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共產黨宣言》的魅力:每個人都在選擇自己的信仰

2021-01-10 存思錄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同盟起草了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從此,一個共產主義幽靈就飄蕩在了歐洲的上空,引領無產階級為了爭取自己的權利而不斷奮鬥。2018年,作為紀念建黨97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的獻禮之作,由西安話劇院重新編排的大型話劇《共產黨宣言》,緊密結合當今共產黨人在理想信念等方面所面臨的新形勢、新課題,詮釋了一部「現實版」的《共產黨宣言》。

話劇《共產黨宣言》

話劇《共產黨宣言》是由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原創排演,主創陣容強大,由著名編劇唐棟、蒲遜執筆,所以該劇的背景是1927年12月11日發生在廣州,由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人領導的廣州起義(與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並稱為三大起義),講述了起義失敗後,面對國民黨的追殺,女共產黨員林雨霏在街頭躲避敵人追捕,被思想進步的女學生鄺梅搭救並帶回家中。然而,讓林雨霏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來到了自己和前夫鄺兆年曾經的家。於是,一個理智與情感交鋒、一波三折又險象環生的故事便由此展開。

對聯

這部話劇優缺點並存。缺點一方面在於太過於戲劇化,與現實聯繫不深,真實感不夠,另一方面在於對細節把控不夠,如劇中那副對聯「涵養生浩氣,敦行世家風」的平仄不對,林雨霏的兒子在囚牢中審訊她的時候,一個人單獨提審,與訊問程序不符合吧!

優點在於這部話劇將那個時代下每一個選擇的信仰都展現出來。林雨霏有她革命的追求,可以為了他人的幸福犧牲自己的幸福;鄺兆年有他實業救國的信仰;林雨霏的兒子讀過黃埔軍校,擁有三民主義的信仰;而同樣讀過黃埔軍校的沈處長,則在社會的洗禮下走向了黑暗,靠殺共產黨員上位;還有鄺梅在追求著共產主義,她的母親追求著世俗的財富……在那樣一個血與火的年代,每一個人都在時代面前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時好時壞,功過是非,只能留待後人評判了。

選擇

雖然時代不同,但是太陽底下沒有新事,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同樣面臨著選擇,如何選擇自己的信仰才能無愧走完的一生,這需要我們清醒的抉擇。

相關焦點

  • 三個院長一臺戲 話劇《共產黨宣言》致敬信仰的力量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每一個共產黨人,還記得你入黨時的誓言嗎,還記得共產黨的革命宣言嗎?只有牢牢記住這些,並永遠為之奮鬥,我們必將贏得整個世界和天下人心!」7月17日、18日晚,由西安話劇院演出的話劇《共產黨宣言》,在成都市新聲劇場上演。
  • 澎湃評論|讀懂《共產黨宣言》刊行百年的世紀風採
    一個人最大的才能,是能夠摸清瞬息萬變的時代脈搏,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投身一份偉大的事業。1919年底,他毅然返回故鄉義烏分水塘村,著手翻譯《共產黨宣言》。他在家宅旁一間破陋的柴屋裡,克服寒冷等多種困難,夜以繼日地翻譯。1920年4月下旬,《共產黨宣言》一書譯稿終於完成。5個多月的獨立奮戰、5倍於尋常翻譯的精力投入,年僅29歲的陳望道在共產主義思想的感召下終成鴻著。
  •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8月21日,「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義烏巡展正式開幕。
  • 追望大道,信仰恆在!《共產黨宣言》首個中譯本出版百年,上虞這樣...
    100年前,年輕的陳望道挑燈夜戰,奮筆疾書,專注地翻譯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100年後的今天,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員會聯合復旦大學、上海市檔案局(館),隆重舉行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主題活動,重溫宣言精神,感悟信仰力量。
  • 「四史」關鍵詞|《共產黨宣言》是穿透時空的經典
    流亡到法、英、瑞士等國的德國革命家們信仰「共產主義」,並建立起一系列的政治組織,廣泛參與到各國的工人運動中。1836年,在流亡者成立的組織中分化出一個獨立的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正義者同盟有自己的綱領,他們持財產公有的基本主張,同時又混雜了各種社會主義流派和基督教平等觀念,也主張通過少數人的密謀起義達到財產公有的共產主義。總之,該組織思想比較混亂,內部鬥爭也比較激烈。
  • 閱讀史視角下的周恩來與《共產黨宣言》
    本文試圖以周恩來閱讀《共產黨宣言》為例,揭示他如何在閱讀《共產黨宣言》的過程中確立共產主義信仰、如何結合中國實際闡發《共產黨宣言》基本原理及其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方法,為進一步豐富與深化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提供分析案例。
  •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1939年,他對黨內同志說:「《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次。」《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是共產黨人的思想武器,如同行軍打仗必備的乾糧、作戰的武器一樣,不可或缺。
  • 鉤沉|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出版百年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出版百年。1936年,毛澤東在陝北與斯諾會見時,談到自己走上馬列主義道路的過程。其中提及自己最早接觸馬列主義,是在1920年夏秋讀到的三部啟蒙讀物。
  • 永恆的明燈——寫在《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
    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鑄魂、引航作用。從1920到2020,百年歷史並非都是宏大敘事,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命也與《共產黨宣言》緊密聯接。這背後,是早期共產黨人對信仰的忠誠與守護。張人亞,字靜泉,1898年生人,15歲成為上海老鳳祥銀樓的一名金銀首飾製作工人。他曾領導上海金銀業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因工作關係,張人亞有機會接觸《共產黨宣言》等一批馬列主義著作、文件和刊物,這些文獻成了他的精神指南。
  • ——寫在《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
    從1920到2020,百年歷史並非都是宏大敘事,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命也與《共產黨宣言》緊密聯接。其中,9月再版本宣言的左上角蓋有一枚長方形印章,「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的字跡仍可辨認。這背後,是早期共產黨人對信仰的忠誠與守護。  張人亞,字靜泉,1898年生人,15歲成為上海老鳳祥銀樓的一名金銀首飾製作工人。他曾領導上海金銀業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
  • 火種:馬克思、恩格斯與《共產黨宣言》
    以《共產黨宣言》為重要標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生中親密合作、並肩戰鬥。在馬克思的後半生,恩格斯為了資助這位「千年一遇的偉大思想家」進行卓有成效的理論創作,選擇從事自己所厭惡的商業活動,賺得的收入用來接濟馬克思一家的生活。一天,恩格斯給馬克思去信,問起馬克思全家每年的花銷總額,並以此為基礎打算把自己父親的公司變賣。
  • 《共產黨宣言》在美國的傳播
    同年,恩格斯撰寫了新的序言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英譯本在紐約出版,並將序言發表在1887年6月10日和17日《社會民主黨人報》上,該文末尾摘引了《宣言》第二章和第四章幾段話,「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等等。
  •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紀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100周年
    僅從上述事例,即可清晰看出《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出版,極大地提升了早期共產主義者的思想覺悟、政治水平和理論素養,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起到理論指導作用。對老一輩革命家產生深刻影響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是通過學習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
  • 浙江上虞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王力湛 攝中新網紹興9月8日電(項菁 章海寧)《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全國僅存12本,其中,保存完好的一本被珍藏在上虞區檔案館。9月8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舉行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活動,通過座談會、主題展等內容重溫宣言精神,弘揚信仰力量。
  • 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立——《共產黨宣言》
    大會委託馬克思和恩格斯草擬宣言形式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綱領。這一工作是在以後幾個星期時間內完成的,科學共產主義兩位創始人寫成的《共產黨宣言》於1848年1月底寄到倫敦,並於2月出版。《共產黨宣言》科學共產主義的偉大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的文獻,也是國際共產主義組織的第一個綱領。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一百周年座談會義烏舉行
    1920年初春,陳望道受上海《星期評論》社委託,在義烏老家進行《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工作。4月下旬,陳望道完成這部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同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上海面世,首印很快售罄。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過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的一個故事:紅糖蘸粽子是義烏的傳統食物,一天,陳望道的母親為他送餐後在屋外問:「紅糖夠不夠,要不要添些?」
  • 《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在中國的早期翻譯與傳播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進程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翻譯傳播,它們就像火種,點燃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早期翻譯者,就和普羅米修斯一樣,以自己的先見之明,用真理的火光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讓我們再次回望這些義無反顧的「盜火者們」。
  • 真理之甘|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出版100周年
    從1920年到2020年,《共產黨宣言》在中國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命也與之緊密聯接。他們中,有人廢寢忘食學習宣言,有人捨生忘死保護宣言,有人探索創新講述宣言,有人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踐行宣言……宣言引領他們找到人生信仰的坐標,汲取精神的力量,並化為腳踏實地的行動。一起走近他們。
  • 追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的足跡,火箭軍理想信念教育...
    官兵參觀陳望道故居小院 「陳望道先生是把《共產黨宣言》完整地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作出了卓越貢獻。」開展「談使命、話初心」活動官兵暢談感悟 「從小到大耳濡目染中就對共產黨這個有信仰的集體滿懷嚮往,入伍之後更迫切想加入,並努力為部隊和人民奉獻自己一份力量。」戰士張利達說道。
  • 經典何以從未過時、啟迪常新——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
    1920年,由陳望道翻譯的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在上海出版。正是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對中國革命、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在其出版10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世界則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宣言》所展現出的超越時空的真理力量,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持續帶給人們常讀常新的豐富啟迪和深厚滋養。  深刻感悟《宣言》所體現的人民立場與價值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