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可以每天都收到專屬於您的精彩美文了。從情感生活,百姓故事,人生感悟,趣味笑話,名人名事到奇事美景,我們期待與您分享所有的快樂,讓單調的生活變得更有趣味。
Please click on the blue title above, then click on 『Follow』, so that you can receive wonderful articles that are exclusive to you. From life stories, funny jokes to celebrity events , we look forward to sharing all the happiness with you and change your lives。
一個人是否健康,能活多久?靠的不是民間傳聞的「生命線長短」,也不是江湖術士的掐指一算,而應該是科學研究得出的健康指標!
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指標,有助於我們掌握自身健康狀況、及時發現身體「報警」,對有些人而言,還能更好的幫助控制病情發展。
趕緊看看這6大指標,你達標了沒?
1
血壓——高血壓和低血壓
正常的血壓是血液循環流動的前提,也是保證身體機能正常的基礎。而血壓過低、過高、脈壓差大,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理想值: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正常值:收縮壓120-139mmHg,舒張壓80-89mmHg
高血壓:收縮壓≥140,舒張壓≥90
低血壓:收縮壓<90mmHg和(或)舒張壓<60mmHg
正常情況下,脈壓差應該在30~40mmHg左右。如果數值超過60mmHg,則稱為脈壓差增大,動脈硬化的風險較高。
提示:測量血壓的最佳時間為早晨起床後1小時之內,排尿後,早餐前;或者晚上睡前測量。若在其他時間測量,一定要保證身體和心情處於穩定狀態。
建議每天都在同一時間段內進行測量,並及時記錄。
2
血糖——糖尿病
臨床上將血糖檢測值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而不同人群在不同時間、狀態下,血糖的參考值也有差異。
正常情況下:空腹靜脈血糖為3.9-6.1mmol/L,餐後1小時<11.1mmol/L,餐後2小時≤7.8mmol/L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為6.1-6.9mmol/L,餐後2小時為7.8-11mmol/L
糖尿病前期,是介於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間的一種狀態,是逆轉糖尿病的「黃金時期」。
有糖尿病:空腹血糖>7mmol/L,餐後血糖>11mmol/L
而孕婦在空腹時血糖>5.1mmol/L,就可以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3
血脂——高血脂
血脂與動脈硬化的形成有關,還是反映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重要因素。而判斷血脂是否正常,與以下要素有關:
總膽固醇
血液中所有膽固醇的總和,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數低較好。
正常水平<5.2mmol/L,若在5.2~6.2mmol/L之間,屬於邊緣升高,若>6.2mmol/L,就是高膽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
即存在於血液中的脂肪,它會幫助體積大的膽固醇進入血管間隙,加快動脈粥樣硬化。指數低較好。
一般而言,18歲以下人群,參考值是0.36-1.69mmol/L;18歲以上人群,參考值是<1.7mmol/L,若≥1.7mmol/L,則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又稱「壞膽固醇」,是動脈硬化的元兇,堆積過多,會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堵塞血管,誘發心血管事件。指數低好。
正常值是<3.12mmol/L,理想值是<2.6mmol/L。
提示:對於高血壓人群,參考值<2.6mmol/L;心血管疾病人群,參考值<1.8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又稱「好膽固醇」,能將血管壁的膽固醇轉運至肝臟進行分解,減少膽固醇的沉積。指數高較好。
正常值是>1.04mmol/L。
同型半胱氨酸
是人體必需胺基酸,蛋氨酸的產物,是心血管問題的獨立危險分子,還與中風、老年痴呆、抑鬱症等50多種疾病相關。水平越低,對健康越好。
理想狀態下,血液中的平均含量約10μmol/L左右,正常不超過15個單位,最佳不超過6個單位。
4
C反應蛋白——炎症水平
血液檢查中的超敏感C反應蛋白(h-CRP),是反應身體炎症水平的指標,也是心血管事件強有力的預測因子之一。
C反應蛋白升高,預示著炎症增多,容易增加內膜損傷,增加凝血,形成血栓就易發生心肌梗死。
正常情況下,超敏感C反應蛋白在0-3毫克/升範圍內。一旦高於3,且排除了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就表明體內可能存在慢性無菌炎症、血管內皮正在受損、慢性疾病正在發生。
除了C反應蛋白能反應炎症水平,非優勢手的握力測試也能輔助預測身體是否遭受無菌性炎症的威脅。
5
體重指數——肥胖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超重和肥胖影響的不僅是外觀,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疾病的發生率!
過胖不好,過瘦同樣有危害——對青少年兒童而言,會影響生長發育;對女性,可引起月經紊亂甚至閉經;對老人,可引發骨質疏鬆,增加慢性肺病風險……
1
老年人微胖更長壽
調查發現,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讓體重保持在適度超重範圍(即BMI介於25~29.9之間)。
對於老年人而言,適當超重,意味著營養狀態相對更好,這樣不僅能減少急性感染的發生,還能增加手術預後效果。
小貼士
除了體重指數,我們還可通過腰圍、頸圍自測「隱性肥胖」,幫助判斷脂肪肝風險。
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為腰圍超標。
男性頸圍≥38釐米,女性頸圍≥35釐米為超標。
6
心率——心臟疾病與壽命
心臟的跳動有收縮期和舒張期,以保證足夠的血液供應全身。心跳過快,易發高血壓,壽命相對較短;心跳過慢,有引起心臟停搏的危險。
人體的正常靜息心率為60-100次/分鐘,而靜息心率在60-70次/分鐘的人,生存率更高;
若靜息心率<60次/分鐘,則為心動過緩,老年人出現50次/分鐘也正常;若>100次/分鐘,則為心動過速。
另外,有心絞痛、心衰人群,靜息心率的推薦範圍為50-70次/分鐘;高血壓患者的靜息心率則應<80次/分鐘。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製作影畫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