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座奉茶:武夷巖茶十二位非遺傳承人

2020-12-22 茶道新生活

「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巖巖有茶。」奇特瑰麗的丹霞地貌給了武夷山「秀甲東南」的美譽,也賦予了武夷巖茶獨特的巖骨花香。

九曲溪縈迴在雲霧繚繞的群峰之間,茶樹倚山巖而植,得天獨厚的山場優勢是武夷巖茶「巖韻」的來源,制茶人的工藝又對其品質的呈現起了關鍵作用。

2006年,武夷巖茶 (大紅袍)製作技藝被評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陳德華、葉啟桐、王順明、劉寶順、劉峰、王國興、吳宗燕、遊玉瓊、劉國英、黃聖亮、陳孝文、蘇炳溪成為首批國家級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此後,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在國內市場發展迅猛。金秋十月,《茶道新生活》走進武夷山,拜訪了這些傳承人,追尋悠悠巖韻,細味正宗巖茶。

傳奇之外的「大紅袍」

陳德華

1985年,由肉桂、水仙等拼配而成的第一款商品大紅袍上市,將其研發並推向市場的陳德華被尊稱為「大紅袍之父」,他也是第一個以無性繁殖的方式成功培育出純種大紅袍的人。

市面上對於母樹大紅袍的典故大家眾說紛紜,無論是「猴子採茶」還是「御封貢茶」都極具傳奇色彩,陳德華笑言:「光是《中國茶經》裡編的故事就有七八千字,我看播音員也要念一個鐘頭。」而真實歷史,可以考證至民國時期。「

1932年崇安縣政府在母樹大紅袍旁蓋了房子,由民黨軍官蔣鼎文派兵看守,茶則由天心寺廟產。」自此之後,生長在九龍窠懸崖上的這幾棵樹齡三百多年的大紅袍一直有人看守著,1995年崇安縣政府下紅頭文件聲明大紅袍母樹為國有財產, 2005年5月3日,採制自母樹大紅袍的20克茶葉由武夷山市政府贈送給國家博物館珍藏,這是母樹大紅袍被特別保護前的最後一次採摘。

他們談技術,不談手工

王順明的茶葉廠取名「琪明」,因為「老婆的名字一定要放前面」。走進茶廠,大宅前有一半是他的茶樹實驗區,另一半是種滿柚子柿子、養著家禽和魚的庭院,「她餵她的雞,我種我的茶」是他現在的生活寫照。對老婆如此疼愛的王順明,講起茶來話鋒可犀利了。

「我們要研究茶如何改進,不要老講傳統手工。」曾任茶科所所長的王順明和陳德華、劉國英、遊玉瓊一樣,都是科研技術的推崇者。「歷史要記住,但傳統不等於落後。傳統手工的那一套,我敢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看過。

1972年以前沒有電,家家戶戶都是手工制茶,現在百分百沒有一家是手工的。你們現在電視上看到的手工制茶,都是東湊西湊拼成一套完整工序的。」他認為,在機器可代替手工且效率更高的今天,還固執於手工就是落後了。「傳承的是傳統的原理,但要用現代的方式。」

他從不把管理大紅袍母樹二十餘年的經歷看作榮耀,「其實就是替政府辦事,有什麼好炫耀的?」看到茶學專業的學生泡茶方式不對,立刻手把手教起來,「學校錯的東西多了去了!」在大眾看來已是順理成章的觀點,在他這裡都能被輕易推翻,但敢於說出自己的觀點,這就是真實的王順明,犀利也幽默。

何為「傳統的巖茶」?

蘇炳溪

現代科技的引用給傳承千年的茶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和更多的可能性,但「傳統」依舊是傳承人堅守的品質。

年齡最大的傳承人蘇炳溪今年已過鮐背之年,雖然耳朵聽不清了,但見到我們拜訪求合影就立馬把頭上的草帽往地上一扔,對著鏡頭笑得像個小孩似得,十分可愛。他的兒子蘇德發說父親現在還要做茶,「一到採茶季看到廠裡的搖青機也要過去搖兩下。」

蘇德發從小跟著父親學做茶,他堅持好的山場必須用手工一芽一芽地採,這樣才能更好地保留茶葉裡的物質,山場的管理也必須按傳統的規矩要求來,不能妄自改變,「父親的樹不能砍的,一砍他就生氣。因為砍掉的茶樹只有香氣,沒有樅味。」

劉峰

劉鋒的仙凡巖茶製作中心在武夷山景區內,竹子和木頭搭起的建築與秀美的武夷山融合在一起,古樸自然,如茶,連接起心靈與自然。竹棚子下幾位工人正在分揀茶葉,秋風穿過通透的窗戶,茶香滿屋。劉鋒說傳統的巖茶是越喝越舒服的,「就算市場行情差,好的品質也一定要堅持。」

吳宗燕

北巖茶業的吳宗燕也講到傳統的巖茶要烘焙到中火以上,但環境氣候和製作理念的改變,使得現在最高級別的巖茶遠比不上以前的。「很多人不懂真正的巖茶是怎樣的,投機取巧的茶商多了,市場就亂了。」面對茶葉市場的起起落落他也看得輕鬆,「倒下一批就當重新洗牌。」傳承在他看來就是要尊重歷史,回歸到傳統的工藝和風格,「幾代人傳下來的,一定不會錯。」

茶湯裡的東方禪意

陳孝文

在武夷山腳下的蘭湯橋邊,有一處清淨自然的院落,唐宋風的建築透著東方禪意,這是彝山蘭若,我們在這裡見到了最年輕的傳承人陳孝文。

武夷巖茶按等級分為正巖茶、半巖茶和洲茶,正巖中又以「三坑兩澗」為上。孝文家茶以擁有「三坑兩澗」中的牛欄坑山場最多而聞名業界,陳孝文又出自製茶史兩百餘年的「陳氏一族」,28歲就入選成為首批傳承人之一。如今,孝文家的「牛肉」(牛欄坑肉桂)更被外界冠上「巖茶之巔」的美稱。

彝山蘭若將文化、藝術與生活,以茶為媒,融合在同一雅舍內,這裡是孝文家茶的全國客戶接待中心。茶是基礎,文化是升華,陳孝文說文化包裝也是更好地建立品牌,這方面另有管理者,他的本行還是做茶。「做茶就像玩股票一樣,最高點誰都算不到」,儘管製作武夷巖茶暗含著很多的變化性,但陳孝文一直在精益求精,把茶做好。

黃聖亮

在十二位傳承人裡,祖祖輩輩做茶的除了陳孝文,還有黃聖亮。

據黃氏家譜記載,明末清初,黃氏祖先開始潛心研究武夷巖茶,由「士漢」公設的「瑞泉巖茶廠」品牌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黃聖亮現主管瑞泉巖茶廠的生產技術。

由於大紅袍與佛家的淵源,黃聖亮19歲到永樂禪寺一待就是七年,這七年的參悟也是他對茶的參悟,他認為傳承除了技藝,精神的傳承也很重要。黃聖亮現在帶了很多小徒弟,全部都會做手工茶,他說這是工藝的傳承,但還需要精神上的提升,懂得懷著恭敬心制茶,所以這些小徒弟每天都要到佛堂上課。未來,黃聖亮希望把茶做到「東方文化國際化」,讓武夷巖茶帶著東方精神走向國際。

文:關燕媚

圖:茶悅世界/網絡

本文系茶源地理首發原創,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並註明來自茶源地理。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肉桂
    是武夷巖茶中出名的品種之一,屬於烏龍茶。武夷巖茶肉桂之所以叫「肉桂」,是因為以肉桂茶樹的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的高香品種,且茶湯中有明顯的桂皮味、桂皮香,所以命名為「肉桂」。武夷肉桂是產於武夷山景區70平方公裡內的巖茶,是烏龍茶的「A貨」,品質特點:味甘澤而馥鬱,沒有綠茶的那種苦,也沒有紅茶的澀。
  • 什麼是武夷巖茶的「透」
    愛喝武夷巖茶的朋友,判斷一款茶經常用「透』這個字來形容茶葉的品質好今天就來聊聊"透"這個字。武夷巖茶的"透"要從兩方面來講。走水的程度,直接影響巖茶的整體品質,包括茶湯苦澀感、豐富度,香氣類型、耐泡度等等。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走水一直在進行。走水即指茶葉梗中的水分(內含物)向葉片輸送的過程。往往在初制加工的過程中,經常會用這茶做得"透"來體現這茶的品質尚好。武夷巖茶做得"透",在滋味上的體現是入口"乾淨、清楚、順滑"。
  • 武夷巖茶之肉桂
    武夷巖茶有「香過不肉桂」之說,講的就是肉桂品種香氣奇高。近年來,肉桂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目前,肉桂已遍布武夷山正巖產區。並且已發展到整個閩北各縣市和省外。現在,肉桂已和水仙一道,成為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之一。
  • 大師巖茶:種草OR拔草
    三、老楊的獨立觀察2020年11月底,老楊避開了一年一度的武夷山茶博會和鬥茶賽,靜悄悄的第四次深入武夷山尋找巖茶目前的流行趨勢,驗證自己對巖茶的認知觀點,尋找自己喝的好巖茶。在武夷山的四天三夜,我做了三件事:1、有目的、有計劃的到知名品牌、「非遺傳承人」、武夷本地制茶老師傅那裡去品鑑中高端、頂端茶品,體會巖茶當下的流行趨勢,以身試茶。
  • 喝武夷巖茶,品老樅水仙!
    除了大紅袍之外,武夷巖茶中還有兩大名種:一為水仙,一為肉桂。在武夷茶界有一個規矩,就是老樅水仙不能參加任何茶王的評比,就連大名鼎鼎的大紅袍都不放在眼裡。 武夷巖茶,優良品種 老樅水仙是武夷巖茶中之望族,栽培歷史數百年之久。原來自水吉之大湖,傳發現於祝仙洞下,故名為祝仙,因當地「祝」與「水」同音,後習慣稱為水仙至今。
  • 風靡中國的武夷巖茶,到底哪裡吸引人?從《茶經》看武夷巖茶
    這就是武夷巖茶。 《茶經》中認為,茶葉凡三歲可採,野者上,園者次;筍者上,芽者次。 這不難理解,好茶出深山,相信這是大家都認同的,武夷巖茶就是典型的生於爛石的好茶。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武夷巖茶「心頭肉」——天心巖肉桂
  • 武夷巖茶的十種香氣,你知道嗎?
    武夷巖茶,香氣甲天下其香氣琳琅滿目,容易混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武夷巖茶的10種香氣例如,肉桂典型的香氣有桂皮香、果香、桂花香。而水仙的特徵香是苔蘚香。是整泡武夷巖茶香氣爆發中心。從中,你會感受到之前提到的品種香、工藝香、山場香、樹齡香等。是茶水飲完後茶杯上的香氣,是香氣的後續餘香。好的武夷巖茶,掛杯香久久不散。衝泡完成後的葉底,茶葉物質大部分已經釋放到水中,呈現的香氣是淡淡的炭火香和品種香。好的武夷巖茶,葉底香是沒有雜味的。
  • 從天價拍賣的茶園,到57萬一斤的巖茶,武夷巖茶還能炒出什麼新梗
    《4》從武夷正巖茶園價格的變遷,不難發現,時移事易,武夷巖茶正在光芒萬丈。從今天流傳起來的天價巖茶價格表裡,不難發現,武夷巖茶,正在以一種新的方式,博得大家的眼球與關注。關於武夷巖茶的價格,在去年,還被各路媒體熱烈討論過。
  • 你知道武夷巖茶有幾種分類嗎?
    武夷巖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此外,武夷山巖茶還具有不同的品種之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武夷山巖茶的分類。
  • 烏龍茶與武夷巖茶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當然的,武夷巖茶也是烏龍茶中一種非常好的存在。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去說烏龍茶。烏龍茶的口感特徵茶湯滋味不應帶有苦味、澀味、酵味、酸味、餿味、煙焦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味道。福建烏龍茶一品種一個味,品味時自己口感良好就可以。
  • 話說武夷巖茶,山場氣息與巖骨花香,大自然的傑作
    首先明白一點,很多茶友會問,巖茶是什茶?其實巖茶就是烏龍茶,只不過巖茶是特定武夷山特定區域茶葉的稱呼,而烏龍茶是大的茶類,所以不衝突。所謂武夷巖茶,分為五個品種系列,即水仙、肉桂、大紅袍、名叢和奇種。武夷山目前產量最大的是水仙和肉桂。
  • 2020武夷巖茶十二金釵【足火版】名單揭曉
    距離中秋節還有兩個月左右,到那時候,頂尖的好巖茶,那些大家期盼了一年的牛欄坑、馬頭巖、竹窠.也該陸續上市了。現階段的武夷巖茶,正是足火小品種茶上市的時候。這些小品種,大多並不在市面上流通。一是因為,小品種,量不多,並且,很多小品種,在外省並不知名,大家不了解,光介紹就要介紹半天,銷售起來費時費事。
  • 這裡藏著一段武夷巖茶的「羅生門」
    比如,武夷巖茶,該不該講究山場。《2》前幾天,後臺收到大段留言。大意是說,我們著文介紹武夷巖茶的山場,這是在搞山場說,是在炒作山場,這是在把武夷巖茶往歪路上帶。我看了之後,立馬就想到了羅生門。這一理論具體到武夷巖茶,那就是,好的山場,決定了這款茶的茶青,是否品質好。有了好的山場,才會有好的茶青,有了好的茶青,才有了加工出一款好巖茶的先天條件。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介紹武夷巖茶山場的原因所在。
  • ...武夷,「圳」在出發—大武夷文旅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重磅來襲~
    武夷山是中國著名的茶鄉北緯27度是神奇的茶葉帶武夷巖茶大紅袍、正山小種在這裡誕生武夷巖茶製作技藝茶百戲等十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技藝在這裡傳承「萬裡茶道在出發」--大武夷文旅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促進兩地經貿交流和產業發展,增強武夷山文化旅遊品牌在大灣區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武夷巖茶中肉桂的特點,你了解嗎?
    只有愛喝茶的人才會想到,其實這也是一種奇香無比的武夷巖茶。俗話說「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肉桂這個茶葉後面跟的永遠是香氣四溢。在眾多巖茶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肉桂的一身香氣,喝武夷巖茶,千萬不可錯過肉桂。那麼愛茶的你,武夷巖茶中肉桂的特點,你都了解嗎?它無辣不歡的味覺體驗,絕對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品茶感受。1.生態環境茶樹的生長喜歡漫射光,好溫暖、溼潤、耐酸性土壤。
  • 肉桂 武夷巖茶中的珍饈美饌 全肉宴
    武夷巖茶 無肉不歡喝過肉桂的人都領略過它的濃烈,相比起水仙的柔和,肉桂就顯得「霸氣」多了。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外,更以其辛銳持久的香氣著名, 茶喝下去 滿口茶氣,勁道足,回甘快。優質武夷巖茶肉桂的特徵武夷肉桂茶是產於山巖的巖茶,為烏龍茶的上品,品質特點為:味甘澤而香馥鬱,沒綠茶之苦,無紅茶之澀,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1、外形:從外形上看,肉桂條索勻整、捲曲;色澤烏褐,油潤有光嗅之有甜香。
  • 茶葉品鑑:武夷巖茶正巖是指什麼?水仙、肉桂、大紅袍如何分辨?
    現在喝武夷巖茶的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疑問也越來越多,綜合起來,今天給大家先來回答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武夷巖茶正巖、半巖是什麼意思?2002年3月,武夷巖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上界定為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裡。
  • 推進武夷巖茶加速發展 首屆「肉桂王子」爭霸賽頒獎典禮在廈舉行
    為提升巖茶影響力,提高武夷巖茶品牌認知度,9月19日,首屆「肉桂王子」爭霸賽頒獎典禮暨武夷山「大紅袍」宣傳推介會在廈門市悅華酒店舉行。兩百位茶商及愛茶人士匯聚一堂,品味正宗武夷山頂級巖茶,交流巖茶產業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