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西地區的暴雨,也是令整個珠江水系水位暴漲,一些江段水流加劇,江中野生魚也是紛紛靠岸躲避湍流。
這自然引來許多釣魚愛好者的聚集江邊,其中就有廣西貴港一位釣魚人釣獲一種「兇猛掠食魚」,令人驚奇。
鬱江裡釣到的「新奇魚種」
鬱江是珠江在廣西境內的支流之一,常見魚種有鯉魚、草魚、鯪魚和鯰魚等。
然而這條兇猛掠食魚,全身青綠色鱗片,可吞下拳頭的大嘴,背鰭和鰓殼像鱖魚一樣堅硬,且「扎人一下」很疼,顯然不是珠江裡的原生魚。
原來,這是一條外來入侵物種,美國大口黑鱸魚,俗稱大嘴黑鱸、加州鱸魚等。
大嘴黑鱸是一種兇猛淡水掠食魚,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流域,近年來作為一種上佳食用魚被引入我國,多存在於養殖水域,在廣西的自然江河裡確實比較少見。
不過,從整個珠江水系來看,釣上美國大嘴黑鱸(即市場上叫的加州鱸魚)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
尤其是在廣東境內珠江水域,黑鱸魚快成了珠江裡的一種「常規魚種」,許多市民捕魚、垂釣時,經常能碰到它們的身影!
廣州珠江裡黑鱸數量已不少
「珠江裡經常釣到的,一般打海竿釣的多一點,這個魚不怎麼靠岸,年輕人用路亞更好釣。」
廣州的讀者劉師傅跟我們介紹道,珠江裡釣到加州鱸魚(即黑鱸)很正常,一般用蚯蚓釣紅眼魚(紅眼鯪)時常釣到。
這些河道裡黑鱸是從哪來的?
有人認為是人為放生,廣東廣西放生流行,許多放生者也並沒有相關的生態知識,導致許多外來物種被放入江河裡。
不過,在長江君看來,黑鱸魚更主要的入侵途徑,還是養殖逃。
兩廣地區都是黑鱸魚的養殖重地,每年的洪水,會將大量養殖黑鱸衝入自然水系,最後大多匯聚珠江。
黑鱸有沒有機會成為珠江水系的「新霸主」?
關心生態的朋友,大概對珠江水系的「外來物種入侵亂象」有一定的了解,羅非魚、清道夫、巴西龜甚至食人鯧、鱷雀鱔、巨骨舌魚,在珠江裡「戰成一鍋粥」……
而這種最大能長到半米長、十多斤的大嘴黑鱸,有可能後來居上,「統治」珠江水系嗎?
理論上是有機會的,畢竟在黑鱸原產地的北美,它們就是河道中的頂級掠食者,穩穩佔據食物鏈的頂端。
這是因為黑鱸雖然個頭不算龐大,但其掠食能力卻很強,能吞下幾乎跟它體型相近的其他野生魚。
(珠江裡密密麻麻的「指甲非」,都是黑鱸魚的「美味食物」)
——以羅非魚為例,本土的鯰魚、黑魚、鱖魚,因為其「寬大」的體型,加上尖銳的背鰭,是沒辦法捕食羅非魚的,但黑鱸卻可以將其吞下。
不過,從目前的現實來看,黑鱸魚的種群數量,在珠江裡所有魚種中,還是排不到前列。
限制黑鱸魚種群增長的因素,長江君認為,原因有三:第一是水質,第二是黑鱸更受吃客們「喜愛」,因此受捕撈、垂釣的影響更大;還有第三,更關鍵的是珠江生態,不適合黑鱸繁殖產卵。
長江君查閱水產資料後發現,剛孵化出來的黑鱸幼魚,以輪蟲和無節幼蟲為食,而這些原腔動物是江河生態的底層成員,往往受江河生態環境變化最大。
在如今的珠江生態下,此類物種受影響也是最大,因此很難有黑鱸種群繁殖大爆發的環境基因。
不過,如果珠江水域治理成效慢慢顯現,珠江生態系統慢慢恢復健全之後,黑鱸魚還是有「崛起」的機會的。
當然,到時候或許許多人又會頭疼這種掠食魚「泛濫成災」了……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