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診斷7例!復學後,孩子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家長一定要重視!

2020-12-15 騰訊網

沒有摔也沒有碰

怎麼莫名其妙就骨折了?

市內中小學校陸續複課以來,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接診了不下10例應力性骨折患者,其中,4月25日至27日3天就接診了7例。

患者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十四五歲的青少年,大多是迎接體育中考的初三學生。

專家提醒,很多孩子在疫情期間長時間宅在家裡不活動,複課後,突然增大的運動量,容易導致應力性骨折,體重超重的青少年則更容易發生。

01

3天7名學生被確診為應力性骨折

近日,15歲的小羅感覺右膝關節腫痛,加重1天後到醫院檢查。通過膝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醫生發現他右側股骨(大腿骨)下段應力性骨折並廣泛骨髓水腫。

小羅向來不愛運動,疫情期間更是久坐不動。開學後,得知今年的體育中考將正常開考,1000米跑是他的弱項,連續3個月沒有開展過任何訓練,他的測試成績又下降了不少。

為了提升成績,小羅除了學校安排的體育訓練,每天放學會一路跑步回家。原本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突擊訓練,讓長跑成績有所提升,誰知連續幾天下來,他的右膝關節越來越疼,直到膝蓋腫起來才到醫院檢查。

15歲的小戴也因膝關節腫痛到醫院就診,經磁共振成像檢查,被確診為左脛骨(小腿內側的長骨)上段應力性骨折伴廣泛水腫,股骨下段骨髓水腫。小戴原本體重超重,疫情期間吃得多、動得少,一個超長寒假下來,體重猛增了8公斤,開學後連續幾天訓練1000米跑,之後出現關節腫痛。

據悉,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近期接連收治了多名青少年,都是在學校參加跑步等體育鍛鍊後出現膝關節疼痛,加重後前來就診,經磁共振成像檢查,被診斷為應力性骨折。

02

突然增大的運動量讓青少年骨骼不堪重負

很多患者聽說「應力性骨折」,第一反應是:沒有摔倒也沒有發生強烈撞擊,怎麼會骨折呢?而體育愛好者對應力性骨折可能並不陌生。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主任羅春解釋,應力性骨折又稱疲勞性骨折或積累性勞損,當肌肉因過度使用疲勞後,不能及時吸收反覆碰撞所產生的震動,這些低於強度極限的應力反覆持久地傳導至骨骼,可引起局部骨質的累積性微損傷,最終導致一種特殊類型的骨折。

應力性骨折好發於特定人群,多見於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入伍新兵及舞蹈演員等,此外,有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常穿高跟鞋的女性也是應力性骨折的多發人群。

「高強度重複性的機械運動容易誘發應力性骨折,活動量突然加大或強度增加太快,也是導致應力性骨折的一大風險。」羅春表示,疫情期間,中小學生在家裡宅了近3個月,返校後,突然增大的運動量讓這些骨密度和骨骼強度未發育完全的青少年不堪重負,容易導致應力性骨折的發生。

況且,體重超重或近段時間體重增長過快的青少年,在運動量突然增加後,發生應力性骨折的概率更大。

03

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做磁共振檢查

不同人群的應力性骨折好發部位不同。以跑跳運動為主的學生,應力性骨折常常發生在脛骨中上段、股骨中下段或股骨頸。

在初始階段,患者一般不會注意到與應力性骨折相關的疼痛,疼痛通常出現在特定部位,休息時得到改善。隨著損傷加劇,疼痛會逐漸擴散、加劇,壓痛的重點區域變得分散,疼痛部位可能出現腫脹,甚至周邊都腫脹起來。

羅春提醒,出現以下症狀應警惕應力性骨折:某一部位(通常在下肢)沒有受到外部強烈的碰撞而出現突然性疼痛,且疼痛使人不能繼續跑步,或很難繼續跑步;單足站立時局部疼痛,或者單足跳時出現疼;用手指按壓疼痛部位時,感覺到鑽心的痛感;疼痛點在完全停止跑步後一段時間內自然消除。

很多應力性骨折的患者因不同程度的關節疼痛來就診,覺得沒有必要做磁共振成像檢查。其實,早期的應力性骨折(即輕度、中度應力反應)X線片表現可能不明顯,但磁共振成像能有效發現骨膜及骨髓水腫;應力性骨折發展到一定程度,在X線片可見骨皮質增厚甚至骨折線影,而磁共振成像對骨膜與骨髓水腫範圍顯示更清晰。

因此,建議出現應力性骨折相關症狀的患者,都應及時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以便儘早確診。

04

練習跑步應選擇正規的跑道和跑鞋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本部骨傷科一病區主任、關節外科博士魏利成介紹,應力性骨折多發在承重骨,傷肢繼續受力會導致骨折惡化,讓治療的時間延長或者需要手術治療,甚至無法治癒。一般情況下,應力性骨折不需要特殊的治療,遵醫囑休息4~8周,就能逐漸恢復。

魏利成建議,即將迎接體育中考的中學生,應該在正規的跑道、穿跑鞋練習長跑,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掌握好運動要領和運動量,避免超負荷運動,或長時間反覆做同一動作導致骨骼損傷。此外,預防應力性骨折還應加強營養、控制體重。一旦出現特定部位的疼痛,尤其是活動後更明顯,應及時就醫。

魏利成特別提醒,不提倡在跑步機上練習跑步,因為跑步機的履帶彈性較差,且在上面跑步的步頻、步幅都是固定的,長期以一個固定的速率跑步,容易誘發應力性骨折。

相關焦點

  • 3天診斷7例,醫生都急了!開學後孩子的這些症狀,家長千萬注意
    「陳醫生,這已經是最近三天出現的第7例中學生應力性骨折了!」4月27日,湖南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近三天來,科室陸續診斷了7例「應力性骨折」患者,這7名患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是14~15歲的青少年。放射科主任羅春提醒,隨著各大校園陸續開學," 神獸歸籠 ",突然增大的運動量,容易導致青少年出現應力性骨折。
  • 三天診斷7例,醫生都急了!復學後孩子的這些症狀,家長們千萬注意
    因為疫情孩子現在的學習生活也有很多變化而在近幾天家長孩子們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 ↓「陳醫生,這已經是最近三天出現的第7例中學生應力性骨折了!」4月27日湖南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近三天來科室陸續診斷了7例「應力性骨折」
  • 3天診斷7例!宅家太久「報復性」運動,太危險
    日盼夜盼家長孩子終於等來了復學季而畢竟宅家太久很多學生復學後身體的適應能力令人擔憂這不是開玩笑3天診斷7例!「神獸歸籠」,這件事要注意了3天診斷7例都是14~15歲的青少年「陳醫生,這已經是最近三天出現的第7例中學生應力性骨折了!」
  • 3天診斷7例,醫生都急了!孩子複課小心這件事
    第7例中學生應力性骨折了!」4月27日湖南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近三天來科室陸續診斷了7例「應力性骨折」,並加重後就診經磁共振成像檢查被診斷為應力性骨折新聞多看點應力性骨折,又稱疲勞性骨折或積累性勞損,當肌肉過度使用疲勞後,不能及時吸收反覆碰撞所產生的震動,這些低於強度極限的應力反覆持久地傳導至骨骼
  • 孩子出現7點症狀,要警惕
    那麼這個腦膜炎會有怎樣的症狀呢?二、臨床症狀兒童腦膜炎的發病症狀,首先會出現頭痛、發燒,嘔吐。當感染的3到5天之間,症狀可能會迅速發展。所以,如果出現兒童腦膜炎,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但是這裡要注意,對於3個月以下的寶寶,通常患有腦膜炎,但不太會發燒。3 聽哭泣聲第三個方法,是家長可以聽孩子的哭泣聲。如果寶寶生病,她就會表現出煩躁、哭泣。
  • 孩子出現了這些症狀……請一定要警惕!
    孩子們中招後,常會在感染的48小時內出現這些症狀:發熱、腹痛、嘔吐、腹瀉。 這些症狀與食物中毒十分相似,十分容易混淆。 以下3點是感染諾如病毒後的具體症狀,煩請各位家長記牢: 1)諾如病毒感染時,往往嘔吐症狀會比較突出,其他病毒引起的胃腸炎通常嘔吐沒有這麼強烈; 2)腹瀉症狀通常是中等程度,一天4-8次水樣便,大便中一般沒有黏液和白細胞; 3)渾身肌肉疼痛不適、頭痛也很常見
  • 孩子積食,脾虛不長個,若是發現孩子出現3個症狀,需重視起來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脾虛的情況,脾虛就會讓孩子的消化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現積食的症狀,如果發現孩子有這3種症狀,就要重視起來,很有可能是孩子出現了脾虛積食的現象,要及時調理治療,避免孩子長不高。>的情況,就可以觀察孩子的臉頰,因為當孩子出現積食的現象,吃的東西比較少,身體吸收的營養也跟不上,臉色就會比較暗淡,有點泛黃的感覺,整個人看起來沒有什麼精神,有些孩子脾虛積食,鼻梁上還會有青筋鼓起來,嘴唇發白沒有氣血,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這個症狀
  • 安徽兒童醫院專家詳解川崎病:通過6個症狀診斷患兒不是感冒
    2019年11月7日帶孩子遊泳回來開始低燒,10日開始持續高燒,12日紅疹大面積出現、眼白開始發紅,被專家告知川崎病可能性較大時的懷疑,查詢網絡資料時的害怕,得知要入住心內科後的恐慌,一系列檢查治療的艱難……文中的每一個細節,用「揪心」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 孩子有這些症狀家長要重視
    神經外科的李鑫醫生告訴記者,苗苗手術過後還需要進行放療,「髓母細胞瘤是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神經系統腫瘤,有一定復發率。如果復發需要再做手術,即使恢復得好,孩子也需要長時間定期進行放療。」  2016年10月,陝西安康一名8歲女孩突發腹脹、腹痛,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十堰市人民醫院。經過檢查確診女孩患上了巨塊型肝癌,而且是晚期。
  • 兒童惡性腫瘤治癒率可達70%,孩子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
    近日,來自四川省的劉女士帶著4歲的女兒小佳,再一次住進了重醫兒童醫院腫瘤外科病房進行化療,這已經是小佳的第7次化療。去年7月,劉女士發現女兒經常捂著肚子說疼,並且持續間斷髮低燒,一開始爸爸媽媽都沒有在意,按普通感冒進行治療。可3個星期過去了,看著孩子的症狀依舊沒有好轉,劉女士帶著孩子到當地醫院進行體檢。
  • 男孩高燒3天差點丟了命 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 河青新聞網——河北...
    河青新聞網訊 河北12歲男孩發高燒3天,最高達到了41℃,出現了全身皮膚瘀斑,多臟器功能異常。經過17小時搶救,在PICU住院15天,才逐漸脫離危險。河北省兒童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徐梅先提醒,這種病雖不多見,但病死率很高,需要家長們特別警惕。
  • 小學生復學第一天!揚州家長的朋友圈炸了!還需注意……
    汶河小學副校長餘耀解釋,以往下雨天允許家長入校接孩子,但防疫期間家長不得入校,考慮到這一情況,學校建議家長自備一次性雨衣,放學後仍舊在指定地點接孩子。 維揚實驗小學北區校 今天是維揚實驗小學北區校小學生復學複課的日子。
  • 孩子焦慮厭學,家長別幫倒忙
    為什麼孩子在開學/復學後出現負面情緒? 青少年出現情緒問題,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家長和老師大多時候感覺孩子突然變成這樣,其實這是長期焦慮積累最終爆發的結果,導火事件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且孩子一定是自己默默努力很久之後才崩潰的。 想像一下:時隔數月回到學校,難以找回學習節奏、學習內容也變得生疏、忽然要交的假期作業,和開學後逃不掉的摸底考,這些都會成為直接且巨大的壓力,讓孩子難以直面。
  • 5歲女生「大姨媽」突襲,當孩子出現這些「症狀」,家長要當心了
    都說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但實際上是孩子們的體質大不相同,過去如果有條件,相信家長對孩子的愛只增不減,作為家長的我們總想幫孩子規避一切風險,但有時依舊「防不勝防」。比如——「性早熟」。
  • 發病前的這3個症狀,家長要小心,及時去看醫生
    ,發熱反覆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如果發現孩子開始渾身發熱,頭暈嘔吐,腹瀉不止,類似於感冒的症狀,一定要拉起警鐘。但是一定不要大意,如果有發燒症狀,最好去醫院治療。還有的孩子感冒好了之後,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比平時不願意活動,無精打採,還帶有頭疼的症狀,一定要警惕起來。
  • 生理性黃疸多發病於新生兒,前期症狀明顯,雖然常見,但要重視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出生後7天內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很大。黃疸的程度各不相同,症狀也有所不同。對於足月嬰兒,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2至3天發生,在4至5天達到高峰,並在5至7天內消退,最晚不超過2周。對於早產兒,生理性黃疸多發生在出生後3至5天,在5至7天達到高峰,在7至9天消退,並可能延遲3至4周。
  • 孩子上網課,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近視了,家長一定要重視
    對於孩子來說,剛開始輕度輕視是有很大希望恢復到正常視力水平的,關鍵在於家長能不能及時觀察到孩子視力下降並及時糾正。孩子眼睛近視時,會有哪些信號提醒呢?1.總是眯著眼睛看東西。這是十分明顯的近視症狀,孩子在眯著眼睛時能增加看東西的清晰度。
  • 孩子突然跛行,一定要重視,要檢查下髖關節了
    說孩子走路姿勢突然有時點不對勁,腳尖往裡撇,不哭、不鬧、不喊疼,也不發燒,問是怎回事?到兒科就診的會請骨科會診,骨科醫生會先問家長,孩子最近是否受過傷,是否打過預防針,是否感冒過,有沒有發燒,有沒有腹瀉?
  • 孩子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就診!【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213)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 王荃疫情期間,孩子生病了,有的家長可能會擔心醫院有交叉感染的風險,不願帶孩子去看病。提醒大家的是,兒童不是「小大人」,尤其是低齡兒童,病情常常變化很快,如果諱疾忌醫、一味生扛,或在家自行服藥,可能會耽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後果。那什麼情況下我們應該帶孩子去醫院呢?
  • @樂清家長,孩子適合戴哪種口罩?在校這些方面一定要注意→
    防控工作離不開家庭的配合,讓學生也做好「復學」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而這個任務理所當然就落在家長的身上,為了「復學」順利進行,家長們自然應該積極配合。一定要再三叮囑孩子不要碰別人用過的口罩!也不要把自己用過的口罩借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