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德意志、普魯士、日耳曼和雅利安五個概念的內涵和關係

2021-02-08 tuzhuxi


今天無事,隨便說一下德國、德意志、普魯士、日耳曼和雅利安五個概念的內涵和關係。應該不少人一直對它們之間的關係感到有些困惑。



1、 德國(英語:Germany、德語:Deutschland)


德國是一個中歐的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民族國家(nation-state),一個政治共同體(political community polity)


從德語看,德國就可以理解為是德意志的土地的意思。


德國作為一個單一的民族國家統一的比較晚,在十九世紀下半葉逐漸形成。之前,現在屬於德國的地方是由許多許多分裂的獨立的封建的說德語(各種德語方言)的小邦國組成或佔據的。


但德國並沒有將所有中西歐說「德語」的人口包括進來。奧地利、瑞士都有說德語的人。



2、 德意志


這個詞可以是描述德意志的語言(Deutsch),或者德意志的人(Deutsche),等等。


英語使用的Germany這個詞是羅馬帝國時期用來稱呼萊茵河以東的人口(Germania)。這些人自我描述用的詞是deutsch。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英語是Germany,德國人自稱deutsch,以及後面漢語翻譯過來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德意志是使用德語的民族的自稱。所謂的德意志的語言(Deutsch)就是我們說的「德語」,所謂的德意志的人(Deutshce)就是我們說的「德國人」。


對於德意志這個概念的認同在歷史上是有過變化的。自第三帝國時期,納粹將歐洲所有操德語的人口都視為同一個種族和民族的,即Volksdeutsche——最廣泛含義的德意志人。那時從奧地利人到蘇聯操德語的「日耳曼人」,都是Volksdeutsche。其實這個對應的英語就是「ethnic Germans」——德意志民族。


有一個群體比較特殊,就是奧地利人,奧地利是操德語的民族,當然應該算德意志人,但在和普魯士競爭中落敗的,被踢出了新建成的德國,而是自己有一個獨立的國家。一戰後開始,奧地利和德國就在大德意志主義的影響下有融合趨勢,到納粹時期,完成了統一(1938年的Anschluss)。請注意,希特勒就是奧地利人,他當然認為自己是代表德意志民族的。當時德奧一家,都是大德意志人。


戰後,因為清算納粹,奧地利人非常避諱大德意志、泛德意志主義,就形成了自己獨立於德國(Germany)的民族認同。但他們的官方語言還是德語(Deutsch),在學術意義上的民族學上也可以界定為ethnic Germans,但國民不一定認為自己是Deutsche。他們是奧地利人:Oesterreichische。


除此之外還有列支敦斯登等操德語的小國。以及瑞士的操德語的人口。


總之,從更長一個歷史維度看,這些德語人口都可以被視為德意志人,但他們在歷史不同的階段可能不一定會把自己的認同綁定為德意志人。但他們說的話,甚至官方擬定的語言,都是德意志語。


另外,語言的界定是比較主觀的,譬如德意志土地西邊和荷蘭交界的地方,從古代看的話就不一定有什麼特別明確的邊界。兩邊的話更加接近。荷蘭語和德語本來就是很接近的日耳曼語。民族、語言這些東西都是在歷史上被主觀劃定的。



3、 普魯士(Prussia)


普魯士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德意志國家。可以理解他們為北方或東北德意志人,和巴伐利亞等南部德意志人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普魯士有非常強的軍事傳統,在俾斯麥領導的一系列戰爭中擊敗了奧地利(主要的德意志國家競爭對手)和法國,建成了統一的德意志國家連忙,並將奧地利驅逐出這個新的民族國家。


普魯士的政治和軍事建制是德國後來強大的基礎(現代化權威主義 + 軍國主義),是後來發動一戰乃至塑造納粹及二戰的基石。


二戰戰敗後,普魯士發端的大部分地方(東普魯士)都已經劃給波蘭和蘇聯(今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原來的人口被消滅或強制遷移。所有普魯士現在只是一個歷史概念了。



4、日耳曼(日耳曼的:Germanic)


這個概念是最容易讓人混淆的。


首先,英文Germanic這個詞正確對應的是日耳曼。


Germanic people——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北歐中歐的多個民族,包括瑞典丹麥冰島英國(盎格魯撒克遜)德國挪威盧森堡等等。


Germanic languages操從屬於日耳曼語族(Germanic language)大傘之下各種語言的各種民族。日耳曼語是印歐語系中一個比較主要的分支。所有的荷蘭語德語丹麥語瑞典語英語(盎格魯撒克遜)都是原始日耳曼語(proto-Germanic language)。


所以日耳曼人是一個大的概念,荷蘭人、英國人、冰島人,和德意志人一樣,都是日耳曼人。


我理解,對中文讀者來說,混淆主要來自於,「日耳曼」不光被用來翻譯Germanic,而且有時會錯誤地被用來翻譯German。這兩個詞看上去如此之像,甚至Germanic好像只是German的另一個形容詞而已,因此,人們以為德國人、德意志人、日耳曼人是一回事。這個問題大概在「日耳曼」這三個字眼在中文中出現後就已經存在了。


原來看俄國小說中經常會提到「日耳曼人」——那個鎖匠是日耳曼人,德語說得好……其實指的應該是這個鎖匠是德意志人(Deutshce),能說德語(Deutsch)。我不知道這個錯譯是怎麼來的,是不是翻譯家翻的其實是英文本,而非俄文本。當然這裡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只是試圖說明「日耳曼」這個詞是怎麼用岔的。


再重複一次,德意志人是日耳曼人的一種。



5、 雅利安人(Aryan race)


雅利安人這個概念來自古代印度,,最早是用來描述操古代印度- 伊朗語言的人。到18世紀的歐洲,雅利安這個概念被用來泛指所有操印歐語言的人(印伊語言是當時已知最古老的印歐語言)。按照當時這個標準,從凱爾特人到伊朗人到俄羅斯人到說巴基斯坦旁遮普語和阿富汗普什圖語的人都是雅利安人。


用這個概念去理解現在公眾話語(包括文學、電影、當代歷史紀錄片之類)中出現的即納粹對「雅利安」的概念是錯誤的。


納粹基本是粗糙的借用了這個概念,然後進行了大幅修改,而且其中有許多不自洽的東西。


基本上,納粹的種族理論學者認為,雅利安人 = 德意志人(Deutsche) + 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即北歐人(Nordic people)。


這其中也有一些過程。


例如,早期的納粹種族理論家Hans Guenther繼承過去一兩百年歐洲種族主義論的基調,認為歐洲人是最高級的;然後,又認為歐洲種族又包括了幾個分支,即北歐人(Nordic)、地中海人(南歐)、阿爾卑斯人(中歐)、迪納拉人(東南歐人)、波羅的海以東的人(斯拉夫人)。當時認為所謂的德意志人(居住在德意志國家的操德意志語的原住民)實際上是包含了以上各種種族的。但是北歐人還是不少。作為一個整體德意志人的北歐屬性是很強的。這是「北歐主義」的理論雛形。


1933年德國內務部的內部文件還是將所有非猶太人歐洲人(即包含了前述若干歐洲人的子種族)都視為雅利安人的。


但納粹在隨後的工作就是把雅利安人的範圍不斷縮小。


一方面是列黑名單,猶太人和閃米特人不用說了。歐洲人裡,首先是斯拉夫人。納粹認為斯拉夫人是次人,是非常原始落後的種族,當然不能稱為雅利安人。讀者可能記得,雅利安人最早在語言學裡是指操印歐語的民族。斯拉夫語族就是印歐語系的分支。所以斯拉夫人應該是雅利安人啊。納粹認為不是。而且非但不是,斯拉夫人還是次人(subhuman)。把斯拉夫人貶低的目的就是為了為德意志帝國向東侵佔斯拉夫人的土地提供理論依據和道德依據。這個向東推進領土的議程早就寫在希特勒《我的奮鬥》的小書裡面。


然後是白名單。到1935年的《紐倫堡種族法》,雅利安人的範圍已經被縮小和名學到德意志人或有親密血緣關係的民族(German or related blood),這個定義即日耳曼人 / 北歐人(Nordic)。


芬蘭人不說印歐語,說的是烏拉爾語系裡面的語言(還有一個國家即匈牙利)。但芬蘭人看上去北歐屬性很強,也反蘇聯,就被納粹納入到北歐種族裡。


義大利是盟友,但南歐特點太明顯,頭髮和膚色都很黑,和北歐人長得太不像。希特勒只能接受說義大利北部是比較雅利安的,南部就不行了。


所以,納粹說的「雅利安」和18-19世紀歐洲語言學和民族學歷說的雅利安是兩回事。


納粹說的雅利安基本就是德意志人和其他日耳曼人(German and other Germanic people)。


希望以上幾條將這幾個概念說清楚了。



本文寫於2018年2月17日。


圖片授權:Unsplash相關協議



相關焦點

  • 德意志、日耳曼、雅利安人,這麼多稱呼都能代表德國嗎?
    德淘網推廣:日常生活中,我們一直都說「德國」;足球世界盃時,作為傳統強隊的德國,「日耳曼戰車」這個稱呼屢屢被提起
  • 德國、德意志、日耳曼...99%的人都分不清!
    翻開教科書,能看到上面有「德國詩人海涅」、「德國音樂家巴赫」……世界盃的時候,能聽到球迷德粉高呼「日耳曼戰車」……可你知道,真要追究起來,這些稱呼其實都是錯的嗎?「德國」「德意志」「日耳曼」甚至「雅利安」到底各有何意、又怎麼去用?
  • 什麼是日耳曼人,他和德意志人有什麼關係
    日耳曼是個音譯詞,來自法語的音譯,日耳曼民族不是一個種族或者一個民族,而是一種文化或者地名,類似於東亞民族、美利堅民族、中華民族一樣的泛指。日耳曼的詞義要比德意志大很多,日耳曼人由多個種族混和而成,希特勒時代把德國這些混血民族、西歐民族、東歐民族以及印度人統稱為雅利安人。
  • 足球地理學堂德國篇(一):德意志、日耳曼or阿勒曼尼?
    東哥特王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法蘭克王國、盎格魯薩克森人均為日耳曼民族分支那麼,同樣是日耳曼後裔的英格蘭人為什麼用日耳曼代替德國呢?這跟詞彙的變化有關係。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神學佔據了歐洲的主流。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將帝國一分為三,其中西法蘭克就是法蘭西,即法國的前身。雖然法蘭西居民是日耳曼後裔,但他們已久拉丁化,法語也是從拉丁語演變而來的。
  • 德意志人和和日耳曼人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德意志人德國的主體民族,是德意志統一前後形成的一個民族概念。他們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是古代日耳曼族中的一些部落經過長期融合形成的。從公元3世紀開始,日耳曼部落大舉南下,約在公元5世紀末,日耳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來分裂,而分裂出來的東法蘭克王國確立了今天德國領土的雛形,後來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即德意志第一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在中期開始走向封建割據,到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德意志人的意識形成。
  • 日耳曼民族的崛起,普魯士人的鐵拳,德意志帝國的誕生
    有朋友要求筆者用簡單描述下德國的形成。那好,我說你聽。在很久很久以前,德國其實並不能算作一個「國家」,而是有很多很多的小國組成的一個同盟。 到了1806年,法國小矮子拿破崙帶著一票小弟在歐洲大陸極為囂張地跑來跑去,誰要不服氣,他就揍誰。
  • 德意志、日耳曼(German)還是阿勒曼尼亞(Alemania)?德國為什麼有多個名稱?
    那麼,德國,這個歐陸足球強國為什麼在不同的語言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叫法呢?這些詞跟什麼有關係呢?後來,查理曼大帝的孫子將帝國一分為三,東部就是今天的德意志地區。到了12世紀時期,theudisk這個詞彙逐漸擴展到了國家和民族的概念,也就是今天的德意志地區。
  • 在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之前,德意志就是一個地理概念
    如果我們在柏林這樣問,答案是:這裡是普魯士!」 同時代的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也說有一個德意志民族的說法,「純系一個神話」,「德意志」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
  • 油紙包如何成為德國標配?普魯士屌絲逆襲史了解一下
    那麼德國究竟是怎麼從一個北方蠻族進化為現代化國家的?✎前言中國人裡,德國粉絲如過江之鯽。嚴謹的精神,無處不在的油紙包,帥氣的軍服,精密的機械,讓德國人吸粉無數。回想原委,忽然發現,作為統一德意志的發動機,德國精神的締造者,普魯士的崛起猶如當年中華先民開疆拓土,橫掃四夷。
  • 普魯士:本非德意志,為什麼卻統一了德國?
    ▲普奧戰爭前的歐洲局勢,兩個德意志兄弟對德國的統一都有著各自的打算然而,主導德意志統一的普魯士王國,其祖先卻並非德意志民族,在血緣上,古代普魯士人與立陶宛等波羅的海民族更為接近。古代普魯士的起源地也不在如今的德國境內,而是在以波蘭的格但斯克(但澤),和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為核心的地區。
  • 普魯士領導北德意志邦聯——德國的統一
    普魯士的對外政策。普魯士一丹麥戰爭。普魯士一奧地利戰爭德國無產階級的力量單薄,拉薩爾派的有害影響,自由資產階級的膽小怕事,在在都使俾斯麥得以實現他那旨在保證普魯士稱霸德意志的政策。俾斯麥的對外政策也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俾斯麥考慮到俄國在國際上的巨大影響,打算改善普俄關係。
  • 從普魯士到德意志,德國是如何攪動全球的?
    1862年,鐵血宰相俾斯麥上臺,普魯士逐漸走向強盛,現代,德國的雛形開始抬頭。在此之前,由於人口的稀少,普魯士始終沒有成為一個大國。德國的國家概念也並不存在。在歐洲只有一個以德語為紐帶的鬆散組織——德意志邦聯。這個組織包含了兩個大國,奧地利和普魯士以及巴伐利亞,薩克森等一系列中小國家。
  • 為何統一德國的是普魯士,不是奧地利?
    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並在凡爾賽宮鏡廳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至此德國才以統一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在此之前德意志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回顧德國走向統一的歷程,很多人會對普魯士依仗武力強行揉合各邦的做法大加讚賞,但卻少有人會了解到本來有三套德國統一方案。
  • 奧地利向左 ┘,普魯士向右 ┐
    本文包括三部分:一、「大哥出門創業」二、「二哥繼承家業」三、「兄弟倆」的戰與和 一、「大哥出門創業」 在講德意志「兄弟倆」之前,我們先區分下日耳曼、德意志、德國這幾個概念。現在這三個詞基本要成為平級的概念了,但實際上他們的指向範圍應該是逐步遞減。日耳曼人可以泛指西北歐廣大的族群,德意志人、法蘭西人、安格魯-撒克遜人都屬於日耳曼人的範圍。德意志人則是查理曼帝國分裂、法蘭西人逐漸形成後,大部分處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說德語的日耳曼人,是現在德國和奧地利這兩個國家的主體民族。
  • 雅利安人是日耳曼人,拉丁人,斯拉夫人的老祖宗
    眼睛虹膜也有褐色,綠色和藍色,還有灰色的。不要傻傻,分不清楚了,今天就給大家捋一捋吧。歐洲四大主體民族歐洲主要是歐羅巴人種。也就是我們說的,白種人,白種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分布最廣的,大約佔到全世界45%面積的人口。如果簡單一點,我們可以把歐洲分成4個主體民族:日耳曼民族,拉丁民族、斯拉夫民族和凱爾特民族。
  • 從歷史看德國:日耳曼人和德意志國家的崛起
    首先明確三個概念:日耳曼、德意志、民族。日耳曼或日耳曼人(英語:Germanic,德語:Germanisch)泛指公元前2千年至公元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中部的語言、習俗、文化接近的部落,公元五世紀時的民族大遷徙使日耳曼部落遷移、分化,各自發展成後來的挪威人、瑞典人、丹麥人、冰島人、英格蘭人(盎格魯薩克遜人)、荷蘭人、德意志人(德國人)、奧地利人等(奧地利與德意志在歷史上分分合合,最近一次是1938至1945年期間被納粹德國併吞。)
  • 德國和奧地利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個國家?
    歷史:不少論及德國和奧地利關係的網紅文,開篇都是標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體,從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開始論證起德國和奧地利的統一性,這其實是對西歐歷史的一種誤解。這種拉大旗作虎皮的招數在貴族史上屢見不鮮,比如哈布斯堡的魯道夫四世,和當時的皇帝查理四世拉關係失敗,乾脆自己偽造一套據說是1228年由亨利七世以及之後幾位皇帝籤發的文件,宣布奧地利為大公國。事實上在中世紀並不存在所謂的德意志民族和國家概念,而是殖民全歐洲的各個法蘭克貴族家庭通過聯盟形成的大致勢力範圍而已。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1
    德意志第三帝國指納粹德國。納粹德國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納粹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德語:Drittes Reich)與1939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ßdeutsches Reich)。
  • 為何普魯士統一德國時沒有包括奧地利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國成立,德意志完成了統一。但德意志帝國的疆域不包括奧利地,作為德意志地區稱霸最久的諸侯,奧地利為何被排除在外,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德國的起源德國最早源於東法蘭克王國。
  • 希特勒是日耳曼人嗎?
    世界史的故事要從德國說起,德國是傳統的大陸型歐洲強國,而且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先挑起的。就希特勒而言,他也是最喜歡研究民族之類的東西,但希氏很多概念都是錯誤的,他當年還沒有基因檢測技術。眾所周知,德國是以日耳曼人為主的,一些人也會稱他們為德意志人。日耳曼的詞義要比德意志大很多,歷史上日耳曼人由多個部族而成的。德意志人原本指日耳曼尼亞行省內的各個部族,詞義分析可以看下日耳曼人的基因是什麼?希特勒的雅利安人又是怎麼回事?,而至於雅利安人,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名詞,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他們的成分只會更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