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月5日訊(記者曾凌軻)5日,河南省商丘市多位鸚鵡養殖戶向楚天都市報反映,他們做了十幾年的鸚鵡養殖、售賣生意最近突然被定性為違法。因鸚鵡售賣到外省,2020年以來多人被外地公安拘捕。2020年以來,當地養殖戶因無法售賣這些鸚鵡,只能虧本飼養或任其餓死。商丘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回應稱,中國此前加入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2019年底做過一次調整,費氏牡丹鸚鵡在這次調整中被默認為國際二級保護動物。但此類鸚鵡養殖確實在當地已經存在了30多年,現在林業局已經走訪統計了市內鸚鵡養殖的情況並向上級部門匯報。
費氏牡丹鸚鵡
突然得知做了十幾年的生意違法
近日,河南上千鸚鵡養殖戶為手中的鸚鵡頭痛不已。
養殖戶張先生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他從2008年開始養鸚鵡,現在飼養的費氏牡丹鸚鵡已有1000多對。效益好的年份靠賣鸚鵡淨收入可達七、八萬。
2020年,因疫情影響,他一直未進行鸚鵡買賣。但他身邊有多位費氏牡丹鸚鵡養殖戶相繼被外地公安以違法交易野生動物為名拘捕,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做了十幾年的生意可能違法了。因為不能售賣,張先生每月飼養鸚鵡的成本超萬元。
「現在,這些鸚鵡既不能售賣也不能放生。因為首代費氏牡丹鸚鵡是外來物種,雖然經過後代人工繁育,但仍屬於外來物種,不能隨意放生。實在不行,我只能把他們都餓死然後埋了」張先生說。
張先生並非一個人。據養殖戶自行走訪統計,全商丘市共有超過1000名費氏牡丹鸚鵡養殖戶,此種類鸚鵡或有120萬餘只。而且養殖費氏牡丹鸚鵡的產業上世紀80年代就已在商丘市興起,「賣鳥籠的、賣飲水器的、賣木刨花的都已經成產業鏈、成規模了。」張先生介紹。
「如果不能買賣,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救助這些鳥。從小養大的,我也不忍心看它們餓死」張先生說。
商丘市街頭賣鸚鵡的養殖戶
地方林業局正在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
楚天都市報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費氏牡丹鸚鵡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項下物種。中國1981年加入該公約,這也意味著此種鸚鵡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昨日,商丘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費氏牡丹鸚鵡人工繁衍產業在商丘市確實已有30多年的歷史,技術成熟,所以全市養殖數量較大。這個品種的鳥類此前在河南省內一直按照普通級別進行管理,並非保護級別。但2019年11月國際公約進行過調整,將其默認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此後,河南省鳥類保護相關規定還未作調整,商丘市森林公安也從未對費氏牡丹鸚鵡養殖戶追究過刑責。
目前,市林業局已經注意到市內鸚鵡養殖戶的情況,並進行了走訪調查。現已將相關情況向上級部門反映,等待上級部門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