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說】關於「恢復民族語言文字」的倡議書

2021-02-24 風彩內蒙古

點擊箭頭指向處一鍵關注 歡迎您訂閱風彩內蒙古

「風彩內蒙古」與您共享微時代的精彩



網絡圖片:蒙古族幼兒園詩歌比賽

關於「恢復民族語言文字」的幾點建議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學附屬幼兒園

孟其木格

一、土默特蒙古族使用自己語言文字的現狀

土默特蒙古族是有史以來有著優良傳統與美德的部族,阿拉坦汗、烏蘭夫等很多著名歷史人物都是這裡土生土長的。這裡歷史悠久,文化深遠流長,是蒙古民族聚住的風水寶地之一。

土默特左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麓富饒的土默川平原上,東臨呼和浩特市區,西與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毗鄰,南連和林格爾縣和託克託縣,北依大青山與武川縣接壤。全旗總面積2779.83平方公裡,轄5鎮4鄉,1個開發區,456個自然村,總人口36.5萬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大多數,回、滿、達斡爾等32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多民族聚居旗。

土默特左旗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這裡曾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蒙漢文化融為一體,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蒙古族音樂、地方戲曲二人臺、民間繪畫、剪紙、泥塑、社火等藝術形式。這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烏蘭夫、多松年、賈力更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為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改革開放以來,全旗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奮發圖強,在廣闊的土默川大地上,寫下了一首首波瀾壯闊的詩篇。在歷史的演進中僅一個世紀之間,土默特蒙古族在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習俗等諸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經歷了牧區——半牧半農——農耕地區這樣發展變化的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在語言上也經歷了蒙語——蒙漢夾雜——漢語這一變化過程。建國之後,在黨的民族政策關懷下,做了很多工作但地區民族教育成了非常薄弱環節。民族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進一步發展欠發達地區民族教育是當務之急。在黨的十八大裡明確提出了鼓勵和發展民族特色文化的政策,這對於我們恢復民族文化,保持優良的傳統提供了極其美好的政策環境。我們以土默特左旗民族教育歷史與現狀、民族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提出民族教育發展對策建議。以土左旗蒙古族學校為鑑,如果不創立使用蒙古語文工作崗位,不使用培養出的蒙古族人才的話,學習使用母語文字將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黨政部門須創造用母語學習、工作、研究方面的條件,才能保障民族教育更好、更持續發展。

土默特左旗的民族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旗有民族幼兒園2所,分別是:烏蘭夫幼兒園、民中附屬幼兒園。民族小學8所,分別是:土默特左旗蒙古族學校、回族小學、土默特左旗把什民族小學、土默特左旗塔布賽民族小學、土默特左旗畢克齊民族小學、土默特左旗潘莊民族小學、土默特左旗前朱堡民族小學。民族完全中學1所: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學(含民中附小)。在校生總數8911人,其中蒙古族學生2112人,佔在校生總數的23.7%。本地蒙古族已經失去母語近百年。呼和浩特、包頭兩市土默特蒙古族總人口二十餘萬全部失去母語。


網絡圖片:蒙古族學生

二、土默特蒙古族失去自己民族語言文字的原因

(1)黨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使用的政策明確 ,但在地區性落實上不夠紮實,重視上不夠徹底,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2)語言環境的變化——普通話的推廣與交流。

(3)教育教學上的授課方式的主流——漢語文的偏向特大。

(4)政府行為上取消所有鄉村學校,集中性辦學制度的出臺,改變了享有自己語言文字的權利和義務。

(5)就業問題的迫切壓力改變了人的語言文字的選擇性。

(6)官方語言的單一化。

三、土默特蒙古族恢復自己民族語言文字的理由與緊迫性

雖然社會發展的大環境的影響力很大,但我們作為少數民族中的一員,假如不尊重自己民族的語言,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甚至看不起自己民族的語言,自己的民族語言必將自殘而亡,而他們客家人,無論何時何地總是用客家話交流,他們的語言將生生不息,因為他們看得起自己的語言。一個民族語言要得到生生不息的發展除了要對自己民族語言自尊、自重之外,還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保護,不應在無意中將之窒息而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條第四款「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各個民族都有平等的學習、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和自由,憲法保護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權。黨和國家對民族語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語言文字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公務時,使用當地民族通用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國家幫助少數民族發展使用自己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文化教育事業;提倡在民族地區工作的漢族幹部學習當地民族的語言文字;提倡少數民族在學習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的同時,也要學習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能熟練使用兩種以上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國家工作人員,應當予以獎勵。這些都分別載於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一章第十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還規定以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有條件的應當採用少數民族文字的課本,並用少數民族語言授課。


網絡圖片:西烏珠穆沁旗蒙古小學

土默特地區居住生存的蒙古族迫切需要恢復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這是與一個地區甚至一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的。雖然幾百年來土默特蒙古族用自己的語言文字交流、文化交流、社會交流等等,但社會的發展與就業問題的激化、時代的進步與自我覺悟的矛盾化,他們漸漸地失去母語,我們的黨在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問題上給予了很多的好政策、制定了法律來保護和鼓勵,因此土默特地區的蒙古族人們中渴望恢復母語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我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幼教老師,代表廣大蒙古族人們的心願,寫一份合理化建議,提交相關部門,能夠引起高層領導的關注,把問題擺在桌面上,提在工作日程中,在人員配備,財政預算和基礎設施的配套上給予優先政策,大力支持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蒙語會話不是單單恢復蒙古語言文字,各民族的小朋友在語言發展期學習蒙古語言,有助於今後學習其他語言。因為,學過蒙古語言之後,舌頭會更軟,發音更準。

四、土默特蒙古族恢復自己民族語言文字的幾點建議

(1)爭取政府重視蒙古族語文工作,得到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
(2)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的精神,以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實行雙語文教學,在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的同時,全區普及蒙古語言。
(3)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與法規,提高民族感和民族尊嚴,繼承與弘揚使用自己民族語言文字的偉大精神和優良傳統。
(4)要採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層次培養民族語文和雙語文教師加強教師隊伍的民族化管理,具備民族教學素質,提高純蒙語授課的質量。
(5)強化少數民族特色的幼兒園的辦學條件,營造民族氣氛的教學環境。
(6)從幼兒教育起步,抓好基礎教育,打好語言根蒂。
(7)從實際出發,提高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過程中的相關待遇,做到從自我出發主動參與到積極學習,再到廣泛運用。

五、土默特蒙古族恢復語言文字的教學模式

學會語言的關鍵在於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直接影響語言、語感的組成,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語言思維。因此一個失去自己語言文字近百年的地區重新恢復 自己的語言文字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這些工作的起點在於幼兒教學,幼兒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個計劃的順利實施,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一)幼兒小班:剛剛學會說話的孩子中,尤其用漢語說話,對不善於用自己的民族語言表達的孩子,從最簡單的稱呼《你我他》,還有日常生活禮貌用於,如「你好」「老師好」「再見」等開始,同時教會伸手能夠摸到的身體上的器官的名稱,比如眼睛、耳朵、鼻子等,還有穿戴的名稱,家庭成員間的稱呼,等等……一對一地教,手把手地做。並教會1——10的阿拉伯數字的讀法。同時適當地安排蒙古歌舞以及小型玩耍活動。

(二)幼兒中班:教會教室各個組合的名字(比如家、門、窗戶),器具用品,比如,吃飯用的餐具,碗, 筷子……,床上用品,被子,褥子、枕頭……洗漱用品,如牙刷、梳子、毛巾、香皂……五畜、十二屬相……教會1——50阿拉伯數字的讀法以及簡單的加減法的運算,同時教授一些蒙古族的生活習俗,安排蒙古兒童歌舞、畫畫等娛樂活動。

(三)幼兒大班:學會1——100阿拉伯數字在生活中的使用。簡單理解氣候、自然現象、日月、彩色等名稱,蒙古包的組合簡稱、蒙古袍的裝飾品的名稱及其作用。由於前兩年的單詞積累,已經達到了簡單對話的能力,比如,在教授牛奶這個單詞的時候,問到孩子一杯牛奶怎麼說,兩杯牛奶怎麼說,都能組成詞組連貫表述;還有喜歡吃什麼蔬菜的問答句。但是,學會單詞很容易,忘記也快。因此,要求廣大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調動諸位老師一絲不苟的教育教學精神。

(四)學前班:熟練地計算一到一百的加減法。用簡單的問答方式教會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並能溝通、交流。人的一生中應學會和應用的知識面相當廣闊,但能夠掌握和應用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掌握好時間,把握好機會,在孩子的生長期內,用快樂教學方式教會自己民族的語言,在掌握了語言的基礎上,再準備接受蒙語課程的文字教學。這是作為教師的天職也是最高的榮譽。

為什麼一定要學會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它的必要性在哪裡?這個問題很多人質問過我。這裡我說個小小的事兒,大家能夠體會它的深刻意義。事情是這樣的:去年的五一放假期間,我應邀參加了在土默特左旗把什民校任教時候的學生聚會,時隔20多年,學生見了我,想和我用蒙語交流,但實在說不了母語……我那時候心裡無奈的很,因為我是根據教材教識字、寫字,教了課本課文,沒教會話語言,現在想來,是因為當時有進度的要求,完成課本內容的任務,根本沒有教過蒙古語言的會話與溝通交流,更何況沒有語言基礎,生活環境沒有此語種,因而學生不會用蒙語交流。所以土左旗的蒙語教學不能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的課程了。

這就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今天提出的幾點建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實,土左旗蒙古語言恢復也很簡單,就是「先學會語言,後學文字」,就能成功。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學附屬幼兒園

孟其木格

來源/微信任瑞新

「風彩內蒙古」關注社會生活熱點 展示多元民族文化 分享新鮮事和視頻 傳遞有價值的資訊 和朋友們一起走在時代前沿

歡迎您添加小編微信 seer2015

諮詢業務 發布消息 投稿等通過微信溝通


長按二維碼進行識別↓↓ 就能關注風彩內蒙古

相關焦點

  • 對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再次恢復本民族 語言文字的一點思考
    對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再次恢復本民族 語言文字的一點思考文:巴音·扎西尖措  民族的語言文字既是這個民族生存的基礎,又是這個民族的主要象徵。因此,現有的河南蒙旗的幹部、群眾具有民族骨氣、民族感情的年青一代應該清醒地看到,在這個社會裡,我們與其它民族交往的過程中都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和體會,那就是我們不懂本民族語言文字而受到別人的諷刺挖苦。我們看著身份證上寫的「蒙古族」三個字,聽著別人說我們是「不懂蒙古族語言文字的假蒙古人」時我們心如刀絞、痛不欲生。這就是如今我們河南蒙旗廣大蒙古族子民的現實處境。
  • 新疆伊犁民族語言文字
    自古以來,伊犁就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多文字的地方,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印歐語系三大語系的語言匯集於此。歷史上,伊犁的居民曾使用過粟特文、突厥文、回鶻文、契丹文、察合臺文等少數民族古文字。在語言文字方面,伊犁廣泛使用漢語漢文、維吾爾語維吾爾文、哈薩克語哈薩克文三種語言文字,在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使用錫伯語錫伯文。現代維吾爾語字母標準發音維吾爾文阿拉伯字母與拉丁字母對照表: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草案)》的說明
    制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確定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地位,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範圍,有利於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我國語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語言文字平等共存,禁止任何形式的語言文字歧視;各民族都有學習、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國家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文字;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因為本法只規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問題,因此草案第三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這就將國家語言文字的基本政策上升為法律。用法律形式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有利於規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接通的是各民族感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青少年通過學習漢語漢字,掌握更多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獲得更多就業發展機會。據媒體報導,雲南省開展民族地區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攻堅工程,幾年下來效果明顯。不久前,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100多名來自貧困家庭的青年接受普通話培訓後,在江蘇崑山的一家企業順利就業。
  • 巴特爾: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的共同責任
    我們要自覺順應歷史發展規律,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針,堅定不移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 關於恢復使用託忒文字問題答索寧巴雅爾同志
    關於恢復使用託忒文字問題答索寧巴雅爾同志         範
  • 「聯合發布」巴特爾: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的共同責任
    我們要自覺順應歷史發展規律,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針,堅定不移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 李錦芳|論中國少數民族擁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權力
    本文根據作者在「中國少數民族人權保障座談會」(2004年12月28日,中央民族大學)上的發言整理而成。原發言題為「中國少數民族擁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權力」。[摘 要]:語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民族文化形式一樣,中國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得到了充分保護,各少數民族擁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權力。
  • 新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的歷程與成就
    學界關於新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史的研究成果豐碩。「文革」開始後,文字改革工作全面停頓,1972年以後有所恢復,1975年9月以後逐步全面恢復。  (二)強化語言規範時期(1985~2000)  語言規範指研究制定語音、文字、詞彙、語法等各方面的語言文字標準,並推動全社會按照這些標準規範使用語言文字。
  • 王高原: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是國家大政民族大計(蒙漢文版)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使各民族群眾從小就能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到更多科學文化知識,更好融入現代化社會。學習多種語言文字有助於孩子開發頭腦,有利於今後人生發展更加多元化。少數民族同胞的子女如果既能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又能熟練掌握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不僅有助於增進思想交流、拓寬知識面,還可以增加他們成長成才的機會。
  • 「青海省民族語言文字翻譯應急服務推廣及應用論壇」召開
    為了進一步提升民族語文翻譯應急服務能力,省民族語文翻譯工作者協會於12月9日至11日召開了「青海省民語翻譯應急服務推廣及應用論壇」,全省民語、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期刊、網際網路等40家單位的60位嘉賓和代表參加了此次論壇。
  • 王燦龍委員: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 讓更多人能說會寫
    近日,全國語言文字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一件大事。會議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目標和任務,這對於全國的教育和語言文字工作者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和激勵,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西南民族大學多舉措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近年來,西南民族大學堅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辦學宗旨,以切實舉措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民族地區的普及推廣。一是立足雙語基地,加強雙語人才培訓。作語為「全國雙語法官培訓基地」和「國家民委雙語人才培訓基地」,組織開展「全國法院藏漢雙語法官培訓班」「全國藏語文翻譯中級人員專題研修班」「四川省藏文學校師資培訓班」等專題培訓班及各級各類雙語幹部培訓班,近三年培訓雙語人才5000餘人次;選派專家赴四川省藏校、甘孜州職校、甘孜州民幹校舉辦專題講座,積極推動民族幹部、雙語人才培訓工作。
  • 研究|布依族的語言和文字
    據統計,我國一共有80多種語言,這80多種語言中,有很多已經瀕臨消失。長期以來,布依族都被認為是只有語言沒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而據專家近一個時期的研究表明,布依族不僅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而且歷史悠久。特別是2008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布依文古籍被國家確認為「國寶」後,布依族被正式承認為中國18個具有自己傳統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
  • 趙立堅:人民幣上有5種文字,美元上除了英文還有啥語言?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8日,美國國務院轉發其製作的污衊新疆學校抹殺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和宗教的視頻並發推特稱,在新疆的學校裡,中共懲罰說母語的維吾爾族學生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趙立堅首先指出,美方發布視頻內容同事實不符,散布的是謊言和虛假信息。趙立堅表示,關於語言文字,新疆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
  • 必須搶救瀕臨消失的民族語言
    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地域遼闊,民族語言十分豐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大力進行少數民族社會歷史和語言的調查,開展民族識別的工作。阿爾泰語系從19世紀中葉起的一個時期內,不管稱阿爾泰,還是稱烏拉爾-阿爾泰,幾乎都把烏拉爾諸語言和阿爾泰諸語言合成一個語系。
  • 維吾爾族語言文字
    現代維吾爾語是維吾爾民族的共同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
  • 普世語言、王朝語言與民族語言:拉丁語是如何在歐洲消亡的?
    近代歐洲的民族國家依據拉丁字母創造了本民族的文字。發現新大陸、新航線以後,歐洲殖民者將拉丁文字傳播到拉美、亞、非各殖民地,在那裡拉丁文字凌駕於當地語之上,成為外來的官方文字。正如周有光先生所言:「拉丁字母的傳播像是水中波圈的擴散,一圈大於一圈。」在16世紀以前的歐洲,拉丁語地位穩固,並且與地方語言之間相互滲透。
  • 「重磅」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科學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並行不悖我國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都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這是人民群眾的權利。同時也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這是國家的責任和公民的義務。
  • 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發展趨勢
    在這種社會發展趨勢下,人類基於通用語言的相互學習與跨區域文化技術交流會進一步增多,越來越多的高收入崗位將更加依賴對高科技知識的掌握,因此更熟練地掌握社會主導技術發展所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成為必然趨勢。文化的交融、民族共同性增加是文化和民族發展普遍規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構建國家的基本要素,是一個國家文化的基本載體和象徵,是國家認同的紐帶和民族團結的基礎,是治國安邦的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