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貞:王海萍愛妻,白色恐怖下的鋼鐵玫瑰,為信仰英勇就義

2021-03-05 孤獨的韭菜

上世紀初,廣東省瓊山縣(今屬海南省海口市)的長流鎮堂善村,有一戶王姓人家,其祖上是書香世家,傳至王國榜這一代,在村子裡依然相當殷實。王國榜學識淵博,是當地頗有名望的鄉村教師,與妻子陳氏養育了六個子女,長子便是王海萍。

王海萍

王海萍天資聰穎,自小耳濡目染,在父親王國榜的薰陶下成為了一位勤學好問的少年。13歲時,王海萍考入瓊崖中學,中學畢業後又到上海求學,先後在滬江大學、華東大學就讀。在學期間,王海萍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相當耀眼。

青年時代的王海萍思想活躍,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很快成長為一名嚮往革命的進步青年,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愛國運動。在1925年的五卅運動中,王海萍表現優異,同年經葉文龍、陳德華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王海萍是一位有志青年,但他的父輩一向保守。作為家中長子,王海萍一直被寄予厚望,父親王國榜更是希望他能夠早日完婚,生育子嗣。正因如此,在王海萍離家赴上海前,硬是被父母逼著成親。

這樁強扭的婚姻,雖然有違王海萍的心願,但畢竟父命難為,王海萍也只好佯裝願意,表面上順從了長輩們的安排。

王海萍故居

不過,在大婚當日,王海萍竟一步沒有踏入洞房,而是在堂屋拉著小舅子聊了一晚。王海萍將新娘留在屋內,和自己的小舅子聊了很多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第二天一早,王海萍毅然踏上了北上的船隻。

王海萍離家後,曾多次寫信回家,表示不願耽誤「妻子」,想與之解除婚姻關係。當然,這樁婚姻原本就是家長們強加於兩位年輕人的,尤其是王海萍,心思根本沒有放在成親生子上,而是想著為「中華曙光」而奮鬥。

儘管王海萍的做法顯得有些決絕,但終究也是出於無奈。他原本也不希望女方受到傷害,可現實中的重重阻撓又使得他有些無所適從。最終,王海萍還是抱著極大的熱情投身於革命洪流。

故事的女主角梁慧貞,與王海萍一樣倔強。梁慧貞的家境原本也相當殷實,但她卻不願意做所謂的「大家閨秀」,而是常常和一些進步的青年在一起。

梁慧貞同王海萍是同齡人,1904年出生於海南島的瓊州縣,是一位在大海旁、椰林下長大的姑娘。當時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並不多,但梁慧貞還是比較幸運的,她得以進入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學習。

廣東省立第六師範

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簡稱「六師」,是民國初期當地最高的學府,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先驅,被譽為「瓊崖革命先驅的搖籃」。

在梁慧貞就讀期間,因思想進步,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在畢業前夕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學生黨員。畢業後,梁慧貞曾到文昌縣當鄉村教師,但隨著「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爆發,梁慧貞被迫離開海南前往上海。

當時,梁慧貞的戀人忌憚白色恐怖,想帶著梁慧貞一同逃亡。不過,梁慧貞態度堅決,表示要留在國內堅持鬥爭。最終,梁慧貞與愛人分手,自己堅持留在上海參加革命活動。

梁慧貞

關於梁慧貞的資料並不是很多,除了後人追憶的一些文章,比較清晰的照片也僅有一張而已。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海南姑娘相貌姣好,眉宇間英氣十足,透露著率真與果敢。

大革命失敗後的上海,局勢相當險惡,被白色恐怖所籠罩,時刻上演著流血與犧牲。而此時的梁慧貞,便如同白色恐怖下的鋼鐵玫瑰,她堅強、剛毅,決心同反動派鬥爭到底。

流血與犧牲不斷在身邊上演,但梁慧貞並不忌憚,她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時刻準備著為革命奉獻自己的生命。這與她逃亡國外的曾經的戀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令人欽佩!

在從事地下工作期間,梁慧貞遇到了王海萍。兩人同齡,又是同鄉,而且都對革命懷有熱情,因而很快互有好感,確立了戀愛關係。

王海萍與梁慧貞的相遇、相愛,使得他們兩人彼此有了心靈的依靠。兩人不僅沒有沉迷於花前月下的愛情,反而更加積極地投身於革命事業。1928年,經組織批准,王海萍和梁慧貞成婚,成為了一對令人羨慕的革命伉儷。

在革命事業面前,愛情總是要讓步的。儘管梁慧貞與王海萍情投意合,有著十分深切的感情,但他們都時刻以大局為重,捨棄了你儂我儂的長相廝守。兩人完婚後不久,王海萍便前往福建工作,與梁慧貞兩地分居。

王海萍

直至1929年秋,經組織批准,梁慧貞調往福建,在廈門任省委秘書處幹部。梁慧貞在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工作期間,擔任省委地下交通員,經常秘密往來於廈門與上海之間,為黨搜集和傳遞情報。在外人看來,梁慧貞總保持著樸素而雅致的姿態,她常穿著一雙平底布鞋,外罩一件米黃色外套,沉著冷靜地傳遞情報,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許多重要任務。

這個時候的王海萍和梁慧貞,雖然工作緊張,任務艱巨,但卻十分甜蜜。尤其是梁慧貞懷孕後,讓他們對未來擁有了更多期待,更加充滿了奮鬥的激情。儘管身懷六甲的梁慧貞行動日益不便,可她還是堅持工作,從未間斷地完成情報傳遞工作。

然而,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意外還是降臨了。

1931年3月25日,設於廈門鼓浪嶼虎巷8號的省委機關遭到破壞,包括梁慧貞在內的一批同志被捕。此時,梁慧貞已經懷孕6個多月。

廈門鼓浪嶼虎巷8號·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

梁慧貞入獄後,敵人得知她是共產黨領導人的妻子,因而千方百計地想從她身上獲取情報。利誘不成,敵人索性撕下了偽善的面具,對梁慧貞施以重刑,企圖靠著嚴刑拷打來讓眼前的孕婦屈服。

不過,梁慧貞表現地大義凜然,面對敵人一次次的嚴刑拷打,始終不為所動,從未向敵人透露一絲一毫的機密。儘管連暴虐的反動派都欽佩梁慧貞的骨氣,可依然沒有停下罪惡的雙手。4月30日,梁慧貞與難友們一同被押赴野外,並於第二日英勇就義。

面對猖狂的敵人,梁慧貞從未屈服,她坦然而堅定地同難友們說:「我的愛人對我說,痛快才是人生,死也要痛快地死,為了信仰而犧牲,是如願以償了!」

隨後,反動派扣下了扳機,罪惡的子彈奪去了梁慧貞鮮活的生命。此時,她腹中的胎兒已近8個月。可憐這位尚未來到世界的胎兒,便同母親一併犧牲了。

儘管梁慧貞在敵人面前是一副鐵娘子的姿態,可她在王海萍身邊時卻是一位溫柔體貼的嬌妻,同時也是一位善良的準媽媽。可惜,這一切都隨著罪惡的槍聲而葬送了。

1931年5月,梁慧貞英勇就義。愛妻犧牲的消息傳來,王海萍的內心幾近崩潰,他在報告中提到:「一批忠實的同伴為此離開了,在艱苦工作過程中不能再見到他們,明兄(按:羅明)我哭了。」第二年夏天,王海萍因叛徒出賣被捕,在廈門英勇就義。

王海萍是一位硬漢,此前,無論工作再忙,任務再艱巨,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幾乎從未在別人面前掉過眼淚。不過,梁慧貞的犧牲對他而言,是永遠不可撫平的創傷。直至妻子犧牲數月後,日漸消瘦的王海萍,常常靠低聲吟唱《國際歌》來舒緩心中的苦悶和緬懷自己壯烈犧牲的愛妻。

王海萍故居

失去愛妻的王海萍,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更加堅定了革命的信仰。他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指出:

「自然我絕不怕困難的,不因此悲痛消極,只有再接再厲的前進,為同伴們算總帳!」

從此,王海萍背負了更多的責任——他要完成烈士們未了的心願和未竟的事業而奮鬥。王海萍內心深處一直思念著愛妻梁慧貞,但他將對妻子的思念化為繼續前進的動力。

1931年5月,黨中央決定暫不恢復福建省委組織機構,先行建立廈門、福州兩個中心市委。兩個月後,中共廈門中心市委成立,由王海萍任書記兼軍事部長。在王海萍的領導下,閩南各地的革命武裝迅速壯大,革命根據地得到了不斷發展。

1932年春,王海萍等人領導的地方黨組織和武裝力量,積極配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開創了閩南革命鬥爭的新局面。不過,由於王海萍在公開活動中暴露了身份,遭到了被反動派的秘密,開始陷入險境。

同年7月,王海萍在執行任務期間遭到伏擊,隨即與敵人展開激烈搏鬥。不過,最終因寡不敵眾人受傷被俘。王海萍被俘後,遭受了敵人的言行逼供,但始終未向反動派透露任何黨的機密。他在獄中怒斥敵人:

「死何所懼!我早就做好了死的打算!為革命,我願意獻出生命,總有一天,革命的烈火會將你們化為灰燼!」

最終,惱羞成怒的敵人在未獲取任何有效情報的情況下,殘忍地殺害了王海萍。王海萍犧牲時,年僅28歲。

王海萍、梁慧貞烈士墓

王海萍犧牲後,家人一直不知情。直至解放後,王海萍與梁慧貞烈士的事跡才得以被老家的人們知曉。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故鄉的親人們還並不知道王海萍、梁慧貞夫婦這段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跡。

這對紅色伉儷,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哪怕是在完婚後也很少留出時間給自己。根據戰友們的回憶,梁慧貞長得很美,總是輕聲細語的,有時會和王海萍到公園或海邊散步。在艱難的革命歲月中,王海萍與梁慧貞在工作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中相互關照,是一對令人羨慕的革命伴侶。

梁慧貞

然而,鬥爭終究是殘酷的,梁慧貞入獄後,為了信仰毫不屈服,最終英勇就義。令人心痛的是,這位白色恐怖下的鋼鐵玫瑰,在犧牲時已懷孕八月。在失去愛妻後,王海萍也於第二年因叛徒出賣而暴露,被捕後大義凜然,壯烈犧牲。王海萍、梁慧貞這對紅色伉儷為革命、為信仰、為民族而犧牲的英勇事跡,將始終讓我們銘記和緬懷!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楊開慧:29歲英勇就義,為革命犧牲生命,毛澤東稱之為「驕楊」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意思是:我失去了愛妻楊開慧,你失去的丈夫柳直荀。楊開慧、柳直荀的英魂飄向九霄長空。敢問吳剛天上有些什麼?吳剛拿出了桂花酒。他們兩人一個是毛澤東的愛妻,一個是毛澤東的戰友,他們都為中國革命付出了生命。毛澤東對他們是很敬重。後來新中國成立了,雖然時隔多年,但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思念還是那樣深重,李淑一對柳直荀的思念也是如此。李淑一,於1901年生於湖南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她在上中學的時候,和楊開慧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 《勝算》秦德龍經受嚴刑拷打,寧死不屈英勇就義,出乎意料
    在諜戰劇《勝算》中,雷漢飾演地下黨員秦德龍,在劇情裡的身份是樂一樂的老闆,為警察局刑事科繳納保護費,少不了私底下做一些「小生意」。另外,樂一樂同時也是唐飛、秦德龍、孫喜遠聯絡的地方,而且唐飛與秦德龍相識已有十餘年,是秦德龍的入黨介紹人,兩人私底下關係也很好,現在又是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
  • 比伯脖子新添玫瑰紋身,決定為愛妻不再新增,後背留給將來孩子
    上個月,比伯又新添了一處紋身,他在脖子的右邊紋了一株玫瑰,玫瑰的花朵和帶刺的花莖與比伯的脖子一樣長,唯美又神秘,超級吸睛。比伯的玫瑰紋身引發了網友的熱議,粉絲們相信紋身中間藏著一個「S」,代表比伯前任賽琳娜。然而,當地時間10月30日,比伯在Youtube推出的特別節目《賈斯汀·比伯:下一章》中揭示了玫瑰紋身的含義,還大撒了一把狗糧。
  • 劉會剛 | 陳習珍和她的《鋼鐵玫瑰》
    劉會剛今天,在陳習珍老師的家鄉黃梅縣柳林鄉老鋪村,參加她的新書《鋼鐵玫瑰》首發式暨座談會,我很榮幸。這是第二次來到黃梅,來到柳林,來到老鋪村。任政協常委,以高工身份為政府當高參,出謀劃策,深受領導好評。  陳老師是新冶鋼的首席工程師,教授級高工。專業是鋼鐵廠的壓縮機。陳老師是位高精尖人才。在行業內很有影響。她一直執著於專業,愛她的專業。臨到退休,還堅守一線,成天與工人打成一片。根本看不出是一位資深的專家。後來看她寫了一些詩歌,陸續在一些平臺或刊物上發表,以為她是一時興起,附庸風雅,玩玩而己。
  • 明朝第一硬漢:為了國家死磕嚴嵩,獄中刮骨療傷,最後英勇就義
    楊繼盛從小就是個放牛娃,但他卻有著報效國家的理想,通過旁聽讀書的方式,他一路考上秀才、舉人,最後進入朝中為官 雖然他被分配到了南京吏部擔任閒職,但是他嫉惡如仇,直接就告發了嚴嵩的死對頭仇鸞(仇鸞在庚戍之變玩忽職守,使得蒙古劫掠北平,造成民眾傷亡)。
  • 抗日英雄 威武不屈 英勇就義——李學孟
    跟黨走拿槍戰鬥1937年,日軍侵入華北,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高舉抗日旗幟與日軍作殊死鬥爭,晉東南一帶紛紛建立起抗日遊擊隊。學孟看到只有跟上共產黨拿槍戰鬥,消滅日本侵略軍才能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於是,參加了遊擊隊。參軍不久,部隊開到沁縣堯山一帶,編入薄一波領導的決死三縱隊二營六連,並很快由戰士升為機槍班長。
  • 當年李大釗38歲英勇就義,1951年接到檢舉信,當年兇手成了寺廟禪師
    他在日本讀書時,承受熱血青年希望的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威脅國會推舉自己為共和國的大總統,用革命黨人的鮮血,鋪就了自己通向帝制的臺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趁列強無暇顧及遠東之際,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條件,換去獨佔中國的權力。
  • 《中國紀錄》專訪湖北黃石陳習珍:「鋼鐵玫瑰」的詩意人生
    特約記者 北鯤《中國紀錄》新聞專欄 於境源近日,湖北黃石市湖北新冶鋼高級工程師、黃石市西塞山區政協常委、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黃梅籍作家陳習珍詩文集《鋼鐵玫瑰》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被譽為「鋼鐵玫瑰」的陳習珍零距離接受了《中國紀錄》新媒體的獨家專訪。
  • 陝西省旬陽檢察院:感悟信仰的力量
    在這99年的革命奮鬥史中,最閃耀的當屬於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無數個共產黨人慘死在敵人的刀槍下,又有無數個共產黨人秉承遺志前赴後繼,繼續革命,皆因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重溫了方志敏同志英勇就義前的豪邁誓言---「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 陳玉成延津就義
    1991年版《延津縣誌·大事記》: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五月初八,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英勇就義於城內西街西校場,時年二十六歲。
  • 趙世炎我黨重要創始人,26歲英勇就義,有個外甥後來成為總理
    在我黨的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組織,叫「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於1922年6月18日,成員包括周恩來、趙世炎、王若飛、李維漢、李富春、陳延年、陳喬年等等,其中,趙世炎被推選為書記,周恩來是宣傳部長。李大釗對這個積極好學又思想開放的趙世炎非常喜歡,將其視為自己的得力助手,特許其參與主編《平民周刊》《少年》等進步刊物,還評價他說:「世炎腦子快,很多問題對我很有啟發。」同時,李大釗還鼓勵趙世炎獨當一面,去領導學生運動。因此在五四運動期間,趙世炎被一致推選為學生隊伍中的核心領導成員,就連毛主席都感嘆說:「四川的同志中,趙世炎影響最深。」
  • 一個人的一生,還是要有一點信仰的
    一個人的一生,還是要有一點信仰的。有信仰,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就有了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勇氣。你信仰什麼,就會成為什麼。她的信仰就是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那就是為人類最美好的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為人類最美好的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這句話,作為入黨誓詞,無數人宣讀過,也重溫過,可張桂梅這樣一個柔弱的小女人,卻實實在在做到了。就在華坪女中成立後不久,學校發展前景遇到了困難,有多名教師辭職,最後留下的6名教師竟然全是黨員。
  • 民進黨當局要管網媒 「白色恐怖3.0」
    據報導,外傳NCC重啟研擬「網際網絡視聽服務管理法」(網管法)草案,規定「一定經營規模以上之網際網絡視聽業者」應辦理登記,且不得提供非法業者或其代理人所需之設備或服務,對於境外未取得許可的服務內容,應依主管機關之通知予以攔阻或為必要之處置,不得有「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妨害『國家』安全」。NCC企圖更進一步限制新聞自由,令人不寒而慄。
  • 英勇就義 呂梁山上「六壯士」
    在這種形勢下,日寇依然堅守呂梁山區據點並繼續「掃蕩」,八路軍予以頑強的回擊。我們在採訪過程中,偶然了解到發生在呂梁山上,一場《狼牙山五壯士》式的悲壯戰鬥。原興縣民政局副局長王波在整理《抗戰日報》時,看到了當時記者撰寫的一篇報導:《某部英勇突圍粉粹合擊——斃傷敵寇八十餘名》。文章講道:1944年6月中旬,日軍兵分三路,合擊駐守臨縣南部與方山之間山區的八路軍某部官兵。
  • 周火雄‖ 黃梅籍作家陳習珍詩文自選集《鋼鐵玫瑰》出版
    近日,湖北新冶鋼高級工程師、黃石市西塞山區政協常委、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黃梅籍作家陳習珍詩文集《鋼鐵玫瑰》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 論「白色恐怖」 薯片竟稱「尊重」
    芳芳姐遭網民辱罵 林鄭批不應容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朗文)藝人蕭芳芳日前拍片支持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
  • 艱難險阻前,信仰是強大的力量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無論是全民上陣齊戰「疫」,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星夜馳援,黨和國家、各行各業乃至全體中華兒女以「十指握拳」形成的強大合力,成為有信心、有能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所在。越是艱難險阻就越發眾志成城,這就是我們所擁有的偉大信仰。
  • 捨身就義為革命
    這一天,堅決不向「國賊」投降的苗族英雄陳日光、陳斯安父子,在受盡百般酷刑後,雙雙英勇就義。並非不怕死,只不過和他們所堅守的崇高信仰相比,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犧牲都顯得微不足道。作為彼時全島唯一一名苗族總管,陳日光自幼在長輩的教導下也信仰著盤皇泰翁祖,10歲便能熟背「盤古皇經書」,然而神靈卻並沒能讓他一帆風順。1913年,30歲的陳日光在狩獵一頭熊時落下眼疾,隨即前往瓊海嘉積基督教會醫院接受治療。在這裡,他體察到西方醫學技術的發達,震撼之餘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成為海南苗族中第一位基督教徒。
  • 「鋼鐵玫瑰」胡淑娥是位「技術控」
    對於最初為何選擇產品研發這項工作,胡淑娥說:「初中時我們課堂上經常學習蔣築英、羅健夫先進事跡,從那時起,我就種下成為研發人員的夢。那時這個夢飄在空中,模糊而朦朧。現在這個夢很真實,真實得讓人特踏實。」
  • 褚簡寧恥笑泛民 「白色恐怖」你愛點講就點講
    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在上周教協舉辦的特首選舉論壇上,對拍片支持她的藝人蕭芳芳受到網絡欺凌抱不平,並說自己也是「白色恐怖」受害者,結果惹來黃營口誅筆伐。資深媒陳方安生李柱銘都講「白色恐怖」褚簡寧在題為〈「白色恐怖」在香港,你愛點講就點講〉(In Hong Kong, 『white terror』 is whatever you want it to be)的評論中指出,兩年前有傳媒披露《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捐了300萬元給綽號「民主阿婆」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她立即叫屈,指摘是「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