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權利無限制到相互制約,從錦衣衛看出一部明朝濃縮史

2020-12-16 中國網文化

明末史學家沈起曾評價:「明不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可見在當時一部分人的心中,明朝內部的廠衛特務制度對明朝國體的影響,要遠比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大得多。後世而言,可能談到明朝與其他朝代的區別,現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錦衣衛飛魚服、東西兩廠太監高手等等,他們已經成為明朝的文化符號,烙印在國人的心目中。

圍繞著錦衣衛還有很多迷霧等待撥開,歷史作家、《蒙古帝國》作者易強,就錦衣衛的來龍去脈和人們對他們的誤解進行梳理解讀。在官方史料、民間雜記等資料中尋找蛛絲馬跡,以《錦衣衛》一書,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錦衣衛,揭示了錦衣衛作為特殊組織在明王朝官場中錯綜複雜的關係。

錦衣衛的設置源自明太祖朱元璋,最初的目的是用來維護綱紀禮儀;作為皇帝的儀仗隊和私人衛隊,是皇帝權威的象徵。在《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朱元璋在稱吳王之後,曾和左相國徐達談到元朝為何而失天下。朱元璋認為元朝之所以天下大亂,就是因為紀綱不立,主弱臣強,威服下移,導致法度不行,人心渙散。建國之初立禮法是朱元璋認為最重要的頭等大事。

這次談話發生在朱元璋稱吳王,諸將領封侯拜相兩天後,朱元璋見到了那些因封官而露出醜態的將領。所以禮紀綱常是朱元璋急需要解決的事,他著手在此方面制定製度,不光約束大臣,還要求子孫後世都按照他所制定的方針、制度來治理國家。

基於此職能,錦衣衛有兩個前身。一個叫「拱衛司」,主要職責是設置儀仗,安排甲士和校尉,它們熟知各種禮儀,配合禮部完成儀式,是正七品。當時拱衛司掛在大都督府之下,由大都督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直接統領。另一個前身是負責侍衛、法駕、滷簿的儀鸞司。這個司內以武官為主,且武藝超群,在各種儀式中履行儀鸞司維護著秩序,充當執行者。

兩司在明朝發展過程中,文官職能逐漸被其他部門所替代,武官的職能逐漸被突出出來。拱衛司被改為都尉司,後又改成了「親軍都尉府」,升級為正三品,掌管左、右、中、前、後五衛軍士。之後,儀鸞司也併入其中作為一衛,按照明朝的建制,一衛是5600人,此時,錦衣衛的前身親軍都尉府已經統管33600人。並且其核心主力成為朱元璋的貼身護衛,賜予守衛金牌。基本上完成了由文到武的過度。洪武十五年(1328)朱元璋下令裁撤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以「錦衣衛」的名字取代老機構,錦衣衛正式宣告誕生。

在作者易強看來,錦衣衛為維護禮儀綱常而生,但基於現實需求,這支隊伍與皇帝的親近和他們直屬於皇帝一人的特性,錦衣衛逐漸被賦予更多的權力。如果說朝廷是皇帝表達國家權力的重要部門,那錦衣衛就是表達皇帝個人權力的最重要的執行機構。錦衣衛不光反腐鋤奸,開設皇帝的私人詔獄,而且基於外交、政治上的需求又授予錦衣衛受降、出使、處理低級外交事務的權力,出於信任還授予錦衣衛調派兵馬的權力。可見錦衣衛最初擁有的某些職能和權力,一開始都是皇帝的權宜之計,並沒有什麼規章或者建制,完全是在發展中逐漸成熟,成為錦衣衛的職責所在。

明成祖朱棣曾信用紀綱指揮錦衣衛,為他清除建文舊臣、鞏固皇權。因為錦衣衛的權力直接來自於皇帝,所以除了皇帝,他們並沒有權力上的限制。緝拿、逮捕、審問、監視、抄家、威脅等等,黑的白的、各種手段他們都可以為所欲為。往往只要做得不是太過了,皇帝一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他們是皇帝伸向外朝、地方的手臂,有著極大的作用。紀綱受到明成祖的重用,恃寵而驕,做了很多貪贓枉法的事。在史料上記載,一名叫石班的宦官激怒了成祖,於是派紀綱用棄市之刑處死他。紀綱在執行過程中,則誘騙石班,以自己可以幫他向皇帝求情為由,榨乾了石班的全部錢財。而後翻臉不認人,將石班殺死棄於街市,回頭再向成祖復命領賞。諸如他看上的女人,被一名靖難功臣搶先一步得到,他則記仇在禁宮之中,差點把對方打死,而對方礙於他的權勢竟認了,作為靖難功臣都不敢跟明成祖匯報。可見當時紀綱的權力有多大。

無限的權力給了品行不良的人,漸漸地紀綱就生出了不臣之心。他在家中穿御龍服、戴王冠、用帝王的器皿、聽親信對他喊萬歲。他將明成祖從民間選的秀女,自己先挑好看的據為己有。甚至自己蓄養了許多死士,囤積了大量的兵甲,在朝堂上學著趙高玩了一出指鹿為馬的荒唐戲,他的膽大妄為已經昭然若揭。樹大招風終引來了明成祖的警覺,朱棣雷厲風行將紀綱打入都察院監獄,將其夷三族,所有同黨一網打盡。

明成祖對錦衣衛產生了不信任感,又衍生出了以內朝太監為首的東廠機構。在日後歷任皇帝的統治下,明朝的廠衛制度既互相制約,又互相融合,成為左右明朝最大的勢力之一。兩者依照當任皇帝的喜好,也在改變著自己的職能,在萬曆朝錦衣衛則變為斂財的得力助手;在天啟朝錦衣衛則成為魏忠賢制約外朝的左膀右臂;在崇禎朝錦衣衛則大興詔獄,擴大皇帝對於朝臣的不信任,成為皇帝的洩憤工具。

《錦衣衛》一書,以錦衣衛為主線,將錦衣衛的歷史向前後延伸,從朱元璋腦海中的思想萌芽開始講起,一直到明朝滅亡,南明政權中錦衣衛依舊作為皇帝和大臣的權力工具,參與之後的權力鬥爭。作者對錦衣衛並不是滿腔怨恨,而是將其中的事講明講清。比如開篇就講到了一位叫李若璉的錦衣衛指揮同知,他在任上兢兢業業,逢有冤案,他必反覆陳情,多方面為冤案昭雪,在閹黨霸朝政治黑暗的時候,他也不辜負自己的職責。崇禎朝,袁崇煥蒙冤入獄後,他極力為其辯解,不惜得罪上級被連降兩級。此後,明朝的最後時刻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守崇文門的李若璉見大勢已去,馳馬回家,向紫禁城方向叩頭痛哭,之後舉火焚屋,全家殉國。或許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得更多,但更為重要的是讓你破除一些對錦衣衛的偏見和盲目的崇拜。來源: 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明朝錦衣衛的那些事
    首篇錦衣衛的由來錦衣衛設立於明朝,全名為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是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最先出現的時候名字叫做「拱衛司」,顧名思義,就是保護皇帝個人安全的,後來進一步發展為「親軍都尉府」,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改置為錦衣衛。話說光負責皇帝的安全工作也太單一了吧!
  • 官員見了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繞道,明朝內行廠有多可怕?
    隨著錦衣衛不斷的發展,權利變得越來越大,在巔峰時期,錦衣衛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更可以隨時隨地傳喚各級大臣見面。毫不誇張地說,當時很多官員聽到錦衣衛這個名字都聞風喪膽。於是,基於這種心理,朱棣建立了東廠,用東廠來制制約衣衛,防止錦衣衛權勢過大控制不了。也正是朱棣這樣的心理,東廠的權力其實又高過了錦衣衛。考慮到東廠會不會權力過大,朱棣又建立了西廠,從而用來制約東廠。兩廠一衛並稱廠衛,三者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三者達到了平衡的關係。
  • 唐朝有個組織叫不良人,明朝有錦衣衛,清朝有什麼?
    唐朝有個組織叫不良人,明朝有錦衣衛,清朝有什麼? 在清朝的一本名叫《稱謂錄》的歷史文獻中,記錄著唐朝一種當時被鮮為人知的職業,這種職業被稱之為不良人。
  • 論明朝錦衣衛制度
    1382年,明政府撤銷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設置「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錦衣衛制度正式產生。關於它的設置,《明實錄》中曾記載:「洪武十五年四月,改儀鸞司為錦衣衛,秩從三品」。明朝初年,朱元璋實行衛所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外邊由都司統轄,內邊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 明朝的大理寺,司禮監,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幹什麼的
    明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就是特務統治,而管理和統轄明朝特務機構的就是太監組成的東西二廠,這又延伸出明朝又一個弊病宦官幹政。而司禮監則是宦官群體裡面最高機構,明朝一個太監如果做到司禮監那真是太幸福了,最高峰了。
  • 明朝的六扇門是幹什麼的?有了武功高強的錦衣衛,六扇門何用之有
    六扇門的建立說到六扇門,我相信在電視劇之中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不知道其確切的建立年代,其實在唐,明,宋朝時期都有六扇門這個機構,其中在宋朝時期六扇門多是黑道,而且在朝廷的地位並不是太突出,可以當作現在政府的特殊機構對待。
  • 錦衣衛橫行霸道數百年,明朝滅亡時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明朝從朱元璋開始,錦衣衛就一直是皇帝的一把利刃,但是在明朝崇禎皇帝最無助的時候,依然不見錦衣衛的蹤影,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如下:錦衣衛並非正規軍隊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後,為了能夠掌控和駕馭不法之臣,成立一個特殊的部門「拱衛司」,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為皇帝服務的
  • 錦衣衛橫行數百年,明朝滅亡時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拱衛司」,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為皇帝服務的,最初的拱衛司負責掌管皇帝的儀仗和安全保衛。 明朝萬曆年間,在明朝與朝鮮聯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隱蔽戰線上,錦衣衛暗中收集很多關於日軍的情報,對前線作戰提供巨大決策幫助。 錦衣衛的首領是由明朝皇帝親自任命,並且一般都是皇帝絕對信任的武將擔任錦衣衛指揮使,直接向皇帝匯報,可以逮捕明朝任何人,當然也包括皇親國戚。在明朝著名的「胡藍之獄」「郭恆案」中都有錦衣衛活躍其中的影子。
  • 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內行廠究竟是怎麼演變而來的?
    生活在明朝是一個很恐怖的,因為除了明初朱元璋開始的「反腐風暴」外,還、誕生了一系列的恐怖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內行廠。此四大恐怖組織無孔不入(上至朝廷下至貧民),無所不為(燒殺搶掠),無法無天(只聽命於皇帝的指揮,權勢遮天),長此一往,讓明朝的臣們聞之色變,聞風喪膽。
  • 錦衣衛:曾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昭獄臭名昭著,明朝一大弊政
    提及明朝,大家在想到天子守國門的同時,往往還有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錦衣衛。其黑暗程度甚至有人超過清朝,比起清朝來如何如何暫且不論。明朝有好的可以值得稱讚的一面。不過也有非常糟糕的一面,錦衣衛便是讓後代歷史愛好者無數詬病的一個吐槽點。獨立於三法司,直接歸皇帝掌控。
  • 《慶餘年》範閒繼承的監察院和歷史上的錦衣衛相比有哪些優缺點?
    它的設計初衷就參考了明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範閒接手監察院之後也進行了大膽改良,那麼它與歷史上真正的錦衣衛相比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優勢和明顯缺點呢?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一、錦衣衛與監察院設立理念的不同錦衣衛這個機構是由朱元璋親自設立的,它最初的設立想法有兩個目的。
  • 山東有位「皇親國戚」,明朝擔任錦衣衛指揮,神秘的特務組織
    明朝,山東泰安出了位「皇親國戚」,擔任神秘的特務組織錦衣衛指揮一職。至今,省莊鎮的指揮莊以他官職為村名。大家知道,明朝中山王、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女兒嫁給明成祖朱棣。徐達玄孫徐俌,字公輔,明代第六任魏國公。據徐俌墓誌記載,有六女,其中,四女嫁南京錦衣衛指揮王漢,而王漢是指揮莊人,正牌的「皇親國戚」。
  • 明朝錦衣衛發明的「彈琵琶」,到底有多可怕?犯人撐不過1分鐘
    錦衣衛超越了司法機構,可以不經過審判程序判案,採取的措施也非常殘忍,犯人基本上沒有活著走出來過。錦衣衛發明了哪些酷刑?錦衣衛的存在又對中國歷史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朱元璋創立錦衣衛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政權剛剛建立的時候,就面臨著疆域廣闊,民族眾多,統治階級人數較少的困境。
  • 明朝四大組織:東西廠、錦衣衛、六扇門,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哪怕明朝的太子也沒有權力過問此事,然而一家獨大基本上都沒有好果子吃,錦衣衛只是風光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沒落了。 沒辦法,錦衣衛連太子的面子都不給,之後的新天子上任之後,當然對他們沒有什麼好臉面了。 但是這種跟朝中百官對立的局面已經形成了,哪怕把錦衣衛給撤掉,也不能讓朝中的文武百官放心。
  •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更厲害?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它們哪個更厲害?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由於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經受了很多苦難。錦衣衛分為南北鎮撫司,簡稱為南司北鎮,南鎮撫司是為錦衣衛內部的監察機構,主管錦衣衛內部的紀律法度,核查人員功過等,而北鎮撫司則是錦衣衛的真正執行機構,詔獄便是隸屬於北鎮撫司,錦衣衛的審訊、緝拿、行刑甚至是處決等全部由北鎮撫司負責。
  • 明朝昭獄什麼樣,看看明朝目擊者的描述,讓你瑟瑟發抖
    明朝一朝有很多失敗的安排,這些安排也間接跟明朝的滅亡有很大關係,比如任用太監、比如錦衣衛,這些人可以說伴隨明朝的始終,但是還有一個它跟錦衣衛一樣悠久,而且在明朝大臣聽見這名字都會瑟瑟發抖,這就是昭獄。提起昭獄只要對明朝有些了解都知道這個地方,現在史料中有很多關於昭獄的記載,有些甚至能讓你頭皮發麻,而昭獄裡面主要是做什麼呢?
  • 古代沒有工資卡,那明朝的6萬錦衣衛,是怎麼領取工資的?
    眾所周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吃了很多苦頭。所以,在他當時皇帝後十分痛恨貪官汙吏和欺壓百姓的官員,為了專門整治這些官員,加強皇帝的集權性,就設置了拱衛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錦衣衛。他們是一隻直接由皇帝指揮的特殊隊伍,監察的對象只有一個就是官員。如胡惟慵、藍玉等官員就是被這隻機構檢舉揭發到了朱元璋手裡。
  • 飛魚服和繡春刀,明朝最帥的服飾之一,為何會成為錦衣衛的標配
    每逢大型節日,錦衣衛作為皇家儀仗隊,就會身著飛魚服,手持繡春刀,緊隨皇帝身邊。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錦衣衛的這身打扮,可以說是明朝最帥的服飾之一了。那這麼有型的飛魚服和帥氣的繡春刀到底長什麼樣呢?
  •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最厲害?還有一個更厲害
    明朝時期,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大衙門。刑部負責案件的審理;都察院負責審案過程的監督與糾正;而大理寺則對所有案件進行審核,發現問題,可以駁回,要求刑部重新審理。凡是遇到重大案件,都要進行三法司會審。之所以由三大衙門一起審理,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冤案、錯案。
  • 兇名赫赫的錦衣衛,受制於東西兩廠,其中隱藏著什麼秘密?
    相信不少朋友都還記得,在前兩年的時候曾經上映過一部電影《繡春刀》,講述的是在明朝時候兇名赫赫的錦衣衛,此外在不少武俠類影視劇作品當中,也經常會出現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機構,千萬不要以為像錦衣衛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機構,僅僅只局限在影視劇作品當中,在真實的歷史裡,這些機構的的確確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