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杭州)·經濟自由人
羅伯特·巴羅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同時,他還是一個棒球迷。在他6歲那年(1951年),巴羅家裡買回第一臺電視機,使得他能夠看到棒球比賽轉播。
那年正是迪馬喬職業生涯最後一個賽季。喬·迪馬喬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棒球明星,1941年,迪馬喬連續56場比賽擊出安打,這一紀錄至今高懸難破,迪馬喬還和瑪麗蓮·夢露有過短暫的婚姻。
可是,在小巴羅的記憶中,迪馬喬卻完全不是這麼風光,他只是一個不能靈活奔跑的老傢伙,也看不出他在棒球比賽中有多麼出色。與之相反的是,1951年和他同臺競技的棒球手曼特爾是個傑出的年輕運動員。在巴羅看來,曼特爾在中場的表現要好得多,而迪馬喬妨礙了曼特爾發揮他的棒球才能。
有一件事情讓小巴羅至今記憶猶新,當時迪馬喬在中場,曼特爾在右側,一記球飛到他們之間,他倆任何一人都能應付這一簡單的局面,迪馬喬卻運用中場隊員的權利主動要求接這球,曼特爾迅速低下身讓到一邊。然而在迪馬喬一擊之後,曼特爾卻因此受了傷。
小巴羅問父親:為什麼行動遲緩的迪馬喬不能閃到一邊,讓曼特爾來接這個球?父親卻對他的問題不屑一顧。
巴羅長大以後,成為著名的經濟學家。他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看法:他的父輩目睹了迪馬喬的輝煌時期,體驗過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巴羅,只是目睹了迪馬喬是個動作遲緩的老傢伙。因此,就這場比賽他和父親的評價會截然不同。
巴羅接著說,迪馬喬做到急流勇退是他成為一代傳奇運動員的關鍵。迪馬喬清醒地認識到他在1951年賽季的失利,因此果斷拒絕了紐約楊基隊邀請他參加1952年賽季的請求。這也是多數人對迪馬喬留有美好回憶的一個原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說:在評估整個生命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情,高潮和結尾很重要,而過程通常會被忽略。因此同樣是傳奇運動員劉翔,如果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後退役,人們對他的評價可能要完美得多。
那麼,那些明明已過巔峰狀態的明星為何要不斷重返賽場呢?
明星的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鐘形拋物線,而收入隨著年齡的增長卻緩慢下降,所以,同樣的表現卻可能獲得不一樣的報酬。就拿1951年賽季的棒球比賽來說,曼特爾處於上升期,而迪馬喬卻處於下降期,即便曼特爾的表現比迪馬喬更好,卻仍然獲得低得多的報酬。
因此,明星在他們職業巔峰之後不願意急流勇退,可能和激勵有關的。在他們所獲得的超額收入中,不僅包含他們當前的實際表現,即真實人力資本和努力程度,還包含有他們的名氣帶來的租金,以及觀眾尋找替代他們新偶像的成本。
1951年,球迷拼命地為迪馬喬加油,人們還沉浸在他往日的輝煌中,已過巔峰的迪馬喬喘著氣奮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