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2020-12-18 小島知風

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仁義,在眾兄弟和朝臣之間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朱元璋去世後是朱標繼位的話,那可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但是很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僅38歲,真的是英年早逝。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沒有在眾多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直接選擇了朱標次子朱允炆做繼承人,這樣也就導致了朱允炆上位年輕氣盛急於削藩,給朱棣有了篡奪皇位的藉口,最終皇位落到了朱棣手中。

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丟掉了江山,在南京皇宮舉火自焚,當然,朱允炆是否真的自焚身亡這已經是歷史之謎了,但是朱棣稱帝之時,朱允炆之母呂氏以及他的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還都活著,朱允炆不管是逃跑出家還是真的自焚而死,總之朱棣是再也沒找到他,但他的兄弟和母親卻都落到了朱棣手中。

那麼朱棣對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餘兒子又如何呢?

朱標一生算上朱允炆共生有六子,有兩名妻子,最初的太子妃是常氏,也就是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之女,常氏給朱標生下了長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

朱元璋早就給明朝定下了祖訓,明朝皇位繼承人必須選擇嫡長子而立,所以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本來都已經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了,但是可惜朱雄英年僅8歲就夭折了,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替朱標做主選擇了次子朱允炆為繼承人。

而朱標的太子妃常氏也是在生育朱允熥之後就因為產後後遺症去世了,所以常氏去世後朱標就扶正了側妃呂氏,這呂氏就是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以及朱標第六子的生母,朱標第六子是生下之後沒來得及起名就夭折了,所以朱標的兒子實際有五個,拋去夭折的朱雄英,在朱允炆登基時還有三位弟弟都在世。

根據《明實錄》記載,朱棣在攻克南京之後,第一時間就找到了嫂子呂太后,朱棣無恥的對嫂子呂太后說自己是迫不得已才起兵靖難,主要意思就是為了大明江山,為了剷除朱允炆身邊的奸佞小人。

朱棣在這時對嫂子呂太后還是比較謙恭有禮,大半夜安撫完嫂子呂太后之後就派衛兵護送呂太后回宮,也就是在這時南京皇宮中起了大火,朱允炆自焚了。

朱棣還假裝派人去救火,呂太后還未回到皇宮就已經傳出了朱允炆自焚身亡的消息,這時候演技派朱棣就開始飆戲,當著嫂子呂太后的面號啕大哭,一邊哭一邊說:痴兒何必如此,我是你叔叔怎麼能害你!

(朱棣攻陷南京後)遂闔宮自已焚燃。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明實錄》

這一夜呂太后失去了皇帝兒子朱允炆以及兒媳馬皇后還有長孫朱文奎,根據史書記載朱允炆舉家自焚,他和妻子馬皇后以及長子朱文奎全部死于靖難之役中。

雖然朱棣真的是垂涎於皇位,但是真的靖難成功後他反而更要演戲,於是他對嫂子呂太后可以說是溫和謙恭,呂太后當此之時也知道該如何做了,也只得公告天下承認了朱棣登基的合法性,譴責了兒子朱允炆任用奸佞之人以至國家動亂。

朱棣既然登基做了皇帝,那麼嫂子呂太后很明顯也不能再稱之為太后,本來朱允炆登基後曾經追諡老爹朱標為明興宗孝康皇帝,朱棣自然也不會承認大哥朱標的帝號,於是朱棣恢復了朱標死後被老爹朱元璋追諡的懿文太子稱號,而呂太后在朱棣登基之後稱號則變為了懿文太子妃。

至於朱允炆的三位弟弟也就是朱標的剩下三個兒子,朱棣新君即位當然要展現出自己的雍容大度,他並沒有立刻對朱標的三個兒子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大開殺戒,而是將他們從親王降為郡王安置起來。

老三朱允熥被朱棣從吳王降為廣澤王,朱棣讓他世代居住在福建漳州;老四朱允熞被朱棣從衡王降為懷恩王,朱棣讓他世代居住在建昌。但是朱棣很快就露出了他殘忍面目,朱允熥和朱允熞帶著全家到封地還沒住熱乎,朱棣就開始找他們麻煩。

朱允熥和朱允熞到封地不到三個月就都被朱棣下詔回京,這兄弟二人可能是在這一路上對這位謀朝篡位的叔叔朱棣怨言很多,所以朱棣覺得他們不安穩,而且他們的身份很敏感,因此朱棣怕他們太遠不好控制,於是兄弟二人剛到封地朱棣就反悔了,立刻又把他們詔了回來。

召回京城之後,朱棣以朱允熥和朱允熞不知感恩反一路散播怨言為由將他們貶為庶人,將他們兩家家族永遠禁錮在朱元璋的老家鳳陽。

朱棣狠不狠,可以說是收拾完你們一家子,你還不能說他一點不好。就這樣朱允熥和朱允熞兄弟及其後人都被朱棣廢除宗籍貶為庶人,由於朱允熞沒有後人,所以歷史上稱呼朱允熥這一家族為「吳庶人」。

到了永樂十五年(1417年),當初大開南京城門向朱棣投降的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想勾結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推翻朱棣,擁立建文帝朱允炆家族一系的人當皇帝,雖然這場謀反因為蜀王朱椿主動檢舉揭發而流產,但是也讓朱棣更加猜忌朱標此時唯一在世的兒子朱允熥。

就在這種情況下,朱允熥在這一年莫名其妙暴斃而亡,如果說朱允熥的死和朱棣一點關係沒有會有人相信嗎?但是歷史就是這樣,史書沒有記載,那兇手就不是朱棣,可這真說得過去嗎?

朱允熥死的時候年僅39歲,在正當壯年的年紀莫名其妙暴斃身亡,死因至今成謎,真的是巧合嗎?為什麼早不死晚不死,偏在有人想拿朱標後人做文章的時候死,所以這個兇手大家自行體會吧,畢竟歷史是記錄不全的。

如果說朱允熥死的莫名其妙,那麼他好歹還算是朱標兒子中壽命比較長的了,雖然只活了39歲,但要知道老四朱允熞早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就去世了,死的時候年僅29而已。

朱允熞應該是長期被朱棣禁錮在鳳陽,整個人有些抑鬱了,所以他最後應該是抑鬱而導致英年早逝。

至於朱標最小的兒子老五朱允熙雖然是年紀最小,不過他卻是朱允炆兄弟中最先去世的一位。

朱允熙最初被封為徐王,朱棣繼位後被降為甌寧王,朱棣沒給他封地,而是給他派了一個好差事,讓他帶著母親呂太后世代為朱標守陵。

於是朱允熙就帶著母親呂太后居住在了父親朱標的陵寢附近,即便如此,永樂四年(1406年),朱允熙的住宅莫名其妙失火,呂太后沒啥大事,但是朱允熙卻葬身火海之中,年僅16歲。

看看又是巧合,莫名其妙的住宅失火,而作為主人的朱允熙卻莫名其妙葬身火海,反而母親呂太后安然無恙,這真的是巧合嗎?16歲一個半大小夥子比一個年紀大了的母親呂氏,小夥子葬生火海,老阿姨卻能逃出生天,這放誰身上誰能相信?

不過朱棣做的比較隱蔽而已,在歷史上沒留下任何證據,任後人如何猜測,總歸猜測歸猜測,就是沒做過屠戮侄兒的事情。

朱標生前對朱棣還是非常不錯,朱棣犯錯總是朱標為之袒護,朱標對朱棣這個弟弟還是有著比較深厚的感情,朱標在諸多弟弟之中最為袒護和寵愛的就是朱棣,但朱標泉下有知的話,他萬萬想不到自己生前最為寵愛的弟弟會對他的子嗣如此。

朱標一系的後人在朱棣登基後基本被廢為庶人,而朱允熞和朱允熙去世時都沒有後人,所以朱標一系的後人主要在於三子朱允熥和朱允炆次子朱文圭這兩支上。

朱允熥有一子名朱文坤,在朱允熥莫名其妙暴斃之後,一位忠於朱允熥的老奴王忠帶著尚在襁褓之中的朱文坤逃離了鳳陽,王忠帶著朱文坤落腳在山東萊陽。

朱棣之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對朱標的後人監管的也就都比較鬆了,所以朱文坤沒有再回鳳陽而就在萊陽當地結婚生子繁衍家族,但是朱文坤家族從不承認自己是皇族,家族起名字也從不按皇室宗譜起名。

時至今日,朱文坤的後人已經在當地繁衍出成百上千的朱姓後人,而當年朱文坤居住的村子也因此改名為南朱家夼村,現今全村村民基本都姓朱,他們都算是朱標一系後人。

相比於朱文坤,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就比較慘了,朱棣攻進南京時,朱文圭年僅2歲,朱棣登基後立刻就將2歲的朱文圭圈禁起來,此後朱文圭一生幾乎都處於圈禁狀態,直到明英宗復闢,英宗有感於在明代宗時期被圈禁的滋味很難受,他大發善心下旨釋放了被圈禁了五十多年的朱文圭。

朱文圭被釋放出來時大字不識,牛馬也都不認識,基本上與社會脫節50餘年,生活技能沒有,人情世故不懂,連基本的生活工具都不認識,可以說非常悲催。

明英宗好人做到底,釋放朱文圭出來之後又給他娶媳婦兒又給他買奴僕,把他的生活一應全部置辦齊全,然後讓其會朱氏老家鳳陽生活。

這朱文圭在被釋放兩年多之後就去世了,不過他倒還很爭氣,在去世前生出了兒子,使得朱標這一系又多了能傳承下去的血脈。

所以在明朝時期稱朱文坤的後人為吳庶人,稱朱文圭的後人為建庶人,這兩大庶人家族也就是朱標一系的後代傳承。

因此來說朱棣在歷史上做壞事很隱蔽,沒有被人記錄下欺辱寡嫂,屠戮幼侄的口實,但事實是如何後人心裡都有數。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靖難之役後,成功篡位的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是被憋壞了才發動靖難之役的,被他老子和侄子給氣的。篡位成功後,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可沒有好日子過,誰叫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今天就來說說朱棣是怎麼被「逼」著發動靖難之役的,又是怎麼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 靖難之役後朱棣登上帝位,他是如何對待自己大哥一家的?
    「靖難之役」是明朝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項歷史事件,作為靖難之役的發起人,朱棣在攻下京城,奪得皇位後,對於自己大哥的妻兒,朱棣的做法簡直令人難以接受。據史料顯示,朱棣的大哥朱標有六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長子、第六子、第三女都夭折了。
  • 靖難之役後朱棣嚴苛對待朱標妻子兒女,甚至有數人遇害
    明成祖朱棣是個暴脾氣,權力欲望極強,一朝得勢之後,對政治異己往死裡整,對自己帝位有威脅的親人肯定控制在手中的。 朱標的第一任妻子是明初大將常遇春的長女,被稱作「元妃」,追贈為孝康皇后。她為朱標生下了長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另外生下了兩個女兒,據推測應該是江都郡主和宜倫郡主。
  • 朱棣繼位後,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兒子?兩人被貶為庶人一人被燒死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59,閱讀約2分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4月25日,朱元璋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太子朱標病逝,享年39歲。朱標病逝後,65歲的朱元璋悲痛欲絕。他對群臣說:「我老了,太子不幸,所以我要死而死!」
  • 朱標的妻與子都是敏感之人,朱棣登基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作為明朝第三個皇帝,朱棣的一生可謂是豐功偉績,足以稱得上是明君,雖然這個皇帝是從他自己的侄子手中奪來的,但卻是一個好皇帝,人們可能對他生平事跡都有所了解了,但是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朱棣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女呢?
  • 靖難之役後,在朱棣一脈統治下,建文帝兄弟姐妹及子女下場如何?
    靖難之役是明代影響極為深遠的一次內亂,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起兵,揮師南下。四年後,攻陷明朝國都南京,建文帝在宮中舉火自焚。在這之後,朱棣為了消除前朝影響,開始大肆殺戮前朝功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等人,都被朱棣滅族。最慘的是方孝孺,光是因受他牽連被殺和充軍的就將近2000人。
  • 靖難之役,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建文帝朱允炆由於在執政期間,急於削藩,最終導致建文帝朱允炆與四叔燕王朱棣徹底反目,導致後來出現靖難之役,而靖難之役最終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而告終。建文帝朱允炆也在燕王朱棣大軍進入皇宮之後,一場突然的大火之後,就此下落不明,直到現在都是一個謎,建文帝朱允炆是有兄弟姐妹的,建文帝朱允炆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有三個弟弟,另外還有四個妹妹,另外建文帝還有兩個兒子。那麼在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的結局如何呢?
  • 靖難之役當中,朱棣不過是打下了南京,為何就能順利登基了?
    所以這麼一個身份複雜的兒子,朱元璋是不可能把太子之位封給朱棣的!所以最終,老朱還是決定,選擇讓皇長孫朱允炆接班。 朱允炆即位後,首先面對的 ,就是地方藩王權力過大的問題。所以沒法子,只能開始大肆削藩。朱棣也是被逼無奈,為求自保,而發動了靖難之變。
  •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其他王爺都在幹什麼?各不相謀、各行其是
    除了長子朱標以及他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其餘都封了王,一方面讓他們管理王國,一方面讓他們鎮守邊疆,保衛大明江山永固。但是,封了25位藩王,難道不會像漢朝一樣爆發八王之亂嗎?朱元璋當時可能也考慮過,由於大明幅員遼闊,封王可以便於管理,而且朱元璋是草根皇帝,抱著讓子孫後代享福的想法,也要執意封王。這就為之後的削藩策與靖難之役的動亂埋下了禍患。後來,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
  • 作為朱標的鐵桿粉絲,靖難之役時,為什麼沐家軍不提兵勤王?
    朱元璋在世時,藩王們兢兢業業守衛著大明的邊境。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他深知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對明王朝始終是個隱患,因此,他於繼位當年便急不可耐的著手削藩。可是他出招實在是太臭了,燕王朱棣於公元1399年正式起兵靖難。歷時四年,趕跑了侄子朱允炆,自己坐上了皇位。
  •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發生?朱允炆明明穩坐皇位,又為何敗給朱棣?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在眾多兒子之中,選擇一個作為繼承人的時候,沒想到朱元璋居然將孫子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相當於繼承了他的父親朱標的太子之位。最後朱元璋去世之後,朱標便繼承了他的皇位,史稱建文帝。朱元璋的這一做法,引起了諸多藩王的不滿,尤其是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
  • 明初若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造反而且也不敢造反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他登基後,就將兒子朱標立為太子。不過或許是天妒英才,朱標在壯年時突然離世,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朝野上下。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
  • 靖難之役朱棣為什麼能成功?朱元璋殺了這四個人,讓他沒有了對手
    靖難之役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也是封建歷史上少見的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其中的主角朱棣也是大家熟知的人物。為什麼朱棣能成功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他個人領兵打仗的能力。在明初的將領中,朱棣是少見的名將,尤其是在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將領去世之後。
  • 靖難之役的始作俑者,燕王朱棣的成長曆程,軍事強人的養成
    大兒子朱標為人敦厚,德行出眾,在朱元璋的培養下,是不可多得的守成之君;而其餘諸子,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都是不可多得將帥之才,尤其是燕王朱棣,位於和元朝殘餘勢力的一線,養成了極高的軍事素質。朱棣的出身和朱標其實比較相似,朱棣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大勢已成,因此朱棣的童年也過得十分安穩。但是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家長,所謂望子成龍用來形容朱元璋一點都不為過。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還會舉兵造反嗎?造反後會成功嗎
    把朱允炆換成朱標,朱棣就不造反了嗎? 朱棣的造反,根源在於朱允炆即位後出臺的激進削藩政策。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是朱允炆在政治鬥爭與叔侄親情之間搖擺不定。
  •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後代,究竟有沒有血脈留下呢?
    明成祖朱棣這個人雖然心狠手辣,但對自己的長兄懿文太子朱標,多少還是有些「情分」的。雖然很多人並不認可,但朱棣給朱標留下了一個親孫子卻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朱標的這個孫子後來日子過得並沒有那麼舒坦,但至少命是保住了,不是嗎?
  • 在靖難之役時,雲南沐家和朱允炆世代交好,為何沒發兵勤王?我認為...
    不過這讓很多人感到好奇,當時的朱棣僅僅攻打下了應天府,整個明朝藩王就向他俯首稱臣,特別是坐鎮雲南的沐家,和朱允炆更是世家好友,為何在朱棣攻打應天府時,雲南的沐家不前往應天府勤王呢?
  • 如果朱標沒死而是繼承了皇位,朱棣還會造反嗎?
    可惜朱標體質差,因長期過度勞累英年早逝,這使得朱元璋數十年的辛苦培養化為烏有,為此他又不得不讓皇孫朱允炆接手皇位,這才有了後來的「靖難之役」。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朱標沒有英年早逝而是繼承皇位,朱棣還敢造反嗎?
  • 靖難之役後,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們都過得怎麼樣
    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後,深恐這些叔王們坐擁重兵、尾大不掉,便與黃子澄、齊泰等近臣密議削藩。但削藩政策操之過急,激起了藩王們的強烈反彈。燕王朱棣振臂一呼,率靖難軍揮師南下,年號也就從建文改成了永樂。那麼到了永樂一朝,那些原本被建文帝視作重點防範及清除對象的藩王們境況如何?明成祖朱棣會顧念往日「同病相憐」和「手足之情」,對他們加以優待嗎?#01.
  • 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朱元璋在位之時,為了達成自己朱家天下朱家人守的理念,在誅殺功臣的同時,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這也造成了建文帝時期,藩王們的勢力過大。為了解決藩王們對中央朝廷的威脅,建文帝聽從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建議,進行削藩,進而引發了靖難之役,最終南京城破,建文帝不知所蹤,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