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筆下的故鄉,全是紙短情長,回味無窮!

2021-01-09 讀書的小卡醬

故鄉,在不同的人筆下,有著不同的情感寄託。它可以是李白筆下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以是李清照紙上的「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更可以是王灣心裡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劉皂腦海中的「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這就是故鄉,雖然表達的文筆不同,但是對於故鄉的思慕之情,確實一樣的。從古至今,對於故鄉之情的表達,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情感寄託。

對於古人關於故鄉的含蓄描繪,現代文人對故鄉的表達更是直白熱情。比如余光中用「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來承載著幾十年的心願;席慕蓉用「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來喚醒對故鄉的思念。再比如馮傑筆下的鄉愁是「但有「世俗味」,而無「文藝腔」,仍懷「真童趣」,絕無「偽滄桑」。」

我非常喜歡馮傑的這句話,在他筆下的故鄉之情,變成了舊日裡自己生活過所有人間煙火氣與世俗味,靜靜撫慰著身心。這原是他的作品《北中原》封面中的一句話,我在剛剛拿到這本書時,就記住了這句話,翻開書頁去讀這本書,更是發現了驚喜。《北中原》是馮傑的新作文集,全書一共63篇散文,講述著馮傑對自己的故鄉——北中原地區常見的動物,植物、豆類、器皿、地址、文化、風俗等的描寫和體會,用一個個文字一句句語言,描繪渲染出衣服真實的北中原鄉村的形象。這63篇散文,被分為<動物考>、<植物冊>、<記事簿>、<鼎味錄>、<器物傳>、<地理志>和<跋>七個部分。而這七個部分,也成為了我做為一個從未去過北方的南方人了解熟知北中原的鄉土民俗、地理位置等等所有的知識,也傳遞了純粹文字裡樸素的情懷、生命的本質和人間的真情。

馮傑不僅僅是作家,更是一個畫家,他被譽為是「左手書畫,右手詩文」的作家。他擅長用「畫」寫文,用「文」作畫,以至於在《北中原》的書中,不僅僅是文字間充斥著濃鬱的地域特色,所搭配的配圖,也是極富民俗特色。

比如<動物考>中的第一篇<猞猁的耳毛>中寫道:「它的制高點永遠在那兩叢高聳的耳毛上,長達十釐米,這是高海拔的妙處。它不屑閒言,藐視碎語,它讓自己別於動物王國的其他烏合之眾」。也搭配了一幅他自己畫的關於猞猁的耳毛的圖,也讓我第一次看見了傳說中北方的猞猁。馮傑因為親戚家的連環畫記住了猞猁,而我卻是因為馮傑的《北中原》記住了猞猁。

還有<動物考>的第二篇<大吉言>中寫的雞:「我們村裡無國際時差,人們以雞叫幾遍確定自己的鄉村時間,然後啟程踏雪,趕路,苦旅,顛簸。鄉村雞鳴可謂『一唱啟道』。後來鄉村電燈光出現,慌亂裡,那些雞亂了固有時間概念。」說這篇寫的是關於家禽「雞」,倒不如說是這篇寫的是「人」。講著鄉村的時間,又探尋著自然規則與人世秩序,幽默而又反諷,喟嘆而又憂傷。

比如<植物冊>中的第一篇<樹志拾遺>,這篇提到了木瓜,別人寫木瓜會寫口感、顏色、形態,但馮傑卻寫木瓜的氣味:「木瓜的香氣是一種正氣。……一顆木瓜的意義或箴言是:家裡再簡樸,也需要有一種乾淨的氛圍去裝飾。哪怕它僅僅是一種虛構的小說的味道。」還寫道:「樹即使往前急走,前面站立的還是人」。於是,我記住了家需要氣味去裝飾,鄉村,需要樹木做啟航的桅杆。

再如[地理志]第二篇<版畫上的節日>中談到春聯,和我們常見的春聯不同,北中原地區則是一種窄窄的「春條」,大多數是門上寫著「出門見喜」,水甕上寫著「清水滿缸」,馬棚裡寫著「槽頭興旺」「六畜興旺」。連著看得見的大樹上也要寫著「根深葉茂」。這些春條的文字,每一個都飽含著和諧、美好、心願、祝福,而我也在馮傑的筆下讀到了北中原的春節:「鄉下的春節,故園每一草木動物都有貼春聯分享快樂的權利。要一齊來度過生命的又一年輪。」

而《北中原》的內容,卻遠遠不止這些,它展現的更是一種關於北中原地區的土地、人文、親情、友情、民俗、雜事等等所有的故事、傳說、舊夢、懷緬、追憶……做為一個南方人,我無法去切身體驗北中原的生活,但我能夠從這字裡行間,去搖搖欣賞北中原的風姿,而書中文字的詩意畫韻,畫中的妙趣意趣,才是馮傑想要給讀者帶來的美好吧。

相關焦點

  • 《文學的故鄉》:君自故鄉來,每一位作家都是一片土地的代言人
    文學是有故鄉的,文學的故鄉在作家的筆下,在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地綻放,故鄉裡的人們在特有的域上吶喊、奮鬥、堅韌地生活,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形成了每個作家的特色文學。《文學的故鄉》這本書先後記錄展示了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六位著名作家回故鄉的影像,尋找作家創作文學作品的孕育過程,捕捉作家們在還鄉過程中的情感悸動、眼神閃爍,童年生活場景和文學創作現場。莫言說:"作家的故鄉並不僅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作家在那裡度過了童年,乃至青年時期的地方。
  • 重讀《故鄉》和《邊城》,看魯迅和沈從文筆下的鄉土中國異同
    沈從文,京派作家代表,擅長以優美柔緩的筆調行文,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整體上看,魯迅與沈從文的文學作品風格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系列,若要說兩者比較相近的點,那就是兩人都偏向於寫鄉土小說,其創作內容多與鄉土有關。今天,我們以《故鄉》和《邊城》來談談魯迅與沈從文的小說創作,淺析其小說創作下的鄉土中國異同。
  • 從六位中國當代作家探尋文學精神原鄉 央視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火...
    時代飛速發展,文學依然神聖,近日,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每晚8點播出後,悄然火了起來,刷屏很多人的朋友圈,這也是國內紀錄片界首次深度聚焦中國當代文學和作家,以紀實影像為載體尋找文學的發生與萌芽,為中國當代文學存像。
  • 墨寶非寶的小說,「程牧陽」的紙短情長,講述黑幫教父的別樣愛戀
    言情小說界「墨寶非寶」是一位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筆下的小說故事內容豐富,情感細膩,且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墨寶非寶」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個性化十足,這是一個喜歡突破自己的言情小說作家,她不會將自己拘泥於某一個類型的寫作模式,而是進行多樣化的嘗試。
  • 悅讀|探尋魯迅筆下的故鄉——紹興
    看完戲,迅哥兒又和閏土去海邊,他們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紹興,是魯迅念念不忘的故鄉。生與斯長於斯的魯迅,從小就接觸到許多的紹興民俗,並在長年的薰陶中深受其影響。
  • 重返故鄉 尋找作家的創作源頭與文學根脈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中國當代文學版圖裡的著名風景,也是作家們生活過的故鄉。正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帶領觀眾跟隨六位作家重返故鄉,走進他們文學之夢最初升起的地方,聽他們講述如何把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
  • 李金髮筆下的故鄉梅縣
    在李金髮的回憶錄《浮生總記》中,李金髮以梅州中學的校歌作開頭,回憶了的家鄉。李金髮的在一首懷念故鄉的詩中曾這樣寫道:        我的故鄉        遠出南海一百裡        有天末的熱氣和海裡的涼風        藤荊礙路,
  • 貴州作家·微刊|在鄂故鄉記(組詩)
    貴州省作家協會主管【貴州作家·微刊】以展示貴州作家創作成果、關注文學新人、多視角反映貴州文學生態為己任。那就一頭扎進兒時的河流去那裡找尋泥鰍黃鱔和龍蝦藏在田埂上或草叢中的青蛙哇的一聲,野雞的羽毛驚落而去瞧,荒枯的狗尾巴侵佔了回去的路田野豎著的電線桿遺失了方向可要回去啊,那裡有我的故鄉
  • 抖音紙短情長是什麼意思 歌曲紙短情長含義介紹
    近日,抖音上有一首歌突然火了,「怎麼會愛上了他,並決定跟他回家……」這首被無數小哥哥小姐姐翻唱的歌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紙短情長》,紙短情長是什麼意思呢?煙把兒樂隊——《紙短情長》  《紙短情長》這首歌屬於民謠,由煙把兒樂隊演唱,煙把兒樂隊是一支獨立民謠樂隊。煙把兒樂隊是一個由四個男生組成的樂隊。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羅香銀:懷揣故鄉遣詞造句
    羅香銀:懷揣故鄉遣詞造句個人簡介:羅香銀,男,籍貫江西崇義,常住廣東雲浮,中學教師,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世隸耕,正兒八經農家子弟,常喜大山。觀山養性,偶有靈感取筆記之。故鄉給予我不僅是思念,更多的是沉澱。唐詩宋詞,家國情懷,比比皆是。中外名篇,詩歌散文,懷揣故鄉,歷歷在目。我不僅誦讀散文、詩歌中的故鄉,而且反芻式閱讀生我養我的故土,品味思念的情愫。在這本百讀不厭的書裡,我打了一口井,甘甜的井水,灌溉出第一篇散文詩《我們的春天》。
  • 作家章雲天寫就66萬字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章雲天66萬字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近日面世,在該作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上,他表示,觸動他寫這本書的是一個老兵。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介紹說,《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愛情糾葛,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揭示了人性的複雜多面,反映了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雄渾壯闊的農村歷史風情畫卷。
  • 無極籍作家田運章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出版
    近日,無極籍著名作家、編劇,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古田軍號》《那時風華》的劇本原作者田運章先生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並作為重點圖書推向首都北京圖書展銷會,將於春節後在網上以及各大書店銷售。
  • 日本作家筆下的32個美食故事
    如果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帶領讀者去往那個虛幻飄忽的世界,那麼同為日本作家的村上龍,則把讀者拉回到現實生活中。這位和村上春樹一起被譽為日本當代最受歡迎作家的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孤獨美食家》上月在中國上市,引發讀者關注。
  • 有趣的靈魂在奇妙之城,夢裡的故鄉在筆下心上
    少時的故鄉,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離去的故鄉,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終有一日,只見山轉,只見水流,歸來不問故人在。關於故鄉,千百滋味在心頭。你的鄉,你的城,涓涓細語流淌心間,是靜謐無聲,是芸芸眾生。「我就生長到這樣一個小城裡,將近十五歲時方離開。出門兩年半回過那小城一次以後,直到現在為止,那城門我不曾再進去過。但那地方我是熟習的。
  • 著名作家湯素蘭為李卓新書作序:故鄉元素 麥田月光
    李卓從小就有作家夢,還有高考作文滿分的驕人成績。然而,隨著閱讀視野的開闊,以及對「何為文學、文學何為」思考的深入,他的寫作越來越本真,他對自己文字的要求越來越嚴謹,直到而立之年後才鄭重其事地捧出這本散文集《麥田月光》。
  • 客家名人筆下的鄉愁
    ●鄭少斌客家是一個「在路上」的漢族民系,從古代中原南遷而來,聚居在閩粵贛地區,日久他鄉即故鄉。所以,鄉愁對於客家人來說,猶如與生俱來的「胞衣跡」,更加真切,是共同的根、永恆的情結。在客家名人的筆下,鄉愁更是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深處的音弦,雋永動人,讀後手不釋卷,盪氣迴腸,餘音繞梁。黃遵憲
  • 【名家面對面】楊早:汪曾祺筆下的高郵吃食與文學
    汪曾祺少小離鄉,對家鄉高郵始終依戀和深愛,高郵對於汪曾祺來說,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故鄉的水、故鄉的食物、故鄉的人,都是他寫作的寶藏,故鄉高郵是他文學的啟蒙
  • 作家筆下的愛情太浪漫,可現實的愛情,不全是浪漫
    小說一定會有非常多的愛情,我讀的比較少,讀過唐家三少筆下的《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在該書中,我看到了許多的浪漫情節,所有的苦難都成為了幸福的伏筆。這是小說中的浪漫營造,我不敢確保這些事情都是假的,但我覺得很多情節上都是為了迎合讀者去誇大的描寫。因為作家的主觀能動性會讓很多事情變得具有目的性,吸引讀者或者渲染情節。
  • 故鄉(都昌)的年味
    從小年到大年,祭祀祖先,辭舊迎新,爆竹守歲,特別是過年那個晚上,全村老少男丁都會擁擠到祠堂,祭天地,拜祖先,會統一時間點燃鞭炮,這個時候,年味最濃,心情最好,全村的老少男丁都會聚合在祠堂,開始一起嘴裡喊著過年了,整個村子鞭炮開始一齊響起來,到處都裡鞭炮的味道,嗆得眼睛都掙不開,故鄉過年的最高潮來了,故鄉的年味令人回味無窮.
  • 《將夜》觀劇指南:閱文白金作家貓膩筆下的中國好故事
    原標題:《將夜》觀劇指南:閱文白金作家貓膩筆下的中國好故事   "螞蟻和蒼鷹處於不同的世界。在蒼蠅眼中,螞蟻只是黑點。"   "但是總有那麼特立獨行的幾隻,不甘於此,逆境求生,這個世界便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