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因為地處神州大地的東方,山體拔地通天,是距離上天最近的地方,也是古代帝王與天對話的聖地。自古以來,每遇國家有大事發生,帝王必親自到泰山封禪或祭祀。如不能成行,就另派重臣代之前來祭祀。因此,在古代,泰山始終充滿神秘的色彩,為世人所崇拜、所嚮往。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泰山作為名山,怎能沒有神仙?於是泰山神、碧霞元君等神祇在泰山也就應運而生。
泰山神與碧霞元君是泰山著名神祇,特別是自明朝始,泰山神更是被朝廷去除了歷代王朝所賜封號,強化其官方身份色彩,成為官方專祀之神,嚴禁民間祭祀。這樣,碧霞元君就逐漸取代了泰山神在民間大眾心目中的地位,成為中國北方民間信仰的女山神,人們親切地稱她為「泰山老奶奶」,與南方民間信仰的女海神媽祖並稱為「北元君,南媽祖」。
古代,因交通不便,對於老百姓來說,每年來泰山祭祀「泰山老奶奶」非常不方便,但是禮儀必須要舉行。於是,人們借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之說,在各地興建了眾多的泰山行宮,其中,把岱廟遙參亭稱為「泰山第一行宮」,其他行宮遍布於泰安市各區、縣(市)及山東、北京、河北、河南、江蘇、山西、安徽、黑龍江等所屬地區,甚至在臺灣省都有其存在(草衙龍鳳宮),作為「泰山老奶奶」巡視天下,照察人間善惡的所住之所,可見碧霞元君的影響力之廣。
在泰山西南的岱嶽區夏張鎮王士店村東頭,有一座小山,名為「太平山」。半山腰處有一廟,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泰安縣誌》稱其為「岱南一奇觀」,當地人稱之為「小泰山」,廟內主祀碧霞元君,亦為泰山行宮。此處歷來香火旺盛,每月農曆初一、十五,特別是三月十五,信眾都會成群結隊前來焚香祭祀。該廟原已破敗,後當地政府又斥資重修,使其得以以嶄新的面貌重現人間。
在王士店村東首路口穿過104國道,有一鄉間小水泥路曲折蜿蜒,一直延伸到山裡面。沿路東向上行,在盡頭處折而北行百餘米,路右側有一路口,沿該路口繼續東向上行,在路盡頭有一柏樹矗立在登山盤道下方。舉頭上望,只見一灰色脊簷隱匿於密林之中,微風過處,隨著枝葉的擺動,若隱若現。
拾階盤旋而上,但見盤道非常平整、清潔,坡度不是十分陡峭。攀登起來相對輕鬆許多。約行三四百米後,盤道逐漸不見了,只剩下裸露在山崖上的一條山道,是祭祀的人們經常年踩踏而成,攀登起來較為吃力。沿山路穿過密林,眼前豁然開朗,一高大的純石砌門樓浮現在眼前,高約十多米,門洞西向,呈拱形結構,縱深約六、七米。沿門洞左右兩側均有向上的階梯,拾階而上,登上門樓,見一亭閣,供奉著道教神靈王靈官,日夜守護著山門。
跨過山門,走進其裡,只見院落構造呈三進位,空曠幽靜,周圍沒有圍牆,繁茂蔥鬱的密林,形成天然的圍欄。沿院中間石階東向上行約百餘米,在第三層巨大的石基上,矗立一古色古香、巍峨高大的大殿,飛簷翹角,簷下雕梁畫棟,正門上方有一匾額,上書「奶奶殿」,左右兩側懸掛一副楹聯「碧水青山守真元,霞光萬丈謁元君」。殿內供奉「泰山老奶奶」和「眼光奶奶」、「送子娘娘」。香爐中青煙嫋嫋,清淡的香味瀰漫著大殿,整個環境寂靜、祥和,彰顯大殿的莊重肅穆,置身其中,頓生清心寡欲之感。
太平山「泰山行宮」,被稱「岱南奇觀」、「小泰山」,幽靜雅麗,不在紅門宮,是自駕遊的好去處!
溫馨提示:自駕導航岱嶽區夏張鎮王士店村,沿村東頭水泥路東向上行即可到達。也可乘坐50路、405路、502路公交車,在王士店公交站下車步行進山。免費!
你到過太平山「泰山行宮」嗎?你對這兒的風景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