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後,成功篡位的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2020-12-18 鮮花暢談歷史

朱棣是被憋壞了才發動靖難之役的,被他老子和侄子給氣的。篡位成功後,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可沒有好日子過,誰叫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今天就來說說朱棣是怎麼被「逼」著發動靖難之役的,又是怎麼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劇照

朱棣被「逼」發動靖難之役,對老子和侄子很是不滿

朱元璋從農民做到皇帝,登上人生巔峰,就會變得患得患失,所以坐上皇帝之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老朱家的天下長治久安,首先著手的問題就是立太子,按照傳統的祖制,嫡長子朱標毫無疑問被立為太子,朱元璋為這太子也是煞費了苦心,一邊為他掃除障礙,一邊為他拉攏強有力的武人集團。

朱標的威望和實力讓其他皇子難以望其項背。估計朱棣也不敢有啥動作!可惜的是朱標的去世把朱元璋這麼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還留下一大堆麻煩事!

首先就是再次立儲的事!這一次朱棣是重新看到了曙光的!

因為朱元璋有四個嫡子,朱標是嫡長子,然後是嫡二子朱樉,嫡三子朱棡,嫡四子朱棣。

雖然說按照張有順序輪不到朱棣,但他的兩個哥哥畢竟也不是嫡長子,而且論功勞和才能,朱棣是最突出的。二哥朱樉為人衝動,經常在自己的封地行為不當被朱元璋教訓,老三亦是如此,而且有一次被人告發意圖謀反,氣得朱元璋大怒不止,幸好有兄長朱標的求情才躲過一劫!

老四朱棣駐於燕地,屢立戰功,生擒北元大將,降服蒙古乃兒不花,他也是最像朱元璋的!但是朱元璋還是沒有把皇位傳給朱棣!這讓朱棣很是憋屈,當然朱元璋這種做法還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原因應該有兩個。

第一,有顧慮,怕老二老三造反,畢竟宗法上還是講究長幼的,按道理應該立老二!這樣一來這幾個兄弟必定鬧得不可開交!

第二,朱棣多年經營燕地,如果讓他離開燕地,到南京上任,不利於北方邊疆的穩定!第三,朱標去世時,朱元璋也上了年紀,不想再折騰了,一旦立了幾個嫡子中的一個,就要著手處理其他幾個嫡子,沒那麼多精力,人一旦老了就想要子孫康健,皇帝也不例外!

所以朱元璋決定到孫子輩去挑選儲君!那就選定了朱標的兒子,朱標有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其中五個兒子分別是太子妃常氏所生的嫡長子朱雄英和嫡次子朱允熥。以及呂氏所生的庶長子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嫡長子朱雄英早逝,按道理就應該選擇嫡次子朱允熥,那為何會選擇庶長子朱允炆呢?

其實主要還是政治考量,常氏根基深厚,如果選擇嫡次子,那麼必定會壯大外戚的勢力,要幫朱允熥掃清道路確實夠麻煩的,因為朱允熥娘家的實力太強了,別到時候再來一次王莽篡權的悲劇就不好了,所以千挑萬選,選擇了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的這一選擇在朱棣看來是非常不合禮法的,不選我就算了,竟然還選個庶出的皇孫作為繼承人!所以很是不滿!這時的朱棣就像是個炸藥桶,一燃就炸,而這個導火索就是朱允炆登基後的削藩!

明初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有所不同的就是再次分封,朱元璋的兒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分封和中央集權是相對立的,同時與皇權也是對立的,如果要加強皇權,那就必須削弱地方藩王的權力,而朱允炆想做的就是削藩!

主要是把幾位實力較強的藩王權力收歸中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朱棣,其次是朱允炆另外二叔和三叔!

但是削藩也要有個好的理由,像朱棣這種沒有多大過錯,並且戰功累累的,很難找到其錯處,於是找其他實力較弱的親王下手,一時間,周王,齊王,代王,湘王先後被貶為庶人,或是被殺!並且開始對燕王下手,把燕王的精兵調離,但燕王不願坐以待斃,在姚廣元的建議下起兵造反!最終爆發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

朱棣大勝,奪取了帝位,朱允炆不知所蹤!雖然燕王朱棣很有野心,但還是被逼造反!朱允炆削藩手段過於剛烈,著急。以至於朱允炆一家都難以善終!

朱棣篡權後怎麼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的?個個不得善終!

其實可以想像得到,朱棣篡權後,朱標一家的結局,所有對朱棣皇位有威脅的通通沒有好下場!

畢竟朱棣是篡權的,所以朝上朝下不服朱棣的大有人在,而這些人寄希望於正統血脈。而朱允炆的兄弟就是他們心中的正統,朱棣必不會放過這些「眼中釘」。首先看下朱標妻子的結局。

朱標的太子妃常氏就不說了,因為在靖難之役前就因為難產去世了。走在了朱標之前!

朱標的第二任妻子呂氏,她也是朱允炆的生母,朱允炆登基之後被尊為太后,本來是無上的榮光,沒想到卻因為兒子的削藩遭來橫禍,朱棣表面上還是非常的尊重呂太后的,並且就在破了城門後還找到呂太后,向其表明自己也是迫於無奈,想要得到呂太后的同情與理解,希望得到輿論支持!

但呂太后不為所動,畢竟有殺子之仇。於是朱棣便讓她去給朱標守墓,兩年後府邸著火,呂太后在大火中結束生命!

朱標妻子呂太后

關於這大火,歷史沒有明確記載,很多人認為是朱棣所為,因為隨同一起去守陵的還有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熙!

朱允熙被視為威脅,必難以存活,呂后也隨他一起去了!

朱標的嫡長子早年去世,嫡次子朱允熥被朱棣貶為庶人,軟禁在鳳陽,1417年暴斃而亡,原因可想而知!

朱標的庶長子朱允炆宮廷大火後便不知所蹤,朱棣派人到處尋找,鄭和下西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當然一直沒找著,就算找到了也難逃一死!

鄭和下西洋

朱標的第四子朱允熞同樣與朱允熥一樣,被貶為庶人,軟禁於鳳陽,1417年暴斃而亡。兩兄弟同年去世,想想也知道怎麼回事!

朱標第五子朱允熙前面講過,跟隨呂太后守陵,死於大火!

總結:成王敗寇,朱棣雖然被迫發動靖難之役,但卻沒有放過大哥朱標的一家,特別是他的幾個侄子,帝王政治大於親情,當然朱棣的這種斬草除根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只要朱標的兒子不死,就會給天下人希望,反對朱棣的聲音就不會斷絕,很可能越演越烈!為了朝政的穩定,也只能痛下殺手!試想一下,如果朱標的兒子捲土重來,會放過篡權的叔叔朱棣嗎?

而且從朱允炆削藩的做法來看,朱允炆並不是一位睿智的明君,他能把大明朝治理好嗎?

朱棣雖帝位不正,但卻是一位明君,創造出永樂盛世!於百姓來說朱棣的篡位未必是件壞事,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沒有在眾多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直接選擇了朱標次子朱允炆做繼承人,這樣也就導致了朱允炆上位年輕氣盛急於削藩,給朱棣有了篡奪皇位的藉口,最終皇位落到了朱棣手中。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丟掉了江山,在南京皇宮舉火自焚,當然,朱允炆是否真的自焚身亡這已經是歷史之謎了,但是朱棣稱帝之時,朱允炆之母呂氏以及他的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還都活著,朱允炆不管是逃跑出家還是真的自焚而死,總之朱棣是再也沒找到他,但他的兄弟和母親卻都落到了朱棣手中。
  • 靖難之役後朱棣嚴苛對待朱標妻子兒女,甚至有數人遇害
    明成祖朱棣是個暴脾氣,權力欲望極強,一朝得勢之後,對政治異己往死裡整,對自己帝位有威脅的親人肯定控制在手中的。 朱標的第一任妻子是明初大將常遇春的長女,被稱作「元妃」,追贈為孝康皇后。她為朱標生下了長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另外生下了兩個女兒,據推測應該是江都郡主和宜倫郡主。
  • 靖難之役後朱棣登上帝位,他是如何對待自己大哥一家的?
    「靖難之役」是明朝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項歷史事件,作為靖難之役的發起人,朱棣在攻下京城,奪得皇位後,對於自己大哥的妻兒,朱棣的做法簡直令人難以接受。據史料顯示,朱棣的大哥朱標有六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長子、第六子、第三女都夭折了。
  • 朱標的妻與子都是敏感之人,朱棣登基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我們知道的是,南京城朱棣是在1402年進的,他最忌諱的就是世人說他的來路不正,所以在朱標離世之後,朱棣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的諡號改了,朱允炆繼位後追尊朱標諡號為「孝康皇帝」,但是朱棣上位後將其諡號改為了「懿文太子」。那麼我們最關注的哪一點,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女的呢?
  • 靖難之役當中,朱棣不過是打下了南京,為何就能順利登基了?
    所以這麼一個身份複雜的兒子,朱元璋是不可能把太子之位封給朱棣的!所以最終,老朱還是決定,選擇讓皇長孫朱允炆接班。 朱允炆即位後,首先面對的 ,就是地方藩王權力過大的問題。所以沒法子,只能開始大肆削藩。朱棣也是被逼無奈,為求自保,而發動了靖難之變。
  • 靖難之役,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建文帝朱允炆由於在執政期間,急於削藩,最終導致建文帝朱允炆與四叔燕王朱棣徹底反目,導致後來出現靖難之役,而靖難之役最終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而告終。建文帝朱允炆也在燕王朱棣大軍進入皇宮之後,一場突然的大火之後,就此下落不明,直到現在都是一個謎,建文帝朱允炆是有兄弟姐妹的,建文帝朱允炆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有三個弟弟,另外還有四個妹妹,另外建文帝還有兩個兒子。那麼在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的結局如何呢?
  • 朱棣篡位後為什麼沒有更改國號,而是繼續使用「大明」?
    朱元璋登基以後,立朱標為太子,朱標作為朱元璋的長子,在他的諸多兄弟裡面威望也比較高,如果不是因為英年早逝,大明的格局將會被打破。然而自朱標死後,朱元璋卻打破了傳統的帝王家的文化,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這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打破傳統的皇位繼承。我們見得最多的是父子相傳,也見過兄弟相傳,卻幾乎沒有見過祖孫相傳的。
  • 作為朱標的鐵桿粉絲,靖難之役時,為什麼沐家軍不提兵勤王?
    朱元璋在世時,藩王們兢兢業業守衛著大明的邊境。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他深知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對明王朝始終是個隱患,因此,他於繼位當年便急不可耐的著手削藩。可是他出招實在是太臭了,燕王朱棣於公元1399年正式起兵靖難。歷時四年,趕跑了侄子朱允炆,自己坐上了皇位。
  • 靖難之役朱棣為什麼能成功?朱元璋殺了這四個人,讓他沒有了對手
    靖難之役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也是封建歷史上少見的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其中的主角朱棣也是大家熟知的人物。為什麼朱棣能成功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他個人領兵打仗的能力。在明初的將領中,朱棣是少見的名將,尤其是在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將領去世之後。
  •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發生?朱允炆明明穩坐皇位,又為何敗給朱棣?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在眾多兒子之中,選擇一個作為繼承人的時候,沒想到朱元璋居然將孫子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相當於繼承了他的父親朱標的太子之位。最後朱元璋去世之後,朱標便繼承了他的皇位,史稱建文帝。朱元璋的這一做法,引起了諸多藩王的不滿,尤其是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
  • 靖難之役後,在朱棣一脈統治下,建文帝兄弟姐妹及子女下場如何?
    靖難之役是明代影響極為深遠的一次內亂,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起兵,揮師南下。四年後,攻陷明朝國都南京,建文帝在宮中舉火自焚。在這之後,朱棣為了消除前朝影響,開始大肆殺戮前朝功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等人,都被朱棣滅族。最慘的是方孝孺,光是因受他牽連被殺和充軍的就將近2000人。
  • 朱棣繼位後,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兒子?兩人被貶為庶人一人被燒死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59,閱讀約2分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4月25日,朱元璋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太子朱標病逝,享年39歲。朱標病逝後,65歲的朱元璋悲痛欲絕。他對群臣說:「我老了,太子不幸,所以我要死而死!」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還會舉兵造反嗎?造反後會成功嗎
    把朱允炆換成朱標,朱棣就不造反了嗎? 朱棣的造反,根源在於朱允炆即位後出臺的激進削藩政策。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是朱允炆在政治鬥爭與叔侄親情之間搖擺不定。
  • 靖難之役的始作俑者,燕王朱棣的成長曆程,軍事強人的養成
    大兒子朱標為人敦厚,德行出眾,在朱元璋的培養下,是不可多得的守成之君;而其餘諸子,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都是不可多得將帥之才,尤其是燕王朱棣,位於和元朝殘餘勢力的一線,養成了極高的軍事素質。朱棣的出身和朱標其實比較相似,朱棣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大勢已成,因此朱棣的童年也過得十分安穩。但是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家長,所謂望子成龍用來形容朱元璋一點都不為過。
  • 明初若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造反而且也不敢造反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他登基後,就將兒子朱標立為太子。不過或許是天妒英才,朱標在壯年時突然離世,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朝野上下。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
  •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其他王爺都在幹什麼?各不相謀、各行其是
    除了長子朱標以及他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其餘都封了王,一方面讓他們管理王國,一方面讓他們鎮守邊疆,保衛大明江山永固。但是,封了25位藩王,難道不會像漢朝一樣爆發八王之亂嗎?朱元璋當時可能也考慮過,由於大明幅員遼闊,封王可以便於管理,而且朱元璋是草根皇帝,抱著讓子孫後代享福的想法,也要執意封王。這就為之後的削藩策與靖難之役的動亂埋下了禍患。後來,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
  • 神助攻:朱棣「靖難之役」能打勝杖全靠沙塵暴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奉天靖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不久爆發的一場政變。  明太祖朱元璋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年號建文,是為建文帝。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為準備妥當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沒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朱棣於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朱棣之所以發動「靖難之役」,造侄子的反,其實就是死皮賴臉地想當皇帝。
  • 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朱元璋在位之時,為了達成自己朱家天下朱家人守的理念,在誅殺功臣的同時,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這也造成了建文帝時期,藩王們的勢力過大。為了解決藩王們對中央朝廷的威脅,建文帝聽從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建議,進行削藩,進而引發了靖難之役,最終南京城破,建文帝不知所蹤,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
  • 「靖難之役」和永樂盛世
    1399年,燕王朱棣以建文帝違反《祖訓錄》條款為由,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間開始了一場持續三年的軍事對峙。1402年,燕軍攻佔南京。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建文帝喬裝成和尚逃離南京,建文帝最後的真正命運仍然是一個謎。
  • 如果朱標沒死而是繼承了皇位,朱棣還會造反嗎?
    可惜朱標體質差,因長期過度勞累英年早逝,這使得朱元璋數十年的辛苦培養化為烏有,為此他又不得不讓皇孫朱允炆接手皇位,這才有了後來的「靖難之役」。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朱標沒有英年早逝而是繼承皇位,朱棣還敢造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