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在前,東周在後,從周武王伐紂成功後建立周朝的公元前1046年起,到周平王東遷的公元前771年為止,這275年時間就是西周。從公元前771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公元前221年,這550年是東周。
在西周中後期,也就是公元前868年,發生一樁天大的疑案,之所以說大,因為這事涉及到天子與諸侯,當時的周天子周夷王烹殺了齊國國君齊哀公,周夷王是西周第9位天子,同時也是周武王的七世孫,齊哀公是齊國第4任國君,同時也是姜子牙的曾孫。
姜子牙當年可是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的頭號功臣,也是周武王最信任的人,把山東半島富庶的土地分封給姜子牙建立齊國,但是僅僅過了178年,周武王的後人就殺了姜子臣的後人,這是為什麼呢?背後有什麼秘密可言?
根據史書的記載,周夷王殺齊哀公是因為有人在背後挑撥離間,這個人就是紀國國君紀煬侯,紀煬侯跟周夷王說了什麼,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周夷王聽了紀煬侯的話後,有兩個表現:
一是非常生氣,二是將齊哀公烹殺,所謂的烹殺就是將人活活地扔進一個大鼎,大鼎的下面燒滿著火,這口大鼎就相當於今天的鍋了,也就是說周夷王把齊哀公扔進大鼎活活燒死了,這個過程與烹飪食物的過程是差不多的,所以叫烹殺,是當時的一種酷刑。
要想明白整個事情,得先了解一下當時的國際形勢,天子殺諸侯這種事,在整個周朝都不多見,東周時期當然不可能了,因為東周的天子基本上有名無權了,沒有實力的天子那就是紙老虎,世道已經反過來了,都是諸侯欺負天子,但在西周時期,周天子還是有威望和實力的。
西周跟後來的封建王朝一樣,都是頭幾任天子很有作為,越往後,越沒有作為,西周是周武王建立的,但他只在位了四年,之後就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即位,成王年幼,由周公執政,成王同時也是一位英明的天子,與他的兒子周康王兩人的執政被稱稱為「成康之治」,這是西周的巔峰了。
之後的西周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到周昭王時期,西周的衰弱跡象開始顯現,周昭王率軍攻打楚國時,不僅全軍覆沒,而且周昭王還病死了,周穆王在位時也同樣是連年徵戰、窮兵黷武,國力進一步衰弱,然後再經周共王到周懿王時,西周王室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天子六軍都損失殆盡了,對諸侯的控制力度也進一步減弱。
周懿王去世之後,原本帝位應該是太子姬燮的,因為周朝是嫡長子繼承制,父親死了由嫡長子繼承帝位,但是天子之位卻被周懿王的叔父姬闢方奪取,這個就屬於篡位了,姬闢方只當了6年的周天子就去世了,然後當年的太子姬燮在諸侯的幫助下才成為周天子,而太子姬燮就是周夷王。
換句話說,周夷王原本可以當14年的周天子,由於叔祖的篡位,只當了8年天子,而且可以想像在他叔祖周孝王姬闢方當政期間,周夷王是多麼尷尬,明明周朝的歷代天子都是嫡長子繼承制,到他這裡就被人奪了帝位,自然會心懷不滿。
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周夷王怯懦無能,而周孝王慈惠愛親,從周孝王的諡號「孝」就能看出,周孝王不是一個狠毒的人,否則篡位後為何不殺太子姬燮而讓他一直活著,去世後天子之位還傳回了太子,所以這也有看出周夷王是一個無能的天子。
同時因為周夷王是諸侯擁立的,以當時的國際形勢來看,天子已經管不住實力強大的諸侯了,當時的楚國國君熊渠已經不向周王室進貢了,並且還把自己三個兒子都封了王,當時的王只有周天子自己是王,諸侯只能是「公、侯、伯、子、男」中的任何一個,這已經是嚴重的逾越禮儀了。
從利益上看,諸侯當然希望周天子是無能的,那樣的話,諸侯國才能有利可圖,如果一個英明強大的周天子即位,就會打擊諸侯國的利益,所以回到周夷王殺齊哀公的事情上,這是紀國國君紀煬侯給周夷王說的,周夷王並不英明,那麼紀煬侯就可以借周夷王之手做一些有利於自己的事,比如除掉競爭對手。
紀國在哪裡?就在齊國的東邊,與齊國是鄰居,兩國經常發生戰爭,齊國一直想吞併紀國,紀國一直聯合齊國周邊的魯國、鄭國一起攻打齊國,雙方就是死敵,紀煬侯當然最想幹的事就是搞垮齊國,所以把目標對準了齊哀公,史書上說紀煬侯向周夷王誣告了齊哀公,於是周夷王就烹殺了齊哀公。
那麼什麼是最能觸動周夷王的殺心,而對齊哀公施行這麼殘酷的刑法呢?
史書上沒有說,我們只能做一個猜測,這就是周夷王的天子之位的來歷,如果紀煬侯說齊哀公想要立周孝王的兒子為天子,是不是就能觸動周夷王的痛處了,而且這是非常敏感的,也難怪周夷王要以烹殺來處理齊哀公。
從這事也能看出當時的天下形勢:
一是天子已經不能控制諸侯了。
二是諸侯之間已經開始了殘酷的、你死我活的戰爭。
因此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周夷王烹殺齊哀公的事,這話就是:紀國與齊國兩個諸侯國之間的鬥爭引發了紀煬侯向昏庸的周夷王誣告齊哀公,而周夷王分不清事實真實,盲目輕信了紀煬侯而烹殺了齊哀公。
當時的周天子實力雖然衰弱了,但是諸侯需要定期向周天子朝拜,很有可能周夷王就是趁這個機會在天下諸侯面前烹殺了齊哀公,周夷王烹殺齊哀公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向天下諸侯證明周天子還是有能力處理某個不聽話的諸侯的,有殺雞駭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