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仁義,在眾兄弟和朝臣之間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朱元璋去世後是朱標繼位的話,那可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但是很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僅38歲,真的是英年早逝。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沒有在眾多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直接選擇了朱標次子朱允炆做繼承人,這樣也就導致了朱允炆上位年輕氣盛急於削藩,給朱棣有了篡奪皇位的藉口,最終皇位落到了朱棣手中。
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丟掉了江山,在南京皇宮舉火自焚,當然,朱允炆是否真的自焚身亡這已經是歷史之謎了,但是朱棣稱帝之時,朱允炆之母呂氏以及他的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還都活著,朱允炆不管是逃跑出家還是真的自焚而死,總之朱棣是再也沒找到他,但他的兄弟和母親卻都落到了朱棣手中。
那麼朱棣對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餘兒子又如何呢?
朱標一生算上朱允炆共生有六子,有兩名妻子,最初的太子妃是常氏,也就是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之女,常氏給朱標生下了長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
朱元璋早就給明朝定下了祖訓,明朝皇位繼承人必須選擇嫡長子而立,所以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本來都已經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了,但是可惜朱雄英年僅8歲就夭折了,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替朱標做主選擇了次子朱允炆為繼承人。
而朱標的太子妃常氏也是在生育朱允熥之後就因為產後後遺症去世了,所以常氏去世後朱標就扶正了側妃呂氏,這呂氏就是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以及朱標第六子的生母,朱標第六子是生下之後沒來得及起名就夭折了,所以朱標的兒子實際有五個,拋去夭折的朱雄英,在朱允炆登基時還有三位弟弟都在世。
根據《明實錄》記載,朱棣在攻克南京之後,第一時間就找到了嫂子呂太后,朱棣無恥的對嫂子呂太后說自己是迫不得已才起兵靖難,主要意思就是為了大明江山,為了剷除朱允炆身邊的奸佞小人。
朱棣在這時對嫂子呂太后還是比較謙恭有禮,大半夜安撫完嫂子呂太后之後就派衛兵護送呂太后回宮,也就是在這時南京皇宮中起了大火,朱允炆自焚了。
朱棣還假裝派人去救火,呂太后還未回到皇宮就已經傳出了朱允炆自焚身亡的消息,這時候演技派朱棣就開始飆戲,當著嫂子呂太后的面號啕大哭,一邊哭一邊說:痴兒何必如此,我是你叔叔怎麼能害你!
(朱棣攻陷南京後)遂闔宮自已焚燃。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明實錄》
這一夜呂太后失去了皇帝兒子朱允炆以及兒媳馬皇后還有長孫朱文奎,根據史書記載朱允炆舉家自焚,他和妻子馬皇后以及長子朱文奎全部死于靖難之役中。
雖然朱棣真的是垂涎於皇位,但是真的靖難成功後他反而更要演戲,於是他對嫂子呂太后可以說是溫和謙恭,呂太后當此之時也知道該如何做了,也只得公告天下承認了朱棣登基的合法性,譴責了兒子朱允炆任用奸佞之人以至國家動亂。
朱棣既然登基做了皇帝,那麼嫂子呂太后很明顯也不能再稱之為太后,本來朱允炆登基後曾經追諡老爹朱標為明興宗孝康皇帝,朱棣自然也不會承認大哥朱標的帝號,於是朱棣恢復了朱標死後被老爹朱元璋追諡的懿文太子稱號,而呂太后在朱棣登基之後稱號則變為了懿文太子妃。
至於朱允炆的三位弟弟也就是朱標的剩下三個兒子,朱棣新君即位當然要展現出自己的雍容大度,他並沒有立刻對朱標的三個兒子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大開殺戒,而是將他們從親王降為郡王安置起來。
老三朱允熥被朱棣從吳王降為廣澤王,朱棣讓他世代居住在福建漳州;老四朱允熞被朱棣從衡王降為懷恩王,朱棣讓他世代居住在建昌。但是朱棣很快就露出了他殘忍面目,朱允熥和朱允熞帶著全家到封地還沒住熱乎,朱棣就開始找他們麻煩。
朱允熥和朱允熞到封地不到三個月就都被朱棣下詔回京,這兄弟二人可能是在這一路上對這位謀朝篡位的叔叔朱棣怨言很多,所以朱棣覺得他們不安穩,而且他們的身份很敏感,因此朱棣怕他們太遠不好控制,於是兄弟二人剛到封地朱棣就反悔了,立刻又把他們詔了回來。
召回京城之後,朱棣以朱允熥和朱允熞不知感恩反一路散播怨言為由將他們貶為庶人,將他們兩家家族永遠禁錮在朱元璋的老家鳳陽。
朱棣狠不狠,可以說是收拾完你們一家子,你還不能說他一點不好。就這樣朱允熥和朱允熞兄弟及其後人都被朱棣廢除宗籍貶為庶人,由於朱允熞沒有後人,所以歷史上稱呼朱允熥這一家族為「吳庶人」。
到了永樂十五年(1417年),當初大開南京城門向朱棣投降的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想勾結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推翻朱棣,擁立建文帝朱允炆家族一系的人當皇帝,雖然這場謀反因為蜀王朱椿主動檢舉揭發而流產,但是也讓朱棣更加猜忌朱標此時唯一在世的兒子朱允熥。
就在這種情況下,朱允熥在這一年莫名其妙暴斃而亡,如果說朱允熥的死和朱棣一點關係沒有會有人相信嗎?但是歷史就是這樣,史書沒有記載,那兇手就不是朱棣,可這真說得過去嗎?
朱允熥死的時候年僅39歲,在正當壯年的年紀莫名其妙暴斃身亡,死因至今成謎,真的是巧合嗎?為什麼早不死晚不死,偏在有人想拿朱標後人做文章的時候死,所以這個兇手大家自行體會吧,畢竟歷史是記錄不全的。
如果說朱允熥死的莫名其妙,那麼他好歹還算是朱標兒子中壽命比較長的了,雖然只活了39歲,但要知道老四朱允熞早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就去世了,死的時候年僅29而已。
朱允熞應該是長期被朱棣禁錮在鳳陽,整個人有些抑鬱了,所以他最後應該是抑鬱而導致英年早逝。
至於朱標最小的兒子老五朱允熙雖然是年紀最小,不過他卻是朱允炆兄弟中最先去世的一位。
朱允熙最初被封為徐王,朱棣繼位後被降為甌寧王,朱棣沒給他封地,而是給他派了一個好差事,讓他帶著母親呂太后世代為朱標守陵。
於是朱允熙就帶著母親呂太后居住在了父親朱標的陵寢附近,即便如此,永樂四年(1406年),朱允熙的住宅莫名其妙失火,呂太后沒啥大事,但是朱允熙卻葬身火海之中,年僅16歲。
看看又是巧合,莫名其妙的住宅失火,而作為主人的朱允熙卻莫名其妙葬身火海,反而母親呂太后安然無恙,這真的是巧合嗎?16歲一個半大小夥子比一個年紀大了的母親呂氏,小夥子葬生火海,老阿姨卻能逃出生天,這放誰身上誰能相信?
不過朱棣做的比較隱蔽而已,在歷史上沒留下任何證據,任後人如何猜測,總歸猜測歸猜測,就是沒做過屠戮侄兒的事情。
朱標生前對朱棣還是非常不錯,朱棣犯錯總是朱標為之袒護,朱標對朱棣這個弟弟還是有著比較深厚的感情,朱標在諸多弟弟之中最為袒護和寵愛的就是朱棣,但朱標泉下有知的話,他萬萬想不到自己生前最為寵愛的弟弟會對他的子嗣如此。
朱標一系的後人在朱棣登基後基本被廢為庶人,而朱允熞和朱允熙去世時都沒有後人,所以朱標一系的後人主要在於三子朱允熥和朱允炆次子朱文圭這兩支上。
朱允熥有一子名朱文坤,在朱允熥莫名其妙暴斃之後,一位忠於朱允熥的老奴王忠帶著尚在襁褓之中的朱文坤逃離了鳳陽,王忠帶著朱文坤落腳在山東萊陽。
朱棣之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對朱標的後人監管的也就都比較鬆了,所以朱文坤沒有再回鳳陽而就在萊陽當地結婚生子繁衍家族,但是朱文坤家族從不承認自己是皇族,家族起名字也從不按皇室宗譜起名。
時至今日,朱文坤的後人已經在當地繁衍出成百上千的朱姓後人,而當年朱文坤居住的村子也因此改名為南朱家夼村,現今全村村民基本都姓朱,他們都算是朱標一系後人。
相比於朱文坤,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就比較慘了,朱棣攻進南京時,朱文圭年僅2歲,朱棣登基後立刻就將2歲的朱文圭圈禁起來,此後朱文圭一生幾乎都處於圈禁狀態,直到明英宗復闢,英宗有感於在明代宗時期被圈禁的滋味很難受,他大發善心下旨釋放了被圈禁了五十多年的朱文圭。
朱文圭被釋放出來時大字不識,牛馬也都不認識,基本上與社會脫節50餘年,生活技能沒有,人情世故不懂,連基本的生活工具都不認識,可以說非常悲催。
明英宗好人做到底,釋放朱文圭出來之後又給他娶媳婦兒又給他買奴僕,把他的生活一應全部置辦齊全,然後讓其會朱氏老家鳳陽生活。
這朱文圭在被釋放兩年多之後就去世了,不過他倒還很爭氣,在去世前生出了兒子,使得朱標這一系又多了能傳承下去的血脈。
所以在明朝時期稱朱文坤的後人為吳庶人,稱朱文圭的後人為建庶人,這兩大庶人家族也就是朱標一系的後代傳承。
因此來說朱棣在歷史上做壞事很隱蔽,沒有被人記錄下欺辱寡嫂,屠戮幼侄的口實,但事實是如何後人心裡都有數。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