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人生所有經歷都是不期而遇的成長過程

2020-12-23 筆尖兒愛寫作

「啊,多麼痛的領悟

你曾是我的全部

只是我回首來時路的每一步

都走得好孤獨」

辛曉琪《領悟》唱的這段歌詞與「我」的感受相輔相成,一路走來,「我」的成長之路孤獨、痛苦。

回首過往,每一步人生路,「我」邁出的腳步荊棘遍野,在被質疑聲中「我」試圖做出改變,在被否定聲中「我」毅然決然地站起,在被安排的人生中「我」奮起掙扎,以期活出自我。

這裡的「我」就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主人公,是作者珍妮特溫特森半自傳體敘述的小說,也是她抒發自我感受的一個出口。

珍妮特溫特森,英國當代作家,1959年出生,自小被篤信基督教的家庭收養,16歲時出走,靠在殯儀館、精神病院等地做兼職完成牛津大學學業。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珍妮特溫特森的處女作品,1985年出版即獲英國惠特布萊德小說首作大獎。2016年,溫特森入選「BBC100位傑出女性」名單。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我」遇到的那些不期而遇,始料未及的成長經歷。

01 「我」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所帶給「我」的收穫與成長

幾乎每一本個人勵志類書籍都給我們以心靈上的「震撼」,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生活磨難,和獲得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這本書書名,顧名思義,就是說水果有很多種選擇,橘子不是唯一的,橙子、蘋果、菠蘿、香蕉等等都是水果,象徵人生有多種選擇,不執拗於一種人生路,「條條大路通羅馬」。

看似「我」的人生就是「橘子」,我又如何抗爭與活出多種選擇的?

一、「我」生來就是基督教徒,這似乎已註定我的人生

「我」是母親從教堂抱養來的孩子,母親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養「我」做她的傳教接班人,所以「我」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是被設定好角色,設定好路徑。

母親性格偏執,同樣給「我」影響深遠。

「喜歡的內容並不重要,她總是站在光明正義的一邊,就這樣。」「她從來都不是很講道理,要麼愛,要麼恨。」

母親不允許「我」上學,她說學校是「孽生地」。結果在母親日夜生活習慣薰陶下,在母親的嚴格管束下,我即使到了學校,也因信仰基督教的「執念」,讓「我」在學校備受嘲笑與冷落。

「我也做噩夢的。」「問題不是你做不做,而是你一直在對年幼無知的心靈談論地獄。」

這些原生家庭背景與經歷,註定「我」的人生路充滿坎坷與委屈,有些經歷能讓人步入正途,可有些經歷能讓人誤解和轉路。

二、「我」的性取向是反抗與衝突的結果,它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想我會像母親和身邊大多數人一樣,一生忠誠於宗教,也只做傳教這一件事了。後來一切都變了,他們說「我」背叛了宗教,可我也明明遭到了「背叛」。

「別讓任何人碰你下面。」她含糊地指了指和圍裙口袋差不多高的位置。「不會的,媽。」我乖順應答,然後一溜煙兒跑遠了。

「我」跑去梅蘭妮家,她是我第一個「女朋友」,那是夜裡,然後是早上;新的一天。之後「我」和梅蘭妮做什麼都在一起。

「我」不知道我的性取向為什麼與大多數人不一樣,可能是母親警示「我」的意思是不讓我與男人交朋友,意思是可以與女人交朋友。

沒過多久,這件隱私的事情被梅蘭妮說了出來,然後神父和母親,及周圍人都知道這件事,「我」成為人們眼中毀壞和背叛宗教的人,而梅蘭妮,她背叛了我。

靜默了很長一段時間,可「我」還是再一次把女人當作戀愛對象。本來註定「我」的人生以傳教士為主要職業,可是「我」的性取向,讓我與傳教工作背道而馳,我與母親產生非常大的矛盾。

三、「我」離家出走,兼職度日,所經歷的事情讓我身心成長

母親要我搬出去住,牧師和大部分教友都支持她。我讓她噁心難受,我玷汙了這個家,也把邪惡帶進了教堂。

我與母親的矛盾不僅是親子之間,而是宗教教義上的不同,她的家裡已容不下我這樣的人,對母親來說,我是被「魔鬼」附體的人。我不得不從家裡搬出來,世事艱難,可我沒有地方可去。

「我」做兼職養活「我」自己,賣冰激凌,在殯儀館把某人的遺體收拾妥當,這樣的工作不僅讓我獲得一份收入,也讓我漸漸懂得自己,理解他人,獲得成長。

讓「我」清楚地知道,「背叛有很多種,但背叛永遠是背叛,無論何時何地。」

讓「我」懂得「總有事情橫生枝節」,「身不由己,生活的悲哀之處就在於此。」

讓「我」必須記住一點,「並非所有漆黑的角落都需要光明。」

當「我」再回到母親家時,一切似乎都與原來一樣,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母親也像原來那樣待我。時間可以消逝一些仇怨,也會讓我們都懂得、理解與成長。

只不過這個過程是痛苦、折磨與孤獨的,無論年方幾何,我們都在不斷地經歷中,不斷地感受與成長。

珍妮特溫特森

02人生所有經歷都是不期而遇的成長過程

聽人說,讀勵志類書籍,要讀外國作者的作品。讀過幾本這樣的書籍後,我的感受是有兩個原因,不是外國作者的勵志成長類書籍寫得好,而是他們善於總結,善於把個人所經歷的生活當作成長的階梯和寫作的素材。

還有一個原因是「創意寫作」的作用引發,創意寫作其中一個寫作方式是寫回憶錄,像《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是半自傳性質的回憶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塔拉韋斯特弗個人回憶錄,《女傭的故事》是史蒂芬妮蘭德個人經歷與成長的回憶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寫作這樣一本回憶錄,預期回憶錄完成之後,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很精彩,也都很勵志,也可以鼓舞與激勵他人。

此類「回憶錄」相關書籍所講述主題不外乎「磨難」,「成長」與「活出自我」。

仔細想來,人生不像「打怪升級」的遊戲,關卡等在那裡,而且每個人遇到的關卡都相同,而是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不期而遇,始料未及的,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我們要做的是堅定信心,見招拆招,然後勇敢活出自我。

相關焦點

  • 送書第188本|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一部大膽的、光芒四射的小說
    今天的送書,是張悅然、蔣方舟、任曉雯、劉瑜一致推薦的當代英國天才女作家珍妮特·溫特森的小說《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珍妮特·溫特森是一名同性戀者,但她從不遮掩自己的獨特身份,希望女性尤其是像她一樣身份的女性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呼吸,敢於表達真實的自我。後來,她以自身經歷為藍本創作了《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 所有的經歷,都是你未來的底氣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日積月累才能厚積薄發。很多時候,我們總羨慕別人的成功,卻未想過他們曾經吃過的苦、熬過的難。沉下心,做好自己的事。當才華配上夢想,好運自會不期而遇,你也將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 珍惜所有不期而遇,看淡所有不辭而別
    人生在世,總會相遇很多人,與什麼人擦肩而過是我們的命運,選擇與誰並肩而行是我們的選擇。你是什麼樣的人,便會相伴什麼樣的人,人生是不期而遇,也是不辭而別。人生路上行走著,你永遠不知道在下一個路口,你會相遇了誰。
  • 書評|《橘子不是橘色的》
    橘子不是橘色的天空是藍色的、草地是綠色的,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同一種綠色和藍色嗎?實際上,人們完全有理由否認顏色是存在的,或者說顏色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那種存在。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對這一觀點作出了最清晰的闡釋。
  • 闢謠|橘子維生素C最豐富?有一種水果維C含量是橘子的7倍
    柑橘了你水果常見的有橘子、橙子、檸檬,維生素C的含量分別是:35mg/100g、33mg/100g、22mg/100g。 而水果中的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為65mg/100g、幾乎是橘子的兩倍。而冬棗維生素C高達243mg/100g,是橘子的7倍。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維生素C的攝入量為100mg/天,如果吃50g冬棗,就能輕鬆滿足每日所需的121%了呢。
  • 人生就是一個磨練的過程,不經歷酸甜苦辣,你永遠不會成長(深度好文)
    01 我們辛辛苦苦來到這個世界上,可不是為了每天看到那些不美好而傷心的。所以,不要把時間都用來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單,去愛去恨去浪費,去闖去夢去後悔。你一定要相信,不會有到不了的明天。
  • 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命中注定的,所有的真誠換來的都是相濡以沫
    或許,我們都應該對自己誠實一點,那些忘不掉的人,就不要假裝去忘了。其實真正的放下,不是刪除好友,也不是刪除號碼,而是某一天,當你面對他,心裡再也不會泛起一絲絲愛意;你能笑著對他說一句你好,也能很坦然地對他說一聲再見。
  • 詩詞丨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生活中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人生裡所有的不辭而別,那些在茫茫紅塵中走著走著就散了的人們,不知,你們還好嗎?茫茫紅塵,所有遇見皆是緣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尋找最後的歸宿。願你多飲一杯,咽下赤誠友誼。此後的人生,也許我無法參與,但我們此刻相聚的時光,卻真實可期,珍惜了這一刻,離別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 無論如何,也要帶上微笑,面對人生的不期而遇
    成長有一瞬間給我的感覺就是,並不是學會了避開危險和困難,而是學會了接受,接受生活給你的打擊和出其不意,學會了沉默和硬扛,把心事藏在心底,遇到疼痛也默不作聲。同時也越來越明白,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也會去。
  • 人的一生都再經歷,都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強大!
    終於明白有些事,是需要自己去解決的,不能向別人求助,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事,也都會在一些事裡領悟出,成長的意義,成長是需要苦痛和累做基礎,人只有經歷了才會成長,也才會懂得人生真正的意義。
  • 願你,能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也能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好在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不可能兩個人都沒頭沒腦,一個人做了破壞愛情的事,另一個人心知肚明,至於在最後分手時是否說明,只能看心情。下面這個讀者之前經歷的一段感情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她是愛情中那個保持清醒的人,同時她也是那個在愛情中受傷的人,我們具體來聽聽她是怎樣詮釋那段愛情的。
  •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年輪是人生成長道路的每一個過程
    時間匆匆,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定經歷的過程,這就是大自然註定的法則。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年輪是人生成長道路的每一個過程。從出生以來,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這一生的使命究竟是什麼,未來的路誰也不確定在何方,每個人都是在黑暗中摸索著,希望前方的路的有著光明的指引。尼採曾經說過(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了。)
  • 人生最美好的不是遇見,而是重逢
    曾經總以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後來才明白 ,其實難得的是重逢。最讓人羨慕的不是被很多人追 ,而是遇見一個無論怎樣,他都不會放棄你的人 。曾經總以為,需要轟轟烈烈的儀式才能告別過往,後來才明白,和自己和平相處,讓過往安安靜靜的趴在箱子裡不再起波瀾,不再影響現在的生活更重要。
  • 幸福水果1:橘子渾身是寶
    橘子當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它的胡蘿蔔素含量僅次於杏子,而且高於其他的水果同食,橘子的維生素c含量也是非常高的,大家都知道維生素c能夠起到一定的美容養顏的功效,對於女性來說經常吃橘子能夠起到一定的改善皮膚的幫助
  • 所有的經歷,都會成為人生的風景
    然而她並不是一個木訥不會變通的姑娘。反之她是一個會享受生活,拎得清是非,分得明道理的姑娘。原來這一切都源自於,她早早的就出生了社會。15歲她就離開校園,奔赴社會這個大染缸。22歲的我們還正在放肆的揮霍人生。一副仗青春闖天下的姿態,無所畏懼。等到現在,時間才把我們沉澱的稍許穩重些。果然,只有經歷才能增加人生的厚度。
  • 英語寫作:orange 只是橙子,不是橘子!
    英語寫作:orange 只是橙子,不是橘子!這些常見水果的英語表達,大家肯定不陌生,但今天圈圈就告訴大家,我們吃的橘子居然不是orange哦~orange 只是橙子相信大家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 orange,可能也和菌菌一樣一直習慣把 orange 作為橘子和橙子的總稱。而其實在國外,外國人就會分得很清楚的!
  •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見道別的過程,都是生命中必須經歷的體驗!
    多少次的告別,沒有疲憊,而是一次次地刷新,讓告別長出的不是繭殼,而是蓮芝、靈花。那回眸的一望,可真是人間的最長。就像著作《徒然草》裡寫道:所有應該做而沒有做的,逐日侵蝕沉澱之後,貯滿淚水,就成為遺忘湖;所有不該做而又做了的,層層堆積重疊之後,暗影聳然,就成為悔恨。
  •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文 / 煙波疏影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曾一起走卻走失那路口感謝那是你牽過我的手所有的遇見,皆是緣分。然而,給我們印象最深刻,能激起內心更多波瀾的卻是患難中的遇見。那個和你一樣痛苦的人,才能對你的境遇感同身受。那是生命中最難忘的,是鑲刻在心靈最深處的相遇,值得珍惜。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不辭而別;失去的是配角,留下的是人生
    也許並不是我們願意活得不明不白,只是好多事情,一用力就會拆穿,一拆穿就會失去,成人的世界總是這麼脆弱。就像剛認識的時候真好,能打很多視頻和電話,聊到凌晨都不困,現在不行了,他很忙,忙的聯繫方式都沒有了。
  • 人生就是在不斷經歷,沒有對錯只有成長
    每個人都有過去,而過去存在的意義不是讓我們用來強調自己有多麼不堪,而是讓我們在這過程中不斷修正。每個人都是在經歷可以到不可以,從犯錯到修正,幼稚到成熟,脆弱到強大的過程。人生那麼長,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