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河南平頂山市某中學考場,一女生在考試過程突然撕毀了其他兩位考生的答題卡,#高考生考場撕毀兩考生答題卡#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
撕別人答題卡,這麼惡劣的行為,可能是高考歷史上的頭一例。
考生撕試卷的背後:「大孩子」的心理問題出在哪裡?
事情過後,有該考生的同學猜測:她可能考試壓力過大,導致了心態崩潰。
但網友們仍然不買帳,質疑這名考生為什麼不撕自己的,認為單純就是心理扭曲,考試發揮不好,拉別人墊背。
我們對這名考生先不去做任何批判,因為普通人確實不知道當事人是怎麼想的。但從同學和網友的言論中,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名考生的心理出現了很大問題。
高考本身不止是知識水平的考驗,也是對一個人心理素質的挑戰。按這名考生的動作來說,很有可能以後融入社會,開始新工作新生活都會遇到同樣的阻礙。
這件事故中,撕壞的不是答題卡,而是當事人和家長的心。很多家長都能體會到,考試在即,自己可能比孩子還要緊張焦慮,甚至忍不住地給孩子灌輸成敗在此一舉的想法。
於是,孩子有了過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素質不好的孩子更是產生畏懼。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越考不好。
暑期在家帶娃:「小孩子」如何悄悄拔尖?
一位即將成人的高考生都這麼脆弱,更別說小孩子了,尤其是屬於3-6歲心理敏感期的小學生。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想培養出心態健康、理想出色的孩子,難上加難。
每家的育兒經都同樣難念。拿這個正當火熱的暑假來說,你把自己的孩子丟進了培訓班嗎?孩子的行為表現好不好?心理狀態健不健康?
這樣分析下來,確實是個兩難的境況:
把孩子交給培訓班,怕孩子心理壓力過大,產生抵抗情緒。孩子在家,家長有心無力,看著孩子冒出各種壞毛病,放飛自我、做事磨蹭、沉迷手機。
我們拿很多家長苦不堪言的兒童拖延症來說,它的危害,遠比眼下造成的困擾影響更為長遠。舉個例子,周一的早晨,孩子在床上磨蹭,不情願刷牙洗臉,早飯都快涼了。
對於家長:擾斷生活節奏。周一上班高峰期,因為孩子的拖拉,你可能會晚到幾分鐘,錯過早會,推遲工作計劃,一天不怎麼順心。回到家看著孩子又在玩手機,氣不打一處來,形成負面反饋,親子關係陷入壞循環。對於孩子:磨蹭變成懶惰。無論是威懾還是耐心哄,孩子的磨蹭都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反而會造成逆反心理,或者成為孩子向索求父母的手段,久而久之,今天的磨蹭變成了明天的懶惰,甚至出現自閉、時間意識差等症狀以及壞習慣。就像高考是孩子成年的考驗,帶孩子成年,則是父母的考驗。當我們背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就註定與孩子共同成長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暑假就是個非常好的機會,既能增進親子之間的相處時間和感情,又能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通過科學的管教方法讓孩子改掉壞毛病,變得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