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建功立業|張開賢:縣域腫瘤科絕不能靠一種技術「打天下」

2020-12-26 健康界


記者:王營

來源:健康縣域傳媒


確立專業學術江湖地位,要靠硬實力,在醫學界更是如此。

 

5年前,一項「微波消融聯合椎體成形術」的臨床技術,為脊柱轉移瘤的治療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而牽頭這項臨床研究的就是張開賢,主任醫師、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

 

也正是由於這一開創性新技術,讓科室榮獲了2019年度山東省臨床精品特色專科,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醫院腫瘤科,同時摘得2019年度中國縣市級醫院品牌專科評比腫瘤科全國第一名的桂冠。

 

作為醫生,他致力於做好兩件事,一是看病,二是學習,終極目的就是讓縣域腫瘤患者在家門口就把病給看了。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張開賢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成立於1950年,實屬縣域「老牌」三甲綜合醫院。談起該院的腫瘤科,更是「資歷」頗豐。上世紀80年代蹣跚起步,1999年開展腫瘤介入治療、2002年開展腫瘤放射治療、2004年開展影像引導下的腫瘤微創治療……經過近40年的創新發展,目前在某些領域甚至可以和省級醫院媲美。


如今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已成為周邊最好的腫瘤科,2019年度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門診14987人次,出院10066人次。而說起當年科室剛創建的光景,「寒酸」「落後」的打拼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榮獲2019年度中國縣市級品牌專科評比第一名


「當時的腫瘤科可沒現在這麼『榮光』。由於人才、設備、技術的限制,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發展更是遙不可及。」張開賢回憶道。


雖說是腫瘤科,腫瘤患者的治療卻是短板。眼看患者痛苦,醫生無計可施。「我們只能從臨終關懷入手,竭盡所能為晚期患者提供營養支持治療,減少疼痛。」張開賢說。


1988年,張開賢來到山東省腫瘤醫院內科進修。進修期間他系統學習了化療知識,回院後就從呼吸內科轉到了腫瘤科工作。


在發展腫瘤科的道路上,張開賢絕對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為了能讓更多的腫瘤患者留在本地,他一直輾轉於學習和臨床之間樂此不疲。


「學科要想發展,必須要留住患者。而要想留住患者,就必須解決患者的問題。」張開賢說,由於化療能夠治癒的腫瘤有限,只能解決腫瘤患者少部分問題,70%的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都需要用到放療,我學的那點化療知識顯然不能把患者留住。」


1998年和2001年,張開賢先後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介入科、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進修。設備到位、技術在手,慕名而來的腫瘤患者越來越多,科室的發展也提上日程。通過不斷地學習,張開賢帶領的腫瘤科在醫院有了一席之地。


 張開賢在全國消融大會作報告


「學科發展是大家賽跑,我們為什麼能反超呢?張開賢直言,因為創新。


2015年,張開賢率領團隊在國內率先將微波消融術和骨水泥成形術聯合應用於脊柱轉移瘤的治療。該項技術,克服了兩種術式單一應用的缺點,發揮兩者止痛及抗腫瘤的協同作用,既提高了療效又增加骨骼的穩定性,同時降低了骨水泥滲漏等併發症的發生率,為脊柱轉移瘤的治療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張開賢也因此多次應邀在全國性腫瘤會議及培訓班上作特邀報告,多次應邀到省內外三甲醫院推廣該項技術。


張開賢為骨轉移患者做微創治療



近年來,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表現格外亮眼,實現了「彎道超車」,從張開賢說出的一組數據可見一斑。腫瘤科包含三個病區和一個放療中心,開放床位260張,共有醫護人員105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碩博研究生佔比87%。科室擁有西門子大孔徑模擬定位CT、美國瓦裡安和瑞典醫科達圖像引導直線加速器、微波治療儀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計劃系統等先進設備。


「人才是建科之本,只有不斷地招攬賢才,才能為科室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據張開賢介紹,醫院每年都會去211、985的高等院校招募一些腫瘤方面的人才,目前引進了40多人。



張開賢隨口向記者講了一個小故事。「曾經有一位某醫學院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想來我們醫院工作,按照規定我們起碼要招納211院校的畢業生。後來偶然的機會了解到,這個研究生的女朋友是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的介入放射學博士研究生,而她的導師就是我的老師。聽到這個消息我很興奮,立刻向院長提出申請,能否以高端人才引進的方式,為他開『綠燈』,後來無論是院裡還是市裡都通過了審批,現在夫妻二人在我們醫院發展得很好。


「我要把科室打造成一列動車。」張開賢反問,「什麼是動車?就是就算沒有火車頭,各車廂也能獨立工作」。張開賢希望自己團隊的醫生全面發展有所側重,每人手上都有「絕活兒」。


張開賢補充道,所有來腫瘤科工作的醫生,工作到一定年限以後,都會被送到國家級腫瘤醫院進修一年放療或化療。隨後,依據學科的發展方向以及個人的特長再對其進行亞專業的培養,選送他們去國內在相關領域做得非常好的醫院再次進修。


作為一個縣級醫院,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位於京滬高鐵線上,距離濟南只有40分鐘的高鐵路程,卻實現了98 %以上的腫瘤患者診療不出縣,實屬不易。


「腫瘤患者很特殊,病程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一個學科治療手段單一,必然留不住患者。作為一個科室,治療手段必須齊全,才能把患者『牢牢抓住』,防止『外流』。」張開賢舉例來說,「早期肺癌,我們可以採取微波消融治療,達到與外科手術一樣的效果;對中晚期肺癌,我們可以採取放療、化療、靶向、免疫等綜合治療,如果放化療後殘留或進展,我們可以酌情進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或微波消融治療;如果轉移到了骨骼,我們可以進行微波消融聯合骨水泥成形術,緩解疼痛,延長生命等」。


張開賢認為,縣域腫瘤科做不到像省級和國家級醫院那樣,按照亞專業方向把腫瘤分的很細,縣域腫瘤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腫瘤患者,絕不能靠一種技術「打天下」。


「再好的硬體,沒有特色的技術也吸引不了病人,必須用特色技術帶動整個學科的發展。」張開賢補充道,與其他縣域腫瘤科不同的是,目前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擁有放療、化療、介入、微創4種治療手段,同時擁有放射性粒子植入和脊柱轉移瘤微創治療兩項特色優勢技術,為學科的後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外專家參觀微創手術



「有胸懷、敢擔當」。用這6個字,張開賢在自己科室以及同行中,樹立起一個又一個榜樣。

 

「如果科主任沒有風險擔當意識,不敢創新,害怕失敗,新技術只能停留在理念上。」張開賢直言,開展特色診療技術,可為科室帶來了患者,贏得了同行的尊重,但也並非一帆風順。在開展腫瘤微創治療的過程中,他們也遭受了很多困難和挫折,終究還是鍥而不捨的堅持了下來。

 

「學科帶頭人很光榮,但是也很辛苦,必須不停地學習,不能落後,否則就會影響全科室的人。」張開賢說,「對年輕大夫,上級大夫不投入心力培養的話,他們就成長不了。科主任必須讓團隊中的每一位醫生有力量和勇氣去探索」。

 


一個人醫術高超可以挽救一小部分患者;在科室建立了一個規範的診療流程和質控,則是挽救一批患者。

 

患者總是各式各樣的,收穫他們的信任,是醫生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體現。「最好的醫療,就是患者可接受的醫療,尤其是腫瘤患者。」張開賢說,「針對腫瘤患者,我們一直堅持同質化、規範化的診療方案,絕不能『各自為政』,全憑個人經驗和偏好。換句話說,無論這個患者的主治醫生是誰,他的診療方案都是同質化和標準化的。」

 

據張開賢介紹,每一位腫瘤患者入院以後,先要進行全面檢查,在明確了病理及分期以後,科室集體討論,按照指南和規範,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張開賢相信,萬事開頭難。有了40年的積累和沉澱,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立足當下又迎來了新的奮鬥目標「省級重點專科」和「區域腫瘤中心」創建。  


責任編輯:劉魯

審核:汪言安



相關焦點

  •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以特色優勢,實現腫瘤學科彎道超車
    因此,如何提升縣級醫院腫瘤診療能力,是很多縣級醫院繼續摸索探究的議題。   說起縣域腫瘤科建設,不得不提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它不僅摘得了2019年度中國縣市級醫院品牌專科評比第一名的桂冠,也被山東省衛健委評為臨床精品特色專科,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醫院專科。
  • 提升縣域腫瘤規範化診療水平省腫瘤醫院啟動「蒲公英計劃」
    對於大多數生活在縣域內的腫瘤患者來說,能在家門口就近享受到省級專家的診療服務,高效、精準地把病看好治好,是百姓的期盼。如今,這樣的夢想已照進現實。6月18日,河南省腫瘤醫院「蒲公英計劃」首站活動走進新密市中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傳經送寶、交流經驗。
  • 【名科推薦】腫瘤一科
    腫瘤一科致力於對腫瘤患者的治療,形成了獨特的治療理念和特色的治療技術,減輕腫瘤患者的痛苦。腫瘤一科作為醫院的重點專科,腫瘤規範治療的專業科室,是在原腫瘤內科的基礎上組建的,全面繼承了原腫瘤內科多年的發展理念和特色技術,融合了中西醫治療,是集科、教、研為一體的綜合科室。
  • 徠卡生物陳林強:建設縣域病理,助力醫院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記者 楊秀峰) 11月27日,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峰會暨2020國藥器械生態大會在武漢召開,徠卡生物系統中國區總經理陳林強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訪談間表示,近年來,中國每年有400多萬例新增腫瘤患者
  • 崇實書院舉行基層黨員建功立業論壇
    12月13日上午,崇實書院基層黨員建功立業論壇於西17-128會議室舉行,崇實書院畢業生黨員張小軍作主題分享。崇實書院院務副主任段繼超,黨總支秘書李文武參與論壇。此次論壇是支部對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近50名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參會。
  • 一種無創腫瘤消融技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一種無創腫瘤消融技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2020-04-22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在基層建功立業|殷曉軒:「博士中醫」的縣域問診情懷|殷曉軒|...
    和殷曉軒同一屆的同學中,他們大多去了省市級的大醫院,但殷曉軒在縣域中醫的土壤中一鼓作氣堅持到了今天。「這樣的改革以前是從未嘗試的,中醫到各科室、分院、社區去,既順應了醫療改革的方向,發揮了中醫藥的優勢,同時滿足了基層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 「科級天花板」:縣域治理視角下的基層官員晉升問題
    作為最完整的基層行政單位,縣域治理對公共事務的影響最為直接。縣域治理的成效取決於官員群體的行為,而官員行為又與晉升相關。縣域治理中,官員群體的晉升情況如何,又會對基層治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是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科層組織中的晉升問題
  • 西藏鼓勵引導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建功立業
    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工作,積極完善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保障機制,鼓勵引導各類優秀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貢獻才智、建功立業。據悉,我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完善編制管理、職稱評審、人才招錄和柔性流動政策,制定出臺《關於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西藏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試行)》《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關於高海拔地區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特殊崗位獎勵補貼辦法(試行)》等制度,從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流動、人才評價、激勵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重點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傾斜的政策措施
  • 獨家|中國縣域醫院能力建設與發展報告(一):湖南篇
    經過三年的能力建設與評審,2019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公示了全國300家綜合服務能力達標的縣級醫院名單,這是對縣域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肯定,也是強化縣域基層爭創「三級醫院」的重要參考依據,為全國超10000家縣級醫院的未來發展明確了基本方向。
  • 縣域醫聯體|遷安:組團發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在組建基層區域中心的基礎上,遷安市還以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醫院為龍頭,組建了兩大醫療集團,將縣域內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全部納入集團統一管理。基層區域中心如何發展,醫療集團又如何發揮「龍頭」作用,這樣布局調整能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實惠?記者就此到遷安進行了深入採訪。在遷安市楊店子鎮區域醫療服務中心推拿室內,小寶寶正接受醫生的中醫按摩治療。
  • 藍色縣域·建科標杆|巴林左旗中醫蒙醫醫院,內蒙古的「尖子生」
    副院長趙淑娟表示,「內分泌科作為醫院優先發展的科室,應抓住慢病管理這一新機遇,在糖尿病診療資源中成為連接基層與市級醫療機構,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關鍵角色。」醫院設有23個臨床一級科室,10個醫技科室,13個行政職能科室,其中腦病科為國家農村醫療機構中醫特色優勢重點專科,針灸、推拿科為自治區中醫特色優勢重點專科,蒙醫內分泌科、蒙醫療術科為自治區蒙醫特色優勢重點專科,院內蒙中醫重點專科3個,蒙中醫特色門診17個,病區13個。
  • 強基層,創未來!康弘藥業攜手中國縣域健康大會,共同賦能縣域醫衛...
    長期以來,縣域基層一直是醫衛服務體系的短板。如今,隨著國家健康事業戰略中心的轉移,縣域逐漸被業內視為最具潛力的廣闊市場。「大病不出縣」「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均等化,我國吹響了加強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才能力和水平的集結號。特別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讓社會進一步重視起縣域醫療衛生的服務能力。
  • 「縣域警務·大家談」桃源縣公安局政委楊剛談縣域警務
    「郡縣治,天下安」。公安機關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推進公安工作現代化,重點在縣域、難點在縣域、希望也在縣域。做實新時代縣域警務工作,是當前公安工作的迫切需求。一、打造過硬的公安隊伍以人為本,民警才是縣域警務的根本。
  • 【縣域警務•大家談】芙蓉北路派出所、高橋派出所所長談縣域警務
    「郡縣治,天下安」。
  • 泰安市中心醫院被授予「中國腫瘤營養基層500強」稱號
    (CRPC)共同發起的中國腫瘤營養基層500強項目授牌儀式在泰安市中心醫院舉行,泰安市中心醫院放療科作為泰安市唯一一家單位被授予「中國腫瘤營養基層500強」稱號。授牌儀式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治療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腫瘤基層500強培訓基地山東省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波,泰安市中心醫院副院長肖寶榮,醫療管理科主任崔剛出席會議,會議由放療科主任朱兆峰主持。肖寶榮致辭,他代表泰安市中心醫院向遠道而來的省級專家表示歡迎。
  • ...學大會東協國際腫瘤整合醫學論壇腫瘤微創技術——冷凍消融治療...
    舉辦方秉承大會主題:"腫瘤防治、贏在整合",聚焦"整合醫學、精準醫學、轉化醫學"等前沿知識,就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等臨床與研究熱點領域的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開展廣泛交流與研討;推廣世界最新腫瘤防控研究成果,搭建東南亞和中國最前沿的腫瘤治療技術交流平臺。
  • 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長興樣本」 |《長三角評論》|長三角評論|浙醫...
    2013年,浙江省提出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雙下沉、兩提升」指導意見,旨在提升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解決居民在家門口看病的問題。通過完善政策、創新機制,以「人才下沉、資源下沉」為手段,努力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流向基層,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率提升」,強化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
  • 靠食物能不能消除腫瘤?不吃會不會餓死腫瘤?醫生闢謠來了
    這期又到了網友的問題解答內容了,承接上文,依舊是涉及了關於人們熱議的癌症話題,有一位網友詢問:我在一些健康養生的文章中看到什麼可以通過餓來殺死體內的癌細胞。不僅是這位網友很疑惑,很多人內心也是疑點重重,如此難治癒的癌症,靠食物能消除腫瘤,真的能依靠簡單的節食就能抵擋嗎?下面就來聽聽醫生怎麼說。首先就是這位網友看到相關內容是來自一項科學研究,在患者正常的接受治療時,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分別採用「模擬禁食」和一般的飲食。
  • 「縣域警務·大家談」花明樓鎮黨委書記文昊:解民憂、保穩定、促...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警務是打贏風險防控攻堅戰推進公安工作現代化的根本抓手是湖南省公安廳深入推動「四個大抓」>警務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縣域警務2020年4月22日,湖南省公安廳召開全省新時代縣域警務工作會議,為全省縣域警務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路徑,標誌著湖南省新時代縣域警務工作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