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泛濫的入侵物種,淡水石斑魚,到底是何方神聖?

2021-01-08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野外淡水石斑魚泛濫成災的報導,也有很多喜歡釣魚的釣友,經常會釣到一種所謂的淡水石斑魚,無一例外的把它們稱為入侵物種。

既然它們是入侵物種,那就一定不是我國的原生魚,而在我國的很多地方,由於各地的叫法不同,我們的原生魚,諸如光唇魚、還有部分鱖魚品種,也可能被稱為:淡水石斑魚。

但是,經過諸多的圖片對比發現,我們在野外釣取到的那種,入侵的淡水石斑魚,和我們所飼養的一種觀賞魚,花老虎,在長相上完全一樣,原來,觀賞魚中的花老虎,它們還有另外的一個名字。

花身副麗魚,是個什麼東東?

花身副麗魚, 屬鱸形目、麗魚科魚類,它們的別名:淡水石斑魚、花老虎魚、美洲虎鯛、馬拉麗體魚、馬那瓜麗體魚、 美麗羅非魚等。

說起麗魚科魚類,我們所熟知的金菠蘿魚,它們還有一個別名,叫做:莊嚴麗體魚。

包括了燕魚、七彩、羅漢魚、綠巨人、紅尾皇冠、火口魚等,都與麗魚科有一定的關係或者淵源,也就是說,它們都是慈鯛科觀賞魚,要麼會有嚴重的護幼習性,要麼都是體型寬廣、性格殘暴的品種。

花老虎魚,顯然是把這兩個特性全部佔滿了。

它們的原產地在南美洲的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的大西洋水系, 模式產地為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

而我們俗稱的花老虎魚、還有入侵物種,淡水石斑魚,據資料介紹,它們所有的原產地都共同指向了一個地方:尼加拉瓜的馬那瓜。

我們也可以看看釣友們上傳的圖片,至少這張圖片可以確定無疑,它就是熱帶中的慈鯛科觀賞魚:花老虎。

資料顯示:花身副麗魚被作為觀賞魚和食用魚,引入世界各地。於1988年引入臺灣,1996年經臺灣引入大陸,同時作為食用魚和觀賞魚來飼養。

截至目前,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江西、臺灣等地水域均有發現,岷江水系,長江部分支流並也有分布,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收錄。

花身副麗魚的基本習性和花老虎無異

花身副麗魚屬於淡水魚類,主要棲息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均在淡水中生長,也可在適應少量鹽度的水質,其適宜的水溫範圍在20到30度之間,當水溫下降至20度以下時,活力不旺、15度以下可能死亡。

花身副麗魚屬於純肉食性魚類,以其他魚類,或者其他水生生物為食,性格殘暴、好鬥、極具侵略性,最大體長可達20釐米以上。

它們的性成熟年齡為一年,有鑄造巢穴或者在光滑的石塊上產卵的習性,屬於自由戀愛型,自行配對,然後雌雄雙方共同驅趕其它魚類,直到小魚出生後,依然保護小魚成長,直到小魚可以自由覓食,每窩的產卵量,在幾百上千尾不等。

體色多於變換,可以和羅漢魚抗衡,之所以逐漸淡出觀賞魚市場,就是因為其好鬥的習性

飼養過羅漢魚的魚友都知道,這些觀賞魚的體色,會隨著環境、燈光、以及它們的生長期或者心情,而不斷變換的,所以看起來,同樣都是花老虎魚,但是在體色和紋路上可能相差巨大。

在某些比較暗淡的環境裡,花老虎魚會出現更為黑暗的體色,而在燈光較為明亮或者花老虎魚的亞成魚時期,它們則會呈現出有一定斑紋的金黃色,在它們極度害怕的時候,身上的暗斑也會有所增加,在燈光特別明亮的時候,可能黑斑完全消失……

各種情況不同,它們的體色絕對不一樣,或者說在池塘裡飼養和在水族箱中飼養,它們絕對不會是同一體色,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魚友釣取的花老虎是黑色的,而有的花老虎在魚缸裡就是金黃色的虎紋,要不然,它們也不可能有花老虎這個名字。

在熱帶觀賞魚中,特別是慈鯛科中大型觀賞魚,我們認為比較厲害的品種,會有各類的火口魚或者羅漢魚、十間、紅尾皇冠等等,若論起個頭來說,道氏火口成年後可以秒殺一切,次之為羅漢魚,再次之就是十間魚。

而一條成年的花老虎魚,是可以和十間或者羅漢魚對著幹的,紅尾皇冠在花老虎面前,幾乎是不值一提的。

由此可見,這種所謂的淡水石斑魚會有多兇悍,一個是它們的性格所致,比它們個小的或者體型相當的其他魚類,都會被它們給輕鬆幹掉,再一個,它們對於幼魚的保護性又很好,如果水溫適合,是可以連續繁殖三五個月的,至少每月一窩沒有什麼問題,而且,幼魚的成活率很高很高。

這個性格、這個產量,足以使它們在野外環境迅速繁殖和泛濫,除非是遭遇到比它們更大的天敵或者是水溫問題,才有可能導致它們的死亡。

真正的石斑魚來自於海洋,最大的個體可以長到兩三米,是一種大型魚類

而真正的石斑魚,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品種多達上百種,部分品種是可以淡化飼養的。

比如說其中最大個體的,就是龍膽石斑魚,它們是可以輕鬆長到兩米以上的,體重可達400多公斤,主要產地在東南亞和澳洲海域,我國的南海也有少量發現。

前些年曾經有一種觀賞魚非常的流行,它們的體色豔麗,以黃色的花斑為主,並且個體巨大、性格兇猛,被稱為花尾躉,它們就是一種被淡化的石斑魚,據傳在水族箱裡可以長到80釐米以上,它們可能與龍膽石斑魚有一定的淵源,因為龍膽石斑魚也被稱作龍躉。

所以說,石斑魚的種類還是繽紛複雜的,未必是我們看似差不多的觀賞魚,都一定是石斑魚,比如說我們原生的鱖魚,看起來和石斑魚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如果我們在魚缸裡飼養有花老虎魚,那就不要再去把它們輕易放生了,會對原生魚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茂名一條河物種入侵,烏龜泛濫,都是愛心人士「好心辦壞事」?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腳步越來越快,國家和國家的交流越來越深入,物種入侵變成了稀鬆平常的事情。這些物種跟隨著人類的流動,逐漸滲入到其他的國家,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如果我們突然見到了一些不常見到的物種,那麼它很有可能就是入侵物種。
  • 石斑魚也可以淡水養殖,關於淡水石斑魚產卵孵化的一些知識點
    小劉話三農:石斑魚也可以淡水養殖,關於淡水石斑魚產卵孵化的一些知識點相信很多人在飯店點菜的時候都看到過一種價格比較高的魚,它就是石斑魚。它是一種海裡的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海魚。在人們的印象中海魚似乎就是比河魚要貴上不少,而且它們的肉質更加的鮮美,很多人就覺得海魚比河魚的營養價值要更高,不過確實如此。
  • 美國泛濫亞洲鯉魚,澳大利亞泛濫歐洲野兔,我國有物種入侵嗎?
    外來物種入侵對本地的生態系統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每個國家對於外來物種的防控都很嚴格。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過程,實際上與很多其它物種都會產生交集,例如被其它物種吃掉或者吃掉其它物種。但是外來物種入侵,就打破了這個制約,因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它們不存在天敵,對於當地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它們就像是旁觀者一樣,根本不需要擔心天敵的存在,因此在舒適的環境中過度繁殖,最後數量一發不可控制,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澳洲橫行的野兔了,這些野兔都要追溯至18世紀,它們是隨著歐洲人來到澳洲這片土地的。
  • 這種魚在非洲肆意橫行,如今又想來入侵中國?中國吃貨:等你入鍋
    說起入侵物種,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們國家最典型的入侵物種就是小龍蝦,可惜小龍蝦自己也未曾想到,曾在歐洲各國「稱霸天下」的一方霸主,有一天也會敗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面。現在無論是哪個城市,只要是出門逛夜市,幾乎很難看不到小龍蝦的身影。
  • 逃竄的「盤中餐」:牛蛙和小龍蝦 | 物種入侵13
    這些並不是天方夜譚,入侵到野外的牛蛙和小龍蝦,無論是數量,還是體型,都絕對對得起它們「入侵物種」的這個名頭。 你知道嗎,自從引入以來,牛蛙在不經意間已經入侵到野外,成為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等多國的入侵物種,也因此被列為「全球100種最具危害的入侵種」。
  • 四川發現太陽魚蹤跡,這種日本的入侵物種,會在我國泛濫嗎?
    中國人對於入侵物種,應該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前後小龍蝦,後友非洲大蝸牛,這些離我們的生活都特別的近。每次一有生物在我們這泛濫,都會友網友好奇:這玩意能不能吃!畢竟,中國可是能靠吃來治入侵物種的。入侵物種之所以能夠泛濫,是因為他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在這邊的各種生態環境有利於它的生長,再加上沒有天氣繁殖的也快,很快就會在這個地區泛濫並且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給當地帶來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最近,有人在四川發現了太陽魚的蹤跡,並且已經開始快速的繁殖。
  • 野外泛濫的羅非魚,是最好吃的淡水魚之一,老少皆宜
    近期,養魚老道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國內部分地區,羅非魚開始泛濫成災的報導,只要一談到某些入侵魚類泛濫成災,自然而然的,我們國人就會想到一個字,那就是:吃。最髒的應該是鯰魚,該吃照樣吃關於羅非魚是否可以食用這一點,我們未必就要全部去否認,如果是野外釣取的羅非魚,它們的生活水質到底如何?其實我們應該是一清二楚的,如果汙染過重的話,誰也不會去吃的。但是,如果要論攝食垃圾過多的魚類,最髒的,我認為反而應該是:鯰魚。
  • 「 吃掉」美國南方的入侵物種,原產地中國,被稱為「巨口怪獸」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就連物種入侵,都開始走全球化路線了,由於人類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並且活動的越來越頻繁,很多物種跟隨著人類的腳步,也開始在世界各地都活動起來,有的物種競爭性比較強,就成為了全球性的入侵物種。
  • 淡水石斑魚人工我們該怎麼來養殖
    淡水石斑魚人工養殖有這些常見問題?淡水石斑魚原產地於中美洲尼加拉瓜,石斑魚是一種生長發育更快、耐氧合、抗病能力強的淡水魚,並且外觀設計美觀大方、肉質地美味、營養價值豐富多彩,既能夠作為貨品魚,又能夠作為欣賞魚類,那麼,淡水石斑魚可以人工養殖嗎,下邊一起來了解一下淡水養殖時留意的難題。
  • 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入侵長江,四川數量激增,中國吃貨能解決嗎?
    近年來隨著各國之間的國際交往活動越來越多,入侵物種也變成了一個見怪不怪的話題。入侵物種作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會為此頭疼。而關於同一個物種,可能每個國家的解決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說此前曾在歐洲橫行霸道的小龍蝦,來到了中國以後卻成為了人們夜宵的最佳選擇。
  • 中國人愛吃羅非魚,為何羅非魚還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那中國人既然如此喜歡吃羅非魚,為什麼羅非魚還會在野外泛濫成災,成為高危入侵物種呢? 羅非魚是外來物種,它原本產於非洲地區的坦噶尼喀湖,也叫南洋鯽,羅非魚長相於我們熟知的鯽魚相似,因此很多人將它稱為非洲鯽魚,原本羅非魚並不只是一種魚,它指的是莫三比克的口孵非鯽屬的一類魚,如今的羅非魚被人們用來泛指慈鯛科非鯽屬和口孵非鯽屬等數種魚類。
  • 這是入侵物種大口黑鱸
    △有釣友稱這是入侵物種那麼究竟何為「大口黑鱸」,它們到底算不算外來物種?會不會對本地魚類構成威脅?網絡上的各種觀點也是涇渭分明,褒貶不一。經查,這種大口黑鱸原產自北美洲,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廣東。但國內這種魚的資源很少,因此不少釣友選擇在野外放生這種魚,這種行為在去年的路亞圈裡也曾經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隨意放生這種大口黑鱸會給本地魚類資源帶來毀滅性的傷害。比如目前在湖南、四川等地,這種鱸魚在局部區域已經有泛濫的趨勢,整個魚塘裡都是這種小鱸魚,把魚苗都吃光了,別的魚種都已經絕跡。
  • 筍殼魚入侵中國40年:從泛濫成災到快要滅絕,現在價格一斤六十元
    物種入侵事件,大家都不知道, 現在是世界一體化的時代,各國交流越來越多,物種入侵事件,在各國非常普通,中國面積居世界第三,周圍也有很多鄰國,自然也遇到了很多物種入侵事件,世界上的入侵物種,一半以上入侵過中國。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專家:十年禁漁期將至 小心外來物種「鑽空...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篇文章,標題為「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幾年時間數量劇增,會泛濫嗎?」文章提到,作為外來物種的太陽魚正在四川地區悄然蔓延,而這種長相類似鯽魚的魚類,曾在日本引起了一場生態災難,一度把日本珍貴的鰟鮍魚逼上了絕路。
  • 繼野兔之後,澳洲再被「泛濫物種」困擾,專家提議讓國人接受不來
    但作為一個脫離大陸的離島國家,澳大利亞也因為遠離主大陸的緣故擁有了很多獨特的動植物資源,就比如該國裡頭的袋鼠,考拉和鴨嘴獸都是這裡獨特的物種,但同樣也是因為如此,澳洲也屢屢遭遇一個問題,那就是「物種入侵」。
  • 鱷雀鱔:它是史前「活化石」,為何成為各國明令禁止的入侵物種?
    有著「幽靈火箭」之稱的鱷雀鱔是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300萬年了,而鱷雀鱔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了一億年,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種群最為繁盛,曾經是地球霸主的恐龍也滅絕了,為什麼鱷雀鱔會存活至今而且還聲名狼藉呢?
  • 大口黑鱸是「外來物種」不能再作為路亞對象魚了嗎?
    外來物種黑鱸 如今在我們市場上最常見的淡水「鱸魚」並不是我們國家的本土物種,而是來自美國的大口黑鱸,它在中國是不折不扣的外來物種。鱸魚肉質不錯,沒有什麼骨頭,價格也比同類產品便宜很多,是日常吃魚不錯的選擇。
  • 帶你看看:原產美洲的入侵物種,中國人將它當美食,如今卻釀下
    ,並且在野外泛濫成災的人情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很多認為中國沒有什麼入侵物種,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以前遍布各大水域的水葫蘆,路邊的雜草加拿大一枝黃,水域中的清道夫,小龍蝦等等,都是入侵物種。
  • 養殖淡水石斑魚技術:不同的生長階段,飼養方式有什麼不同
    淡水石斑魚,它是一種偏肉食性的魚類,仔魚在放養的時候,以浮遊動物為食。隨著淡水石斑魚在不斷的生長,它的飲食量也逐漸的增大,因此在這吃浮遊動物也逐漸的減少,已經滿足不了淡水石斑魚的飲食量。因此在飼養過程中一定要定期的餵它食物,或者是可以通過追肥的方法來培育浮遊動物,還可以問一些豆漿,這樣也能讓淡水石斑魚更好的存活。
  • 速生槐葉蘋,一度被視為惡性入侵卻難覓蹤跡的物種
    運氣好的話或許能夠偶爾在花卉市場的水族館內一睹它的芳容,但在野外的水環境中卻是蹤影難尋。然而就是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速生槐葉蘋,卻一度被視為「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生物」之一,在中國也被老專家們認定為局部入侵種。下面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的貌似神秘的面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