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淇銘:民進黨已成沒有方向主張的政黨

2021-01-09 中國臺灣網

  香港中評社近日報導,蔡英文回任民進黨主席,民進黨兩岸政策受矚目。臺北教育大學教授莊淇銘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他並不認為蔡英文會端出什麼兩岸大菜,還是會繼續模糊下去,如果有新把戲的話,應該在就職那一天就應該公開宣示。

  莊淇銘曾任淡江大學資訊研究所所長、開南管理學院(開南大學)及高雄市立空中大學、臺北教育大學校長,現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莊淇銘指出,現在民進黨的領導人只有謝長廷提出主張(「憲法各表」、「憲法共識」),其他領導人都模模糊糊,民進黨已經成為一個沒有方向、沒有主張的政黨。他認為,民進黨接不接受「憲法各表」是一回事,不接受也沒關係,但是必須拿出自己的主張與看法,一來表示負責任,二來讓別人討論的主張可以更加周延。

  他說,很可惜,蔡英文在剛上任那一天沒有提出願景或具體政策,民進黨還是給人感覺是沒有主張、沒有方向的政黨,很虛。

  談及民進黨將舉辦共識會議,就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考試院」與「監察院」人事同意權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在臨時會的攻防策略,聽取縣市長以及綠委意見,進而達成民進黨內共識。對此莊淇銘也頗有意見說,民進黨主席還是應該先拿出自己的版本與主張,而不是讓大家像談話會一樣隨意討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相關焦點

  • 中天新聞臺遭撤照 綠營人士批民進黨政黨價值已失
    中天新聞臺遭撤照 綠營人士批民進黨政黨價值已失 2020年11月19日 15:1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天新聞臺遭撤照 綠營人士批民進黨政黨價值已失。  中天新聞隨即發出聲明,譴責「民進黨當局關掉中天新聞是叫中天閉嘴」,宣告了臺灣一言堂時代來臨,臺灣已走上獨裁政治。  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發文《七個小矮人摧毀臺灣新聞自由》,痛批此例一開,臺灣再也沒有媒體敢監督民進黨當局。
  • 廢核——民進黨禁不起檢驗的主張
    圖為深澳發電廠更新計劃完工示意圖深澳發電廠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已於2007年除役,曾經是臺灣發電量最大的發電廠,同時也是臺灣首座大型發電廠,主要供應臺灣北部電力需求。環保議題過去向來是民進黨當局的強項,靠著非核家園的主張,吸引不少環保人士的共鳴,也深受許多選民的青睞。只是能源問題畢竟很現實,廢核,必須以不限電為前提。
  • 民進黨主張將「網軍」獨立成臺灣第四軍種
    原標題:民進黨主張將「網軍」獨立成臺灣第四軍種  中新網5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民進黨智庫26日將推出「防務政策藍皮書」,主張將資電網絡部隊獨立成「第四軍種」、義務役男維持4個月軍事訓練役、「退輔會」擬並為退伍軍人事務總局。
  • 創黨元老林正杰怒斥:民進黨成法西斯政黨,比「白色恐怖」更恐怖
    林正杰作者: 吳生林 民進黨「創黨元老」林正杰今天接受筆者採訪時怒斥民進黨已經變成「法西斯政黨」,比「白色恐怖」還恐怖100倍。「現在的民進黨,把幾代人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初級民主倒退100年。這一個法西斯政黨,應該人道毀滅 !」林正杰,祖籍福建省東山縣,生於臺灣省雲林縣,是前民進黨要角。他曾於1981年當選臺北市議員,積極參與臺灣「黨外政治活動」,有「街頭小霸王」之稱,曾與陳水扁、謝長廷並稱「黨外三劍客」。
  • 萊豬大戰前夕國民黨明公布政黨民調 與民進黨差距僅剩3.6%
    據悉,在政黨支持度方面,國民黨與民進黨分別是19%、22.6%,兩黨差距3.6%,比上月的4.1%拉近,不過整體顯示往中立或不表態的民眾較上月增加近1成,中壯年受訪者更激增近2成。黨務人士解讀,此舉代表民進黨強行開放萊豬,確已激起多數民眾反感,「討厭民進黨」的氛圍正在發酵,民間「挺民進黨獨大」已被打破。
  • 臺灣地區政黨體制與兩岸關係的內在聯繫
    民進黨作為臺灣地區的本土政黨,在2000年與2016年通過選舉獲得了執政地位,而國民黨在2008年在選舉中重奪執政權,直到2016年又被民進黨打敗,再次成為在野黨,蔡英文並於2020年取得連任。臺灣地區合法登記的政黨有一百多個,從對於國家與民族認同、兩岸關系統獨的主張做分類,一般可蓋括為藍綠兩大陣營,故以西方政治學中對於政黨體制的區分來看,應為「溫和的多黨制」;但從歷史的觀察來看,21世紀以來臺灣地區一直處於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輪流執政當中,臺灣地區在形式上也具有某種程度的「兩黨制」(或可謂之為「藍綠兩黨制」),常常會陷入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藍綠政治鬥爭之中,而忽略了人民的真正需求。
  • 蔡英文「半路出家」 為何能把民進黨變成「軟骨政黨」?
    臺灣中時電子報今天刊登資深媒體人彭蕙仙文章稱,民進黨已經變成了一個沒有出息的軟骨政黨,黨內基本沒有反對者,就算有也只是曇花一現,三兩下就被黨中央的化骨綿掌給消滅了。何況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強調,吳迪所擔任的職務是民進黨黨內幹部,並不是公職。言下之意,這不關其他人的事。所以就算要不爽,也該是民進黨人才有資格。問題是,早已被馴化的民進黨人會有、敢有不同意見嗎?民進黨權力集團的近親繁殖,不但完全不在乎社會評價,也視民進黨行之有年的規範為無物。以吳怡農為例。
  • 民進黨黨內派系「修憲」爭論與局限性
    然而, 「正國會」所提涉及變更「主權」領土範圍及政治象徵性圖騰的提案,並非其黨內主流主張與思維,尚未成為黨版政策主張;其訴求也不同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第二任期開始公開演說中所提出「修憲」方向,且要跨越目前「修憲」程序所設定門坎有其困難。從過去經驗總結,此一激進敏感政治議題恐流於「雷聲大、雨聲小」政策困境,既不符合民進黨政黨利益,也不符合臺灣利益與安全保障。
  • 學者分析臺灣政黨版圖:國民黨支持度剩不到2成
    針對島內政治版圖發展,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俞振華分析,民進黨佔3成、中國國民黨消退到15%至20%已是谷底,而消退的部分則轉為誰都不支持;臺灣民眾黨約5%左右,主要是民眾黨意識形態定位不清楚,即便有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也無法吃掉藍營版圖。
  • 民進黨已選舉無敵 臺灣怎走下去?國民黨的未來在哪裡
    18歲投票權在朝野高度共識下可望近期完成「修憲」,國民黨距離執政更遙遠,倒向小綠更沒前途,兩岸都得面對民進黨在臺長期執政、兩岸愈走愈遠的現實。 高雄這次市長補選,投票率雖只有4成1,卻可觀察到許多重要的現象。第一,國民黨2018縣市長選舉的狂勝(22個縣市贏15席)已是過去式。
  • 民進黨獲選,搶先看蔡英文的8大新主張
    臺灣2016年「大選」今天舉行,根據目前的開票結果,蔡英文當選「總統」成定局。  「蔡總統」上臺後,首先要解決的,是島內經濟問題。臺灣在去年9月開始陷入經濟衰退,被稱為島內經濟命脈的出口已經連續九個月出現下滑。工薪階層抱怨他們每月工資低到只相當於600美元,這麼點錢在臺北根本買不起房,也負擔不起養兒養老的費用。
  • 黨產會是民進黨附隨組織 名副其實
    國民黨等組織由律師葉慶元等出庭,他們質疑大法官審案不公,並主張黨產條例違「憲」;鑑定人董保城教授則是在法庭上,怒批黨產會是民進黨的附隨組織,庭末審判長許宗力諭知擇期公布解釋結果。    舉轉型正義大旗 侵害結社權    黨產條例釋「憲」案備受矚目,先前臺「監察院」曾聲請釋「憲」,但大法官邀請學者專家開說明會後,認為「監察院」沒有法律違憲審查權,或專屬聲請權,做成不受理決議。
  • 臺灣最新政黨支持民調:民進黨、國民黨都呈下降趨勢
    據臺媒報導 "臺灣民意基金會"今日發表政黨支持度相關民調,國民黨只拿到16.7%,與臺灣民眾黨的14.2%,只差2.5個百分點,為政壇投下震撼彈。"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提問:臺灣目前有兩個大黨,民進黨和國民黨,還有幾個小黨如臺灣民眾黨、"時代力量"、親民黨、"臺灣基進黨"等。在所有政黨中,您個人最支持的是哪一個政黨?結果顯示,30.6%民進黨、16.7%國民黨、14.2%民眾黨、7.1%"時代力量"、5%"臺灣基進黨"、2.9%其他政黨合計、22%沒特別支持哪一個政黨、1.5%不知道、拒答。
  • 蔡英文當局、民進黨將在兩岸交流中邊緣化
    但是,在當前兩岸當局互動中斷的形勢下,民進黨籍縣市長實已不可能再被大陸獲準前往。     過去八年間國民黨「執政」期間,陳菊曾兩度到大陸交流,其他民進黨籍縣市長也紛紛赴陸。這都是在兩岸當局均主張「九二共識」下進行的活動,所以地方首長並不需要自己對「九二共識」表態。
  • 民進黨當局已成「跳票者聯盟」
    當年藉助「太陽花運動「收割民意上臺後,蔡英文開始變臉:「沒有必要就不要常常走街頭」。(資料圖片)民進黨當局上臺已經滿兩年。勞陣秘書長孫友聯提醒蔡英文,「開了支票,沒有兌現就是跳票」。這話可難不住當局。臺灣剛開始民主選舉的時候,有一位民進黨「立委」說了一句名言:「政治是高明的騙術」。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臺灣的政治已淪落到「高明」兩個字都可以拿掉,成了赤裸裸的騙術。一旦騙成了,4年我老大,支票隨我開,你能奈我何?
  • 朱立倫:國民黨是個包容政黨 不像民進黨只剩"英派"
    對此,黨主席朱立倫昨天表示,這代表國民黨是一個包容的政黨,不會變成「一言堂」,也不像民進黨現在只剩下一派,叫做「英派」。據報導,針對不分區提名人選,國民黨三中全會進行同意權投票,34人中有14人未獲過半支持,但根據黨內提名辦法,被提名人需經中央委員會出席人二分之一以上「不同意」,才會取消提名,因此仍全數過關。
  • 臺媒:「五府千歲」之譏暴露民進黨世代交替困境
    前者,影響了民進黨的進化;後者,則拖累了臺灣的進步。  民進黨這種時空凝滯的現象,表現在內部交班上,較之已歷經李登輝、連戰、馬英九三代更替的百年老店國民黨,猶顯老態龍鍾。對照之下,曾經年輕氣盛的民進黨如今卻演出老少爭鋒的景象,令人唏噓。  若從問政路線看,民進黨歷史感的凝滯,更造成了它和社會及時勢的脫節。
  • 富權:民進黨在階級屬性上已逐漸國民黨化
    ,已非當年在街頭衝撞且充滿理念的政黨,已然成為世俗化政黨。羅文嘉不禁感嘆說,民進黨已不是自己熟悉的政黨,甚至有些處理事情的界線,已超過他的理解,因而他認為民進黨「遲早會出事」。  這正是羅文嘉對他曾經為之奮戰服務的民進黨「愛之深,憾之切」的表現。實際上,羅文嘉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考取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時,就充滿改革社會的理想,因而積極參與學生運動,當選為臺灣大學學生會第一屆會長。
  • 扶桑走馬|政黨合併謀求執政是個老梗:日本政黨政治史一瞥
    上周,日本兩大在野的民主黨和維新黨,在國會內正式磋商兩黨合併事宜,並決定新黨名稱為「民進黨」,擬於本月底正式合併。此番合併旨在與執政的自民黨抗衡。小黨合併、聯合以謀求執政地位,在日本政黨政治史上是常見的手段之一。此次民主、維新兩黨聯合所欲抗衡的自民黨,在歷史上本身也是數黨聯合的產物。
  • 臺媒:如今已無「十一寇」 民進黨只剩統一口徑
    但僅僅兩周,一切似已回歸沉寂,大家默默接受派系私下喬好的主席和臺當局「行政院長」人選,民進黨內心照不宣的老調是「繼續鞏固領導中心」。選舉崩盤而拒絕反省,民心悖離而無意修正,這真是令人失望的一幕。聯合報11日發表社論指出,回想當年陳水扁貪腐失政時,民進黨內尚有「十一寇」提出批判;而今蔡英文路線大敗,全民進黨卻僅剩統一口徑,這就是「最有反省能力的政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