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硬科技」,是對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中的高精尖原創技術的統稱,一般具有自主研發、長期積累、高技術門檻、難以複製、有明確的應用產品和產業基礎等特點。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打贏呼喚更多「硬科技」
■郭朝文
11月7日,隨著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在我國的召開,以及次日我國城市硬科技發展排名榜單的發布,「硬科技」一時成為網絡熱詞。
「硬科技」的英文名是Hard & Core Technology。所謂「硬科技」,是對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中的高精尖原創技術的統稱,一般具有自主研發、長期積累、高技術門檻、難以複製、有明確的應用產品和產業基礎等特點。
與高科技、黑科技不同,硬科技屬於由原子經濟構成的物理世界,是一種能對人類產生深遠而廣泛影響的革命性技術。近年來,我國硬科技發展成就顯著,如火箭發射與衛星發射技術、C919的研製與生產、奇芯光電的光子晶片研發、北鬥導航應用技術等,都是硬科技發展結出的碩果。中國科協發布的《2017年中國城市硬科技發展指數報告》指出,以硬科技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強大動力,促進「硬科技+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城市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之路。
與城市創新發展一樣,提高部隊戰鬥力,同樣需要更多硬科技。國產航母、殲-20、運-20……正是有一個個硬科技的強力支撐,我軍高精尖武器裝備才有了大的發展。戰場是意志品質的較量,也是武器裝備的角逐。「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我軍練兵備戰要有一個大的加強,必須更加樹牢「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花更多心思、下更大氣力,研發更多的硬科技,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提高我軍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
硬科技之所以「硬」,是因為它是長期鍛造的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確定硬科技的研究方向之後,既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機感,也要有「鍥而不捨」的勁頭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畢其功於「經常」,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使每一個硬科技都能轉化為核心戰鬥力。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1955年,被譽為「一個人頂五個師」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回到祖國,為當時我國飛彈研製這個硬科技打開了希望之門。今天,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軍已經站在了新的創新風口,只有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挖掘、培養和造就一批擁有世界眼光、遊刃於時代前沿的創新型、領軍型人才,才能帶動更多硬科技破殼而出、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武警大連市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