鬥的故事很多: 在《長阿含經》中記述:有一位大阿修羅王,名叫羅睺。住在須彌山之北,大海之底。海水浮懸在他宮殿之上,四面的風護持著宮門。他的王城縱廣八萬由旬,內外七重城廓,高達三千由旬。金城銀門,園林清泉,眾鳥合鳴。他的身形高出須彌山一萬由旬,高達二萬八千由旬。
  • 佛經中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大開眼界
    你是否知道,其實古老的佛經中早就為人們描述過一個宏大無垠的世界。和現代人將這個地球稱為世界有所不同,佛經中所說的「世界」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楞嚴經》卷四曰:「云何名為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現在未來為世。」「世」屬於時間範疇。佛法認為,時間像流水一樣,處於不斷的遷流延續中,從過去延續到現在,又從現在延續到未來,所以時間的存在形式為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而「界」則屬於空間範疇。
  • 佛教人物第七:樂善好施但易怒易妒的阿修羅
    但是也有少數人物屬於善惡難分,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所以很難給他下結論定善惡的,而阿修羅就屬於這個小團體中的一員。此外阿修羅也是少有的男性和女性天差地別的種族,男性一般都是兇悍醜陋,脾氣暴虐,而女性則是妖媚性感,喜好嫉妒。
  • 佛教:阿修羅王,雖非神非鬼非人,但身具大福德,常與帝釋天作戰
    01開篇序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阿修羅」這個詞,這對於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來說,會略顯陌生,但不要緊,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的護法神阿修羅王:02阿修羅王阿修羅王,為佛教六道之一,八部眾之一,十界之一。但阿修羅仍被尊為印度最古諸神之一,系屬於戰鬥一類之鬼神,經常被視為惡神。「阿修羅」這種神道又非常特別,男的極其醜陋,而女的極其貌美。阿修羅王常率部眾同帝釋天作戰,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嫉妒搶奪。每次惡戰,總是打得天昏地暗,後人甚至形容慘烈的戰爭場面皆稱為「修羅場」,最終阿修羅往往大敗,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最後只得化身潛入蓮藕的絲孔之中。
  • 佛經的由來及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呢?
    你知道佛經的由來起源嗎?你知道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佛經的由來佛教經典:統稱;藏經,俗稱;佛經,也叫《大藏經》,一般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 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學習佛經後所得的心得。
  • 六道輪迴裡面有阿修羅道,什麼是阿修羅道?是人嗎?住在什麼地方?
    阿修羅有時屬於天、人、阿修羅這三善道;有時又把它列成四惡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在三善道裡頭的,就屬於善性的阿修羅;在四惡趣裡邊的,就屬於惡性的阿修羅。所以天上有天的阿修羅,人間有人的阿修羅,畜生有畜生的阿修羅,鬼道有鬼的阿修羅,這阿修羅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怎麼叫阿修羅呢?
  • 阿修羅傳|四大阿修羅族的壽命
    ① 、羅睺阿修羅族:此地修羅壽命5000歲,他們1日1夜是人間的500年,壽命相當於人間9億年以上。② 、勇健阿修羅族:此地修羅壽命6000歲,1日1夜是人間600年。③ 、花鬘阿修羅族:此地修羅壽命7000歲,1日1夜是人間700年。
  • 六道輪迴中的修羅道是什麼?
  • 六道輪迴中修羅道指的是什麼?
    六道輪迴中修羅道指的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佛教中的六道輪迴指的是天道、修羅道、人間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那麼這其中的修羅道究竟指的是什麼?阿修羅又是誰?阿修羅都是什麼樣子?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 輪迴:阿修羅的痛苦
    阿修羅中,一般男的長的比較醜,女的長的比較美。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嫉妒心特別的熾盛,就是在自己的範圍內,區域與區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也總是爭鬥不息,格格不入,始終在戰火紛飛中過日子。其實我們人類中也有阿修羅。
  • 《阿修羅》公布四種欲界生靈 伴你遊歷阿修羅界
    《阿修羅》公布四種欲界生靈 伴你遊歷阿修羅界 霓火螢蟲一分為二永不落地  「沒著沒落」「刑天靈獸」堪稱最慘坐騎在此前發布的特輯中,曾詳細介紹過阿修羅界兩個令人震撼的角色設定——「沒著沒落
  • 佛經中常見用字的特殊讀音
    這兩個字最為常見,經常出現在各種佛及菩薩的名號之前。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等。它們是梵文[namas]的音譯,表示對佛及菩薩的尊敬或皈依,佛經中讀為námó,而不讀nanwu。  「阿」。此字在佛經中讀ā,而不讀e。如前面提到的「南無阿彌陀佛」。此字在佛教咒語中也經常出現。
  • 阿修羅主宰(介紹)
    阿修羅主宰六院只出現通天三靈(阿修羅主宰)掌管的阿修羅道院和六先知掌管的鬼道院,此二院類似幕僚策劃機構。首腦:惡魂暴鬼阿修羅道院院主:阿修羅主宰化身:通天三靈【血靈道·赤貅、肉靈道·白獒、骨靈道·青蠖】麾下:天禍妖狐、泣花郎、萬世因、笑面鍾馗(一線生)、風魔疾千行、勾魂三暴、魔輪太子、妖刀狂人附註說明編輯注1:貅字,音xiū,貔貅(音 pí xiū)傳說中的一種野獸,似熊,一說似虎。
  • 阿修羅界是怎樣的世界?——三界秩序之阿修羅界
    其實不然,差別就在於阿修羅道是怎麼算的,佛祖把阿修羅道眾生單獨名之阿修羅道,道經沒有命名,不代表不認為有這部分的眾生,準確來說,佛教的阿修羅道正對應著我之前發的天界文章系列中介紹的道經講的欲界諸天。今天就簡單講講最為神秘的阿修羅界 目錄一、什麼是阿修羅?阿修羅界有什麼獨有的特徵二、阿修羅界是善道還是惡道?
  • 西行紀:夜叉鬼和阿修羅是結拜的兄弟 或在300年前援助阿修羅擊敗天軍
    西行紀:夜叉鬼和阿修羅是結拜的兄弟 或在300年前援助阿修羅擊敗天軍時間:2020-06-02 13:04   來源:火星戰士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行紀:夜叉鬼和阿修羅是結拜的兄弟 或在300年前援助阿修羅擊敗天軍 夜叉族是龍神八部之一的神明,在前傳中已登場,這意味著漫畫第三部有望把剩下的龍神八部神明全部揭曉
  • 阿修羅道1
    又無天。或在海岸海底。宮殿嚴餙。常好鬬戰。怕怖無極。在因之時。懷猜忌心。雖行五常。欲勝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四教儀這裡,首先對阿修羅的名做一個解釋。什麼是阿修羅中文翻譯為無酒,沒有酒。等下集註裡面對無酒有一個解釋。第二個又說又無端正——他沒有端正的相貌,特別是難得阿修羅,長相不端正,又翻譯為無天,是指的他沒有天人的德行、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