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長短,對付下旋球,無外乎這6種方法!

2021-02-28 愛桌球

下旋球,無非是出臺還是不出臺,當你判斷清楚之後,各有三種處理方式應對:

如果判斷對方發的是

下旋短球不出臺,

採取的接發球方法

根據來球不同有這樣幾種:

第一,在反手,可以擺短到對方正手小三角,或者中路偏正手位。還可以劈長到對方正手大角度,儘量加轉,以增加對方的下一板在空間上的難度。積極的接法可以用反手拉球,對方一般就比較被動了。第二,在正手位,可以劈長到對方反手大角度,或者擺短到對方正手大角度。

第三,中間位,橫拍可以臺內反手擰起來,略帶挑打的意思。直拍積極側身用正手挑起來進攻,如果覺得挑打下旋困難,可以用正手晃撇到對方反手位,達到控制的目的。

下旋長球出臺,

或者半出臺採取的方法有:

      

第一,反手下旋長球,橫拍直接拉起來好一些,不會拉球只能搓球控制角度不被對方輕易搶攻。直拍不會橫打的可以積極側身搶攻,橫打的話可以直接拉起來。

第二,正手大角度,用交叉步或者大跨步到位後發力拉弧圈球到對方正手大角度或者對方反手,儘量發力以提高還擊速度,給對方造成困難。第三,中路追身,積極側身用正手還擊,拉弧圈球到對方反手位為穩定的接法,對方不宜發力。也可回到對方正手大角度,但是角度一定要大,否則對方下一板一定會發力回擊,回來的威脅大。注意接發球要有腳步的配合,不能站死了接發球,要多動腳。 

為了提高回接球的質量,儘量採用弧圈球回擊,儘量增加球的旋轉,特別是來球弧線很低的時候,可以保證上臺率,克服下旋球,降低失誤。而旋轉的增加,無疑使得對方也不敢輕易的發力,有利於我們接發球的下一板連續的進攻。 

其實對於桌球比賽中怎樣對付下旋球技術方法,相信很多高手除了以上幾點外,還有其他更好的技術對策。而且我們業餘的朋友相對來說,似乎也相當的樂意接受以上對付下旋球的觀點。所以我們在訓練以上這些動作時,尤其是初學者更要注意動作的正確性。

相關焦點

  • 學會發球:長球、下旋球、不轉球
    1.若宮選手的長短髮球首先,發球的時候要把球的長短分開。意思就是長球就要長,短球就要很短的意思。把球的長短分開後,就可以更有利於下一板的進攻。即使是同樣的旋轉,也能迷惑對手。髮長球時,球的第一落點要接近底線。2、發下旋球下旋發球是桌球發球技術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術,頂級選手為了防止發球第一板直接被對方上手,所以練習好發下旋球是非常重要的。然後做好進攻準備!
  • 上旋球
    上旋球比平擊球和下旋球更容易過網,降低回球下網的概率。上旋球能夠更好的控制回球深度,而且還不容易出界。上旋球用來過渡,可以減少非受迫性失誤甚至是受迫性失誤。上旋球可以讓你同時打出強力且過網低的球,這是挫敗上網選手的絕佳方式。
  • 顛覆你認知,下旋球比上旋球的彈跳更高!
    6、影響旋轉的因素球落地前的速度、旋轉方向,場地摩擦力大小、方向、與場地接觸時間長短,都會對落地後的旋轉產生影響 。旋轉方向是指球底部相對於球整體的運動方向。球底部的速度是球向前運動的速度加上或減去球的旋轉速度。下旋球,球的底部速度大於整體速度。上旋球,球的底部速度小於整體速度。如果球沒有旋轉,落地後只會產生上旋。
  • 運用好5種典型落點發球,輕鬆制勝業餘乒壇
    但當我們業餘比賽時腦海出現一片空白時,自己不知道該發什麼球,請牢記這5種發球,讓你輕鬆制勝業餘乒壇 。正手短球2.正手短球彆扭感人這個位置不出臺,使得對方不好直接上手拉然後反手長壓迫大角長短組合的落點差距達到很好的一種牽製作用
  • 發下旋球要有「打水漂」的感覺,找到了你就能發轉!
    下旋球在桌球中起到很多作用,多用於防守和過渡。對下旋球最直觀的詮釋大概是在削球中了。
  • 據說,掌握這4大技巧,對付長膠不成問題
    髮長球,雖然回球怪異,但回球線路增長,為自己爭取了反應,調整的時間。當然,想有著出色的進攻能力和調整能力打長膠,練好基本功是關鍵。弧圈打法對付長膠還是有一定優勢的,練好兩面弧圈,才能在打長膠過程中遊刃有餘。長膠變化多,對付長膠方法也因人因打法而異。剛想學打長膠的球友提供點參考,各位可以一試。
  • 如何避免拉上旋球下網率高?這些情況你是不是也常遇到
    這裡提供幾種解決方案:通過看球上的商標來預估旋轉,如果你能看見商標,說明這個球不太轉,反之,這個球很轉。通過來球弧線預估旋轉,球很轉的話,弧線會有點高,這是由上旋球的性質決定的。三,發力方向太向下,導致把弧線壓死了下網其實這一點跟你對旋轉的判斷密切相關,你覺得來球上旋力太強,為了防止拉球出界,所以拼了命的往下發力,結果球下網了。
  • 對付桌球長膠打法有4大妙招
    相信各位球友對長膠的態度是又愛又恨,今天我們來談談長膠選手最害怕什麼樣對手。再次溫習一下長膠的原理:長膠的特性其實很簡單,就是長膠主要是借對方的旋轉和力量,改變成我發力產生旋轉。與這樣的長膠選手打比賽記住這一點很關鍵:了解長膠特性,以我為主。1、來球是下旋,經過長膠顆粒的倒伏,改變了球的旋轉,變成上旋。如果平接,就會出現出界。
  • 上旋球與下旋球的軌跡
    桌球有上旋球和下旋球。就說上旋球,它的運動軌跡和不旋轉的球相比,是偏上了還是偏下了呢?
  • 桌球「下旋球」大解密:如何製造橫著走的下旋球?
    如果用球拍去摩擦球的底部,同時給予球體一個水平方向從外向內的力量,摩擦完球體後,在反作用力影響下,桌球會反向的橫著高速運動。現在可以給「下旋球」下個定義了,所謂的下旋球,就是桌球的水平方向的「自轉」。如何體會下旋球?如何製造下旋球?怎樣準確用球拍摩擦桌球的底部呢?
  • 【每日問答】第189期:反手處理上旋球與下旋球有哪些不同?
    桌球網網友  喜之郎橙味果凍:昨天晚上在球館練正手(我高拋發下旋,在對手回搓長球後,接正手拉),發現總是一板拉不死對手。感覺力量小,使不出勁(我橫打也是這個毛病,無論來球上下旋,力量總是偏小),而且動作僵硬,上臺率低。對手推擋後,我接著正手拉,可總是打飛。要麼就是拉了幾板後感覺被球頂住,特別彆扭。哪位大神給些建議,我周末馬上就要參加比賽了。
  • 郝氏"業餘論"的反思與下旋球仰擊術
    時下網絡充斥各種桌球教學文章和視頻,無一例外的把桌球技術動作進行了分割,煞有介事的分桌球為轉與不轉,上旋下旋,前衝與弧圈,正手反手,攻球與拉球,分類繁多,初學者感到無所適從,學了攻球又去模仿拉球,所有的動作挨個學遍,上場去比賽卻不能連貫起來,其實冠以教練頭銜所說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根本在於沒有把握桌球運動的實質。
  • 長膠發「旋轉球」方法機理
    這種球就表現出強下旋的效果。但是也不必害怕,這個球還有一個類似「歪打正著」的變化,如果您防守的功夫過硬,對付大力推擋(或橫板反手快撥)有足夠的信心,那麼不妨把弧線發得高一點,有的人熟悉長膠,知道長膠發的球下沉,怕下網,推或撥時會有意識地「託」著點,這種弧線略高的球速又快的球,一旦「託」的勁道拿捏不準,又很容易出界,這時球又表現出上旋特性。
  • 上旋球,根據不同來球採取不同的接發球方法
    所以,根據不同來球,要採取不同的桌球接發球方法。1、上旋球的特點是速度快,不好發力回接,如果是短球的話,不容易控制,判斷失誤之後回接容易冒高,被對方搶攻。所以,對對方的發球要認真判斷。2、如果判斷對方發的是上旋短球不出臺採取的接發球方法根據來球不同有這樣幾種:第一,在反手,如果球速慢可以擺短到對方正手小三角,等於把困難還給對方。如果來球很快,不容易控短,橫拍就反手挑打,直拍可以反手加力推擋角度。
  • 線上指導篇|拉下旋球轉拉上旋球訓練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就是當自己的第一板下旋球拉完以後,沒有做出調整,就站在那個位置,然後準備去拉上旋球。由於自己的位置不合理導致動作變形,那麼他的命中率和發力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說在平時訓練當中,在轉換當中先要去考慮,要先調整你的步法,找到自己打上旋球的最佳位置,然後再去擊球。這是第一。
  • 長膠處理上旋球的一種選擇——「垂直擊球」(寸撞)技術的思考和運用
    下面這三段視頻分別是葉一鳴、平安和鐵拐李的比賽片段,三個視頻對比起來看,他們處理上旋和不轉球時擊球動作區別不大,都可以稱為「垂直擊球」。,基本板型與球檯呈90度,從後向前發力擊打球的中後部。如果來球是下旋,板型微亮(注意是與常規的拱板型比還要垂直一些,當然專業的急下旋就另當別論了);如果來球是上旋,板型就要微壓(注意傳統長膠對付上旋球是「磕」,動作基礎是向下,兩者發力方向完全不同);如果來球是不轉球那就用90度板型對付(手感好的最好加一點撥打)。
  • 要重視、練好上旋球
    上旋球(亦稱正旋球、旋轉球)就是其中的一種,它的作用絲毫不亞於擦邊(頂)和雙杆。因此,做為一名門球隊員,應當充分重視並下功夫練好上旋球。 當前使用較多的擊球方法主要有兩種,正打式(平打、平推、正擊、正推)和挑打式(提拉、搓旋等)。凡是通過擊打自球肩部(中心點以上部位),使其朝向目標高速正旋滾動前進的球,即可稱為上旋球。
  • 礒谷療法─股骨頭長短腳概要
    5.礒谷療法不使用醫藥品或手術,重點在於透過矯正股關節來引出人體原本就具有的自然治癒力。以兩邊股關節角度異常的矯正動作(膝的屈伸運動)一次從做50~100、200下,再逐步增加為500~3000下,越多次越好。
  • 秘籍 《網球王子》外旋發球技術揭秘,底部視頻示範!
    外旋發球是日本著名體育少年漫畫作品《網球王子》中,男主角越前龍馬的得意技之一。那麼外旋發球在現實中到底是什麼?
  • 網球單手反拍如何對付高球?
    使單手反拍的業餘玩家,大概最怕的就是衝著自己反手來的高球,至少會被搞的很被動很狼狽,我就多次有這方面的體會。因單反主要靠小臂的肌肉群控制,而這個部位相對來說力量不足,主要是靠延長拉拍線路和揮拍的慣性,加上肩部轉動的力量來彌補小臂的力量。應該說,對付低球,單反比雙反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