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2020-12-17 新京報

據央視新聞消息,近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持續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統計:從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

其中湖北東部、安徽南部局地,在過去的10天裡,累計雨量超過了600毫米。鑑於洪澇災情和災害發展趨勢,安徽、江西等地將救災應急響應等級由Ⅳ級提升至Ⅲ級。

據中央氣象臺統計,7月4日至7日,長江中下遊幹流沿線累計雨量達到100至250毫米,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等地累計雨量300至500毫米,湖北黃岡局地超過800毫米。江西鄱陽縣蓮花山鄉日最大降雨量達538毫米。湖北浠水和黃梅、江西九江和新建等4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11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突破7月極值。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陳濤:從衛星雲圖可以看出,從華南一直到海南,這些大部分的晴空區,基本上代表了這個副熱帶高壓的範圍。由於這個天氣系統整體上比較穩定,導致梅雨基本上長時間維持在長江中下遊這一帶地區。同時有這種過程性的反覆降水,在同一個地區,造成累計降雨量比較多。

安徽:長江幹流、巢湖等沿江支流超警

受強降雨影響,安徽長江幹流及水陽江、巢湖等沿江支流、湖泊出現超警戒水位,部分河段出現超保證水位。安徽省救災應急響應等級已於7日由Ⅳ級提升至Ⅲ級。

江西:23個河流站點超警 應急響應升至Ⅲ級

在江西,從6日8點至8日8點,江西共有41縣的1575個站點降雨超過100毫米。全省河流超警戒站點數23個。昨天(8日)下午4點,江西省減災委、省應急管理廳將救災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

湖南岳陽:最大點降雨量破1952年以來記錄最高值

在湖南,7日至8日,嶽陽市城區的24小時最大點降雨量達到261.4毫米,6小時最大點降雨量達到167.0毫米,均突破了嶽陽市自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昨天上午9點起,嶽陽啟動城市防汛I級響應。目前,嶽陽外江外河一線防洪大堤全面超過警戒水位,水位持續上漲。

浙江:雨量為多年均值2.64倍 新安江水庫九孔洩洪

而在新安江流域,今年的降水明顯比往年同期偏多。從5月29日到7月8日,新安江流域總降水量達到986毫米,是多年均值的2.64倍。8日上午,新安江水庫建成61年來首次正式9孔全開洩洪。浙江省防汛指揮部連續視頻調度淳安、建德、桐廬、富陽、蕭山等地,全力做好沿線地區人員轉移和應急物資保障工作。而據中央氣象臺預計:今明兩天,新安江流域仍會有較強降雨,累計降水量預計在100至150毫米。

太湖流域34個水文站現超警超汛限水位

在太湖流域,進入梅雨季以來,已經出現多場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受其影響,太湖34個水文站超警超汛限水位。

中央氣象臺今天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

今天上午10點,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這也是7月7日發布今年首個暴雨橙色預警後,中央氣象臺連續第三天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今明兩天,南方強降雨帶將逐步南壓,強降雨轉移至長江以南地區。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陳濤:相較於前兩天的降水形勢,像湖北、安徽、江蘇的降水將會有所減弱,但是像湖南、江西、浙江這一帶降水將會有明顯加強。預計11日以後,長江中下遊這一帶地區降水將會有一個明顯減弱。

編輯 彭啟航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央視新聞7月9日消息,近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持續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統計:從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
  • 每經16點丨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6月以來平均降水量超過1998年同期...
    每經編輯:周宇翔1丨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據央視新聞,近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持續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統計:從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
  • 今年秋季撫順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值
    撫順傳媒網訊(張昱 撫順晚報記者 王禹)12月4日,記者從撫順氣象服務中心獲悉,2020年秋季全市平均降水量為250.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倍,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值。據統計,9月和11月降水量偏多,10月降水量偏少。
  • 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超1998年同期,詳解南方暴雨之猛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7月4日至10日,重慶、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為1961年來第2多】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13...
    文 / Sarah2020-07-13 10:25:38來源:FX168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為1961年來第2多】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13日表示,當前全國正處於主汛期,長江流域正遭受嚴重洪澇災害。
  • 長江流域汛情地圖出爐 一圖看清未來哪裡防汛形勢最嚴峻
    中國天氣網訊 漢口超警、九江超警、鄱陽湖告急……長江流域汛情牽動人心。目前,長江中下遊水位緩退,但是今天(14日)至16日,新一輪強降雨來襲,今天早上中斷了僅一天的暴雨預警再次上線。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長江流域汛情地圖,詳解強降雨落區,看哪裡防汛要再次迎來考驗。
  • .| 我國將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 氣象局:7月降水量較...
    《實施方案》提出,強化城鎮汙水處理廠弱項,加快補齊汙水處理能力缺口,推動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城市實現生活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在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推動汙水資源化利用。氣象局:湖北安徽7月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中國氣象局8月4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6月主汛期以來,我國天氣形勢氣候覆雜,總體偏澇。
  • ...馬雲在阿里持股降至5%以下;6月來,長江流域平均降雨近60年同期...
    (人民日報)  6月來,長江流域平均降雨近60年同期最多  據中央氣象臺,6月1日以來,南方共出現6次強降雨過程。截至7月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並超過2016年和1998年,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目前,長江幹流監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鄱陽湖和太湖水位仍處於超警狀態。
  • 黑龍江過去59年每10年升溫0.34℃ 2019年降水量最高
    袁長煥 攝中新網哈爾濱3月23日電(袁長煥 姜輝)23日是世界氣象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氣象局當天舉行的網上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1961年至2019年,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省年平均氣溫總體呈上升趨勢,平均每10年升高0.34℃。2019年黑龍江省年降水量達753毫米,較常年偏多四成以上,為1961年以來最高。
  • 通遼7個國家氣象站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來11月日降水量歷史極值
    17日至20日的這場雨雪給了我們久違的驚喜+驚嚇截止到今天早上07時最大降水量出現在開魯縣保安農場站為69.0毫米>實況監測信息一、天氣實況2020年11月17日07時至20日07時全市出現降水天氣,降水過程存在雨雪相態轉換,18日中部地區11時左右轉為降雪,庫倫旗、奈曼旗南部19時轉為降雪,20時之後全市轉為降雪。
  • 氣象專家解讀 今年河南淮河流域暴雨咋恁強
    7月以來,防洪防汛進入關鍵期,該救援隊成立「防汛搶險突擊隊」,實行24小時積極備勤,隨時準備參與抗洪搶險工作。高嵩攝  □河南日報記者 李若凡 河南日報通訊員 周愛春  入汛以來,淮河流域主雨帶南北擺動,降雨過程多、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累計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出現了多年罕見的淮河流域洪水。今年我省淮河流域暴雨為什麼這麼強?有哪些特徵?
  • 今年南平市平均氣溫20.5℃ 較歷史同期偏高1℃
    27日,南平市氣象局2020年新聞發布會在延舉行。會上公布,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1748.5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60.8毫米(偏多3.6%),各縣(市、區)降水量在1456.4毫米(松溪)~2177.8毫米(光澤)之間,較歷年同期偏少10.3%(順昌)~偏多16%(光澤);全市平均氣溫20.5℃,較歷史同期偏高1℃(屬異常偏高),屬1961年以來第二。
  • 全省平均降水量51.2毫米,前天下的那場雨是山東68年以來最大冬雨
    受氣旋影響,17日至18日,山東出現罕見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降水量51.2毫米,為1953年有水文觀測資料以來同期最大值。根據省水文局統計顯示,11月17日8時至19日8時全省平均降水量51.2毫米。各市平均降水量:棗莊71.3毫米、濟寧64.1毫米、臨沂64.1毫米、日照62.5毫米、菏澤62.2毫米、泰安58.5毫米、濟南47.9毫米、青島47.7毫米、威海46.8毫米、濰坊46.2毫米、淄博43.9毫米、煙臺43.9毫米、聊城43.8毫米、東營41.6毫米、德州39.2毫米、濱州37.1毫米。全省有53個縣(市、區)降水量超過50毫米,119個縣(市、區)降水量超過25毫米。
  • 氣象局:12月全國平均氣溫-3.6℃ 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31日表示,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王志華通報了1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 與1998年相比有啥異同?權威解讀來了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等省份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6月1日至7月9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369.9毫米,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2.今年南方汛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有何異同?
  • 山東降雨來襲降水量將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專家回應
    受氣旋和冷空氣影響,今晚(11月17日)到明天白天,山東9個市有大到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30到50毫米。氣象部門表示,11月份還出現3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對山東來說比較極端和罕見。在歷史上,曾在1961年、1962年、2003年出現過降水量達30毫米以上的降雨。
  • 汛期後浙江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減少6成 多地旱情露頭
    蘇禮昊 攝中新網杭州12月15日電(蘇禮昊)記者15日從浙江省應急管理廳獲悉,自10月15日汛期結束以來,該省平均降水量44.6毫米,較常年同期減少6成,部分地區江河湖庫蓄水偏少,其中溫州、台州、寧波南部等沿海部分鄉鎮出現供水緊張狀況,導致旱情露頭。
  • 長江流域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 今年長江中下遊降水為何偏多?氣象專家釋疑
    今年入汛以來,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降雨明顯偏多,部分地區發生較重洪澇災害。氣象專家表示,與全球氣候變暖密切相關。15日,中國氣象局舉辦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以來,中國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南方地區出現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長江中下遊流域降雨量498.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64.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太湖流域降雨量53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88.4%,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3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