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登基稱帝後,如何對待24歲的嫂子?答案讓人落淚

2021-02-23 史學界的9527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在歷史上,有「唐宗宋祖」之說,這裡的「宋祖」指的就是趙匡胤。不可否認的是,歷史上的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這讓中原王朝再一次走向統一。五代十國持續了很長的時間,趙匡胤的出現,讓中原王朝再一次統一。

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大分裂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每一次都有能夠將王朝統一的皇帝出現。五代十國末期,趙匡胤出現了。當時的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也就是現如今的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

宋朝建立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幾乎沒有殺害宋朝的開國功臣。當時的情況就是出現了盡人皆知的「杯酒釋兵權」。現如今「杯酒釋兵權」已經成為了盡人皆知的。「杯酒釋兵權」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趙匡胤沒有費一兵一卒,也沒有殺死任何曾經的親信,就完成了兵權的交接。

這在古代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古代的開國皇帝中,很少有不殺開國功臣的。宋朝建立之後,趙匡胤完成了「杯酒釋兵權」。趙匡胤在位十六年,將宋朝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巔峰,最為重要的是,宋朝的建立,讓中原王朝得以停止戰亂。

也就是說,趙匡胤的出現,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其次趙匡胤基本完成了統一。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在位十六年的時間,完全可以說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在趙匡胤的身上,最大的謎題就是他的死因。

歷史上對趙匡胤的死,是充滿了爭議。最為有名的就是「燭影斧聲」的說法。對於趙匡胤的死,後世是眾說紛紜的。那麼在趙匡胤死後,趙匡胤還留下了一個24歲的皇帝。在趙匡胤的一生中,立了三位皇后。第一位是他的原配妻子賀氏,在趙匡胤登基前就去世了。

賀氏是趙匡胤的結髮妻子,對於賀氏的死,趙匡胤是非常難過的,登基之後就追封了賀氏。第二位是王氏,也被立為了皇后。第三位就是24歲的宋氏。宋氏要比趙匡胤小25歲。趙匡胤一生只有3位妻子,後宮沒有其他嬪妃。這在古代史上是很難得的。

趙匡胤死後,當時的宋氏才24歲。那麼趙匡胤死後,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趙光義是如何對待嫂子的呢?現如今看來,趙光義的做法讓人看不懂。趙光義對宋皇后,完全沒有把她當皇太后。按照常理來說,雖然趙光義是弟弟即位,但是也應該尊宋氏為宋太后。

可是宋皇后不僅沒有被尊為皇太后,還被趙光義隨便找個理由移到西宮。古代的時候,皇后都是住在東宮的,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將宋氏的地位降低了。除了身份降低之外,趙光義不準別人與宋皇后說話。更不準別人接近她,也算是孤立了宋皇后。

在被孤立之後,宋皇后沒過幾年就鬱鬱而終了。宋皇后死後,按照皇后的葬禮規格,應該要隆重下葬。按照古代的傳統,趙光義身為皇弟,應該要為皇嫂服喪。可問題是,趙光義不僅僅沒有服喪,也不讓別人為宋皇后服喪。身為皇后,宋氏在死時的葬禮是非常寒酸的。

現如今看來,趙光義對待皇嫂,從側面也反應了趙匡胤大概率是被趙光義殺死的。這一點只能夠通過後世的考古進行佐證了。宋氏的葬禮中,很多朝中的大臣都勸說趙光義,應該得到應有的禮遇,可是趙光義根本聽不進去。

相關焦點

  • 趙光義繼承哥哥趙匡胤皇位後,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皇后嫂子的?
    趙光義繼承哥哥趙匡胤皇位後,是如何對待年僅
  • 趙光義接替皇位後,是怎樣對待趙匡胤的妻子兒女的呢?
    且時他只有50歲,仍屬於盛年,不會因喝點小酒就死去。因此,歷史上對他的死,大多認為與趙光義脫不開關係。在同期的記載《湘山野錄》中,有「燭影斧聲」的描述,認為趙匡胤實是被趙光義所殺。近代史學家也持有同樣的觀點。 因此,這趙光義是個心狠之人。這在後來他對待其嫂子及侄子上,也能看得出來。
  • 高湛稱帝後,是如何對待嫂子和侄子的?簡直禽獸不如
    高殷當時只有十五歲,幾個叔叔手握重兵,如果不儘快找藉口多削弱他們的兵權,以他們在朝中的根基和能力,遲早會釀成大禍。太后李祖娥為了避免兒子受傷害,找來幾位比較靠譜的大臣,商量如何剷除高演、高湛等人,哪怕不惜一切也願意。
  • 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為何如此恨他嫂子?與她說的四個字有關
    孝章宋皇后的身世顯赫,其父宋偓是宋初的一代名將,祖母是後唐莊宗的女兒義寧公主,母親則是後漢高祖的女兒永寧公主,可謂是與皇家淵源頗深。如此優越的家世,使得她從一出生便受盡寵愛,成長為了一代大家閨秀。開寶元年,即公元968年,年僅17歲的宋氏進宮為宋太祖趙匡胤的皇后。
  • 趙匡胤駕崩後,趙義光是如何安置他嫂子的,所作所為讓人費解
    在這之後他的弟弟就繼承了位置,在歷史上不少人對於他到底為何去世,還引起了長時間的討論,有些人甚至懷疑是他的兄弟暗地裡幹的,拋開其他的來講,那麼趙光義在兄長離世之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嫂子呢?
  • 趙匡胤:繼承人只能是趙光義
    在北宋第二位皇帝登基過程中,「燭影斧聲」已經爭議了千年,說是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可歷代史學家始終找不到實據,已然成為了千古之謎。關於趙匡胤之死,《宋史》中描述很簡單,「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越是這樣簡單,越是讓後人產生質疑。宋仁宗年間的僧人文瑩和尚最先質疑趙匡胤死因,也由此產生「燭影斧聲」。
  • 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周世宗柴榮病逝後,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登基稱帝,符太后臨朝監國。接下來的歷史,讀者就非常熟悉了,孤兒寡母被趙匡胤耍的團團轉。960年,趙匡胤以契丹人南下進犯為由,徹底騙取了兵權,在大軍行至陳橋驛時,發動了著名的「陳橋兵變」,之後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權。
  • 哥哥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貌美如花的嫂子大喬的?
    長兄如父,何況當年父親孫堅去世的時候,孫權才僅僅10歲而已,此年孫策17歲,此後照顧和撫養弟弟的重擔自然落在了孫策身上,此後兄長孫策照顧培養弟弟孫權8年,也算是在臨終前成功替父親完成了將弟弟培養成人的人生使命。
  • 宋太宗有9個兒子,趙恆是如何一波三折的獲得太子之位,最後成功登基
    公元976年10月20日,趙匡胤駕崩。趙光義於第二天登基稱帝。然而,宋太宗登基之後,他的皇位並不怎麼穩定。在宋太宗率領大軍北伐遼軍的高粱河戰鬥中,這位文治能力超強,武功差強人意的帝王中了兩箭,以至於無法騎馬只能坐驢車撤退。在趙光義撤退之後,朝中大臣並沒有發現皇帝的蹤影,很多人都以為皇帝戰死了。於是,朝中的部分武將就打算擁立趙德昭為皇帝。然而,趙光義並沒有死,他只是受了傷無法正常行動。
  • 她本為賣唱女子,卻臨朝稱制11年,為什麼沒有登基稱帝?
    今天筆者和大家討論的也是一名女子,她叫劉娥,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她原本為賣唱女子,還是一個有夫之婦,偶然之間被賣到王府,後來卻成為皇太后臨朝稱制11年,權力之大足可與呂后、武則天比肩,但她最後卻沒有登基稱帝
  • 朱棣稱帝後,怎麼對待建文帝的母親?趕出皇宮,令其獨守孤墳一生
    他如何承受這種失去權力的痛苦?因此,他私下謀求叛亂奪取皇位。建文元年,朱棣率領軍隊從北京開始反抗。建文四年來,他帶著部下進入南京宮,他長期窺視的王位現在已經成為他的囊中之物。同時,朱允炆在自己的宮殿裡焦慮不安,不斷嘮叨,完了,完了。朱允炆旁邊聚集了宮中還沒有逃跑的忠臣,他們在等待朱允炆的決定。
  • 歷史探秘:朱元璋登基後 是如何對待上門討官的髮小的?
    歷史探秘:朱元璋登基後 是如何對待上門討官的髮小的?時間:2020-12-13 19:35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朱元璋登基後 是如何對待上門討官的髮小的? 朱元璋,人人皆知,明朝的開國皇帝,同時還是一個農民出身的皇帝。
  • 在哥哥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那麼,在孫策死後,孫權也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小嫂子大喬的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二。 大喬,實為「大橋」,廬江郡皖縣人(今安徽安慶潛山)。因為在東漢時期,女性的地位比較低,一般都沒能將自己的名字的留在史書上。
  • 宋太祖駕崩後,朝中心腹大臣不擁他兒子登基?反而讓趙光義鑽空子
    但趙匡胤雖然以懷柔政策,將功臣手中的兵權收歸中央,不似劉邦那般過河拆橋,但一起徵戰天下之人,到頭來卻兔死狗烹,必然寒心,而對宋太祖的擁護以及子孫後代自然缺乏忠心。趙匡胤可是篡了後周方才起家,這其中的勾當雖然在史官的記載之中,乃是被逼黃袍加身,但身邊親信之人焉能不知其中糾葛。帝王本就多疑,所以堵住悠悠眾口是勢在必行,但趙匡胤不該只是收回兵權,而應該像劉邦一般斬草除根。
  • 帝夢驚華——那些新中國建立後登基稱帝的人和事
    1947年,石頂武宣告大中華佛國成立,正式登基稱帝。並制「黃杏佛旗」為國旗,分封左丞相王裕契,右丞相陳太來,保駕將軍屈照白,軍師張啟方等人。同時,還組建「大中華佛國護國軍」,封陳德炎為總司令,弟石克鈞為副總司令。1952年冬,石頂武發動叛亂,襲擊當時的人民政府,事情敗露後流亡他鄉。1953年冬,石頂武在湘潭縣易俗河鎮被人民政府執行槍決。
  • 湘潭石頂武曾登基稱帝,皇宮就設在湘潭排頭鄉!
    為製造聲勢,還當眾將20個煮好的荷包蛋分與眾人食用,並宣稱這是慶賀自己登基的「龍蛋」,吃後百年有福。 11月23日,朱仕強在其家中舉行登基儀式,正式登基稱帝。朱仕強坐於放置在門外階沿上的馬架椅上,對跪在階下的幾十名信徒詐稱,今冬明春有大災難,山要崩,地要平。而自己現在是玉皇大帝,只有對其盡忠、給其下跪的人,才能夠消災除難,享受皇恩,否則就會遭災等。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棣還假裝派人去救火,呂太后還未回到皇宮就已經傳出了朱允炆自焚身亡的消息,這時候演技派朱棣就開始飆戲,當著嫂子呂太后的面號啕大哭,一邊哭一邊說:痴兒何必如此,我是你叔叔怎麼能害你!(朱棣攻陷南京後)遂闔宮自已焚燃。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 公元976年10月20日晚上,趙光義究竟做了什麼,才當上皇帝
    2.捷足登基說,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為趙光義極力開脫,製造了不在場的證據一朝天子一朝臣,趙光義繼承帝位之後,朝中乃至後世大臣都用各種理由為燭影斧聲之謎開脫。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認為,趙匡胤已經在當晚四更去世,宋皇后便讓內侍王繼恩召集皇子趙德芳。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有傳位給趙光義的想法,便違背了宋皇后的命令,直接將趙光義帶進內宮。
  • 有哪兩位唐朝皇帝放棄長安,而在東都洛陽登基稱帝?原因是什麼?
    唐朝的國都是長安,洛陽僅僅是在武則天稱帝期間作為武周的國都存在過,所以唐朝的皇帝絕大部分肯定是在長安登基,但在唐朝歷史上,也曾經有兩位皇帝是在洛陽登基。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的三子,他曾經兩次有過兩次登基,第一次是在長安,那是唐高宗去世後,作為皇太子的李顯理所當然的繼位為帝。可李顯在稱帝後不久,就因為想提拔自己的嶽父韋玄貞被朝臣反對,而說了一些不恰當的言論:「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 1722年—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登基稱帝
    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2月24日,1722年—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登基稱帝。 愛新覺羅·胤禛 yìn zhēn說及這個名字可能我不標拼音的話很多人跟我一樣都不太叫得出來這兩個字。但我要是一提他的年號那就真的是變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上至99下至剛會走「雍正」誰敢說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