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教育領域優質作者一書一法一工具,之前出了專欄《21課零基礎打造第二大腦》教會大家如何建立知識體系,如何管理知識,涉及如何打造寫作素材庫。而要想學好寫作需要運用到很多基礎的知識積累,比如說思維方面的。
這套課程,就是教大家如何進行思維的,帶你領略不同的思維體驗。
前面介紹了很多思維,估計有些朋友看過後都忘記了。
今天,我將給大家介紹人來認知的4大核心思維,世間所有的思維都是由這四種思維結合演變而來的。比如:逆向思維就是全局思維和極限思維的結合;發散思維就是變化思維和極限思維的結合等等。
下來,就讓我看看是哪4種思維呢?
全局思維:一切從整體和全局出發,從全局、系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它包含陰陽、正反兩個方面。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案例:企業家的成功
一個著名企業家在做報告,有聽眾就問:「你為何在事業上如此成功?」
企業家沒有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刷刷的畫了一個圓圈,不過看起來還有一個缺口。
就此問道:「你看我畫的是什麼?」
有說是圓圈的,有說是零的,還有說是未完成的事業。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他說道:「這就是一個沒有畫完整的句號,我的答案就在這裡。」
做事要留有空缺,就像這個有缺口的句號一樣,讓我的下屬去補充完整,實現圓滿。
我們可以將這種留有空缺的做法看重是一種智慧的管理辦法,其中帶有全局思維的影子在做事。
我們常用來進行思維的一款思維工具--,它就很好的運用了這種全局思維。
全局思維更多是一種戰略思維:具備戰略的長遠性、利益的整體性、系統的關聯性。
局部思維:看問題注重從局部看待問題,注重從構成整體的組成部分去看問題,它們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案例:年輕人與老人發生衝突
閒來無事,小張在公園的一塊石頭旁散步,正巧遇到一個老者在用巨筆準備寫字。
年輕人打算湊近看看老人要寫什麼。
老人斜視了一眼小張,寫下了一個「滾」字。
這時候,年輕人看到,心想這老人:不讓看便罷了,還一提筆就罵人,憑什麼你讓我滾?
老者看到年輕人臉色沉了下來,趕緊又寫了一個「滾」字。
這下子,年輕人終於忍無可忍,直接衝過去就一腳把老者踹到,嘴裡還罵罵咧咧的:「叫你再罵我,叫你再罵我,公園又不是你家的。」
最後將警察給鬧來了。老者哭訴道:「我在這裡寫字好好的,本打算寫滾滾長江東逝水,才寫頭兩字,就讓這小夥子踹倒了我。你憑什麼要踹我啊?」
這時候,小夥子才反應過來,這是一句詩裡面的,原來是一場誤會。
這小夥子就是局部思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思維沒有好壞之分,要結合情況來考慮問題。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運用局部思維還是很普遍的。
比如解決一個問題要進行層層細化和分解來解決,比如要掌握一項能力,我們也是要針對某一項短缺能力進行刻意練習,這些都是一種局部思維。
局部思維更多是一種戰術思維:具備解決問題的具體性、利益的差別化、局部的重要性。
極限思維:從事物的正反兩面,即起點和終點,將思考的問題和發生的條件理想化,以陰陽對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正面案例:兩人圓桌放硬幣,誰會獲勝?
兩人輪流在圓桌依次平放硬幣,不能壓到對方的硬幣上,誰放下最後一枚硬幣而對方無法再放者獲勝。
兩個人都是高手,問先放獲勝還是後放獲勝?
由於現實中會出現各種情況,受隨機因素影響較大,我們在思路受阻的時候不妨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