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水腫|跑步|魏利成|長沙市中醫醫院|應力性骨折|症狀|羅春

2021-01-19 騰訊網

沒有摔也沒有碰

怎麼莫名其妙就骨折了?

市內中小學校陸續複課以來,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接診了不下10例應力性骨折患者,其中,4月25日至27日3天就接診了7例。

患者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十四五歲的青少年,大多是迎接體育中考的初三學生。

專家提醒,很多孩子在疫情期間長時間宅在家裡不活動,複課後,突然增大的運動量,容易導致應力性骨折,體重超重的青少年則更容易發生。

01

3天7名學生被確診為應力性骨折

近日,15歲的小羅感覺右膝關節腫痛,加重1天後到醫院檢查。通過膝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醫生發現他右側股骨(大腿骨)下段應力性骨折並廣泛骨髓水腫。

小羅向來不愛運動,疫情期間更是久坐不動。開學後,得知今年的體育中考將正常開考,1000米跑是他的弱項,連續3個月沒有開展過任何訓練,他的測試成績又下降了不少。

為了提升成績,小羅除了學校安排的體育訓練,每天放學會一路跑步回家。原本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突擊訓練,讓長跑成績有所提升,誰知連續幾天下來,他的右膝關節越來越疼,直到膝蓋腫起來才到醫院檢查。

15歲的小戴也因膝關節腫痛到醫院就診,經磁共振成像檢查,被確診為左脛骨(小腿內側的長骨)上段應力性骨折伴廣泛水腫,股骨下段骨髓水腫。小戴原本體重超重,疫情期間吃得多、動得少,一個超長寒假下來,體重猛增了8公斤,開學後連續幾天訓練1000米跑,之後出現關節腫痛。

據悉,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近期接連收治了多名青少年,都是在學校參加跑步等體育鍛鍊後出現膝關節疼痛,加重後前來就診,經磁共振成像檢查,被診斷為應力性骨折。

02

突然增大的運動量讓青少年骨骼不堪重負

很多患者聽說「應力性骨折」,第一反應是:沒有摔倒也沒有發生強烈撞擊,怎麼會骨折呢?而體育愛好者對應力性骨折可能並不陌生。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主任羅春解釋,應力性骨折又稱疲勞性骨折或積累性勞損,當肌肉因過度使用疲勞後,不能及時吸收反覆碰撞所產生的震動,這些低於強度極限的應力反覆持久地傳導至骨骼,可引起局部骨質的累積性微損傷,最終導致一種特殊類型的骨折。

應力性骨折好發於特定人群,多見於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入伍新兵及舞蹈演員等,此外,有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常穿高跟鞋的女性也是應力性骨折的多發人群。

「高強度重複性的機械運動容易誘發應力性骨折,活動量突然加大或強度增加太快,也是導致應力性骨折的一大風險。」羅春表示,疫情期間,中小學生在家裡宅了近3個月,返校後,突然增大的運動量讓這些骨密度和骨骼強度未發育完全的青少年不堪重負,容易導致應力性骨折的發生。

況且,體重超重或近段時間體重增長過快的青少年,在運動量突然增加後,發生應力性骨折的概率更大。

03

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做磁共振檢查

不同人群的應力性骨折好發部位不同。以跑跳運動為主的學生,應力性骨折常常發生在脛骨中上段、股骨中下段或股骨頸。

在初始階段,患者一般不會注意到與應力性骨折相關的疼痛,疼痛通常出現在特定部位,休息時得到改善。隨著損傷加劇,疼痛會逐漸擴散、加劇,壓痛的重點區域變得分散,疼痛部位可能出現腫脹,甚至周邊都腫脹起來。

羅春提醒,出現以下症狀應警惕應力性骨折:某一部位(通常在下肢)沒有受到外部強烈的碰撞而出現突然性疼痛,且疼痛使人不能繼續跑步,或很難繼續跑步;單足站立時局部疼痛,或者單足跳時出現疼;用手指按壓疼痛部位時,感覺到鑽心的痛感;疼痛點在完全停止跑步後一段時間內自然消除。

很多應力性骨折的患者因不同程度的關節疼痛來就診,覺得沒有必要做磁共振成像檢查。其實,早期的應力性骨折(即輕度、中度應力反應)X線片表現可能不明顯,但磁共振成像能有效發現骨膜及骨髓水腫;應力性骨折發展到一定程度,在X線片可見骨皮質增厚甚至骨折線影,而磁共振成像對骨膜與骨髓水腫範圍顯示更清晰。

因此,建議出現應力性骨折相關症狀的患者,都應及時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以便儘早確診。

04

練習跑步應選擇正規的跑道和跑鞋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本部骨傷科一病區主任、關節外科博士魏利成介紹,應力性骨折多發在承重骨,傷肢繼續受力會導致骨折惡化,讓治療的時間延長或者需要手術治療,甚至無法治癒。一般情況下,應力性骨折不需要特殊的治療,遵醫囑休息4~8周,就能逐漸恢復。

魏利成建議,即將迎接體育中考的中學生,應該在正規的跑道、穿跑鞋練習長跑,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掌握好運動要領和運動量,避免超負荷運動,或長時間反覆做同一動作導致骨骼損傷。此外,預防應力性骨折還應加強營養、控制體重。一旦出現特定部位的疼痛,尤其是活動後更明顯,應及時就醫。

魏利成特別提醒,不提倡在跑步機上練習跑步,因為跑步機的履帶彈性較差,且在上面跑步的步頻、步幅都是固定的,長期以一個固定的速率跑步,容易誘發應力性骨折。

相關焦點

  • 復學後,孩子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家長一定要重視!
    通過膝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醫生發現他右側股骨(大腿骨)下段應力性骨折並廣泛骨髓水腫。小羅向來不愛運動,疫情期間更是久坐不動。開學後,得知今年的體育中考將正常開考,1000米跑是他的弱項,連續3個月沒有開展過任何訓練,他的測試成績又下降了不少。為了提升成績,小羅除了學校安排的體育訓練,每天放學會一路跑步回家。
  • 開學後孩子的這些症狀,家長千萬注意
    「陳醫生,這已經是最近三天出現的第7例中學生應力性骨折了!」4月27日,湖南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近三天來,科室陸續診斷了7例「應力性骨折」患者,這7名患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是14~15歲的青少年。放射科主任羅春提醒,隨著各大校園陸續開學," 神獸歸籠 ",突然增大的運動量,容易導致青少年出現應力性骨折。
  • 復學後孩子的這些症狀,家長們千萬注意
    4月27日湖南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近三天來科室陸續診斷了7例「應力性骨折」>15歲的羅同學因「右膝關節腫痛,加重1天」入院在行膝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時發現「右側股骨下段骨折並廣泛骨髓水腫」通過仔細詢問病史發現這名疫情期間新近返校的初三學生
  • 應力性骨折的影像診斷
    3.MRI上骨痂生長表現為T1WI低信號,T2WI稍高信號;骨髓水腫範圍較平片及CT所見大,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骨折線呈長T1、短T2信號;4.ECT表現為骨折處放射性濃聚應力性骨折發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徵性,好發於骨骼生物力學上的薄弱區。【簡  介】應力骨折是體育運動和軍事訓練中常見的損傷,屬於過度使用性損傷的一種,亦稱疲勞骨折。與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應力骨折是反覆作用的閾下損傷積累的結果,其特徵是骨的破壞和修復同時進行。脛骨在受到應力性損傷後,可通過其內部結構的改建逐步適應應力的變化,多數情況下並不導致骨折。
  • 長時間不動跑步後雙腿膝關節腫痛 15歲初三男生被確診為應力性骨折
    近期有報導稱,自中小學陸續開學複課以來,長沙市某醫院接診了不下10例應力性骨折患者,其中4月25日至27日3天就接診了7例。患者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十四五歲的青少年,大多是迎接體育中考的初三學生。杭州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出現?
  • 連續跑了幾天操場後膝關節隱隱作痛 原來是應力性骨折!浙大兒院...
    長時間不運動跑步後膝關節附近腫痛15歲初三男生被確診為應力性骨折小許(化名)今年15歲,在杭州某中學讀初三通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小許的雙側脛骨近端有局部骨折縫樣改變,還伴有骨髓水腫,最終被確診為雙側脛骨近端應力性骨折。趙國強主任介紹,大多數情況下,應力性骨折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治療,在不負重、多休息的前提下,基本上3-4周就能自愈,稍微嚴重一點的需要石膏固定。考慮到小許的應力性骨折是雙側,男孩子上下學過程中難免磕磕碰碰,趙主任給他打了石膏固定,並交待半個月後複查。
  • 應力性骨折防重於治
    原標題:應力性骨折防重於治  應力性骨折,亦稱「疲勞骨折、行軍骨折」等。多發生於下肢,其中以脛骨、股骨、蹠骨等部位較為多見。常發生於基礎課目訓練階段,如正步、跑步、行軍等下肢的重複超負荷訓練,容易致股骨下段骨折。
  • 報復性運動與應力性骨折
    再次休息一周,一周後跑步,疼痛繼續較重,家長帶著小餘回到骨科,醫生予磁共振檢查,發現股骨下段應力性骨折。       疫情之後,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遊、報復性存錢……「報復性」系列詞彙爆紅網絡。隨著疫情平穩,體育運動設施開放,「報復性運動」逐漸增加。股骨中下段的應力性骨折與「報復性」運動有關。
  • 3起跑步猝死、7例應力性骨折,家長:複課後的體育課讓人膽戰心驚
    4月27 日,湖南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一起病例,這是近三天來,他們接診的第七例「應力性骨折」的患者,這些患者年齡都是14~15歲,且都是初三學生。15歲的小羅同學,自述右膝關節腫痛,在進行膝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時,發現「右側股骨下段骨折並廣泛骨髓水腫」,被診斷為應力性骨折。
  • 漲知識 | 遭遇運動應力性骨折,我應該怎麼辦
    跑步其實不算是一項低傷病風險的運動。權威數據顯示,每天跑步的人受傷比例大約在30%-80%之間。除了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跑步膝)、足底筋膜炎、髂脛束摩擦症候群、脛前疼痛和跟腱炎這些常見的傷病,應力性骨折算是比較嚴重卻普遍的跑步傷病。那麼,如何才能儘量避免應力性骨折的出現?
  • 7人骨折,多人猝死,全是中學生!體育課,稍不注意就成了危險活動
    3天出現7例應力性骨折 「陳醫生,這已經是最近三天出現的第 7 例中學生應力性骨折了!」 4月27日,湖南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
  • 蹠骨應力性骨折恢復需4-12周 4個措施可預防
    症狀蹠骨應力性骨折早期的主要症狀就是腳痛。這種疼痛在跑步時能感受到,可能休息時就消失。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疼痛感的範圍可能會蔓延到整隻腳,而且疼痛時間也會延長,即使休息時也會痛。出現骨折的部位,當觸摸時感覺柔軟,可能是由於腫脹所致。耽誤治療的話,可能會演變為完全骨折。致病原因和腿部其他區域的應力性骨折一樣,蹠骨應力性骨折絕大多數是由於跑者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跑步距離或者跑步強度所致。
  • 開學後的學生應力性骨折多發?這些知識你必須要知道!
    「應力性骨折」患者,而且,7名患者都是剛剛返校的初三學生。簡單來說就是「累」出來的骨折,是一種因過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損傷。它通常不是由創傷引起的,而是隨著時間產生積累性勞損,進而誘發疲勞性骨折的出現。應力性骨折多發生於身體承重部位,如小腿的脛骨、腳的蹠骨和髖關節的股骨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