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日好,之前就有不少騎士讓大大聊聊世界頂級的摩託車比賽,所以從這周開始大大會不定期大家給分享關於摩託車比賽的文章,也會邀約作者進行撰稿,儘量滿足大家對摩託車的各個方面的了解。
如果你對摩託車某一方面興趣濃厚也樂於分享,歡迎微博私信大大,或者直接「摩託家百度貼吧」發帖好了,優秀內容大大會發上來和大家分享。
今天第一篇MOTOGP的投稿來自「吳方躍」,你們想和作者交流可以直接回復「吳方躍」獲得作者聯繫方式。
在中國每年的四月是賽車迷狂歡的一個月,因為在這一個月裡上海奧迪國際賽車場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這條賽道,在2005也就是在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來到中國的後一年,兩輪最高級別的賽事,motogp落戶中國,在上海舉辦了第一屆比賽。
然而他們卻同命殊途,04,05兩個賽季f1都有25萬人來觀賽到11年雖然每年都在減少但仍有16.3萬,motogp的人數卻很少,本人有幸在最後一屆還在小學時被拉去充人數但是在現場也沒有多少人,進去之後人都是稀稀拉拉的,賣紀念品的工作人員都在聊天,很多人都覺得票價和紀念品太貴,不值。
導致motogp本來籤到2011年的合同在2008年取消,使得中國與這一頂級賽事失之交臂。(我的下一篇文章中我會詳細地說明我當時在現場的情況和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頂級賽事的簡介:
MotoGP於1949年創立,最初只設六站比賽,以後經過8,10,12,13,15站,到1999年直至2004年,每年都保持16站比賽。從2005年起更是遞增到了17站,賽事頻率在不斷擴大中,它的版圖也在不斷地擴大。2002年以前世界摩託車大獎賽稱為WGP。從2002年開始,國際摩託車聯合會(FIM)將最高級別的GP500以及整個賽事的名稱都改為MotoGP。
MotoGP目前設置了GP125、GP250、MotoGP三個級別,即每站都有三組賽事。其中Moto GP組就是由GP500升級轉變而來。(其中125CC和250CC 2010年被取代為MOTO2和MOTO3組別。
MotoGP所用賽車全部特製,追求速度和注重觀賞性,最高時速可以接近360公裡,絲毫不亞於F1。由於MotoGP賽車車體比F1窄,比賽參賽車輛多,超車機會比F1多得多,有時幾乎每圈都發生名次改變。車手在最後一圈甚至是最後一個彎角處,突然發動衝刺而改變格局的場面也時有發生。
另外,MotoGP賽事中,車手身體完全外露,一般也不進站加油,沒有進站策略可言,可以說比賽從一開始就是完全憑車手孤軍奮戰。因此MotoGP比F1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觀眾群體。
賽車分組:
MOTO2組
賽車引擎統一採用本田特別改制的CBR600賽車 600CC,4氣缸4衝程,車架由車隊或者其他公司廠商自己設計,電子系統方面,暫時只有TC系統沒有ECU,也沒有採用滑動離合器(所以可以見到有很多車手漂移入彎)。
MOTO3組
2012年賽會改製取消GP125組別,改為MOTO3組。賽車引擎規格是250cc單缸。穿著粉色戰服的西班牙女車手安娜.卡拉斯科(Ana Carrasco)是MOTO3的一員,她參賽的時候只有16歲。
MOTOGP組
2002賽季之前為GP500,之後更名為MOTOGP。此組別的賽車引擎必須是4衝程990cc以下,不多於6個氣缸,不能使用雙離合裝置等,整車重量低於165公斤;但2002年是過渡期,允許部分車隊繼續以500cc2行程賽車參賽,所以2002賽季非常精彩,是500cc與990cc的混戰對決;
2007至2011年,賽會改制為800cc4氣缸,整重不低於153公斤,每個賽季不能夠使用多於8顆引擎;
2012年賽會再次改制為1000cc,最多4氣缸,缸徑不超過81mm,整重不低於157公斤;由於歐洲甚至世界經濟下滑,很多廠隊例如KAWASAKI和SUZUKI已退出MotoGP,使得參賽車輛越來越少比賽越來越沉悶,2012賽會為降低參賽成本,吸引更多參賽車輛,引入了CRT特例(Claiming Rule Team 簡稱為CRT賽車);CRT賽車引擎是量產車的引擎,但車架必須是自己設計不能使用量產車架,引擎數量是12顆其他廠隊是6顆,燃料是24升其他廠隊是21升。
再看下我們中國和motogp之間的交集:
作為全球最精彩的兩輪賽事,MOTOGP也曾短時間進入過中國,2005-2008賽季期間,MOTOGP曾在上海國際賽車場進行過比賽,但由於賽事普及和承辦經費等問題,2009賽季,MOTOGP無奈離開中國。至於中國車手,只有黃世朝和肖進兩人曾持外卡,參與過中國站250CC組別的比賽,成績很不理想。
可以看到因為中國人不重視和不知曉的原因,使得motogp在中國的普及率並不高,然而我們來看一下國際摩託車聯合(FIM)的motogp掌門人卡梅羅·艾斯佩萊塔說了什麼「早在2003年10月,我們就派人來到上海,參觀了上賽場。雖然那時候的上賽場還在建造之中,但其建設速度和設計藍圖已經深深地打動和吸引了我們。此後,我們就開始了和上海方面的談判。一年多的談判進展得十分順利,令人愉快。
MotoGP中國大獎賽在上海的舉行,對於中國和MotoGP這項運動來說,都將是一個偉大的時刻。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摩託車市場,這對於發展MotoGP這項運動來說,當然是最為有利的條件了。這也正是我們一籤就籤了七年的主要原因之一。摩託車運動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我們現在的預計是,上海站的賽事將得到1.8億的電視觀眾關注。」
有沒有覺得很可笑,他來到了上海他看到了大好前景,但是他沒有想到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有一個號稱民主專政的國家禁摩,而這個國家卻又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摩託車銷售國,多麼諷刺的一件事。
說好了這個賽事和我們偉大的國家,我們來說一下在這個賽事裡的超人們:
馬克思·比亞吉(max biaggi)
義大利著名摩託車手,車迷稱其為羅馬皇帝。曾連續獲得4屆250CC組世界冠軍,小飛俠羅西之前最好的摩託車手之一。於1992年進入職業車壇,並於1994年-1997年連續4年獲得250cc組世界錦標賽冠軍;1998年,比亞吉轉戰500cc組,並於同年取得年度亞軍,2003年他加盟本田車隊,並拿下了年度車手季軍獎盃。2005年離開MOTOGP賽場後,比亞吉還加盟了世界超級摩託車錦標賽(WSBK),並於2012年41歲高齡時,再次成為世界冠軍。
瓦倫蒂諾·羅西(Valentino Rossi)
他是我最愛的車手,義大利傳奇摩託車手,9屆世界冠軍,7屆最高組別世界冠軍(2001-2005 2008-2009)。人稱小飛俠,猴王。羅西是歷史上獲得總冠軍次數最多的車手,是最年輕拿下3個組別世界冠軍的車手(2001賽季,當時只是23歲),是歷史第一個拿下開季5連勝的車手,也是第一位連續5個賽季,每個賽季至少拿下9場勝利的車手,更是首位收穫100個分站冠軍的車手。在車迷眼中,羅西等於MOTOGP。
豪爾赫·洛倫佐(Jorge Lorenzo)
首先恭喜洛倫佐拿下15賽季冠軍(雖然我很不情願),西班牙著名摩託車手,2屆250組別世界冠軍,3屆MOTOGP組世界冠軍。車迷稱其機器人(比賽中,最快的一圈和最慢的一圈相差不到0.5秒)穩定性和領跑能力讓人稱奇。
馬克.馬奎斯
最後這位雖然我很不喜歡他,但是因為他還是太厲害了(在低組別中屢次從隊尾發車追到第一)所以不得不說,1993年出生,西班牙摩託車新星,最年輕的MOTOGP組總冠軍和雙冠王。在2014賽季的18場賽事中,更是取得了12場勝利(一波10連勝)的成績,無可爭議的成為雙冠王。
還有很多的偉大車手如:「帶刀侍衛」丹尼爾·佩德羅薩(Daniel Pedro Rosa)、凱西·斯通納(Casey Stoner)、馬克·西蒙切利(Marco Simoncelli, 1987年1月20日 – 2011年10月23日),但由於我想早點將這篇文章公諸於世所以只列了這四位。
最後說兩句:
Motogp應該是所有騎士們都關注的賽事,因為這場比賽中都是世界上騎的最快的男人,但同時應當分清楚賽道和街道,街道不是賽道,你也不是羅西,所謂的「二環十三郎」不過是一個會騎車沒腦子的傻子而已,安全騎行也是國際摩託車聯合(FIM)所提倡的。
羅西也說過,在平時的行駛中他也只會按照規矩行駛,並不會亂飆車。一個九冠王尚且如此,我們更應該安全行駛了。
安全行駛讓每個人對摩託車有所改觀,不再讓大家對摩託車的印象妖魔化,是每個騎士應盡的責任。
對「吳方躍」這篇文章有什麼意見,直接留言給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