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位於廣州市的廣州酒家拍攝的倡導餐飲節約的標語(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自揚 攝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讓「舌尖上的節約」成為習慣——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掃描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題:讓「舌尖上的節約」成為習慣——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掃描
新華社記者陳俊、褚曉亮、孟含琪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記者走訪發現,各地在大力推進「舌尖上的節約」上正在形成熱潮,各餐飲協會發起倡議,餐飲企業張貼標語、海報,鼓勵節儉節約,從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到學校、社區、網絡平臺,都積極加強引導,一個良性的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社會氛圍正在全民參與下日趨濃烈。
在長春市砂唐居餐館,廚師在做小份砂鍋菜(8月16日攝)。新華社發(顏麟蘊 攝)
新風入人心
夜幕降臨,近百名客人在長春一家自助餐廳就餐,廣播中不時響起「勤拿少取,杜絕浪費」的提示。「大家自覺勤拿少取,浪費現象明顯減少了。」餐廳經理張瑞說。
日前,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以及美團點評聯合向全國餐飲行業發起倡議書,提出當下要進一步創新宣傳手段,將倡導文明風尚、厲行節約的行動推向深入。全國多地有關部門、餐飲協會等相繼發出倡議,提出引導理性科學消費,推動綠色廚房創建,打造新時代節約型、數據型與標準型餐飲等內容。
記者走進全國十餘個省(區、市)餐飲機構,「不剩菜,不剩飯,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等海報、標語被張貼在飯店最顯眼的位置,像「反對浪費,對得起胃」「光碟子,真『面子』」「啃得光,才更香」等新式標語入腦入心。
提醒客人科學點餐和餐後打包,實行分餐制、「N-1」點餐模式和小份菜模式,為實現光碟的客人贈送禮品等創新服務方式,已在各地推行。「您可以少點兩盤菜,如果不夠您再喊我,我保證再點的菜15分鐘內上桌。」山西飯店餐飲部副經理王紅雲對一桌客人說。
「大胃王」吃播,吃了吐,吐了吃;使用手機App點外賣時,為湊單打折多點一份菜……網絡平臺也是餐飲浪費的「重災區」。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堅決禁止在直播中出現假吃、催吐、獵奇、暴飲暴食以及其他鋪張浪費的行為。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表態,對有浪費糧食行為、宣揚量大多吃的「吃播」內容將嚴肅處理。
在長春市砂唐居餐館,廚師用小碗分裝菜品(8月16日攝)。新華社發(顏麟蘊 攝)
人人都有責
「打卡第三天。晚餐特意控制了菜量,一家四口實現了光碟。」長春市民王維林發了一條朋友圈,還配了一張「光碟」圖片,獲得不少點讚。「我會一直響應『光碟行動』,也會帶動身邊人一起踐行。」他說。
對餐飲浪費說「不」,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企事業機關單位、學校、社區等都在行動之列。
牆上粘貼公益標語、餐桌設置提示牌……午餐時間,在國家電網長春供電公司食堂裡,員工們有序排隊打飯。「麻煩請少給我打一點飯菜,如果不夠我再來添。」員工王傾城說。吃完飯後,作為「光碟」的獎勵,他還獲得了一盒酸奶。
對浙江省樂清市行政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來說,「光碟行動」早已潛移默化於心中。自2013年起,食堂平均每年都會舉行一到兩次文明就餐活動。食堂負責人說,過去中午平均有三四桶剩飯剩菜需要處理,近年來浪費現象明顯減少。
全國各地的社區也在積極行動。近日,山西省陽泉市城區上站街道小陽泉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惠敏和社區工作人員挨家奔走,發放倡議書,也將厲行節約的精神及時傳達給住戶。「全社區2360戶家庭,每戶都要傳達到位。」王惠敏說。
農村地區也颳起節儉新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古河鄉丹桂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騰和村兩委幹部要求,全村50多名黨員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挨家走訪進行宣傳教育。「今年以來全村婚喪嫁娶沒有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村民節儉意識得到提高。」馬騰說。
山西省陽泉市城區上站街道小陽泉南社區工作人員入戶發放厲行節約倡議書(8月14日攝,手機拍攝)。新華社發
機制保實效
當前全社會掀起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熱潮,但一些地方仍存在餐飲浪費現象。比如,在熱情好客的東北,由於飲食文化講究「大氣」「實惠」,即便是兩三個人用餐,依然用大盤子、大砂鍋裝菜,餐後剩下飯菜的現象時有發生。「東北人吃飯喜歡用大盤子、大砂鍋,是受東北的氣候、地理等環境影響。如何讓地方風俗習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值得全社會深思。」民俗專家、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組組長曹保明說。
「厲行節約是大勢所趨,我們提倡餐飲企業加快轉型,通過將大盤菜改成小份菜,或者分餐位上菜等形式適應時代需求。」吉林省飯店餐飲烹飪協會會長生明宇說。
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東棟認為,集體性聚餐也是餐飲浪費的「重災區」,包括婚宴、會議餐、自助餐、團餐、商務性接待等。他認為,餐飲企業要重新設計菜品結構和食材搭配,調整菜品分量,創新計費方法,提升對節約的服務引導,努力制止餐飲浪費現象,讓行業主體成為餐桌文明的自覺推動者。
在浙江溫州,文成縣周壤鎮項山村的周有坤和葉曉敏剛舉辦了簡約的婚禮,不剩菜、不浪費。一場婚禮辦下來,至少減少成本6萬元。針對「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之風盛行的陋習,當地將移風易俗納入《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和《村規民約》,創新「德法雙治」,推動婚喪禮俗節約簡辦蔚然成風。
無論是餐飲協會,還是在飯店,都在陸續形成制止餐飲浪費的長效機制。在四川眉山開元禧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提醒顧客科學點餐、勸導顧客打包,已被列入對員工的基本考核項目,形成常態化。
上海市有關部門也表示,未來將著手建立關於餐飲浪費行為的舉報投訴、專項檢查等機制;推動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將「光碟行動」等要求納入文明餐廳、放心餐廳、綠色餐廳評選指標體系,探索設立餐飲企業「紅黑榜」名單。(參與記者:何偉、王俊祿、魏飈、馬曉媛、李倩薇、董小紅、李繼偉、鄧瑞璇、於也童、楊喆、蓋博銘、金津秀、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