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被憋壞了才發動靖難之役的,被他老子和侄子給氣的。篡位成功後,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可沒有好日子過,誰叫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今天就來說說朱棣是怎麼被「逼」著發動靖難之役的,又是怎麼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劇照
朱棣被「逼」發動靖難之役,對老子和侄子很是不滿
朱元璋從農民做到皇帝,登上人生巔峰,就會變得患得患失,所以坐上皇帝之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老朱家的天下長治久安,首先著手的問題就是立太子,按照傳統的祖制,嫡長子朱標毫無疑問被立為太子,朱元璋為這太子也是煞費了苦心,一邊為他掃除障礙,一邊為他拉攏強有力的武人集團。
朱標的威望和實力讓其他皇子難以望其項背。估計朱棣也不敢有啥動作!可惜的是朱標的去世把朱元璋這麼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還留下一大堆麻煩事!
首先就是再次立儲的事!這一次朱棣是重新看到了曙光的!
因為朱元璋有四個嫡子,朱標是嫡長子,然後是嫡二子朱樉,嫡三子朱棡,嫡四子朱棣。
雖然說按照張有順序輪不到朱棣,但他的兩個哥哥畢竟也不是嫡長子,而且論功勞和才能,朱棣是最突出的。二哥朱樉為人衝動,經常在自己的封地行為不當被朱元璋教訓,老三亦是如此,而且有一次被人告發意圖謀反,氣得朱元璋大怒不止,幸好有兄長朱標的求情才躲過一劫!
老四朱棣駐於燕地,屢立戰功,生擒北元大將,降服蒙古乃兒不花,他也是最像朱元璋的!但是朱元璋還是沒有把皇位傳給朱棣!這讓朱棣很是憋屈,當然朱元璋這種做法還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原因應該有兩個。
第一,有顧慮,怕老二老三造反,畢竟宗法上還是講究長幼的,按道理應該立老二!這樣一來這幾個兄弟必定鬧得不可開交!
第二,朱棣多年經營燕地,如果讓他離開燕地,到南京上任,不利於北方邊疆的穩定!第三,朱標去世時,朱元璋也上了年紀,不想再折騰了,一旦立了幾個嫡子中的一個,就要著手處理其他幾個嫡子,沒那麼多精力,人一旦老了就想要子孫康健,皇帝也不例外!
所以朱元璋決定到孫子輩去挑選儲君!那就選定了朱標的兒子,朱標有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其中五個兒子分別是太子妃常氏所生的嫡長子朱雄英和嫡次子朱允熥。以及呂氏所生的庶長子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嫡長子朱雄英早逝,按道理就應該選擇嫡次子朱允熥,那為何會選擇庶長子朱允炆呢?
其實主要還是政治考量,常氏根基深厚,如果選擇嫡次子,那麼必定會壯大外戚的勢力,要幫朱允熥掃清道路確實夠麻煩的,因為朱允熥娘家的實力太強了,別到時候再來一次王莽篡權的悲劇就不好了,所以千挑萬選,選擇了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的這一選擇在朱棣看來是非常不合禮法的,不選我就算了,竟然還選個庶出的皇孫作為繼承人!所以很是不滿!這時的朱棣就像是個炸藥桶,一燃就炸,而這個導火索就是朱允炆登基後的削藩!
明初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有所不同的就是再次分封,朱元璋的兒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分封和中央集權是相對立的,同時與皇權也是對立的,如果要加強皇權,那就必須削弱地方藩王的權力,而朱允炆想做的就是削藩!
主要是把幾位實力較強的藩王權力收歸中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朱棣,其次是朱允炆另外二叔和三叔!
但是削藩也要有個好的理由,像朱棣這種沒有多大過錯,並且戰功累累的,很難找到其錯處,於是找其他實力較弱的親王下手,一時間,周王,齊王,代王,湘王先後被貶為庶人,或是被殺!並且開始對燕王下手,把燕王的精兵調離,但燕王不願坐以待斃,在姚廣元的建議下起兵造反!最終爆發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
朱棣大勝,奪取了帝位,朱允炆不知所蹤!雖然燕王朱棣很有野心,但還是被逼造反!朱允炆削藩手段過於剛烈,著急。以至於朱允炆一家都難以善終!
朱棣篡權後怎麼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的?個個不得善終!
其實可以想像得到,朱棣篡權後,朱標一家的結局,所有對朱棣皇位有威脅的通通沒有好下場!
畢竟朱棣是篡權的,所以朝上朝下不服朱棣的大有人在,而這些人寄希望於正統血脈。而朱允炆的兄弟就是他們心中的正統,朱棣必不會放過這些「眼中釘」。首先看下朱標妻子的結局。
朱標的太子妃常氏就不說了,因為在靖難之役前就因為難產去世了。走在了朱標之前!
朱標的第二任妻子呂氏,她也是朱允炆的生母,朱允炆登基之後被尊為太后,本來是無上的榮光,沒想到卻因為兒子的削藩遭來橫禍,朱棣表面上還是非常的尊重呂太后的,並且就在破了城門後還找到呂太后,向其表明自己也是迫於無奈,想要得到呂太后的同情與理解,希望得到輿論支持!
但呂太后不為所動,畢竟有殺子之仇。於是朱棣便讓她去給朱標守墓,兩年後府邸著火,呂太后在大火中結束生命!
朱標妻子呂太后
關於這大火,歷史沒有明確記載,很多人認為是朱棣所為,因為隨同一起去守陵的還有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熙!
朱允熙被視為威脅,必難以存活,呂后也隨他一起去了!
朱標的嫡長子早年去世,嫡次子朱允熥被朱棣貶為庶人,軟禁在鳳陽,1417年暴斃而亡,原因可想而知!
朱標的庶長子朱允炆宮廷大火後便不知所蹤,朱棣派人到處尋找,鄭和下西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當然一直沒找著,就算找到了也難逃一死!
鄭和下西洋
朱標的第四子朱允熞同樣與朱允熥一樣,被貶為庶人,軟禁於鳳陽,1417年暴斃而亡。兩兄弟同年去世,想想也知道怎麼回事!
朱標第五子朱允熙前面講過,跟隨呂太后守陵,死於大火!
總結:成王敗寇,朱棣雖然被迫發動靖難之役,但卻沒有放過大哥朱標的一家,特別是他的幾個侄子,帝王政治大於親情,當然朱棣的這種斬草除根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只要朱標的兒子不死,就會給天下人希望,反對朱棣的聲音就不會斷絕,很可能越演越烈!為了朝政的穩定,也只能痛下殺手!試想一下,如果朱標的兒子捲土重來,會放過篡權的叔叔朱棣嗎?
而且從朱允炆削藩的做法來看,朱允炆並不是一位睿智的明君,他能把大明朝治理好嗎?
朱棣雖帝位不正,但卻是一位明君,創造出永樂盛世!於百姓來說朱棣的篡位未必是件壞事,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