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文化之鄉處處盛開文化之花

2020-12-14 澎湃新聞

樅陽:文化之鄉處處盛開文化之花

2020-08-10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圖書館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我每個禮拜至少要來兩次以上,閱讀自己喜愛的現代文學,同時為孫子挑選一些他愛讀的自然科學、古典文學這方面的書籍……」橫埠中學退休老師唐付根是黃鎮圖書館的常客,對這裡讚不絕口,「這裡的書籍種類豐富,環境和服務都非常好!」

張英是安徽師範大學研究生,整個暑假幾乎泡在圖書館:「來圖書館看書、學習的人很多,工作人員給我們提供了非常細緻周到的服務。讀者也自覺維護圖書館的秩序,營造了很好的閱讀、學習環境,所以我很喜歡待在這裡學習,感覺學習效率特別高。」

自3月18日有序恢復開放工作以來,樅陽縣圖書館、文化館及1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向公眾免費開放。截止7月份,樅陽縣圖書館免費接待讀者3萬人,樅陽縣文化館免費提供服務4萬人次,各鄉鎮綜合文化站保證每周向群眾開放42小時以上。

宗子書社,不但給讀者提供了優質的閱讀資源和閱讀環境,而且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免費課程。 「我感覺這裡的課堂非常豐富,老師教的也挺好的,主要課程有很多,有書法、繪畫、音樂、英語等等,還能和別的同學交流,我感覺這個暑假過得非常充實,也感覺收穫特別大。」 樅陽鎮城關小學學生錢瑞經常參加宗子書社的文化活動,這裡成了他暑假的第二課堂。

前期受疫情影響,樅陽縣公共文化場館(站)停止開放,線下公共文化活動全面取消,但樅陽縣圖書館、文化館不斷創新服務形式,積極開展線上公共文化活動,目前已開展線上活動74場次。如樅陽縣圖書館開闢了線上講座、線上覽讀,已辦28期;樅陽縣文化館開闢了線上「文藝戰疫,每日一學」,已辦46期。

「今年來,縣文化旅遊局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防汛抗旱工作前提下,全力推進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工作。 下一步,我們加強督查和指導,及時掌握實施進度和成效,督促解決實施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任務按期完成,使文化惠民工程成為群眾歡迎、社會滿意的民生工程。」據樅陽縣文旅局文化藝術股負責人張琴介紹,為確保今年「送戲進萬村」文化惠民活動任務圓滿完成,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結合工作實際,樅陽縣文化旅遊局制定下發了《樅陽縣2020年「送戲進萬村」文化惠民活動防疫工作指南》,有力促進了「送戲進萬村」文化惠民活動演出進度、演出質量和演出效果。截止目前,已完成「送戲進萬村」文化惠民活動60場。

進入汛期以來,樅陽縣文化旅遊局在統籌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時,還積極組織樅陽縣圖書館開展送圖書到城關小學安置點,組織樅陽縣文化館、黃梅戲藝術研究中心、電影公司送戲、送電影到抗洪前線部隊進行慰問演出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文化惠民活動社會知曉度,提升了服務效能。

來源:樅陽在線

原標題:《樅陽:文化之鄉處處盛開文化之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非礦 從「螢石之鄉」到「瑩石文化之都」
    我縣素有「螢石之鄉」美譽,螢石蘊藏量為全國各縣之最,約4000萬噸,是全國最早開採和利用螢石的地區,螢石開採歷史可追溯到民國初年。前不久,我縣又被中國禮儀休閒用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瑩石文化之都·武義」稱號。從「螢石之鄉」到「中國瑩石文化之都」,武義走過了怎樣的歷程?眾所周知,「世界螢石在中國,中國螢石在浙江,浙江螢石在金華,金華螢石在武義」。
  • 「中國五福文化之鄉」授牌儀式在山西聚壽山舉行
    10月10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山西聚壽山傳統文化景區舉行了「中國五福文化之鄉」授牌儀式,標誌著「中國五福文化之鄉」正式花落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
  • 通城詩花迎春 賀北港、大坪喜獲「湖北省楹聯文化之鄉(鎮)」命名稱號
    賀北港、大坪喜獲「湖北省楹聯文化之鄉(鎮)」命名稱號黎九龍文昌鄉鎮喜空前,北港大坪常為先
  • 柳河縣~中國山葡萄酒之鄉、火山巖稻米之鄉、書法文化藝術之鄉
    柳河縣在3348.3平方公裡土地上,轄13鎮2鄉1個民族鎮,219個行政村。擁有38萬人口。柳河縣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隸屬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人民政府駐柳河鎮。柳河鎮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柳河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重點中成藥生產縣、苗木交易市場、烤菸種植標準化示範區,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山葡萄酒之鄉、火山巖稻米之鄉、書法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以及省級衛生城、重點生態示範縣。柳河縣有20個民族,19個少數民族人口40378人,佔柳河縣總人口的10.8%。
  • 民族團結入「古砦」處處盛開「團結花」
    民族團結入「古砦」 處處盛開「團結花」——柳城監獄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系列主題活動普法宣傳。柳城監獄 供圖聯誼活動現場。柳城監獄 供圖廣西新聞網柳城12月17日訊(通訊員 藍同心 覃仕明)12月17日,在自治區監獄管理局的指導下,廣西柳城監獄深入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系列主題活動,結對幫扶共建、普及法治思想、助力脫貧攻堅,積極促進民族團結,讓民族之花處處盛開。
  • 平南縣獲「廣西詩詞文化之鄉」美譽
    中廣網貴港4月11日消息(貴港臺 覃信源)平南縣被授予「廣西詩詞文化之鄉」,4月9日舉行了授牌儀式」,下轄的大鵬鎮則被授予「廣西詩詞名鎮」牌匾。據了解,平南,古稱龔州,已有1651年的建縣史。還有詩詞愛好者31000多人,他們當中有幹部、工人、農民、教師、學生等,他們用詩詞謳歌時代、讚美家鄉、表達情感,推動著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廣西詩詞文化之鄉的美譽,凝聚了平南縣140多萬人民的共同努力。如今,平南文化熠熠生輝,已先後獲得 「全國先進文化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西詩詞文化之鄉」等美譽。
  • 甌海獲「中國龍舟文化之鄉」稱號
    「2020年中國溫州(甌海)龍舟文化大會」於本月16日至18日在甌海區舉行。大會期間還舉行授牌儀式,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甌海區「中國龍舟文化之鄉」榮譽稱號。前來參加會議的全國各地的龍舟協會領導與專家、龍舟文化學者、龍舟運動教練和運動員還深入開展了專題交流和調研活動。
  • 脫貧攻堅 | 泥土之光 ——樅陽農民的家庭農場記
    以下文章來源於樅陽雜誌 ,作者錢葉全 樅陽雜誌多媒體融合,定位樅陽政治經濟文化,整合鄉愁文化圈和全國智庫資源,弘揚傳統文化,打造發展決策型和文化創意型媒體,與《樅陽雜誌》紙媒品牌互動,講述樅陽故事,傳播樅陽聲音,展示樅陽形象,培植樅陽時代型創新文化資源平臺
  • 這裡是「春節文化之鄉」——閬中
    鑑於閬中古城作為春節發源地的重大歷史意義,閬中早在兩年前開始向有關部門申報「中國春節文化之鄉」,最終經過國內眾多專家的評審,認為閬中在傳承春節和保護春節文化資源在全國都有標本意義。為此,中國民協受相關部門的委派專程前往閬中進行授牌。據悉,閬中是全國範圍內,第一個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春節文化之鄉」,
  • 傳承國學 打造文化之鄉
    傳承國學文化,打造文化之鄉。12月9日上午,雅安市名山區在車嶺鎮初級中學舉辦首屆國學文化藝術節,並在吳之英故居舉行吳之英禮學堂揭牌儀式。儀式上,名山區政協主席張忠春致辭,並宣布文化節開幕;聘請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和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舒大剛、譚繼和、祁和輝、吳洪澤、潘斌等專家學者擔任吳之英禮學堂顧問,雅安市文聯專職副主席戴偉、名山區副區長餘博俊向吳洪武、向加富、代先隆、吳榮毅、張運華、吳希銀頒發禮學堂講師聘書;吳氏後裔吳榮毅現場解讀吳之英國學思想。
  • 【樅陽】 安徽第一大美女,世界都驚呆了!
    既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縣,又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興地區。嗨!大家好,我叫樅陽▼這是我的證件照、文章之府、氣節之鄉」。▲詩人之窟、文章之府、氣節之鄉民間藝術:主要有富有鄉土氣息的京劇表現形式平臺戲和門板戲;有龍燈、獅子燈、花船、花挑等燈會。建國後,黃梅戲發展迅速,現成為樅陽一大劇種。
  • 平南舉行"中國詩詞文化之鄉"授牌儀式
    新華網廣西頻道11月7日電(記者 李斯博)11月6日,廣西平南縣舉行「中國詩詞文化之鄉
  • 賞蠟梅、泡溫泉、逛文創集市 中國花木之鄉的蠟梅文化藝術節快來...
    原標題:賞蠟梅、泡溫泉、逛文創集市 中國花木之鄉的蠟梅文化藝術節快來了解一下   賞蠟梅、泡溫泉、逛文創集市,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很愜意?
  • 大國醬鄉亮相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助力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 全球甄選盛宴 醬香中國之禮 據悉,大國醬鄉被組委會甄選為2020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官方指定用酒,作為中國酒文化代表亮相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助力中西文化交流。以酒為媒,舉大國醬鄉,禮全球來客,此次的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大國醬鄉的亮相,充分展示了中華千年白酒文化的魅力,也讓更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白酒有了新認知,推動中國白酒在國際社會的地位。
  • 弘揚時代優秀文化 擦亮「文化之鄉」名片
    日前,「感悟客都·人文之旅」——紀念梅州籍音樂家李樹化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舉行。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春明,嘉應學院黨委書記吳琦、校長楊洲,區委副書記陳遠洋,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塗戈峰等參加開幕式。陳遠洋在開幕式上表示,本次研討會在李樹化的故鄉——梅縣區舉行,是梅州藝術界的一次盛會,也是弘揚優秀文化的一次盛會,必將為梅州市、梅縣區新時代藝術、教育事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對推動我國音樂事業蓬勃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
  • 溫州市甌海區被命名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
    【溫州市甌海區被命名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浙文化近日,溫州市甌海區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自唐宋之時起,甌海就有龍舟競渡的傳統。甌海龍舟文化底蘊深厚,保留有深具甌越文化特色的端午龍舟節俗,民間信俗與龍舟競渡有機結合,具珍貴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溫州發布
  • 「中國平話文化之鄉」江南區獲評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
    【原標題】古韻新潮 旖旎風光——「中國平話文化之鄉」江南區獲評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尹慶南攝)  今年10月,江南區獲評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為「中國平話文化之鄉」增添新色,迎來文旅發展新機遇。通過拍攝影像資料,開展市、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結合旅遊熱點進行旅遊品牌包裝打造等,使平話文化的代表性民俗文化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2014年,江南區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中國平話文化之鄉」。以平話為載體的江南區民族風情、建築、飲食、品茗、山歌等本土文化備受世人關注,成為江南區文旅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甌海:「中國龍舟文化之鄉」創建實地考核驗收
    浙江在線-甌海新聞網9月14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林朝陽 許凱光 )9月5日至6日,中國民協副主席葉舒憲帶領考核驗收組,通過實地觀摩、座談交流、召開匯報會的形式,對甌海區創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工作進行考核驗收。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周金平,副區長曹丹豔等參加會議。
  • 力創「國字」招牌,中國移民文化之鄉即將花落鄱陽?——中國民協...
    力創「國字」招牌,中國移民文化之鄉即將花落鄱陽?——中國民協專家組一行來鄱考察瓦屑壩移民文化 2020-10-29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庫倫旗是中國蕎麥之鄉,民間藝術之鄉,文化誦讀
    盛產蕎麥和雜糧雜豆,被譽為「中國蕎麥之鄉」。2019年1月9日,庫倫旗憑藉安代舞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2020年3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庫倫旗退出貧困旗縣序。交通,公路省道305線庫———平段公路全線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