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銀河證券
報告摘要
產業路徑逐漸清晰,產業前景漸明。
從2010年以車載信息娛樂服務為核心的「車聯網」概念的萌芽, 到2016年以行車安全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技術路線的提出,再到2017年LTE-V2X標準的確定開啟商業化進程,從2020年開始5G逐步替代LTE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至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經歷了10 年摸索,產業路徑逐漸清晰,產業前景漸明。
C-V2X、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技術、政策協同四大驅動因素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共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最核心的驅動因素是V2X,因為車路協同得到發展,L4/L5級自動 駕駛才有可能實現。而對於L4和L5級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是必備項。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受到政策影響較大,因為其跨行業、跨領域屬性突出,涉及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交通等多個產業及主管部門, 因此產業架構複雜,需要多方協同推進。通過跟蹤四個驅動因素的發 展情況可以獲知產業現狀。
C-V2X 產業化部署處於導入期。
2019-2021年為C-V2X產業化部署導入期,我國正積極開展車路協同測試示範。V2X車載終端開始量產裝車,預計2025年C-V2X模組的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08億。路側設施在各地試點示範建設後,解決了一些交通問題,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預計2025年路側設施(包 括雷達、攝像頭等)的市場規模將超過400億元。這兩塊參與者均較多,競爭激烈,布局較為全面的公司有華為、萬集科技、千方科技等。
自動駕駛:L3接近量產,L4處於研發和小規模測試階段。
從L2/L3主要車型的銷量數據來看,一汽大眾、長安汽車等表現較好。自動駕駛其環境感知層當前技術難點主要在於傳感器的精度和算力無法達到要求,提供計算機視覺算法的公司包括商湯科技、曠視科技、虹軟科技等,提供算力平臺及視覺解決方案的公司主要有地平線、縱目科技、環宇智行、東軟集團等。規劃決策層的技術難點是AI算力、複雜環境數據及仿真測試能力均存在不足,這一層面提供算法和軟體服務的包括Momenta、馭勢科技、圖森未來、Plus Ai等。
投資建議:
總體來說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程走在世界前列,得到政策大力支持。《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已發布,目標L2、L3級在2025年新車銷量佔比中達到50%,2030年達到70%。我們建議可以圍繞C-V2X、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等產業鏈環節,以及智能座艙等需求場景挖掘投資機會,相關公司有道通科技、虹軟科技、中科創達、萬集科技、千方科技、鴻泉物聯、四維圖新等。
風險提示:
政策風險。技術風險。下遊行業景氣度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