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三、日本鬼子、高麗棒子的叫法,都是怎麼來的?

2021-02-13 文史天下
鬼子的起源很早,清朝時我們就有洋鬼子的稱呼,鬼子的叫法應該是從清朝時候從關外傳來的。因為那個時候俄羅斯人金髮碧眼,和鬼怪故事中的角色很象,第一次看以為見了鬼。而且那個時候哥薩克騎兵又到處劫掠,所以被人們稱為鬼子。到了清朝末年,各個國家的軍隊來中國侵略,那個時候人們統一把外國人叫做鬼子。後來演變成但凡不是自己人的,一概以鬼子呼之,區別只是西洋鬼子還是東洋鬼子而已。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都受到日本海盜的侵襲,當時就出了抗倭英雄戚繼光,那時我國人民稱日本海盜為「倭寇」,可是到了近代,我國人統稱日本侵略者為「鬼子」。何時開始,「倭寇」變「鬼子」呢?據說出於一幅對聯。 
甲午海戰前,清庭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談判結束,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日本人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還想在文化上玷汙清國。記者雲集後,日方突然提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我們日本有上聯對不出下聯,只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這真是新鮮事,日本人亮出白絹上書寫的上聯,聯曰:「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日本人的上聯意思是說:我大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異的千裡馬,張的是長弓:文的也不簡單,光「大王」就有八個,他們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陳之於武功,日本「單戈獨戰」可踏平中國。誰知,清臣也不示弱,先要日方準備硯臺磨好墨,再鋪好白絹,然後大筆一揮寫下聯:聯曰:「倭人委,襲龍衣,魑(chi)魅(mei)魍(wang)魎(liang),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眾多記者看了,個個叫好。下聯的意思是: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從此大家不再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改而稱為「鬼子」了。最最重要的就是在那段地獄般的抗日戰爭歲月裡,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對我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實行「三光政策」,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毒辣、沒有人性,更加激起了所有中國人的憤怒與仇恨,造就了「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小鬼子」等名字,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板上。
圖為日本腳踩高麗棒子,手抓清朝辮子,遠處俄羅斯面帶微笑全關於高麗棒子這個詞的起源,有人解釋是因為當年朝鮮人與漢人軍隊作戰的時候勇敢地用棒子打馬,使得漢人大為頭痛(他們怎麼好意思。。)!其實這根本就是韓國人美化自己的臆造!稍微有些軍事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古代的騎兵及其坐騎都披有鎧甲,而且速度極快,如果徒步拿根棒子就來得及把人家打趴下,騎兵就不可能稱霸整個冷兵器時代。當年的南宋軍隊也就不用那麼畏懼完顏宗弼(bi)的鐵浮圖和拐子馬了!南宋早就打到黃龍了。
這個詞並不見於古代史籍,而是起源於近代。生活在東北的、上歲數的老人們都知道這個詞的真正起源!清末開始,覬覦東北的日本人開始向東北進行大規模滲透和殖民,在9.18東北淪陷後更是達到高峰。而要進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華人員多數是軍人,日常統治和管理也需要人!但限於日本本國自然狀況,也是因路途遙遠和經費等問題,所以從日本本土不可能調來足夠的人手,於是,日本就從當時早就與日本「合併」的朝鮮半島徵調大量的韓國人(當時叫什麼的大韓帝國,屁大點的地方還能稱為大韓?)來華,這些韓國人在接受了所謂「日韓同祖」 的教育後,來華後開始為虎作倀。但是日本人對韓國人根本不信任,所以這些朝鮮警察手裡沒有任何武器,還不如中國的偽警察,偽警察還發一根警棍呢。無奈之下,這些二鬼子就用朝鮮婦女洗衣服的洗衣棒當打人的武器。由於這些二鬼子比日本人還兇,所以老百姓背地叫他們高麗棒子。那些韓國警察,就隨身帶根棒子,稍見國人不順眼,就用棒子一頓毒打。已經無法算清當年多少國人慘死於韓國人的棒下。無奈之餘,國人背後把他們稱做「高麗棒子」!
在我國東北現在有好多朝鮮人和漢族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叫他們高麗可以,叫高麗棒子他會跟你急。 

因為這是個侮辱性的稱呼.意思是朝奸,賣國賊。

據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上海諺語》中講,在上海當巡捕的印度人大多數是印度錫克族人,他們雖是白種人,但面孔黝黑,同時他們習慣在頭上纏紅頭巾,於是上海人叫他們「紅頭黑炭」(上海人一般把皮膚黑的人叫作黑炭),以後又訛讀作「紅頭阿三」。


還有一說認為英文中「先生」通常講作Sir,滬語音讀如「三」,而「三」是單音節詞,滬語(包括江南大多數地方方言)一般在單音詞前置「阿」(或後置「子」、「頭」等)組成詞組使用。於是洋徑浜英語稱「Sir」為「阿Sir」,音讀如「阿三」,是市民對巡捕客氣的稱呼,而「印捕」頭纏紅巾,於是被叫作「紅頭阿三」。聯想起今天的香港人也叫警察為「阿Sir」,所以此說是比較合乎道理的。還有一說是這樣解釋的:印度巡捕每天須在長官的指揮下出操,他們在表示對長官指令理解和執行時常齊聲高喊:「Yes Sir!

最初上海人不明白「Yes Sir」是什麼意思,就把巡捕叫作「阿三」。也有的人認為,初來上海的印度巡捕不會講滬語,他們在執行任務時經常要和上海市民打交道,由於語言不通,雙方交談十分困難,「印捕」常反覆講:「I say」作為語言停頓,而上海人見他們老是講「I say」,便把他們叫作「紅頭阿三」。

源於中國人對洋人(歐羅巴種的)的貶稱,據說是由於早先見到的外國人既野蠻又渾身長滿了紅毛,故以「老毛子」貶之。沙俄侵佔東北後,大批俄國人來到東北定居,於是「老毛子」這個詞逐漸變成專指俄國人的詞。如今「老毛子」成了許多中國人對俄羅斯人的統稱,就像國外的華人稱黑裔為「老墨」一樣「既親切又自然」。除此之外,還誕生了「二毛子」這個詞,用來指中俄混血兒或是貶稱那些依仗外國人的中國人。也有稱做在俄羅斯的朝鮮族人。與此類似的還有廣東地區對西方洋人的稱呼「蕃鬼」等。毛子原來是統稱西方白人的!因為中國與俄羅斯接壤,離其他白人國家遠。所以在英國沒有侵略中國前,我國接觸的人一般是俄國人。所以俄國人是老毛子。後來清政府被西方白人國家打怕了,就不敢再稱呼他們為毛子或洋夷了!再後來十月革命爆發了。西方國家不喜歡共產主義的蘇聯。中國的軍閥政府,蔣介石政府又是親西方的。
所以蘇聯又被叫做老毛子,但英、美西方人本來就和中國人接觸時間短。中國政府又不敢得罪他們。所以不叫老毛子。到解放後和蘇聯好的時候又不叫老毛子。後來和蘇聯鬧翻,到現在又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把這提出來到處用!其實老毛子的意思就是指的毛很多的人——白人。白人在清朝前期就會被叫做毛子或老毛子。 

相關焦點

  • 日本鬼子,高麗棒子,印度阿三,為什麼這麼叫?
    「印度阿三、高麗棒子、老毛子、日本鬼子、越南猴子」這些口頭禪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 專家考證:「高麗棒子」稱謂由來已久
    民間老人們說:「高麗棒子」其實是東北話,在滿洲時期大量朝鮮人進入東北和漢人混居,漢人對其的蔑稱,加之後來的反韓情緒,連韓國人也跟著遭殃。為何稱其為棒子呢?據說在日偽時期,日本人佔領朝鮮半島後,招募大批朝鮮人充當先鋒,手持棒子(警棍)奴役中國人,號為二等公民,對於這樣為虎作倀的人,中國人必定極其反感和厭惡,於是稱其為棒子,是帶著極大的反感和厭惡的。那為何他們只用棒子不用槍呢?
  • 為什麼稱印度為阿三, 揭秘印度阿三哥的來歷
    印度是我國的鄰國,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開掛的印度人被中國人戲稱為印度阿三哥,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呢?在它的背後其實是有一段歷史作為支撐的,與滿清政府時期上海租界發生的故事有關,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為什麼稱印度為阿三在中國,印度被叫做阿三,外號印度阿三的來歷是什麼?是因為它排亞洲第三嗎?
  • 掌故 | 「高麗棒子」,這稱呼是怎麼開始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滿洲國」時期,日本人為了強化對中國東北的統治,從朝鮮半島遷來大量朝鮮人。這些朝鮮人依仗日本的勢力,常常欺壓中國人,動輒揮舞朝鮮婦女使用的洗衣棒毆打中國人,於是中國人便把朝鮮人稱為高麗棒子。②這個說法也不能成立。因為許多史料表明,「高麗棒子」的稱呼在清代就已出現,該詞彙的形成不會晚到「滿洲國」時代。
  • 為什麼韓國人被稱為「高麗棒子」
    玉米傳入朝鮮半島的歷史很短,種植也不廣泛。即使是遷徙到中國境內的朝鮮人,也很少種植玉米。「玉米掛滿房前屋後」的景象基本不會出現在朝鮮人家庭。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滿洲國」時期,日本人為了強化對中國東北的統治,從朝鮮半島遷來大量朝鮮人。這些朝鮮人依仗日本的勢力,常常欺壓中國人,動輒揮舞朝鮮婦女使用的洗衣棒毆打中國人,於是中國人便把朝鮮人稱為高麗棒子。這個說法也不能成立。
  • 大家經常說的「高麗棒子」是怎麼來的?因在華明搶暗偷而得名
    在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對朝鮮( 韓國) 人的特殊稱呼—「 棒子」, 雖然中國人幾乎都知道這是一個蔑稱, 但在追述這個詞的詞源時
  • 韓國人為什麼被稱為「高麗棒子」?棒子在韓語中究竟是什麼意思?
    近日多位學人向我提及韓國人為什麼被稱為「高麗棒子」的問題,我又在網上搜了一些文章,感覺很多文章都沒有把這個問題的實質講清楚,所以覺得很有必要寫一篇文章來解釋這個問題
  • 二十八、八路軍二團分出來的二線區隊,在戰鬥中俘虜了高麗棒子
    不久之後原特務團的紅軍戰士都陸續調往警備旅各部隊任職。乾雲清歷任二團二營長、警備旅作戰股副股長等職務。後來,乾雲清接任冀中軍區31區隊區隊長。三、三十一區隊生擒高麗棒子在抗戰的艱苦歲月裡,乾雲清率領部隊在深縣、束鹿、趙縣、晉縣等地不斷打擊、牽制日軍,給日軍以迎頭痛擊,創造了很多冀中第6軍分區突襲敵軍的模範戰例,受到冀中軍區通令嘉獎。
  • 悲壯的「韓國棒子」——日本「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研究
    棒子,全稱「高麗棒子」,有時也被稱作「朝鮮棒子」或「韓棒子」,是外界對朝鮮族人的一種蔑稱。當前學界對於「棒子」之由來問題,看法不一。據日本早稻田大學珍藏的《皇清職貢圖》中「朝鮮國民婦」圖後寫到「朝鮮國民人,俗呼為高麗棒子」。
  • 印度真的廁所比較少嗎,動不動就黑阿三廁所問題,還有為什麼印度叫...
    > X 印度真的廁所比較少嗎
  • 戰車零件失靈,未料棒子能贏!日本亞洲獨苗,鬼子不可小瞧!
    戰車零件失靈,未料棒子能贏!瑞典豪門剋星,墨哥美洲精英!日本亞洲獨苗,鬼子不可小瞧!哥塞狹路相遇,勝者晉級歡笑!
  • 日本人被中國稱為「小日本」「鬼子」,日本網友:聽起來很可愛!
    日本這個國家,在很早以前被中國稱為東瀛,倭國,但是潛伏了幾千年的小國,在近代史上卻給了亞歐大陸致命一擊,特別是在中國,韓國,朝鮮地區,我們稱他們為「小日本」,「鬼子」……這樣的稱呼,很明顯是帶有貶義的,是對他們二戰時挑起戰爭的蔑視。
  • 中國軍人娶日本老婆,日本鬼子會怎麼對他?
    日本投降時,中國有多少鬼子? 日本投降時,中國戰區的鬼子一共有多少?哪裡的鬼子最多?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說,「停戰時,中國派遣軍的兵力約為105萬」。
  • 印度阿三哥的世界,你永遠不懂!
    原標題:印度阿三哥的世界,你永遠不懂! 1.人行道上安裝減速帶,你這是怕行人超速麼..2.望著這時鐘我也是醉了,靠它,算了吧!4.鳥瞰印度最高法院……真的,我絕對沒有想歪額...6.作為我們國人,一定要向印度學習環保啊,哪怕不要這條鐵路,也要保這棵樹!...
  • 印度、日本、美國三獠聯手,瘋狂甩鍋中國!
    海外聲音,中外對比,值得關注~文 | 湘山梅投稿信箱:zg5201949@qq.com「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這話一點沒錯,中國最近就承受了諸多國家的天外甩鍋。 這不,衛星發射失敗的阿三哥又賴上中國了!阿三說「他國」(中國)提供的配件在設計、製造、測試等方面很可能存在非常嚴重的缺陷。
  • 印度人叫「阿三」,俄羅斯人叫戰鬥民族,那老外怎麼稱呼我們?
    19世紀,印度還是個英國殖民地,在英國租界有很多印度警察,這些警察經常說:「I SAY……」,和」阿三「的口音非常相似,所以後來大家就稱呼他們為阿三。  「戰鬥民族」早已是中國民眾對俄羅斯人的共識標籤,無論你在什麼媒體上,都經常能看到一些關於俄羅斯人是如何驍勇好鬥。
  • 上汽21億投資印度工廠,全面進軍阿三車市
    上汽21億投資印度工廠,全面進軍阿三車市視頻地址:評論:0你侵我領土,我攪你車市!上汽21億投資印度工廠,全面進軍阿三車市1/ 8你侵我領土,我攪你車市!上汽21億投資印度工廠,全面進軍阿三車市猜你喜歡你侵我領土,我攪你車市!上汽21億投資印度工廠,全面進軍阿三車市[車友頭條-車友號-車漫部落]
  • 原來印度也拍了「抗中神劇」,中國人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而Devgn大叔演繹的《辛格》,忠實地再現了印度的這個傳說,也讓人們認識到,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這種橋段,絕不只是橫店的土特產。劇中,中國軍隊的子彈,一顆都打不到英勇的印度士兵;而只要辛格老哥一舉槍,空中的戰鬥機都能給你打下來!影片的最後,可能是特效預算不夠用了,導演暫時關閉了鎖血模式,讓辛格上去和敵人拼刺刀。不過,這也難不倒我們的主角。
  • 還在嘲笑阿三?中國前外交官:99%的國人都誤解了印度!
    因為多數人吃素,以至很多人家的狗都不叫——因為狗也吃素,而叫的狗都不是印度教家庭的,是基督教家庭和穆斯林家庭的。作為素食文化的體現,印度幾千年來流行吃咖喱飯,全民吃飯是手抓飯。2.穿的方面,印度幾千年來是紗麗大國。印度女性都穿紗麗,還有一個比較流行的叫法叫旁遮普服,這都是傳統文化在現在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