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礦 從「螢石之鄉」到「瑩石文化之都」

2021-02-08 清藍礦業圈


「螢石」又稱氟石,是工業上氟元素的主要來源,是世界上重要的非金屬礦物原料之一,用途十分廣泛。許多發達國家把它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進行儲備。我縣素有「螢石之鄉」美譽,螢石蘊藏量為全國各縣之最,約4000萬噸,是全國最早開採和利用螢石的地區,螢石開採歷史可追溯到民國初年。前不久,我縣又被中國禮儀休閒用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瑩石文化之都·武義」稱號。從「螢石之鄉」到「中國瑩石文化之都」,武義走過了怎樣的歷程?


眾所周知,「世界螢石在中國,中國螢石在浙江,浙江螢石在金華,金華螢石在武義」。我縣素有「螢石之鄉」美譽,螢石蘊藏量為全國各縣之最,約4000萬噸,是全國最早開採和利用螢石的地區,螢石開採歷史可追溯到民國初年,開採鼎盛時期為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掠奪30多萬噸)。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縣最多擁有大小礦山110餘座,年產量約25萬噸,前後取得礦長安全資格證的從業人員有800餘人。21世紀初,我縣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製造業逐步代替採掘業,尤其是「生態立縣」戰略確立後,對礦山進行萎縮化管理,目前全縣僅剩螢石礦山2座,年產量2萬餘噸。


「『深挖洞』成為武義『螢鄉人』的一大特色。」縣經濟商務局有關負責人稱,「針對螢石礦的技術和資金投入,一方面為我縣氟化工和浮選企業提供了原材料,另一方面也為瑩石工藝品雕刻提供了充足的工藝級基礎材料。」武義「螢鄉人」在長期開採過程中,積累了一整套科學、安全的開採經驗,一大批礦山技術骨幹在本地「失業」情況下,走出武義,走向全國乃至國外。


上世紀九十年代,聰明的武義「螢鄉人」利用螢石豔麗多彩的特點,通過匠人精心雕琢使之成為人們收藏和饋贈友人的佳品。據了解,瑩石雕刻從技法上分,有浮雕、鏤空雕和圓雕等;從工藝上分,有雕刻件、車件、拋光件、球體件以及原生態晶體件、標本件、組合件等八大類。雕刻工藝品中滲透著中國吉祥文化,其花色品種包含人物、動物、山水風景、花果、花鳥、魚蟲等500餘種。「武義螢石雕」也成為了繼「東陽木雕」、「青田石雕」之後的「浙江第三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縣從事瑩石加工和瑩石工藝品加工的企業和銷售單位有100餘家,佔當地工業比例為2.1%,在全國同行業中佔比60%。2015年度全縣瑩石產業總收入為26.4億元,出口創匯1.5億美元,其中瑩石工藝品主要銷往韓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臺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得益於不斷開發創新,瑩石工藝品的藝術附加值逐步提升,出口單件均價從2010年的14.7美元上升到現在的19.8美元,增幅高達35%。


胡靈根是金華人,從事瑩石行業多年,在武義經營著一家瑩石館,主營瑩石工藝品銷售和瑩石裝潢。據胡靈根介紹,他從18歲時就開始學習瑩石工藝品雕刻,2010年,他來到武義幫叔叔打理工廠,後來自己便開了家瑩石館。「以前瑩石大部分都是作為化工原料按噸賣的,現在瑩石做成工藝品後有了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按件賣了,價格幾千幾萬一件都有。」在胡靈根看來,瑩石的價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類對螢石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有悠久歷史,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就出現了瑩石製品,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有清朝乾隆時期的瑩石印章,武義民間也有幾百年前的瑩石工藝品。以瑩石雕刻為主體的工藝美術文化,是我縣多元文化的典型代表。


為傳承瑩石產業文化,增添武義旅遊活力,2016年3月,全國第一家瑩石博物館——武義溫泉螢石博物館建成開館,將螢石資源從瑩石產業、瑩石經濟,進一步上升為了瑩石文化。坐落在我縣溫泉小鎮核心區的武義溫泉螢石博物館屬省重大產業項目,總佔地面積18340平方米,總投資4.2億元,是國內第一家集溫泉養生、瑩石利用、瑩石鑑賞、螢石科普和學術交流於一體的瑩石文化博覽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瑩石博物館。館藏11860件螢石晶體,為世界螢石晶體收藏數量之最。其中,斬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明星螢石」還有:重達94.7噸的世界最大的單體螢石原石、世界最大的瑩石球、重達748克拉的世界最大的單晶螢石刻面。博物館二期項目礦山地質公園正在建設中,建成後遊客可進入礦洞親身體驗螢石開採的整個過程。「武義溫泉螢石博物館是武義瑩石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助推溫泉小鎮和養生武義建設的一大特色利器。」武義溫泉瑩石文化博覽園負責人、省工藝美術大師湯崇貴說。


「博物館還將與一些高等院校和國內外高端博物館進行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形成集科研、展銷、互動於一體的武義瑩石文化科研中心。今後,我們還要讓武義的瑩石進入高等院校的教科書。」湯崇貴滿臉自豪,他告訴記者,武義的瑩石包括瑩石珠寶、瑩石工藝品走進教科書後,更有利於武義瑩石文化的推廣和瑩石產業鏈的發展,讓人們認識到瑩石的真正價值。


縣委、縣政府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瑩石產業的發展。2012年,我縣將瑩石工藝品行業列入重點扶持行業,制定並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推動瑩石工藝品產業升級壯大,全方位優化瑩石工藝品產業發展環境;同時,專門設立了文化產業專項資金1000萬元,鼓勵建立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園區及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鼓勵瑩石工藝品企業參加工藝美術專業評審、文化產業示範企業評審及境內外展銷會(博覽會),促進企業轉型升級。2010年以來,我縣瑩石工藝品在國內、省內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文交會、瑩石雕刻藝術精品博覽會上屢獲「重獎」,共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國「地方特色推薦旅遊商品」銀獎、工藝美術獎金獎、工藝美術精品金獎、最佳城市禮物等200多個獎項。


政府出臺的旅遊業扶持發展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瑩石產業發展,武義溫泉螢石博物館的建設以及「螢鄉文化精品線」項目就是很好的例子。在2015中國武義第九屆溫泉節暨第六屆國際養生博覽會上,美國、韓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23個國家和港臺地區的298家企業參展,2000多名採購商赴會,瑩石博物館和瑩石工藝品展作為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大提升了武義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4年,我縣還成立了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據協會負責人介紹,「協會每年都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國內展會,承辦職業技術技能培訓工作,並組織會員單位參與瑩石(珠寶級)標準制訂和瑩石精品工藝、技藝創新工作。」為規範、保護、推動瑩石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瑩石
    晶體常呈立方體、八面體或立方體的穿插雙晶,集合體呈粒狀或塊狀。淺綠、淺紫或無色透明,有時為玫瑰紅色,條痕白色,玻璃光澤,透明至不透明。八面體解理完全。摩氏硬度4,比重3.18。螢石主要產於熱液礦脈中。無色透明的螢石晶體產於花崗偉晶巖或螢石脈的晶洞中。世界螢石總儲量約10億噸,中國世界上螢石礦產最多的國家之一,並且佔世界儲量的35%.據考古發掘得知,七千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人,已選用螢石作裝飾品。
  • 螢石
    這種能發磷光的螢石產量所佔比例不大,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夜明珠都是螢石材質的,由於螢石的晶體普遍較大,所以螢石 夜明珠能發現非常大體積的。螢石的硬度較低,且性脆,一般來說需要注意避免劇烈碰撞,同時避免接觸化學物質。螢石晶體呈立方體和八面體,常呈雙晶,它也以塊狀、粒和緻密狀集合體產出。顏色多變,有紫色、綠色、無色、白色、黃色、粉紅色、藍色和黑色等。其中粉紅色和紅色最為珍貴。條痕白色。
  • 螢石的功效與作用
    螢石有很多種顏色,也可以是透明無色的。透明無色的螢石可以用來製作特殊的光學透鏡。螢石還有很多用途,如作為煉鋼、鋁生產用的熔劑,用來製造乳白玻璃、搪瓷製品、高辛烷值燃油生產中的催化劑等等。螢石一般呈粒狀或塊狀,具有玻璃光澤,綠色或紫色為多。螢石在紫外線或陰極射線照射下常發出藍綠色螢光,螢石又稱「軟水晶、七彩寶石、彩虹寶石」。因其像水晶但硬度比水晶低故而又稱「軟綠水晶」。
  • 「晶」彩世界科普③:礦物寶石之螢石
    —分享—「螢石之王」。 朱郗 攝螢石的顏色鮮豔豐富,晶體光滑無暇,被稱之為「世界上最鮮豔的寶石」。但因其硬度低,所以通常情況下不能被用作珠寶。也正因螢石質地柔軟,所以當出現足夠大的晶體時,便可以相對容易的用它來雕刻裝飾物。
  • 柳河縣~中國山葡萄酒之鄉、火山巖稻米之鄉、書法文化藝術之鄉
    柳河縣在3348.3平方公裡土地上,轄13鎮2鄉1個民族鎮,219個行政村。擁有38萬人口。柳河縣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隸屬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人民政府駐柳河鎮。柳河鎮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柳河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重點中成藥生產縣、苗木交易市場、烤菸種植標準化示範區,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山葡萄酒之鄉、火山巖稻米之鄉、書法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以及省級衛生城、重點生態示範縣。柳河縣有20個民族,19個少數民族人口40378人,佔柳河縣總人口的10.8%。
  • 樅陽:文化之鄉處處盛開文化之花
    樅陽:文化之鄉處處盛開文化之花 2020-08-10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擊疫情 中國有色在行動」中色非礦: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尚比亞時間1月29日、30日,中國有色集團出資企業中色非礦分別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布置會和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按照集團公司黨委和王彤宙董事長重要指示要求,傳達學習中央及集團相關文件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和生產組織工作
  • 珠寶專家說佩戴鋯石、磷灰石、螢石對人體有害,郎哥用事實反駁
    一螢石螢石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礦晶石,它可以與其他多種礦物共生,赤橙黃綠青藍紫所有的顏色它都有涉入,甚至一塊螢石上多種色彩。其質地較軟按說不適合做寶石,但市場還是有不少螢石飾品,甚至有許多形態各異色彩鮮豔的奇石標本、擺件很是誘人。
  • 內蒙古庫倫旗是中國蕎麥之鄉,民間藝術之鄉,文化誦讀
    盛產蕎麥和雜糧雜豆,被譽為「中國蕎麥之鄉」。2019年1月9日,庫倫旗憑藉安代舞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2020年3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庫倫旗退出貧困旗縣序。交通,公路省道305線庫———平段公路全線貫通。
  • 這裡是「春節文化之鄉」——閬中
    鑑於閬中古城作為春節發源地的重大歷史意義,閬中早在兩年前開始向有關部門申報「中國春節文化之鄉」,最終經過國內眾多專家的評審,認為閬中在傳承春節和保護春節文化資源在全國都有標本意義。為此,中國民協受相關部門的委派專程前往閬中進行授牌。據悉,閬中是全國範圍內,第一個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春節文化之鄉」,
  • 中國最大螢石球在浙江亮相 直徑1.82米重9.1噸
    就在該館的一樓展廳,記者見到了封存多時的鎮館之寶:一顆碩大的螢石球,直徑1.82米,重9.1噸,通體呈深綠色,有紫色紋路,非常罕見,令人稱奇。據了解,這是目前為止國內發現的最大體積的螢石球。  金華地處浙中,素有「江南鄒魯」、「文物之邦」之稱,是一座有2200多年建制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婁底最具魅力的星辰,基尼斯世界之最——最大的紫螢石晶洞
    我來自世界銻都錫礦山,名叫段瑞華,今天懷著無比喜悅和激動的心情給大家介紹我開採和收藏的這個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紫螢石晶洞》。2013年底,朋友說在一個開採銻礦的洞裡面有一個非常美麗的紫色螢石晶洞,我看了照片後,立即前往礦山考察,當在燈光下看到這麼美的紫色晶洞,晶瑩剔透,色彩斑斕,煥發出令人窒息的珠光寶氣,如多彩神秘的萬花簡時,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就馬上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請專業的開採團隊,在地底下近500米深的銻礦洞裡一錘一錘地將晶洞與圍巖小心地分離開來,銻礦的巷道太小,又將礦洞整體擴寬擴高,在最後用卷揚機將晶洞拖出地面時
  • 甌海獲「中國龍舟文化之鄉」稱號
    「2020年中國溫州(甌海)龍舟文化大會」於本月16日至18日在甌海區舉行。大會期間還舉行授牌儀式,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甌海區「中國龍舟文化之鄉」榮譽稱號。前來參加會議的全國各地的龍舟協會領導與專家、龍舟文化學者、龍舟運動教練和運動員還深入開展了專題交流和調研活動。
  • 螢石夜明珠全面收藏知識
    古代的落後科技很有可能是把螢石當做了夜明珠。今天紫色百合香與您走進神秘的螢石夜明珠,品鑑螢石夜明珠全面的收藏知識。 一、螢石是什麼 螢石就是我們常說的夜明珠。螢石夜明珠一般是從無色到各種顏色。其中以粉紅色和紅色的螢石夜明珠最為珍貴。螢石夜明珠通常帶有白色條痕,也具有玻璃光澤。
  • 平南縣獲「廣西詩詞文化之鄉」美譽
    中廣網貴港4月11日消息(貴港臺 覃信源)平南縣被授予「廣西詩詞文化之鄉」,4月9日舉行了授牌儀式」,下轄的大鵬鎮則被授予「廣西詩詞名鎮」牌匾。據了解,平南,古稱龔州,已有1651年的建縣史。還有詩詞愛好者31000多人,他們當中有幹部、工人、農民、教師、學生等,他們用詩詞謳歌時代、讚美家鄉、表達情感,推動著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廣西詩詞文化之鄉的美譽,凝聚了平南縣140多萬人民的共同努力。如今,平南文化熠熠生輝,已先後獲得 「全國先進文化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西詩詞文化之鄉」等美譽。
  • 螢石功效與作用
    傳說中的夜明珠:這裡告訴大家絕大多數夜明珠都是螢石材質的,是因螢石的晶體普遍較大,所螢石夜明珠能發現非常大體積。天然螢石的功效:1、刺激在右腦一起發揮作用,讓人加深思考能力,螢石對頭痛,偏頭痛,頭痛漲悶具有奇效,幫助消除情緒困擾。2、有助於排除身體上所積累的負能量,並且防止外在的負能量入侵。
  • 為什麼山東菏澤譽稱中國牡丹之都和全國著名書畫之鄉、戲曲之鄉...
    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菏澤古稱曹州,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裡,曾數度成為中原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美譽。祖源文化、黃河文化、漢文化、水滸文化、牡丹文化交相融匯,存有堯王墓、蚩尤冢、仿山遺址、劉邦登基壇、水滸故裡等100多處名勝古蹟,國家級非遺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3位。是中國牡丹之都和全國著名的牡丹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
  • 傳承國學 打造文化之鄉
    傳承國學文化,打造文化之鄉。12月9日上午,雅安市名山區在車嶺鎮初級中學舉辦首屆國學文化藝術節,並在吳之英故居舉行吳之英禮學堂揭牌儀式。據了解,四川大學先賢吳之英(1857-1918)是名山區車嶺鎮人,是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學者、經學家、書法家、禮學家。曾任資州藝風書院及簡州通材書院講席、灌縣訓導、成都尊經書院都講、錦江書院襄校、國學院院正。
  • 平南舉行"中國詩詞文化之鄉"授牌儀式
    新華網廣西頻道11月7日電(記者 李斯博)11月6日,廣西平南縣舉行「中國詩詞文化之鄉
  • 「中國五福文化之鄉」授牌儀式在山西聚壽山舉行
    10月10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山西聚壽山傳統文化景區舉行了「中國五福文化之鄉」授牌儀式,標誌著「中國五福文化之鄉」正式花落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