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了房款,房子卻不是自己的…別再「借名買房」了,這些人已經...

2020-12-18 上海熱線

  來源:南國都市報

  近日

  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

  梳理了幾起

  「借名買房」糾紛的案例

  「借名買房」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北京京師(海口)律師事務所

  王思瑩律師進行專業解讀

  付了房子全款和裝修費房子卻不屬於她

  2016年10月,老家在河南鄢陵的賈女士在三亞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同鄉,兩人都姓賈。他鄉遇故知,賈女士與小賈相聊甚歡,他倆口頭約定由小賈代她購置一套位於三亞市天涯區某小區的房產。2016年12月24日,小賈與開發商籤訂《商品房認購協議書》,約定購買某花園商品房,建築面積105.65平方米、套內面積81.9平方米,總價款1580000元,籤訂協議當日付定金100000元,餘款1480000元於2017年2月24日付清。

  當日,賈女士通過銀行向開發商轉帳支付定金100000元,開發商出具《收款收據》,載明「今收到小賈預定某花園定金100000元」。2017年2月13日,小賈與開發商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2017年2月28日前交付商品房,合同籤訂之日起30日內辦理預售合同登記備案手續。合同籤訂當日,賈女士通過銀行向開發商付清剩餘的148萬元,開發商出具的《收款收據》依舊載明收到的是小賈的購房款。

  商品房交付後,賈女士又3次轉帳給小賈15萬元,委託她代為裝修該房。而開發商在交付房屋後給小賈辦理預售合同登記備案手續,而小賈亦以其名義分別繳納裝飾裝修保證金及物業費,並在賈女士未居住期間長期居住使用該房。

  然而,兩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2017年11月,賈女士以小賈涉嫌詐騙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友誼派出所於2017年11月17日對小賈進行調查,小賈在調查過程中曾陳述,賈女士因不想讓家人知曉等原因借名買房。

  究竟誰是房屋實際買受人?賈女士將小賈告上法庭。一審法院認為,賈女士轉帳支付購房款158萬元憑證及小賈在公安機關訊問筆錄等證據能證明賈女士借名購房的事實。賈女士要求確認其為涉案商品房的實際買受人有事實根據及法律依據,小賈應當協助將該房產的產權轉移登記至賈女士名下。

  宣判後,小賈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認為,《商品房認購協議書》《商品房買賣合同》以及開發商出具的收款收據均載明買受人為小賈,而在付款過程中,賈女士本人在開發商銷售場所刷卡支付全部購房款,也未對系列購房文件均非自己名義籤署提出異議,也未向開發商聲明她系真實買受人身份。至於已付購房款等款項,賈女士代小賈支付購房款並不構成賈女士與開發商之間締結房屋買賣權利義務的要約與承諾,賈女士可與小賈另行協商。據此,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駁回了賈女士的訴訟請求。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付了房款,房子卻不是自己的…別再「借名買房」了,海南已有不少人...
    北京京師(海口)律師事務所王思瑩律師進行專業解讀付了房子全款和裝修費 房子卻不屬於她 2016年10月,老家在河南鄢陵的賈女士在三亞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同鄉,兩人都姓賈。他鄉遇故知,賈女士與小賈相聊甚歡,他倆口頭約定由小賈代她購置一套位於三亞市天涯區某小區的房產。
  • 怎麼都2200年了,還有人在「借名買房」?
    一邊沒資格買房,一邊又害怕好房子被搶了或者房價會漲,這些人就會想劍走偏鋒要去「借名買房」,那麼「借名買房」滋生的風險,大家真的了解嗎? 案例:付了房子全款和裝修費 房子卻不屬於她 2016年10月,老家在河南鄢陵的賈女士在三亞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同鄉,兩人都姓賈。
  • 海滄區法院發布借名買房典型案例 兄弟打官司爭三套房產
    近日,海滄區法院發布了這起借名買房的典型案例。當年弟弟代籤購房合同如今哥哥要求討回  阿青和阿員(均為化名)兩兄弟相差7歲,1989年一同來到廈門打拼,投資創辦了一家儀表公司,分別擔任董事長和董事。1996年,哥哥阿青決定在廈門買房,弟弟阿員代籤了購房合同,由公司墊付近170萬元買下3套房。房子交付之後,阿青用於供員工居住。
  • 用判決告訴你法院對「借名買房」怎麼看
    而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還是會產生「借名買房」或者「代持房屋」的情形。借名存在有不少風險,買房人最關心的三個問題是:借名合同是不是合法、房子歸誰所有、自己能不能拿回房子。 所有的法律問題都不是簡單的「前提—結論」推導,而是綜合案情之後的權利平衡,尤其對於借名買房這樣的複雜關係,奢求有一個統一明確答案,於人於己都是誤導。如果單純地看待案件結果,會發現很多相反的判決。
  • 借名買房的風險!爆倉的案例!
    如果代持人死亡、離婚或者結婚,那麼代持的資產就面臨被繼承人、離婚配偶主張分割的風險,因為這些資產在法律上屬於代持人的遺產。 如果委託人意外死亡,事先也沒有向家人交代資產代持的情況和相關證據,這些資產能否再回到委託人名下成為可以繼承的遺產就完全看運氣了。
  • 20多年前借名買房,年老後親兄弟打官司爭三套房產!法院判了
    近日,海滄區法院發布了這起借名買房的典型案例。當年弟弟代籤購房合同 如今哥哥要求討回 阿青和阿員(均為化名)兩兄弟相差7歲,1989年一同來到廈門打拼,投資創辦了一家儀表公司,分別擔任董事長和董事。1996年,哥哥阿青決定在廈門買房,弟弟阿員代籤了購房合同,由公司墊付近170萬元買下3套房。房子交付之後,阿青用於供員工居住。
  • 「借名買房」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海南購房那些事
    購房款、裝修款都是她付的,房子卻不屬於她2016年10月,老家在河南鄢陵的賈女士在三亞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同鄉,兩人都姓賈。他鄉遇故知,賈女士與小賈相聊甚歡,她倆口頭約定由小賈代她購置一套位於三亞市天涯區某小區的房產。
  • 賀州購房者問:借名買房發生糾紛,房子歸誰?
    撰文/編輯@房叔近期有購房者問:借名買房,如果發生糾紛,房子的所有權歸誰呢?這的確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因為由於購房資格限制、政策限制、規避債務、轉移資產等因素,很多人會借別人的名字買房。借名買房,也叫代持。
  • 熱戀時借名買房 分手後對簿公堂
    2018年6月13日,林某與房屋出售人及中介三方籤訂了房地產買賣居間合同及補充協議,房屋總售價180萬元,定金5萬元,首付款6.8萬元,銀行貸款107萬元,由林某承擔全部過戶稅費及居間費用。當天,錢某通過銀行轉帳和林某的支付寶轉帳給售房人共5萬元,並向中介支付了相應的費用。半個月後,錢某又向林某的銀行卡轉帳6.8萬元,用於支付房屋首付款。
  • 借名買房可以對抗第三人嗎,法律對借名買房有何規定?
    如果房屋已經登記的,是可以對抗所有權人以外的任意第三人的,有的人為了逃避有關政策,可能會借用他人名義購買房屋,這是一種違法行為。那麼,借名買房可以對抗第三人嗎,法律對借名買房有何規定? 網友諮詢:借名買房不能對抗第三人嗎?
  • 買完房發現多付10萬元定金,售樓員:是團購費,這個費用解釋不了
    2018年的11月份,方大姐在杭州的千島湖某樓盤全款買下了一套120多平方的房子,房款總價是202萬元(零頭就不寫了)。方大姐當時是一次性付清的,很快就拿到了商品房買賣合同,不過當時她並沒有仔細核對自己付過的錢(有錢人的世界我不懂,如果是小態我,一定會仔細加減好幾遍的嗚嗚嗚),所以在當時也就沒發現什麼問題。
  • 9歲女孩的限高令解決了,無辜的受害者買房人,55萬房款咋辦?
    在受到輿論關注後,鄭州市金水區法院當天就下達了解除限制消費的執行決定書,將9歲女孩從限高令名單刪除,這種效率和自我否定的勇氣自然值得稱讚,但該案涉及到買房人,花了55萬錢房兩空是不是也應該從人性角度來說說?8年前,9歲女孩的生父殺害了她的生母和外婆,後被判處死刑。父親殺妻後準備賣房,但買主王某交了55萬元購房款後,房子沒能過戶,而這55萬購房款也沒有退,而是被女孩的父親支配了。
  • 大媽買房掏出金元寶付房款,工作人員傻眼
    袋中有一塊紅布,打開一看,裡面包著六塊金錠和兩塊銀錠,老人用這些來付房款! 售樓處的工作人員當場就看傻了!估計這也是他們人生中頭一次遇到這樣的顧客、這樣的支付方式啊! 據購房的阿姨透露,這些金銀錠是上一代的老人傳下來的。
  • 買房的人注意,這4筆費用可以不用交了,別再白白給開發商送錢了
    文:十一房產市場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一個暴利行業,不少人因為投資房地產而成為了億萬富翁。並且富豪榜榜首也有不少房地產企業家的身影。在十年前買房的人他們的房子現在都增長了近一倍甚至更高。近幾年也有不少人想抓住這個暴利行業的一點商機。
  • 借名買房是指房屋的實際出資人借用他人名義購房
    借名買房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借名買房是指房屋的實際出資人借用他人名義購房,並以他人名義登記房屋所有權的行為。借名買房是否有效,主要看借名人(實際購買人)和出名人(房屋登記人)之間是否有借名協議,這主要是根據我國《民法通則》關於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規定,如果借名人和出名人在房屋購買以前籤訂了房屋借名協議,將房屋的權屬約定清楚的,應該認定借名行為有效,房屋的實際權屬歸借名人。
  • 房產中介買房記:什麼樣的房子算好房子?怎麼挑選性價比高的房子...
    「什麼情況下是買房的好時機?」「哪些房子不能買?」……這些疑問,很多購房者都有,最懂行的人,也許就是房產中介。只是有時他們的話虛虛實實,你和他們「鬥智鬥勇」,反而容易舉棋不定。語言不夠有說服力?那就行動見真章!
  • 「借名買房」能不碰就不碰!昔日好友鬧上法庭,房子到底屬於誰?
    而實踐中,由於限購政策、為享特殊購房優惠、隱藏真實財產信息等因素,「借名買房」的情形時有發生。「借名買房」即不動產的實際出資人借用他人名義購置不動產並登記在他人名下的行為。這種做法常發生於熟人、朋友、親人或戀人之間。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借名買房效力如何,房屋所有權到底應該歸誰?
  • 中國人在日本買房要付幾成定金?
    「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從東京遷出至地方只是暫時的看法,目前對東京房價的影響幾乎看不到。」「以東京都心為中心,公寓市場價格仍然居高不下,大部分日本年輕人不會考慮自己購買自住房。」......類似以上這些,關於日本房產的討論度一向頗高,這次我們就聊聊關於「日本買房定金(手付金)」的話題。01 日本買房定金按什麼標準收取?02 日本買房定金的種類有哪些?03 日本房產貸款貸不了定金能退嗎?
  • 最高院+省高院:「借名買房」糾紛的8個裁判要點(超詳盡)
    二、借名買房的風險:1.借名購買經濟適用房等政策性房屋的,屢屢因名義產權人反悔,導致出資人無法取得房屋產權。2.借名購買普通房屋的,登記購房人反悔不承認借名買方之事或者登記購房人死亡,其繼承人不了解借名之事,不承認借名之事。3.第三人對登記購房人轉移房產給實際出資人的行為提出異議。
  • ...親妹妹的名義買房,十多年後被妹妹起訴要求搬離!妹妹:房產只是...
    海南海口的這對同胞兄妹就是其中之一,哥哥劉強以妹妹劉佳的名義購買了妹妹的單位房,劉強一家在房內居住了10多年後,2020年,劉佳以房子是自己的為由,將哥哥、嫂子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兩人立即搬離房屋。對此,一場法律與親情的碰撞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