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遊泳的人多,也容易出現溺水,因此懂得一些基本的溺水預防和急救常識,不僅可以減少自己在遊泳過程中發生溺水等意外傷害的概率,還可以對其他溺水者實施救援。
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醫生古俊曉介紹,有數據統計,每年全球有約36萬人死於溺水,而其中4歲左右的幼兒是因溺水導致死亡的高發人群。
「小孩子發生溺閉的情況,最常見的是在河邊、水邊嬉戲玩耍,因為他沒有正確的安全認識,不能識別危險,可能發生失足掉入水中的情況。還有一小部分小孩是在家中的浴缸、盛水玩具裡,也有偶發少數發生溺水死亡。」古俊曉說。
古俊曉介紹,對於不慎失足落水的市民,及時得到救援十分重要。他建議,溺水者如果會水,可以採取自救,但自救最重要的是冷靜處理,不要驚慌。
「儘快冷靜下來,觀察自己所處的情況:水深大概有多深,能否看到前後左右離岸邊的距離,或是距離能攀扶的東西有多遠等。」古俊曉說,如果沒有攀浮物,溺水者應儘可能節省體力,不做無謂掙扎。「保持良好狀態,仰臥位讓自己的胸廓儘可能高於水面,保持正常呼吸供氧,等待救援。」
而如果是看到有人溺水,市民應第一時間向120和119匯報請求專業援助。如果有救援經驗,需在確保自身及周圍環境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施救。
而當溺水者被救起後,古俊曉介紹,也應採取正確方法。倒立排水等控水法只能排除胃內「喝」下去的水,而經氣道進入肺內的水很難排除。正確的控水方法則是對在離水後呼吸心跳停止的溺水者,開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
另外,在防溺水方面,古俊曉也建議青少年應做好「六不」:不私自下水遊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不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隊的情況下下河遊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遊泳;不到無安全措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遊泳;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隨著假期模式開啟,同學們外出和戶外活動增多,小直在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在快樂過暑假的同時,安全一定不能「放假」。
綿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中心記者:熊美娜 責任編輯:朱玲玉 涪城區融媒體中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