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釣魚釣到清道夫,對於廣東釣魚愛好者來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然而下面這位廣州的釣魚人,在珠江裡釣魚時,卻釣起一條顏色金黃、長相怪異的「變異清道夫」,令他大感吃驚……
還有長成這樣的清道夫?並且體型看起來有50多公分,清道夫能長到這麼大?
其實,這是一條罕見的本土魚,巨魾,最大可長到三百多斤……
什麼是巨魾?
巨魾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都從未聽過,這是因為這種兇猛掠食者在近三十年內,正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正在消失,如今已在多地絕跡……
(巨魾和清道夫的對比,兩者外形有些近似,但嘴器、顏色條紋有巨大柴)
然而如果時間回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巨魾還是我國西南水域裡的「第一霸主」,瀾滄江、金沙江以及珠江上遊水域裡有大量巨魾出沒。
曾被稱為「吃人魚」
在民間,巨魾的俗稱很多:坦克魚、面瓜魚(因其肉質橙黃似南瓜)、淡水鯊(確實很像是鯊魚)等等,而關於它的傳說更是多如牛毛。
其中,關於巨魾會「吃人」的傳聞,最廣為人知……
(瀾滄江裡村民捕獲的巨魾,將近200斤)
有人說,在風雨交加的天氣,江水洶湧浪急,這些體長2-3米,體重兩百多斤的龐然大物,就會在浪濤間穿梭,倉皇回來的漁民們常能看到它們在水面一閃而過的烏黑脊背。
一旦有漁民、渡人意外落水,馬上就會被這些潛伏在水下的巨魾拖入水底,再也不會出現……
傳說歸傳說,但巨魾確實非常兇猛狠惡,並且還很「狡猾」,它們會潛伏在岸邊的泥沙、雜物裡,利用體色偽裝成靜物,一旦有大魚、水族路過,它們就會猛然竄起,一口將其吞下……
甚至巨魾吞食水面的鴨子、水鳥等活物的場面,都有不少人曾見過。
珠江裡已很多年沒見過巨魾了
可惜的是,雖然巨魾是當之無愧的食物鏈頂端掠食者,沒有任何天敵,然而其種群數量如今已寥寥無幾。
而在珠江下遊的廣東境內,更是很多年見不到了——這位廣州釣魚人,在珠江裡釣起來的這條「幼年巨魾」,是從哪來的?是珠江裡「原生」的嗎?
珠江裡釣起的巨魾
珠江流域寬廣綿長,上遊江段確實有極少數巨魾出沒的記載,因此這條巨魾有可能是從上遊江段遊入的。
另外,也不能排除是有人放生到珠江裡的可能性——因為巨魾奇特的「造型」,也受到了許多「品味獨特」觀賞魚愛好者的青睞,因此魚缸養殖巨魾得不在少數。
不管怎麼說,長江君認為,珠江裡出現巨魾,都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可惜的是這位釣魚人沒有當場將其放生……
巨魾消失之謎
這樣一種龐然巨物,沒有任何天敵,如今卻迅速衰減乃至幾乎消失,其背後的原因不得不說也是一個迷。
在網上,關於巨魾消失的原因,各種猜測和探討都很多。
其實,在長江君看來,根源都在於人類活動加劇,對江河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導致這些原本需要廣闊棲息地的龐然巨物,失去了必要的生存空間。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江河生態保護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
相信隨著大眾生態保護意識的覺醒,只要我們在生態保護工作上做得更多、更好,這些神奇的江河巨物,還有重新出現繁盛起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