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九十三期】三國董卓對漢朝的破壞還不如這兩人?毀滅漢廷的真正兇手李傕郭汜(歷史系列第680講)

2021-02-23 薩沙1928

三國小人物誌0051:毀滅漢廷的真正兇手——李傕郭汜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說起漢末亂世的締造者,可能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說是何進,因為正是他作為外戚幹政,導致東漢皇權旁落,令皇帝也成為了傀儡,從此威風全無。

也有人說是宦官張讓等人,正是因為他們宦官幹政,並且不遵守政治規則,暗算何進,才令東漢朝廷中央陷入了空前的混亂。

 

也會有人說是董卓,因為他倚仗武力把控朝政,並強行廢立新帝,使得東漢朝堂再次動蕩,令皇室威信掃地。

還有人說是袁紹,袁術等人,因為他們作為諸侯之首、天下盟主,卻不思進取,無勤王之心。反而只知道自己搶地盤,置皇室於不顧……

 

然而筆者覺得,真正對東漢朝廷破壞力度最大,並且對漢朝皇室威信造成毀滅性打擊的,並非是以上的這些人。而是今天我們要討論到的兩位主角——李傕和郭汜。

 

熟悉三國歷史或小說的朋友,都應該對李傕郭汜這兩個人物不會感到陌生。他們都是西涼軍的將領,同屬於董卓陣營。而且,無論是在史書記載上,還是在演義小說中,在提到他們二人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同時提起。

在著名的桌遊《三國殺》中,他二人是作為同一張武將卡牌出現。1989年CAPCOM出品的著名街機遊戲《三國志之吞食天地》第一代中,他二人也在第五關,作為BOSS同時出場(都是小boss,跟著呂布這個大boss)……

 

這說明,李傕郭汜兩人,真可謂是形影不離,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事跡和經歷,也算得上是高度重合。

不僅如此,後來董卓死後,他們率西涼軍餘部反撲,並禍亂天下數年之久的劣跡,也被史書記載為「李傕郭汜之亂」。

我們就根據史料的記載,來好好剖析一下李傕和郭汜,這兩個在漢末三國時代臭名昭著的惡人。

 

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李郭二人的出身,已經他們在董卓麾下所擔任的職務,和扮演的角色。

一說起董卓陣營,大家的第一印象,一般都來自於《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文有李儒,武有呂布華雄,可謂是猛將如雲,人才濟濟,陣容十分強大……

然而,拋開演義小說中的渲染,歷史上真實的李儒,就只是個普通的朝廷文官,掌管文書方面的「博士」而已。他在歷史上唯一知名事跡,就是在董卓霸權京城以後,被任命為「弘農王郎中令」。並且在董卓的命令下,準備好毒藥,害死了漢少帝。

 

而在小說中大名鼎鼎的呂布,雖然和董卓有著「義父義子」的關係,但在董卓軍中的地位也並不高(只是個中郎將)。而且由於其「背叛弒主」(殺丁原而投董卓)的行為,在董卓軍中並不是太受人待見,和西涼軍的主要將領們關係也不好。

至於華雄,則就完全是演義小說渲染出來的龍套,其真實身份只是個底層的軍中都督,在史書上僅有一次留名的機會(《三國志-吳書-孫堅傳》記載: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是的,在真實的歷史上,董卓麾下的人員結構,完全不是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

根據史料分析,董卓身邊並沒有什麼「超級軍師李儒」這樣的角色。在謀略方面,幾乎都是他自己在拿主意。而董卓麾下的人物,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西涼軍將領,主要的人物牛輔,胡軫,徐榮,段煨,董越等,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李傕和郭汜兩人。

當然,史料上並未具體記載,李郭二人在董卓麾下的具體職務(只記載為「董卓部將」)。只是從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來看,他們能在董卓遇刺身亡以後,一呼百應並率領西涼軍殘部攻陷長安。由此可以推斷,他們兩人在西涼軍中的威望還是不低的。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李傕在董卓麾下的地位,很可能還高出郭汜一籌。因為史書上記載了他的字「稚然」,這至少說明了,他的出身還是不算太差的(在古代,能有表字的一般都不可能是底層人)。

不僅如此,在諸侯討董之戰中,關東諸侯聯軍中的孫堅部屢戰屢勝,連續擊破西涼軍。董卓忌憚孫堅軍的戰鬥力之強,不敢與之硬碰,便玩起了政治上的手段。他意圖以「聯姻」為名,藉機收買孫堅。而被派去與孫堅交涉此事的人,就正是李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記載:卓憚堅猛壯,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

 

由此看得出,李傕在董卓身邊,確實是個相當信得過,而且算得上是心腹的人物。不然,董卓也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派出他去擔任使者。

而郭汜呢?史書上非但沒有記錄他的表字,還記載他原本是西涼一代的「馬賊」……由此可以判定,郭汜的家庭出身肯定高不了,而且其原本身份是落草為寇的土匪。後來很有可能是受到董卓的打擊,才被招安,並被董卓收於麾下,成為了西涼軍的將領……

 

接著,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李傕郭汜作為西涼軍將領,在戰場上的表現。

應該說,李郭二人的軍事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據史料記載,在董卓進京以後,李傕和郭汜都是在董卓的女婿牛輔帳下效力。他們被派到中牟地區,與朱儁等人的部隊作戰,結果不僅在戰場打敗朱儁,還將戰線推進至陳留、潁川一代……

要知道,朱儁也是朝廷的名將,號稱「漢末三傑」之一,與盧植、皇甫嵩二人齊名。之前在交州大破梁龍,光和七年(公元184年)討平黃巾,在河內擊敗張燕……可謂是戰功顯赫,威名漫天。

而李傕郭汜能夠在戰場上與之鏖兵,並將其擊敗。儘管有西涼軍天生驍勇善戰這等優勢因素,但也足以證明二人的軍事指揮能力。

 

到後來李郭二人佔據長安,把控朝政以後,馬騰韓遂等西涼軍閥,聯合關中部分士大夫(如佔據蜀中的劉焉等人),共同出兵,進軍長安。結果被郭汜、樊稠,以及李傕的侄子李利等人,於長平觀下大敗……最終在損失上萬人之後,灰溜溜逃回了涼州……

看得出,在戰場上的李傕郭汜二人,都堪稱猛將,其軍事指揮水平不容小覷。就連時任朝中侍中的劉艾,也評價二人的用兵作戰能力,連孫堅這等江東猛虎都比不了。(《後漢紀》記載:艾曰:「堅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堅前與羌戰於美陽,殆死,無能為!)

 

不過,在戰場上出色表現的同時,李郭二人麾下的部隊軍紀也差到了極點。基本上是走到一地,就劫掠到一地,大軍所過之處奸擄燒殺一空,視百姓之性命如草芥……

可以說,當時的百姓們一提起「西涼軍」三字,無不談虎變色。被西涼軍掃蕩過的地方,往往也是十室九空。男子被拉去當苦役,女子被帶入營中淪為發洩對象,剩下的老幼也逃不脫被隨意殘殺的命運……

由此也看得出,李傕郭汜二人,本身也是性格殘暴,嗜血好殺之人。這樣的人如果只是為害一方那還好,其破壞力和影響力還算有限。但是他們要是一旦得了勢,那禍及到的就是天下。整個神州大地,恐怕都會因此而再無安寧之日……

 

結果,在一系列的陰差陽錯和機緣巧合之下,李傕郭汜二人,還真的就得了勢,成為了東漢朝廷的實際掌權者。

初平三年(公元193年),挾持漢獻帝遷都到長安的董卓,被王允設計拉攏了呂布,李肅等人,於皇宮側門刺殺身亡。原本在西涼軍掌控之中的朝廷,又一次出現了權力的真空……之前為了抵禦關東諸侯聯軍,和農民起義黑山軍的進攻,董卓將西涼軍的主力都駐紮在了函谷關一代,而且將手底下所有的重要將領都派了出去,如牛輔、樊稠、李傕郭汜等。

(《三國志-董卓傳》記載:初,卓女壻中郎將牛輔典兵別屯陝,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略陳留、潁川諸縣)

 

這樣一來,西涼軍等於是群龍無首,一下子陷入了無人統率和指揮調令的窘境。再加上牛輔這等西涼軍的重要人物,也因出逃不成而被部下斬殺,首級送往長安報功。使得整個西涼軍集團更是雪上加霜,內缺糧餉外無依託,幾乎已經快要散架了……

(《三國志-董卓傳》記載:比傕等還,輔已敗,眾無所依,欲各散歸。)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西涼軍諸鎮將領,都已經差不多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的向朝廷認錯乞降,有的準備解散部隊,私自帶著財物逃亡……然而在這個時候,有兩個人物的出現,使得原本要四分五裂的西涼軍,重新凝成了一個整體,也直接影響了李傕郭汜二人的命運,將他們推上了權力的巔峰……

 

其一是朝中的司徒王允,他在刺殺董卓成功,並獨攬朝廷大權以後,對於西涼軍餘黨,採取「絕不姑息,斬盡殺絕」的鐵血政策。還意圖召來袁紹等關東諸侯,幫忙一起壓制西涼軍集團。

其二是在後世口中有著「鬼才」之稱的賈詡,他當時在李傕軍中任職,勸導李傕和郭汜說:「如果你們現在棄軍單行,那就等於是放棄了手中最重要的籌碼——軍權。到時候你們孤身一人,勢單力薄,隨便一個小小的亭長,帶幾個人就能抓捕你們……」

「與其到那時如此被動,還不如趁現在軍心未散之時,鼓起餘威攻打長安。到時候要是仗打贏了,那你們就能奪得政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就算是打輸了,到時候再考慮逃跑的事情,也為時不晚……」

(《三國志-董卓傳》記載:既無赦書,而聞長安中欲盡誅涼州人,憂恐不知所為。用賈詡策,遂將其眾而西)

 

就這樣,在王允的錯誤政策驅使下,在賈詡的巧妙建議下,李傕和郭汜順勢放出了「朝廷要殺盡涼州人」的風言風語。並由此激發了西涼軍諸部的反抗之心,再次凝聚成為了一支勁旅,浩浩蕩蕩向著長安進發。

而朝廷這邊呢?原本王允手下並沒有太多的軍隊可用,新收的呂布、李肅、胡軫等部又軍心不穩(他們本身也是西涼軍董卓部的人)。雖有徐榮這等名將拼命力戰而死,也擋不住在「求生之心」驅使下的西涼軍。

很快,隨著胡軫,楊定等人的叛變投敵,呂布等人的敗走,長安城在董卓被殺不過月餘的時間以後,又再一次落入了西涼軍手中……而當初對西涼軍諸部,採取「絕不手軟」政策的司徒王允,也被全家問斬,死在了李傕郭汜的屠刀之下……

 

就此,李傕和郭汜二人,一下子成為了西涼軍中威望最高的人。因為當初是他們最先舉起了「反抗大旗」,在西涼軍集團看來,他們就像是救世主一樣力挽狂瀾,並且拯救了整個集團的命運。

然而,對於整個東漢朝廷,和年幼的漢獻帝來說,這可就真的是一場災難了。剛從董卓的淫威下解脫出來才幾十天的時間,就要重新去面對李傕郭汜這兩尊,比董卓更加兇橫的西涼軍惡神。難以想像之後的命運,會如何黑暗和慘澹?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李傕郭汜二人,在掌控東漢朝政以後的所作所為。

首先,二人以「功臣」自居,將董卓奉為「社稷忠臣」,將王允呂布等人污衊為亂黨,再將自己的暴力行徑,打造為「撥亂反正」的義舉(還要不要臉了?)。就此向漢獻帝當面索要官爵……

 

結果,李傕為揚武將軍,後又進階為車騎將軍、封池陽侯,郭汜為揚烈將軍,又提升為後將軍、美陽侯。至於其餘西涼軍眾人,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封賞,如樊稠、張濟等人,均位居「中郎將」。

不僅如此,李郭二人還同執「假節鉞」,等於是得到了代行皇帝權力的資格,可以肆無忌憚把持朝政……只不過,他們的瞬間上位,爬上了東漢朝堂權力巔峰,非但不能使得天下安心,反而是令朝野內外的所有人,都感覺到惶恐和不安……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李傕郭汜的所作所為就知道!

據史料記載,李傕郭汜軍在進入長安的時候,軍紀就非常糟糕。縱兵劫掠不說,還視城中百姓生命如草芥,殺人如殺豬狗一般眼睛都不眨。不僅如此,就連朝中的官員,都逃不出他們的魔爪,在混亂中被屠殺了不少……當然,這僅僅是李郭二人的第一波殺戮而已。之後還有更深更黑的殺戮噩夢,在等著他們……

(《三國志-董卓傳》記載: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圍長安城。十日城陷,與布戰城中,布敗走。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

 

之後,李傕和郭汜又大肆搜捕當初參與過「誅殺董卓」的人,將其一一斬首。至於主謀王允,不單是全家問斬,還被陳屍街頭,以示警告……(《三國志-董卓傳》記載:誅殺卓者,屍王允於市。)

再往後,李郭二人加上樊稠,一方面仗著軍力之強,擊退了馬騰韓遂和劉焉等人的進攻。另一方面,他們又隨意把控朝政,根據自己的喜好任免官員,使得東漢朝堂的運作幾乎陷入停滯。

不僅如此,他們還依然不改以往的「掠民」本色,時常縱兵搶劫,搞得周邊百姓損失殆盡,流離失所。到頭來,就連一向繁華的長安城內,百姓也是十室九空。

 

尤其是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天下大飢,處處鬧荒,李郭二人不僅侵奪了漢獻帝原本要拿來賑災的錢財,還更加變本加厲地劫掠百姓,造成更為嚴重的饑荒……原本有著上百萬人口的關中地域,人不是餓死就是逃荒,紛紛南遷至劉表、劉焉、張魯等人的領地……

看得出,如果說之前的董卓,只是個殘暴無道的惡人;那麼現在的李傕和郭汜,簡直就是兩頭眼紅齒利的禽獸。董卓好歹還具備相當的政治能力,做事情多少有些分寸,心裡也還有些「天下」的概念。而李傕和郭汜二人,基本上就只知道掠奪和破壞,完全不懂得安政和建設。

可以想像,原本就威信盡失,在風雨縹緲中搖搖欲墜的東漢朝堂。在這樣兩個瘋子的折騰下,會被破壞成什麼樣?

 

事實上,到了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李郭二人也逐漸因為權力的分贓不均,而產生了矛盾。他們先是設計誘殺了自己的同僚,同為西涼軍將領的樊稠李蒙等人,並將他們的軍權都拿到了自己手中,由此開啟了西涼軍集團內部的相互猜忌和內鬥。

接著,由於郭汜之妻妾等人的挑撥,郭汜對李傕也產生了懷疑,擔心後者像殺死樊稠李蒙等人一樣,將自己的頭顱也收掉。而李傕也是對郭汜的無端起疑,而大發雷霆。於是,二人各率部眾,相互廝殺,將長安城內的天子腳下之地,當成了自己的戰場……

 

據史料記載,李傕郭汜這一打就是幾個月的時間,雙方的死傷都數以萬計。就更遑論長安城中的可憐百姓們,以及朝中那些無辜的各級官員,會因李郭二人的兵連禍結,而被妄殺誤殺掉多少?

不僅如此,漢獻帝也成為了李郭二人所爭搶的獵物。同年三月,安西將軍楊定與郭汜合謀,意圖將漢獻帝劫持到自己營中,當作政治資本。但李傕卻先下手為強,派侄子李暹提前劫持漢獻帝到自己營內。而作為報復,郭汜也隨後劫持了前來勸和的公卿官員們……

 

總之,李傕郭汜兩人的不斷廝殺,使得長安城內戰火不斷,烏煙瘴氣,處處殘牆斷垣,慘不忍睹。同時,也大大消耗了自身的實力,令楊奉、張濟等人都離心離德,率部脫離了李郭二人的麾下……

最終,獻帝決定要東歸,帶著朝中所剩不多的各級官員們,準備回到舊都洛陽。而李傕和郭汜,也同意了漢獻帝的請求……或許在他們看來,一個失勢落魄的皇帝,已經沒有了太大的利用價值。而東漢朝堂在他們這幾年的折騰之下,更是已經瀕臨潦倒,沒什麼可以撈取的好處和政治資本了。

 

於是,李郭二人暫時達成了和解。李傕引兵出屯池陽,等於是實際上控制了長安關中的地盤。而郭汜則加入了護送漢獻帝車駕東歸的隊伍,和董承,楊奉等人,一起護送皇帝東歸洛陽。

然而行至半路,郭汜又突然反悔,想挾持獻帝到郿縣,繼續成為他的傀儡。結果被楊奉楊定董承等人引軍擊潰,才沒能使郭汜的陰謀得逞,保得漢獻帝繼續東行。

之後,當東歸人馬到達弘農郡華陰縣時,郭汜又一次率兵殺了過來。這一次,他不僅與之前廝殺不休的李傕和解,而且李傕也一同率兵趕來,要搶獻帝聖駕回長安……

 

雙方在弘農郡東澗一場大戰,結果董承和楊奉等護駕人等慘遭大敗,雖然能保得漢獻帝殺出了重圍,但死亡的百官、士卒不可勝數,女眷輜重和皇室的各種器物典籍,也全部被丟棄……

(《後漢書-卷七十二記載》:車駕進至華陰。寧輯將軍段煨乃具服御及公卿以下資儲,請帝幸其營。初,楊定與煨有隙,遂誣煨欲反,乃攻其營,十餘日不下。而精猶奉給御膳,稟贍百官,終無二意。李傕、郭汜既悔令天子東,乃來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楊定為汜所遮,亡奔荊州。而張濟與楊奉、董承不相平,乃反合傕、汜,共追乘輿,大戰於弘農東澗。承、奉軍敗,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皆棄其婦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略無所遺。)

 

楊奉和董承假裝向李傕等人求和,暗地裡卻派遣使者,前去河東郡招納白波軍將領李樂、韓暹、胡才等人,同時,還找了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借得數千騎兵,終於反敗為勝,大破李傕等人,獻帝車駕得以繼續東進。

然而不久之後,李傕郭汜又再一次引兵追來,雙方再一次大戰,董承等人也再一次戰敗,朝中百官再一次慘遭屠戮……最後,楊奉和董承連夜護衛獻帝渡過黃河,進入河東,得到了河內郡太守張楊到保護,才算是勉強擺脫了追兵……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記載:十二月庚辰,車駕乃進。李傕等復來追戰,王師大敗,殺掠宮人,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皆戰歿。進幸陝,夜度河。乙亥,幸安邑。)

 

就這樣,當漢獻帝好不容易回到洛陽時,幾乎已經是光杆司令一個。身邊殘存的所有人等加起來,也已經是所剩無幾,根本湊不成一個完整的朝廷建制了……可以想像,李傕郭汜這幾次對朝中人士、官員的屠殺,達到了何等慘烈的地步……

之前,東漢王朝好歹機構健全,官員不少,各種侍從宮女還有閒雜人等,也一應俱全。不管是之前的宦官幹政的張讓,還是外戚專權的何進,又或是殘暴霸權的董卓,至少都還在維持著這套系統的運轉。就算是皇帝失了勢,「朝廷」這個機構也還在,具備一定的斡旋能力和影響力。

 

但如今,經過了李傕和郭汜的這場鬧騰,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朝堂進行破壞,對官員進行屠殺。可以說是從根本上粉碎了朝廷的人員架構,摧毀了朝廷運轉所依賴的根基……其破壞力真不是之前的宦官、外戚,還有董卓等人所能比的……

事實上,之後曹操迎獻帝到了許昌的時候,所謂的「東漢朝廷」,基本上也就是只有漢獻帝孤身一人。這時候的朝廷,實際上已經改姓了「曹」,皇帝的名號都不過剩下個幌子而已。再加上後來衣帶詔事件一出,董承,王子服,種輯等人伏誅,更令漢獻帝成為孤家寡人,只能任由曹操將他當成傀儡,連最後一點僅存的翻盤希望也沒有了……

 

就此,我們也算是理清了,關於李傕郭汜二人的生平,以及他們得勢上位,並禍亂朝綱的過程。我們應該給他們兩人,作出一個什麼樣的評價呢?

其實,對於這兩個亂臣賊子,並沒有什麼好評價的。因為他們在史書上所留下的事跡,基本上就一個字——「殺」。從一開始在董卓麾下,和關東諸侯廝殺;到後來董卓死後,率兵殺回長安,並殺了王允等人;再到後來相互幹仗,殘殺百姓和朝中官員;好不容易放漢獻帝東歸,又反悔追來,繼續大開殺戒……

 

是的,說他倆是亂政的賊人,也許都太輕了……因為他二人身上,基本上看不到什麼人性,倒是在「獸性」方面,更加突出。或者是,他們更像是漢末亂世之中,兩頭牙尖爪利的兇獸,仗著武力之強,在肆無忌憚地破壞著,視線內的一切東西。

原本百姓富庶,人口密集的關中地區,長安地域,在李郭二人數年的肆無忌憚搶掠之下,淪為了人間地獄。死在他們鐵蹄下的無辜者何止百萬,再加上逃荒的,餓斃的,絕望自盡的……關中人口幾乎減少了九成以上,處處只剩下戰爭和強奪過後的灰燼。

 

當然,對百姓的屠殺只是一方面。李傕郭汜二人最大的危害,還是在於對東漢王朝頂層建築的破壞和糟蹋。尤其是對朝中各級官員們的數次屠殺,完全摧毀了朝廷的建制,也踐踏和粉碎了東漢王朝,所僅存的威望和秩序……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李郭二人的殘暴惡行,到頭來也先後收到了惡報!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郭汜眾叛親離,被部下伍習殺死(《後漢書》記載:張濟飢餓,出至南陽,攻穰,戰死。郭汜為其將伍習所殺)。而李傕也被曹操派出的討逆軍(領軍著為裴茂,段煨等人),殺得節節退敗,退守到黃百城。

 

到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四月,同為西涼人士的梁興、張橫等人,在曹操的命令下攻破城池,並將李傕擊敗斬首。曹操下令夷滅其三族(為什麼不滅其九族?),並將其頭顱傳送至許昌。漢獻帝則下令在許都城內將頭顱高掛,示眾於天下,以表達對這號亂臣賊子的強烈痛恨……

對於這樣的結局,筆者只想感嘆一個字:「該!!!!!!」

 

PS:李傕郭汜之亂,令東漢朝廷從此名存實亡,也正式宣布了漢末亂世的來臨。

但是我們也不禁也要問一句,在李郭二人為禍朝廷,踐踏關中之時,其他天下群雄,都幹什麼去了呢?

不管是佔據冀州的袁紹,還是坐擁南陽的袁術,又或是佔據兗州的曹操,再或是割據一方的張楊、陶謙、劉表等……居然就沒有一個人出來真臂高呼,興兵勤王。反而是任由李郭兩個瘋子挾持皇帝,並禍亂朝廷長達四年之久……

也許,漢室的衰微,和中央政權的倒塌,對於他們這些地方勢力來說,反而好處更大吧……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一百一期】日本歷史上最離奇的帝銀事件迷案:老頭下毒殺死12人搶走銀行巨款(你不知道的大案第139講)
    第一種先吃,第二種要1分鐘後再吃。第一種藥物吃下去以後會有一股怪味,可能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是正常現象,不要奇怪。另外,藥物會對牙齒有一定的破壞,大家要直接將藥水吞入喉嚨,不要含在嘴中。大案系列全集【薩沙講史堂第四十二期】震驚全國的檢察官蔣英庫團夥殺人案(8年內殺死26人)上集(中國大案系列第1講)【薩沙講史堂第四十二期】震驚全國的檢察官蔣英庫團夥殺人案(8年內殺死26人)下集(中國大案系列第1講)【薩沙講史堂第六十三期】《盲井》真實原型:潘申寶、餘貴銀團夥殺死52人詐騙煤礦 上集 (你不知道的大案第2講)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零十六期】新婚少婦被4歹徒凌辱摧殘8小時後殘殺:13年費縣515搶劫強姦大案(你不知道的大案第132講)
    (你不知道的大案第132講)新婚少婦被4歹徒凌辱摧殘8小時後殘殺:13年費縣515搶劫強姦大案薩沙寫的殺人案太多了,手段再兇殘的都有。然而,這起案件卻仍然讓我震怒。兇手可以用毫無人性來形容,連禽獸都不如。年輕美貌的女受害人被殘殺,死前還遭受長達8個小時的暴力摧殘。而他的丈夫就在附近,聽到了整個施暴過程。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二十二期】手持AK47掃射香港警察5次當街搶劫:省港旗兵第3代大賊葉繼歡(你不知道的大案第134講)
    大案系列全集【薩沙講史堂第四十二期】震驚全國的檢察官蔣英庫團夥殺人案(8年內殺死26人)上集(中國大案系列第1講)【薩沙講史堂第四十二期】震驚全國的檢察官蔣英庫團夥殺人案(8年內殺死26人)下集(中國大案系列第1講)【薩沙講史堂第六十三期】《盲井》真實原型:潘申寶、餘貴銀團夥殺死52人詐騙煤礦 上集 (你不知道的大案第2講)
  •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三十三期】邪靈河童會吃遊泳者的內臟?中國和日本都有這種怪物(你不知道的靈異事件第23講)
    95年詐屍老太震驚全市(你不知道的靈異事件第20講)【薩沙講史堂第六百期】人死後會化為一道彩虹?密宗的虹化現象(你不知道的靈異事件第19講)【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七十六期】中國百慕達是吃人的四川黑竹溝?你不知道的靈異事件第18講【薩沙講史堂第五百四十二期】峨眉山三霄洞娘娘顯靈殺死72人?
  •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七十一期】19歲美少女持自動步槍搶銀行:97年河南澠池42特大搶劫運鈔車案件(你不知道的大案第76講)
    【薩沙講史堂第四十二期】震驚全國的檢察官蔣英庫團夥殺人案(8年內殺死26人)上集(中國大案系列第1講)【薩沙講史堂第四十二期】震驚全國的檢察官蔣英庫團夥殺人案(8年內殺死26人)下集(中國大案系列第1講)【薩沙講史堂第六十三期】《盲井》真實原型:潘申寶、餘貴銀團夥殺死52人詐騙煤礦 上集 (你不知道的大案第2講)【薩沙講史堂第六十三期】《盲井》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八十一期】(軍事系列第431講)
    三國小人物誌0048:真正仁義的暗弱諸侯——劉璋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我們都知道,漢朝是劉家的天下
  • 李郭之亂(中):李傕郭汜是如何因為一個女人,而互相掐起來的?
    導語:三國歷史大雜燴系列, 是本人原創作品,目前共有四個板塊:三國戰役大盤點,三國人物那些事,三國人物高手猜謎,青梅煮酒品三國。本文為三國戰役大盤點系列第74期。上一期我們講到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等人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縱兵大掠,處死了王允不說,還挾持天子,當面索要官爵,漢獻帝只好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封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二人同假節鉞,把持朝政,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上一期的結尾,我們也講到了,楊彪用計使李傕郭汜二人反目成仇,於是,一場因為妻子吃醋而引發的內亂就開始了。
  • 【讀通鑑】李傕、郭汜治天下
    衣賜履按:這一回,講講李傕(讀如爵)和郭汜(讀如四)。這兩個貨是那種知名度很高、但誰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幹了些什麼的那種。我們都知道,李傕、郭汜是大土匪董卓手下的中土匪。董卓於公元189年9月立了漢獻帝,公元192年4月被呂布刺殺,主持朝政兩年八個月。後來司徒王允主持朝政四捨五入為兩個月。
  • 【薩沙講史堂第四百四十九期】渣女渣男何其多!薩沙也談日本女留學生江歌遇害事件(歷史系列第175講)
    作為單身母親,身在經濟不發達的即墨,將女兒養大還培養成人,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血。現在女兒不明不白被人殘殺了,換成誰也要拼命。薩沙在俄國沒有學會別的東西,只學會了俄國人的一個恆古不變信念,就是血債血償。要是薩沙和江歌媽媽換個位置,我肯定殺了那個兇手陳世峰全家。但事歸事,情歸請,有些道理薩沙還是想說一說。
  • 三國演義中,李傕郭汜到底有多厲害?他們兩人結局如何?
    那麼董卓的這兩個手下李傕郭汜到底有多厲害?他們的最終結局又如何呢?軍事能力強李傕郭汜二人是董卓手下的領兵大將,軍事能力非常不錯,曾經合力擊敗過東漢名將朱儁!在王允的心目中,李傕郭汜二人就是董卓手下比較厲害的幫兇。演義原文: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居陝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
  • 【讀通鑑】李傕、郭汜真會玩兒:一個綁架皇帝,一個劫持百官
    《易經》上說,一次就已過分,二次則陷入谷底,三次還不悔改,就將被淹沒,大兇。不如早些與郭汜和解。李傕大怒,想要殺死趙溫,老弟李應勸阻,幾天後,李傕才作罷。劉協聽到趙溫書信內容,對侍中常洽說,以李傕的智商,根本就分不清好賴話,趙司徒所言苛切,可別激得這個渾人做出渾事兒啊!常洽說李應把李傕給勸住了,劉協這才放心。
  • 董卓麾下雙子星:李傕and郭汜的相愛相殺
    李傕、郭汜採納了賈詡的建議,既然朝廷不打算放過我們,那我們就跟他們爭個魚死網破。於是反攻長安的部隊開始集結,沿途還不斷有其他部隊加入,等到達長安的時候,已經有十餘萬人了。呂布戰敗後就逃走了,王允則被逼跳下城樓,漢獻帝落入李傕郭汜之手。
  • 李傕郭汜大交兵│453
    這些人中,當然李傕的勢力最大,接下來,就要數郭汜了。為了拉攏郭汜,李傕對郭汜相當倚重和客氣。為了增進雙方的感情,李傕不時的在自己家中,宴請郭汜。有時喝高興了,李傕就留郭汜在自己家中住一晚。當然,以這二位的身份,不可能冷冷清清的光喝酒,歌舞一定有之,美人陪酒、陪宿也一定有之。
  • 《真.三國志》| 李傕郭汜傳——兩個小混蛋之間的日常相愛相殺!
    由於李傕郭汜這兩個小混蛋的人生重合度很高,而且兩人相愛相殺,就像彼此的影子一樣,因此,我就放在一篇來講了。 而後,李傕郭汜等人紛紛升官,李傕還一度推舉李儒為侍中。獻帝看到李儒這人就心煩,恨不得宰了他,說:呵呵,這個李儒,把我的哥哥劉辯給毒死了,我不殺他是因為給你們姓李的一個面子,現在倒好,還想讓我給他升官?你傻還是我傻呀?
  • 呂布號稱三國第一猛將,為何打不過李傕、郭汜?
    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請求朝廷赦免,然而卻被王允果斷拒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商議率軍進攻長安,如果取勝便可以為董卓報仇,控制朝廷以號令天下,如果失敗則可以趁機逃跑。於是四人聚集十萬餘人殺奔長安,王允召集群臣商議,呂布主動願意率軍出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傕郭汜等人佔領長安,斬殺王允及其家人,呂布帶領百餘騎逃跑,這究竟是為何?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郭汜跟李傕喝完酒以後,回家還要喝「金汁」?
    而這兩個人在歷史上的實力和影響力,也遠遠大於小說中的設定,這二人就是李傕和郭汜。《三國演義》中對他們二人的價值,最大的肯定就是他們讓漢獻帝陷入了落魄和困窘當中,而曹操在關鍵時刻出兵,解救了獻帝,並且將之遷往許都,開啟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只不過,書中的李傕郭汜,似乎是非常不經打的亂兵,曹操可以輕鬆地派上許褚,斬殺李郭營中的各種將領。
  •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這是兩次致命的拒絕!後來的歷史證明:王允的這兩次決策,正是呂布失敗的關鍵。涼州軍被「逼」到一起,呂布眾寡不敵董卓死後,涼州軍群龍無首,如果安撫人心,可以收攏過來!如果不去赦免,涼州軍人人自危,那麼,有人振臂一呼,這盤散沙又會聚攏起來!賈詡看出了這點。
  • 害樊稠李郭翻臉,劫獻帝扣押群臣——李傕 、郭汜的荒誕時期(二)
    可見,樊稠的確是個頭腦簡單的實在人,不曾想到矛盾衝突嚴重了,李傕竟然會對自己暗下殺手。同時也驗證了朱儁對於李傕、郭汜、樊稠的認識和未來形勢的判斷還是相對準確的,只可惜他低估李傕、郭汜的能量,最終自己也因此受到了牽連。李傕雖然殺死樊稠,但是對郭汜倒是不存傷害的念頭,還經常在自己家設酒會,宴請郭汜,有時還留郭汜在自己家住宿。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零七期」三國最悲慘的人是漢朝皇帝?苟延...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漢朝並不止劉辨這一位少帝。不僅如此,掌權宦官也是一股極為龐大的力量,尤其是以蹇碩、張讓等人為首的十常侍,不單滲透於皇宮的內外縫隙,還掌握了相當的兵權(主要是西園軍)。也就是說,劉辯的皇位,其實從一開始就並不穩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母親和舅舅,也就是何家的勢力,所撐起來的。這也為他之後的一系列悲劇,而埋下了伏筆。
  • 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為什麼不跟隨呂布?
    導語: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是不會跟隨呂布的。因為呂布不是東漢朝廷的執政大臣,而且,呂布原來在軍中的地位也不比李傕、郭汜他們高。首先,公元192年5月,董卓被刺殺之後,司徒王允執掌了東漢朝廷的朝政大權,朝廷大大小小的政務都是王允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