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最落寞的一首詩,寫盡了英雄遲暮,歷來為後世所稱頌

2020-12-23 花重拾

嶽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後人提起嶽飛,腦海中總會浮想起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的豪邁沖天的赤膽忠魂形象,卻很少有人會將他與李清照那種「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小家碧玉的婉約風派聯繫到一起。然而撫琴恨無知音賞,英雄遲暮,縱少年乎?作為一代名將,空有一腔"士為知己者死」的熱血胸襟,卻無法施展建功立業的愛國抱負,心中的苦悶,憤恨無處傾訴,只好將自己的滿腔落寞寄托在了這首詞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中。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宋代——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詞文翻譯:

昨晚窸窣不止的蟋蟀聲將我從遙遠的夢境中驚醒,已是深夜三更時分。我起身獨自圍著臺階踱行。院子四周靜悄悄沒有人聲,簾外一輪朦月格外明朗。

為了建功立業,白髮已蒼老。家鄉山上的松竹已長大變老,卻因為戰事阻斷了我的歸程,只好把滿腹心事付與這一曲瑤琴。天涯難覓知音,縱然琴弦彈斷,也無一人來聽。

詞文鑑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昨天夜裡三更時分,窸窣不止的蟋蟀聲將作者從遙遠的夢境中驚醒。「寒蛩」點明深秋,這既是對山河遲暮,人間忽冷,國家殘破的真實現狀的描述,也是作者對自身漸入遲暮,戰局走向,國家命運的擔憂。嶽飛將「精忠報國」四個字刻在心中,無時無刻無地都在為國事憂慮,一代赤膽忠魂形象躍然紙上。後三句「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作者在半夜夢醒之後,因為擔憂國事而毫無睡意,所以獨自在庭院踱步,明月孤懸高空,四處皆寂寥無聲。此處以景襯情,外界的「明」與戰局的「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襯託出作者內心對國事不明的隱憂。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此處三句,是嶽飛兵戈鐵馬一生的概述。作者在此處慨嘆歲月如流,英雄漸入遲暮,而還我河山的抱負久未實現。勝利的歸期亦遙遙無望。嶽飛在此處用含蓄的表現手法,隱喻朝政的渾濁,心中的憤懣不滿之情。後三句「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更是道盡嶽飛撫琴恨無知音賞的無奈處境。自古高山流水逢知音,「士為知己者死,於悅己者容。」作者在此處隱晦婉約表達出自己的國事主張,難以被君王認可。嶽飛一改此前雄渾沖天的豪放風格,轉而用婉約曲折的含蓄意境更襯託出自己內心的苦恨憤懣之境。作為嶽飛最落寞的一首詩,詞中寫盡了英雄遲暮,山河未明的愛國擔憂,歷來為後世所稱頌。

圖片源自網絡,文中觀點為作者原創

相關焦點

  • 韋莊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
    韋莊大家比較熟悉的他的身份,可能還是詞人,他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兩人寫過了無數令人驚豔的優美名篇,並且他們的作品對於後世的詞起到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應當說整個兩宋期間的作品,那都是從花間派吸收了養料,為此才有了後來名揚天下的宋詞。
  • 嶽飛將軍最經典的一首小詩,一反其詞的激昂悲壯,讀來滿滿好心情
    文|丁十二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能文能武的大英雄,他們戎馬一生,徵戰南北,文可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其中尤以民族英雄嶽飛最為大眾所熟知,一曲《滿江紅》傳頌千古,至今讀來依然慷慨激昂、血脈膨脹、豪情萬丈。
  • 杜甫為寡婦出頭寫下一首詩,有情有義,卻被後世評價:最下乘
    還有組詩《秋興八首》凝結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歷來為人所稱道。可以說,杜甫在七律上的造詣,就連李白也難以望其項背。可是在他的律詩中,卻有一首被後世評價「律中最下乘」,這首詩名為《又呈吳郎》,是他為一個可憐的寡婦所寫,有情有義,千年來感動很多人。
  • 辛棄疾又一首冷門《滿江紅》,一半喊打喊殺,一半卻疲倦傷心
    《滿江紅》這個詞牌可以說人盡皆知,民族英雄嶽飛的一曲「怒髮衝冠」傳唱大江南北,一直激勵著國人的愛國熱情,也讓《滿江紅》這個詞牌的知名度提高到了無人不知的程度。詞牌人人皆知,但大多數人對這個詞牌的了解也僅限於嶽飛的《滿江紅》詞,少有人能背出其他詞人的《滿江紅》作品。
  • 嶽飛名作《滿江紅》被移出課本,替代的是一首近代同名作,是什麼道理?
    嶽飛是一個讓人十分敬佩的英雄,當時南宋受到了金軍的騷擾,嶽飛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是南宋時期最出名,功績最大的統帥。在20歲起,嶽飛就已經先後有過4次從軍的經驗了。可以說,他是南宋難得的人才
  • 嶽飛《滿江紅·寫懷》
    如寫於紹興二、三年秋屯駐江州時的《題翠巖寺》中「功名直欲鎮邊圻」,以後的《小重山》中「白首為功名」,表明當時嶽飛頭髮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紹興十年大破金軍前,嶽飛在《寄浮圖慧海》中依然表明「功業要刊燕石上」。這些同期及以後的詩詞表明,當時的嶽飛非常重視功名。  三是《滿江紅》一經問世即廣泛流傳,如此非同尋常之作,如果真是嶽飛三十歲青雲直上之時所作,豈能就此湮沒不見蹤影?
  • 陸遊很悲憤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千古流芳,結尾英雄遲暮太傷感
    雖然知道宋代因為印刷術等方面的進步,詩人的作品留存變得更容易了,但還是被這個數字所打動。楊萬裡寫作20000首,存世只有5000多,陸遊存世10000多首,誰又知道他在一生的時間裡,究竟寫了多少首詩歌呢?更何況,陸遊自己堅持的文學理論是「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也就是他寫詩,是唯有動了真感情,心中的悲憤憋不住的翻湧時,才會動筆的。
  • 史上最落寞的20個詩人,詩句訴說孤獨,孤獨品味落寞!
    ——蔣捷《虞美人》7,對於嶽飛而言,他或許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面對一個人的空房。相比沙場,落寞是對他最強的傷害。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嶽飛《小重山》8,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這話道出了千古的人性謎題,即人都有念舊的本性。喜歡過去的事物甚於對未來的渴望,尤其是上了歲數的人。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 你聽過最落寞的詩句是什麼?
    應該有對比的去看,才能從中感到這世間最落寞,而又不顯無病呻吟。杜甫的兩首詩,一首是青年時期的《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該詩寫於北遊齊、趙之時,是已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向上的朝氣。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後出之作難以企及。另一首是杜甫暮年所作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李白一首奇詩平仄無誤似五律,卻無一處對仗,道盡了落寞失意
    其實,李白早就將未曾與他人訴說過的失意,寫在詩中。二、青年的李白,同樣失意落寞雖然李白辭官還山是在中年,但是他的失意,從青年開始就有了。因為不能參加科舉,李白只能走舉薦之路,但他生性孤傲,學不來低聲下氣,諂媚求官。所以多年來,他奔走無門。
  • 被譽為五言極則,晚唐之冠的一首詩,品一品它究竟好在哪裡
    ——唐代:馬戴《楚江懷古》就是這一首詩,在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中,看似平平無奇的一首,卻被宋代著名詩歌評論家嚴羽推為晚唐之冠。詩的三、四句:"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更獲得後世許多詩家嘖嘖稱讚,謂為五言極則,而頂禮膜拜。在眾多詩人大家星光璀璨的大唐,馬戴並不閃耀的一顆。
  • 宋詞經典之《嶽飛·滿江紅·寫懷》賞析
    人們歷來總是把「等閒」看作虛詞,其實不然,它應該是嶽飛當時真實處境的具體寫照。在此前數年嶽飛所作的詞中,已有「白首為功名」,表明嶽飛那時的頭髮已經斑白。在隨後軍事上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擊,顯然在催白嶽飛的頭髮。因此,嶽飛當然不甘心少年時就有的理想就此破滅。
  • 《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英雄詩必須英雄寫,句句凝聚志士豪情
    是嶽飛寫的,我沒有懷疑的理由。一、沒有真情實感,寫不出如此豪情的詞嶽飛在紹興六年(1136年)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正值他第二次北伐受挫。先後攻佔了河南的伊陽(嵩縣)、洛陽、商州(陝西商洛)和虢州(河南靈寶),接著嶽飛想圍攻並收復蔡州(湖北棗陽西南),但州城防守嚴密,很難攻下。
  • 孟浩然在秋日寫的一首詩,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
    王維一生都在官場和田園中徘徊不定,他曾寫過雄渾富麗的應制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也曾遠赴塞外,寫下蒼涼悲壯的邊塞詩,「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可以說,孟浩然是唐朝第一個專注於寫山水田園詩的詩人,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專注,讓他成為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他的《春曉》、《夜歸鹿門歌》、《過故人莊》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他在秋日所寫,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後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其詩多是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的傑作,因而被後世譽為「詩史」。杜甫的作品也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可謂深遠。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 杜牧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抒發懷才不遇,為後世文人所激賞!
    這首詩題為《遣懷》,意思是排遣情懷。杜牧居揚州時,頗好晏遊,放浪形骸,與青樓女子多有來往,其表面是寫自己對往昔揚州幕僚生活的追憶與感慨,實際上發洩自己對現實的滿腹牢騷,對懷才不遇的不滿,這首詩在後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賞。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
    說到李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我們小學開始,就在不斷學習他寫的詩。可以說李白的詩歌伴隨著每一代中國人的成長,他是我國歷史上詩歌成就最高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幾乎每一首詩都能譜成千古絕唱。他還寫了一首很肉麻的「情詩」,而這首詩正是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眾所周知,唐玄宗有一寵妃名叫楊玉環。她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人兒,因此深受唐玄宗的喜愛。而李白當時在皇宮中的任務十分簡單,就是每天寫寫詩歌哄唐玄宗開心,不過李白也曾為楊貴妃寫過不少讚美她的詩句。
  • 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是誰寫的?打死我也想不到會是他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不第後賦菊》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所作的詠物詩。此詩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把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形象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全詩辭採壯偉,設喻新穎,想像奇特,意境瑰麗,氣魄雄偉。詞句注釋⑴不第:科舉落第。
  • 古代最霸氣的一首詠菊詩,至今讀起來仍讓人豪情萬丈
    菊花因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歷來為古代文人所歌頌。於是便有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等千古名句。可若是要在眾多吟詠菊花的詩詞裡,選擇一首最為霸氣,最能代表其精、氣、神的,恐怕黃巢的這首《不第後賦菊》為最。這首詩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當年科舉落榜後所寫,主要借詠菊花來抒發自己的抱負。
  • 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驚豔多年,清代文人模仿一首,揚名文壇
    《唐詩三百首》共收錄了李白的27首詩,李商隱的22首。看起來少了5首,但是李白的詩作流傳下來的達千首,可李商隱只有600首,也就是說論入選率,李商隱遠勝李白,可見後世文人對他的推崇。李商隱的詩寫得朦朧絕美,頗有自己的風格,所以很難模仿,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個千古名句大家應該聽說過,他出自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