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落甜,ID:luotianshipi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第一次被外來名的真相震驚,是因為「卡布奇諾」。從小愛聽那些資產階級味濃鬱的情歌,類似什麼「愛情就像卡布奇諾」。我就以為這一定是個關於愛情的名字。接觸了咖啡,才知道義大利語裡,意思是「道袍上尖尖的帽子」。
西方人其實也沒那麼講究,哪怕在吃喝上,已經算十分講究的義大利人和法國人。取名字也就是以人名、地名為主。比如布列塔尼、南特……翻譯成中文怎麼立馬就有高端感了呢?還不是因為我們跟人家不熟麼,容易妄想,距離產生的美:虛美。
這是一道著名的法國地道甜食。以下摘自百度:
1891年,巴黎西郊梅森-拉斐特小鎮的糕點師路易·杜朗創製,靈感來自巴黎-布雷斯特-巴黎自行車賽,這一車賽的創辦人皮埃爾·吉法爾向糕點師提出做個像自行車輪形狀的糕點。
我們翻譯過來,可以直接叫車輪泡芙,形狀、內涵、材質都交代了。可偏偏大家都愛用「巴黎布萊思特」,這樣更好賣嗎?還真是這樣。
我常常搖頭又點頭,做咖啡和賣咖啡,做甜品和賣甜品從來不是一回事。但先學會做,總是沒錯。
【車輪泡芙 配方】
泡芙麵糊
250克水
100克黃油
4克鹽
4克砂糖
150克麵粉
4-5個雞蛋
卡仕達醬
500克牛奶
125克砂糖
60克玉米澱粉
80克蛋黃
一支香草
榛果慕斯奶油
500克卡仕達醬
300克軟化黃油
100克榛果醬
裝飾
杏仁片
裝飾用糖粉
【敲黑板】
黃油奶餡的混合需要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