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理學:學習情緒的產生原因,應對負面情緒

2020-12-18 Knight日記簿

在所有的物種當中,人類的情緒最為豐富。

當面對壓力,情緒使我們精神集中;當面對危險,我們會心跳加速、步伐加快;當聽到不好的消息,我們會眼含淚水;當收穫期待已久的成功,我們會手舞足蹈、語無倫次。

情緒從何而來?情緒的構成是什麼?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學習分享「情緒心理學」。

人類的情緒最為豐富

情緒的組成

情緒(emotion)實際上並不是單一的心理表現,而是一種混合物。現代心理學家一般認為,情緒由生理喚醒,行為和意識組成。

比如恐懼的情緒,生理喚醒就是心跳的加快和血壓升高等自主生理活動;行為就是愣住或者逃跑等身體行動;意識就是知道自己害怕的思維和認知。

電影《羅拉快跑》

但我們是因為害怕才心跳加快並逃跑,還是因為心跳加快才意識到我們在害怕呢?情緒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人們通常的理解是,因為傷心所以哭泣,因為生氣所以發抖,因為害怕所以心跳加速,因為愛所有愛。總之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因為有了情緒才有了身體的反應和行為。

然而心理學家研究顯示,情緒是在生理喚醒之後才形成的。

當身體平靜時,情緒也會平靜

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

有兩種解釋情緒產生原因的理論。其中一個是詹姆斯-蘭格理論,它揭示了有的情緒是由生理喚醒產生的。比如突發的危險,我們往往是瞬間做出規避危險的舉動,然後才會有心跳加快的生理喚醒,並逐漸感覺到害怕;當我們面對黑暗的陌生環境,緩慢的腳步、屏住的呼吸和放大的瞳孔是適應性的行為,而後我們才會先害怕。

心跳的變化導致了恐懼的情緒

對這個理論我是深有感觸的。曾經我並不知道自己恐高,直到一次興致勃勃的和朋友去玻璃棧道遊玩,在我無所畏懼地向玻璃邁出第一步之後,心跳突然加快,整個人忽然就像中了葵花點穴手一樣動彈不得,這時候我才知道我原來是害怕的。這就是典型的心理喚醒產生的情緒。

國內某地的玻璃棧道

雙因素情緒理論

另一個理論是由心理學家沙克特和巴德提出的雙因素理論(wwo-factor theory)雙因素理論認為有時生理喚醒和認知共同導致了我們的情緒形成

一項心理學實驗也證明了這個理論:當被試組在不知情時被注入腎上腺素——這會引起心跳加快,而對照組則是被注射生理鹽水,當被試組和對照組同時處於憤怒的環境中或者開心的環境中時,被試組由於生理喚醒和不同的認知更多的報告產生了相應的情緒。

心跳加速可以是憤怒也可能是喜悅

由於雙因素效應的存在,我們就可以理解情緒的外溢效應(spollover effect),來自不同情緒的生理喚醒會有溢出,在一定認知下轉移成另外一種情緒。溢出效應體現在容易被煽動的情緒,比如球迷的砸電視、球場群體暴力衝突等行為。觀看球賽時的興奮的情緒會帶來的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等生理喚醒,這時當出現球隊失誤或者其他人不友好的舉動,就會讓球迷的興奮情緒轉移成為對憤怒的認知,繼而讓事件升級。

足球場的暴力是典型的外溢效應

負面情緒的成因

心理學家伊扎德的理論認為,人類有10種基本情緒:快樂、興奮、驚訝、悲傷、憤怒、厭惡、輕視、恐懼、害羞和內疚。這些情緒大多在我們的嬰兒時期就已經發展完成,而除此之外的情緒,諸如:懊惱、悔恨、自卑等等複雜情緒都是10種基本情緒的混合體

複雜情緒是基本情緒的混合

由雙因素理論可以知道,複雜的負面情緒來自於人的自我解釋和自我預期,特別是高強度的負面情緒體驗大部分都是由於自我解釋造成。我們會將普遍事件個人化,比如:長期的加班是因為領導欺負你老實、表白失敗是因為你是個窮小子,然後又會將情緒泛化,比如:當朋友開了幾句玩笑就認為他也欺負你、你認為不會再有愛你和關心你了。

憂傷的背影來自憂傷的情緒

事實上,不同的人對於同一消極事件產生的情緒可能完全不同,這取決於我們的歸因方式,當歸因在自身就會產生自卑、懊悔等消極情緒,當歸因在外部就會產生憤怒等負面情緒。

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當認知到消極事件的普遍性併合理分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作用後,往往我們就能平靜地接受消極事件,可以理性地處理負面情緒。而當理性無法控制情緒時,我們如何處理呢?

詹姆斯-蘭格理論告訴我們,生理喚醒會生成情緒。利用這個理論,當我們被負面情緒困擾時,我們要做的不是讓悲傷逆流成河,因為盡情的發洩情緒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因為你的生理喚醒一直保持在激發狀態。

宣洩負面情緒只會讓負面情緒增加

真正能擺脫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生理狀態。就像五月天的那首《悲傷的人別聽慢歌》,絕望時擦乾眼淚並開始運動,懊惱時深呼吸並開始冥想或睡上一會,自卑時看場恐怖電影或聽聽搖滾樂,當你的行為和生理狀態有所改變,負面情緒就會慢慢消退。

世間紛擾轉瞬即逝,而自然卻有一種永恆的魅力,當我們專注於陽光、風雨、城市的噪音和腳底的摩擦等細微感受,消極情緒會慢慢地轉移和消散,我們就能學會更積極地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平靜的心和感受會讓我們更加積極

相關焦點

  • 一周心理學:負面情緒是如何讓一個人失控的?
    這裡是一周心理學 每周教你一個心理學小知識 上周我們談到,因為「負面偏好」的緣故,我們會更加傾向注意負面的事件,導致容易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這周我們接著來聊負面情緒。
  • 心理學:了解我們的情緒,談談幾種具體的負面情緒
    生氣、憤怒、暴躁等情緒統稱為負面情緒,喜悅、高興、溫和的情緒統稱為正面情緒。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會給人帶來痛苦悲傷。但是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一樣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學認為他們該被接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些情緒。
  • 積極情緒VS負面情緒?你快樂嗎?30幾歲的人真該學點心理學!
    答案是——想要更快樂,可以學習「心理學」!原因如下。一、「快樂」的「敵人」是各種「負面情緒」。學習心理學後,就可以遊刃有餘地應對各種「負面情緒」,為「快樂」掃清障礙。學習心理學後,就可以知道如何讓快樂從內心而生。畢竟,所有人都遲早會意識到,「心理學」是每個人都應會的基本功。
  • 心理學情緒解讀:你的情緒裡,藏著孩子的世界觀
    與成人相比,孩子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情緒化的問題更加嚴重,如果在童年沒有養成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這就是本文包麻麻要跟探討的問題。在心理學上,情緒是這樣被定義的:情緒是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總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喜、怒、哀、樂、憂、懼等等。
  • 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應對「負面情緒」?巧用這3招,讓情緒更積極
    所以,想要消除由落差感產生的負面情緒,首先就要區分真煩惱和假煩惱的存在。既然真煩惱引發的負面情緒是真實存在的,那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所有擁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喜怒哀樂才是人生百態,不需要排斥負面情緒,要試著去接納。
  • 心理學知識科普:焦慮情緒是怎樣產生的?
    每天更新系統化心理學專業知識,避免碎片化知識輸入焦慮情緒不是焦慮症美國心理學會(The American P焦慮情緒不是焦慮症。焦慮症是指失去有效處理和應對生活中出現情緒起伏的控制能力。焦慮症患者會對真實存在的事件或者毫無根據的事件和威脅保持長期的擔心和焦慮。APA將焦慮症患者描述為「反覆出現侵擾性想法或擔憂」。 一旦焦慮症進入疾病階段,就會干擾正常的生活[1]。誘發焦慮的因素。研究表明,導致焦慮情緒產生的因素有很多,分為內部生物學因素和外部因素。
  • 你常常被負面情緒困擾麼?怎麼釋放和解決負面情緒
    一、解決負面情緒第一步:認識負面情緒,了解其積極的一面負面情緒,心理學上將消極的情緒體驗統稱為負面情緒,並且負面情緒往往會帶來負面的生理影響,胸悶、心跳加速、口乾舌燥等各種身體不適感,嚴重的情況會導致生理疾病或抑鬱症等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 心轉病移:負面情緒傷人,走出情緒困擾,喚醒自愈潛能!
    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得人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家庭關係不和諧、工作不順心產生的壓抑、焦慮等負面情緒不斷產生並累積在身體中無法疏導,在身體各部位形成淤堵,久而久之,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出現各種疾病或者加劇病情
  • 排解負面情緒的小方法
    心理學上有個「踢貓效應」,它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 如何認識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
    有統計顯示,心理學領域對悲傷、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的研究報告數量,比喜悅和其他正面情緒的多出17倍。最重要的正面情緒往往被我們忽略。所以在這裡,我們先不講負面情緒會怎樣影響身心健康,而是要強調正面情緒的作用,講講正面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 心理學:如何正確處理負面情緒?學會這4種方法,讓你受益匪淺
    2、為情緒命名/給情緒貼標籤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負面情緒產生時,都會覺得情緒來得莫名其妙。因為不知道是憤怒、是委屈還是其他,只是在發洩,從來沒有了解過自己的情緒是源於什麼?研究表明,當我們出現負面情緒時,不要一味的發洩,而是說出自己的情緒是源於哪裡,就會在意識裡面對這樣的情緒重新做出判斷,減弱情緒對我們的影響力。
  • 孩子有負面情緒怎麼辦?不要做情緒抹殺家長,容易害了孩子
    生活當中必然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所以說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肯定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但是有些家長解決孩子負面情緒的方法是非常殘忍的,以至於對於孩子而言並沒有任何好處。
  • 2021考研心理學知識點: 情緒的種類
    每一種基本情緒都有它的生理機制、內部體驗和外部表現,並有不同的適應功能。當代心理學家常把喜怒哀懼看做是最基本的情緒。基本情緒可以分為兩類: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是與接近行為相伴隨產生的情緒,包括快樂、興趣、滿足和愛等。一般認為,積極情緒有三個重要的適應功能,即支持應對、緩解壓力、恢復被壓力消耗的資源。而消極情緒是與迴避行為相伴隨產生的情緒,如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心理學家發現,有著興趣愛好的孩子,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學習能力也會更強,同時也有著更強大的意志力。這種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能夠讓孩子體會酣暢淋漓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快樂的重要來源,所以當孩子對某件事物感興趣,家長應該鼓勵他,讓他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中,內心獲得足夠的滿足感。
  • 「一日即一生」:克服負面情緒的四個方法
    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事情,並且會很輕易被這些事情影響,產生各種情緒。一、什麼是負面情緒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面情緒,人們之所以這樣稱呼這些情緒,是因為此類情緒體驗是不積極的,身體也會有不適感,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的順利進行,進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傷害。一時的負面情緒可能只會讓你心情不好一陣子,過一段時間就恢復了,可是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的圍繞下,我們會慢慢受其影響,最後深陷負面影響無法自拔。
  • 心理學:當你無法抑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就嘗試這樣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負面情緒來的時候,你抓狂的樣子自己知道嗎? 如今的負面情緒,似乎已經從早期的抓狂、煩躁、憤怒、厲聲尖叫、想打架鬥毆、殺人放火等極端外化的形式和內容,悄悄轉變成了一種十分符合現代文明社會要求的方式:表面陽光開朗、光彩照人,背後以淚洗面、毫無生存動力、動不動就想割腕自殺的抑鬱症。 當一個人無法抑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時,該怎麼辦呢?
  • 如何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圖:來自網絡近日,看到一名武漢女護士戴著口罩、穿著防護服在氣溫30度的室外為群眾做核酸檢測工作,一刻不得休息,午飯也沒有吃,中暑後坐在路邊情緒突然崩潰大哭。當女護士坐下那一刻,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想起工作的不易,情緒爆發,繼而大哭。
  • 孩子有負面情緒,父母該怎麼安撫?嘗試用「情緒容器」來解決問題
    學習成績出現下滑我們可以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學習,幫助孩子找到更正確的學習方法,這些問題都很好解決,但很多家長都曾表示,讓他們最為苦惱的,其實是孩子的情緒問題。有研究調查表明,很多家長都不知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絕大部分家長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選擇安慰孩子,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儘快脫離負面情緒,可是這種做法在應用起來效果並不是特別好。
  • 擺脫負面情緒的9個習慣
    今天推薦的書籍是《去你的,小情緒: 擺脫負面情緒的9個習慣》,作者古川武士,書中通過的9個正向思考習慣來改善你的負面情緒。實用性不錯,而且寫的很細緻,推薦閱讀。放鬆過於緊箍的自我原則,寬容對待自己:心理學中將驅動自己、不得不做的5件事闡述為著名的「5個驅力」。
  • 《聰明人是怎樣掌控情緒的》: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負面情緒!
    01《聰明人是怎樣掌控情緒的》一書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大師約瑟夫·查思特羅(Joseph Jastrow) 所著。它教會了我們如何掌控和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緒,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甜蜜和幸福。可以說,情緒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晴雨表。每個人的喜怒哀樂都會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每天的言行舉止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