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吃羅非魚,為何羅非魚還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2020-12-10 小白趣事錄

羅非魚作為一種可食性魚類,擁有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刺少等眾多優點,關鍵是羅非魚的做法還多種多樣,不管是燒烤,清蒸,又或者紅燒,都非常好吃,而且羅非魚相對其它魚類要便宜許多,因此物美價廉的羅非魚成為了中國吃貨的心頭好,不僅經常出現在自家餐桌上,更是夜宵燒烤攤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那中國人既然如此喜歡吃羅非魚,為什麼羅非魚還會在野外泛濫成災,成為高危入侵物種呢? 羅非魚是外來物種,它原本產於非洲地區的坦噶尼喀湖,也叫南洋鯽,羅非魚長相於我們熟知的鯽魚相似,因此很多人將它稱為非洲鯽魚,原本羅非魚並不只是一種魚,它指的是莫三比克的口孵非鯽屬的一類魚,如今的羅非魚被人們用來泛指慈鯛科非鯽屬和口孵非鯽屬等數種魚類。

羅非魚被引到我國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人工養殖的過程中,因為管理不到位,所以導致有些羅非魚從養殖場混入到江河湖泊裡面,知道羅非魚的朋友,都知道它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在大部分的水域都能生存,能很好的適應各類環境,而且它還是雜食性生物,因此水中的植物、藻類,以及小魚小蝦都可以成為羅非魚的盤中餐。

還有就是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年的時間足夠羅非魚繁衍孵化三代,也就是說一枚魚卵能在短短一年內成長為爺爺,一條羅非魚非常產卵量可高達1000多枚,而且孵化度成功率也高,因為羅非魚善於保護幼崽,在產下魚卵之後,羅非魚會採用口孵卵的方式保護幼崽,可保護其魚卵不被天敵吃掉,也避免了一些外在風險,提高了存活率,繁殖速度快加上是入侵物種,在我國幾乎沒有天敵,所以羅非魚很快的就佔據了南方的江河湖泊,在野外泛濫成災,成為南方地區主要入侵魚類之一,在珠江水系裡羅非魚已被認為高危入侵物種。

或許你會好奇中國人如此愛吃羅非魚,為什麼它還會在野外泛濫成災呢?其實我們餐桌上所見到的羅非魚,一般都是由人工養殖的,而野外生長的羅非魚通常不被接受,因為野生的羅非魚腥臭味非常重,而且口感差,最讓人介意的還是它的生長環境,前面我們說過羅非魚生存能力極強,能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不管是汙染嚴重的河流,還是臭水溝,以及下水道等環境都能生存,試想一下,如果你吃的魚是從這種環境撈起來的,你敢吃嘛,而人工養殖的羅非魚,有專業的飼養流程,消費者可放心食用,還有就是野外的羅飛魚一般都長得比較小,不僅漁民不喜歡,就連釣友也對嗤之以鼻,所以野外羅非魚泛濫成災一點都不意外。

其實對於人工養殖的羅非魚不僅中國人愛吃,歐美地區的人也愛吃,所以羅非魚在歐美地區,又有白肉三文魚的美稱,但羅非魚是喜溫的生物,無法適應寒冷的環境,所以歐美地區無法大量人工繁殖,所以他們想要吃到大量的羅非魚,只能依靠進口,而我國是羅非魚出口大國,每年都會出口大量的羅非魚給他們。

相關焦點

  • 羅非魚在我國泛濫成災,中國人卻都不吃,只能出口到日本了
    羅非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國南方地區,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魚,在野外的一些流域甚至出現了泛濫成災的情況,但是中國人卻不太愛吃這種魚,很多人認為它有一種土腥味,不如本土魚好吃,因此羅非魚在中國的銷量並不是特別好,這也是它能在野外地區泛濫成災的原因,但即便如此,中國的羅非魚養殖業依舊進如火如荼。
  • 鼠目寸光:在中國泛濫的羅非魚,卻通過出口大賺一筆,出口量全
    ,在中國南方地區,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魚類,甚至在市場上也有售賣這種魚,但其實羅非魚是一種外來物種,它的原產地是非洲地區,這是一種熱帶魚,生長快、產量高、食性雜、疾病少、繁殖力強,非常適合養殖,因此被中國人引進。
  • 不敢相信:在中國泛濫的羅非魚,卻通過出口大賺一筆,出口量全
    ,在中國南方地區,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魚類,甚至在市場上也有售賣這種魚,但其實羅非魚是一種外來物種,它的原產地是非洲地區,這是一種熱帶魚,生長快、產量高、食性雜、疾病少、繁殖力強,非常適合養殖,因此被中國人引進。
  • 羅非魚和清道夫,都是外來物種,為何羅非魚受歡迎,清道夫卻不行
    羅非魚和清道夫都屬於外來物種,為何有一種魚在國內那麼受歡迎,很多人都喜歡垂釣它們,把它們當作目標魚,而另一種魚卻沒人喜歡,還遭人唾罵呢?為何兩種都是魚,差別卻是那麼大呢,只要大家知道了其中原因,我相信大家想法都是一樣的。
  • 野外泛濫的羅非魚,是最好吃的淡水魚之一,老少皆宜
    近期,養魚老道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國內部分地區,羅非魚開始泛濫成災的報導,只要一談到某些入侵魚類泛濫成災,自然而然的,我們國人就會想到一個字,那就是:吃。最髒的應該是鯰魚,該吃照樣吃關於羅非魚是否可以食用這一點,我們未必就要全部去否認,如果是野外釣取的羅非魚,它們的生活水質到底如何?其實我們應該是一清二楚的,如果汙染過重的話,誰也不會去吃的。但是,如果要論攝食垃圾過多的魚類,最髒的,我認為反而應該是:鯰魚。
  • 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太受人待見,但開發潛力巨大
    我們知道,許多來自國外的物種,到了我們國內後會泛濫成災,影響生態系統平衡,這樣的物種就被定為外來入侵生物。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物種都有害,但也有一些具備開發利用的價值,比如小龍蝦,美國水蛙等。今天我們介紹的這種生物,來自非洲,雖然它不太受待見,但是卻具備很大的開發潛力。
  • 又一入侵物種泛濫成災,曾作為美食引入我國,如今卻成農村噩夢!
    又一入侵物種泛濫成災,曾作為美食引入我國,如今卻成農村噩夢! 說起入侵物種,不知道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筆者最先想到的,就是名滿天下的小龍蝦了。當年的小龍蝦,在美國可以說是泛濫成災。於是,有人就想到了中國。小龍蝦被中國引進之後,便迅速火爆了起來,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 美國黑鱸入侵珠江,羅非魚也難逃它捕食
    珠江是一個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匯聚而成的複合水系。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個省市,從而形成支流眾多、水道紛紜的特徵,並在下遊三角洲漫流成網河區。流域分布在廣東省境內的6個市縣,分別為虎門、蕉門、洪奇門(瀝)、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流入南海。
  • 南方河流屢現太陽魚,形似羅非魚但更兇猛,現令日本人慾哭無淚!
    外來物種入侵在當今全球貿易密切的趨勢下已屢見不鮮,有些是人為引入,有些則是意外。甭管人為還是意外,很多外來物種在沒有天敵抑制的情況下,都對各國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在外型上,太陽魚和羅非魚差不多一個樣,以致於太陽魚被人們經常錯認為羅非魚,但事實太陽魚更小、更兇猛。形似羅非魚,個頭小但更兇猛,會吞食其他魚類魚卵和幼魚!
  • 美國「大口」黑鱸入侵珠江,羅非魚也被它吞噬!
    珠江與南海相連,這裡盛產各種魚類資源,在這條河流裡,數量最龐大的莫過於羅非魚。這種魚類並非中國原產,它是一種外來物種,但是由於早期人類大量放生,加上繁育能力強,沒有太多的天敵,使得它們在珠江大量繁殖,可以算得上是這裡的魚類霸主。然而,羅非魚的時代似乎將要被大口黑鱸所取代,這是一種常見於北美地區的淡水魚,在上個世紀中後期引入了中國臺灣。
  • 兇猛黑鱸現身珠江,連羅非魚都難逃其捕食
    原來,這是一條外來入侵物種,美國大口黑鱸魚,俗稱大嘴黑鱸、加州鱸魚等。大嘴黑鱸是一種兇猛淡水掠食魚,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流域,近年來作為一種上佳食用魚被引入我國,多存在於養殖水域,在廣西的自然江河裡確實比較少見。
  • 說說引進的三種羅非魚,在釣魚人眼中老實憨厚,有些呆傻
    盛夏、金秋時節,是羅非魚生長最快的時候,攝食量大,喜在高溫水域中遊弋覓食,早晚沿岸邊在水體底層遊,中午在中上層遊動。用浮釣、底釣,都可以釣上魚。雖然羅非魚是釣魚人最熟悉的魚種之一,但是你對羅非魚到底了解多少呢?
  • 大廚教你醬燜羅非魚做法,上桌個個都愛吃,做法簡單易學,真香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道美味是魚魚,說起魚來在中華大地的做法那真的是太多了,簡直是數不盡的節奏呀,哈哈哈哈,而今天小編要做這個魚呢是醬燜羅非魚,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喜歡,羅非魚你們有愛吃的嗎或者是吃過嗎,如果沒有吃過的話可以試試味道還是不錯,但是這個還是要看自己的口味小編也不能保證你一定會喜歡
  • 660多種外來物種來襲,生態平衡面臨危機,這次我們該怎麼辦?
    而除了小龍蝦以外,羅非魚也面臨這樣的情況,儘管羅非魚是我國《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收錄的外來入侵物種,其中原名為尼羅羅非魚,是一種原產自非洲,後被我國引進的優質魚類,其肉質富含營養,且具有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的優點,深受國民喜愛,曾一度被吃到需要人工養殖,在外來入侵物種中可能算是「奇葩」。
  • 野外泛濫的入侵物種,淡水石斑魚,到底是何方神聖?
    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野外淡水石斑魚泛濫成災的報導,也有很多喜歡釣魚的釣友,經常會釣到一種所謂的淡水石斑魚,無一例外的把它們稱為入侵物種。既然它們是入侵物種,那就一定不是我國的原生魚,而在我國的很多地方,由於各地的叫法不同,我們的原生魚,諸如光唇魚、還有部分鱖魚品種,也可能被稱為:淡水石斑魚。
  • 冬季怎樣釣羅非魚?冬季時羅非魚喜歡哪種味型?冬釣羅非魚的技巧
    羅非魚,別名非洲鯽魚,原產自非洲,屬於熱帶魚類;它屬於廣鹽性魚類,繁殖力強,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分布於長江以南的沿海、水庫、湖泊、池塘、溪流、小河甚至溝渠中。到了冬季,如果水溫低於15℃,羅非魚會變得很難釣。當水溫低於10℃,羅非魚就開始死亡。那麼,冬季如何釣羅非魚?
  • 自帶「妖豔」氣質的羅非魚——彩虹鯛(紅羅非)
    抑或是入侵物種?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羅非魚還有一個隱藏屬性——觀賞。或許你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羅非魚有什麼好觀賞的,看它黯沉的體色?還是看它臃腫的身姿?不要誤會,這裡所指可供觀賞的羅非魚並不是羅非魚原種,而是尼羅羅非魚和莫三比克羅非魚在養殖雜交過程中產生突變的體色變異個體。
  • 美國鱸魚「出海」,中國年產47萬噸,如今已入侵長江?
    後來,大口黑鱸被引進其他國家和地區,由於性情兇猛、掠食性強、缺少天敵,很快就成為了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幼齡時期的加州鱸主要攝食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水生昆蟲的幼蟲,此時的威脅性還比較小。但當其體長達到10公分左右時,就會主動攻擊併吞食麥穗魚、鰟鮍等小型魚類,「水中霸王」便開始初露鋒芒。在野外,加州鱸的平均壽命長達10~16年,而在國內一般都是當年養成並上市,能活2年的加州鱸魚算是比較少見的。
  • 垂釣羅非魚的秘密:小小的魚鉤卻是大大的作為
    羅非魚是廣大釣友都熟悉的淡水魚類,對於各種魚類咱們釣魚人總是又愛又恨。大個體羅非魚的爆發力讓我們腎上腺素狂飆,而小羅非的瘋狂則是咱們心頭永遠的痛。其實想釣好羅非魚並不僅僅只是垂釣方式和餌料搭配的問題,影響垂釣羅非魚的還有經常性的脫鉤問題,因此垂釣羅非魚的魚鉤選擇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