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召開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工作視頻會議,研究部署全省自然資源系統推進疫情防控及支持企業復工擴產和加強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工作。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光榮同志主持會議並講話。
開通疫情防控項目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
會議強調,事關疫情防控的各類生產企業和重大項目開工復產,必須按照「特事特辦、急事快辦」原則加速推進。特別時期必須有特別擔當,非常之時必須拿出非常之法,要深入把省廳《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自然資源保障服務工作的通知》8條舉措落實落細,全力為事關疫情防控項目開工復產鋪路架橋。
一是要做到資源要素「能保必保」。用好用足國家疫情防控建設項目用地指標全額保障政策,充分保障疫情防控項目用林指標,保障確需使用的無居民海島需求。
二是要做到審批速度「能快則快」。開通疫情防控項目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療資源、生態環境等項目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即來即辦,在最短時間內辦結。簡化流程,優先從快為與疫情防控相關的企業、人群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對因疫情防控急需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籌集資金的,確保受理當天辦結。
三是要做到報批材料「能少就少」。推行網上辦理,減少提交紙質材料,辦理報省級審核審批的用地預審和選址、用地報批事項,全面推廣網上收件、網上審批和網上出件。實行報批材料「容缺」機制,對具備基本條件、主要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條件,次要條件或手續有欠缺的行政審批事項,可先行辦理審批,疫情結束後補齊材料。
四是要做到審批環節「能簡盡簡」。支持疫情防控建設項目先行使用土地,確需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視作重大項目允許佔用,需轉為永久性建設用地的在疫情結束後再完善用地手續。簡化永久基本農田補劃程序,對涉及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重大項目,疫情防控期間可無需進行實地踏勘論證直接申報辦理用地預審手續。
用力抓好全年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工作
會議強調,在抓好疫情防控項目服務保障的同時,要按照「目標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勁頭不松」的要求,五「全」用力抓好全年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工作。
一要做到全要素保障。要進一步強化資源供給和空間響應的精準化、差異化配置,資源要素優先向重大項目集聚。對省立項或省授權、委託、下放地市立項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12類民生設施等所需用地計劃指標由省統籌解決,符合條件的重大產業項目,可向省申報獎勵指標或申請預支獎勵指標。多渠道保障水田指標需求,加快推進水田墾造和驗收,確保完成「十三五」全省墾造水田30萬畝既定目標,優先統籌保障重點急需建設項目使用。加大砂石供應力度,全力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工作。
二要做到全鏈條跟進。圍繞規劃編制、用地預審和選址、農轉用和土地徵收、供地、規劃許可、登記發證等環節,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全鏈條服務保障模式,推進重大項目快批快審、批後快徵、徵後快供、供後快用和及時確權登記。
三要做到全流程提速。各地要承接好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等省級職權委託下放各項工作。在「多規合一」的前提下,深入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驗合一、多測合一」的「四合一」改革,對特別重大的項目要建立類似省廳「四個一」的服務保障模式,大力推行在線審批、「不見面辦事」,促進重大項目快上馬、快開工、快驗收。
四要做到全方位服務。根據重大項目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構建事前、事中、事後綜合服務體系,360度全方位、無死角支持保障重大項目建設。事前主動對接,建立部門溝通機制和重大項目清單,全面掌握本地區重大項目籌備入庫情況,在項目選址、預審、可研、初設等階段提前介入,從源頭上減少重大項目服務保障中的阻礙。事中加強指導,對重大項目涉及自然資源審核審批事項開闢綠色通道,安排專人負責,提供「貼身」指導,主動協調解決項目保障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事後跟蹤問效,在重大項目獲批後,積極徵詢地方政府、職能部門、項目業主等單位意見建議,了解工作改進優化方向,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五要做到全部門齊抓。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建立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工作領導機制,完善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工作制度,明確職責分工,落實落細責任。要強化跨部門協作與溝通,整合資源、共同謀劃,減少內耗、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建設。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杜娟 通訊員 黃華坤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