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2020-12-16 小龍談古論今

公元1398年,大明帝國的開創者朱元璋因病去世,年僅22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朱元璋在位之時,為了達成自己朱家天下朱家人守的理念,在誅殺功臣的同時,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這也造成了建文帝時期,藩王們的勢力過大。為了解決藩王們對中央朝廷的威脅,建文帝聽從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建議,進行削藩,進而引發了靖難之役,最終南京城破,建文帝不知所蹤,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

朱棣劇照

在朱元璋的諸多兒子中,燕王朱棣的能力最強,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立朱棣為皇位繼承人,從而避免靖難之役手足相殘的局面?

朱棣的才能冠絕眾皇子

明史張廷玉用下面這段話來評價明成祖朱棣。

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眾所周知,漢唐時期是中原王朝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明史中用了「遠邁漢唐」這四個字來評價明成祖朱棣,可見明史對朱棣的評價之高。

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之中,朱棣並不是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是太子朱標,晉王朱棡以及寧王朱權。但是在朱元璋安排的一次歷練中,朱棣的表現卻讓朱元璋刮目相看,朱棣的才能也在這場歷練中展露無疑。

朱元璋劇照

公元1390年,就藩北平的朱棣收到朱元璋傳來的命令,朱元璋命令朱棣率軍北上,徵伐元將乃兒不花部。朱元璋在命令朱棣北伐的同時,就藩山西的晉王朱棡同樣也收到了來自朱元璋的命令。朱棣等人所奉命徵伐的乃兒不花部才萬餘人,朱元璋命令兩位藩王同時出徵,明顯是在考驗他們,朱元璋想看一下自己的兒子們有沒有為大明江山守邊疆的能力。

儘管朱棣奉命徵伐的乃兒不花部人數不多,朱棣面對的困難同樣不少。此時的北方正處於隆冬季節,異常寒冷的天氣對大軍的行軍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同時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去尋找一支萬餘人的部隊對初次出徵的朱棣來說也是一場巨大的挑戰。

面對諸多困難,朱棣首先派騎哨四處偵查,查找敵軍的下落,免得讓大軍成為一隻無頭蒼蠅在草原上四處亂撞。

找到乃兒不花部後,朱棣又命令大軍趁著風雪快速前進,以達到出奇制勝的制敵效果。

朱棣的大軍包圍乃兒不花部後,為了不打草驚蛇,朱棣並沒有急著進攻,而是派與乃兒不花相識的將領觀童前去勸降。乃兒不花後來被帶到了朱棣大營,朱棣設酒款待,乃兒不花大為感動,帶著自己的部眾和牛羊全部投降了朱棣,朱棣的這次出徵大獲全勝。

朱棣劇照

反觀從山西出發的晉王朱棡,率領的大軍像一隻無頭蒼蠅在茫茫的大草原四處亂撞,兩人的能力高下立判。

朱元璋為什麼不傳位給朱棣

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從陝西考察回來後,不久就因感染風寒而病逝。面對長子的病逝,朱元璋悲痛萬分,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儲君,朱元璋苦思良久之後,決定立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繼承大明江山。

太子朱標死後,眾皇子都對皇位虎視眈眈,從能力上來說,燕王朱棣的優勢最大,為何朱元璋不選擇燕王朱棣,反而讓嫡長孫朱允炆繼承大統?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燕王之上,還有秦晉二王根據《明太祖實錄》的記載,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曾經向眾大臣商議,自己將皇位傳給燕王朱棣如何,翰林學士劉三吾認為不可,如果立燕王為太子,秦王和晉王又該如何處置,朱元璋聽後大哭,打消了立燕王朱棣為儲君的念頭,不久之後就立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畫像

筆者對明太祖實錄中這段記載心存疑慮,其一,在立儲君如此大的問題上,朱元璋不大可能召見群臣來商量。其二,朱元璋何等人物,怎麼可能就因為劉三吾的一句不可立燕王為儲君而大哭。明太祖實錄中的這段記載很有可能是朱棣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找依據而篡改的。

儘管史料真假難辨,但是假如真的由燕王朱棣繼承皇位,確實會引起他的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晉王朱棡的不滿,朱元璋百年之後,兄弟之間免不了又要為了大明江山的皇位掀起一番血雨腥風。

朱棣並非馬皇后所生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對大明王朝的皇位繼承人做了諸多限制,皇位繼承人必須是嫡子,庶子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儘管靖難之役之後,朱棣一直強調自己是馬皇后所生,秦晉二王去世之後,自己就是嫡長子,因此自己繼承皇位是合法的,不違祖訓。

朱棣劇照

但是根據史學家的考證,多數史學家認為朱棣的生母並不是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具體是誰眾說紛紜,有很多人認為是碽妃。對碽妃的身份也存在諸多猜疑,有人認為碽妃是高麗人,也有人認為碽妃是蒙古人。但是不管碽妃是誰,朱棣的庶子身份是改變不了的。

因此,對於嚴守嫡子繼承制的朱元璋來說,庶子出身的燕王朱棣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父死子繼優於兄終弟及封建社會皇位的繼承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

一般來說,封建王朝的帝王在生前從自己眾多的兒子中選一名作為太子,待自己百年之後,繼承自己的皇位,這就是父死子繼的繼承方式。

如果皇帝在生前沒有兒子,在臨死之前,會在自己的兄弟之中選一位作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後來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就是典型的兄終弟及方式。

因此,從皇位繼承的優先程度來說,父死子繼優於兄終弟及,朱元璋選嫡長孫朱允炆作為皇位繼承人也是基於這種考慮。

朱允炆劇照

結語

從選擇皇位繼承人上來說,朱元璋選嫡長孫朱允炆並沒有錯,但是朱元璋在臨死前並沒有給朱允炆安排能人異士來輔佐他,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多數都被朱元璋所殺,留給朱允炆的只有科舉考試出身的黃子澄,齊泰等人,在軍事能力上與多年戍守邊疆的燕王朱棣相差甚遠,這也為後來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相關焦點

  • 晉王朱棡突然去世,導致朱元璋不得不在臨終前出手對付燕王朱棣?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十三》從這個角度說,朱標事實上已經位同副皇帝,人們一直稱他是史上權力最大、最得皇帝信任的皇太子,誠不為過。甚至於為了朱標,朱元璋還在洪武二十三年忍痛除掉了對自己忠心耿耿的淮西勳貴集團。
  • 朱棣文韜武略文武雙全,朱元璋卻為何把皇位傳給朱允炆,也不傳給朱棣?
    朱棣文韜武略文武雙全,朱元璋卻為何把皇位傳給朱允炆,也不傳給朱棣?在我國歷史上,一般皇帝會在皇子中,選出自己最中意的,將他立為太子,讓他提前開始涉及朝政,學習處理政事的方法,好在日後接替自己的位置。朱元璋當時在選擇繼承他皇位人的時候,他的第四個皇子朱棣是最像他的。有野心而且打仗特別的厲害,英勇善戰。
  • 靖難之役的始作俑者,燕王朱棣的成長曆程,軍事強人的養成
    大兒子朱標為人敦厚,德行出眾,在朱元璋的培養下,是不可多得的守成之君;而其餘諸子,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都是不可多得將帥之才,尤其是燕王朱棣,位於和元朝殘餘勢力的一線,養成了極高的軍事素質。朱棣的出身和朱標其實比較相似,朱棣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大勢已成,因此朱棣的童年也過得十分安穩。但是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家長,所謂望子成龍用來形容朱元璋一點都不為過。
  • 燕王朱棣為什麼會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敕封燕王,坐鎮北平,後來靖難成功,成為名垂青史的永樂大帝。首先是大哥朱標的去世。朱標作為繼承人,一直被悉心栽培,無論是品性還是威望,都絕對能夠駕馭群臣,威服天下,不幸的是,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先走一步,朱元璋不得不開始重新考慮繼承人的問題。
  • 朱元璋的皇太孫被推翻了,太子是誰?如果太子還在朱棣該咋辦?
    諸王甘受困辱,甚若輿隸,妻子流離,暴露道路,驅逐窮窘,衣食不給,行道顧之,猶惻然傷心,仁人焉肯如此?(靖難檄文) 燕王朱棣造侄子的反,怎麼看都是一出歷史狗血劇,可是燕王朱棣的大哥朱標如果還在,歷史一定是另外一番模樣。
  • 假如朱標沒有去世,動手削藩,朱棣敢反嗎?
    燕王朱棣是明朝第三個皇帝,他是朱元璋的兒子,朱元璋曾經說,朱棣是所有孩子當中最像他的一個。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將皇位傳給朱棣,而是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本來的繼承人應該是太子朱標,但是朱標卻意外死亡了,讓朱元璋的計劃落空。假如朱標沒有去世,動手削藩,朱棣敢反嗎?
  • 朱元璋為何將皇位傳給孫子,也不傳給更有能力的兒子?原來如此!
    只是任何事過頭了,也會惹來罵名,比如朱元璋放任錦衣衛的壯大,讓官員們戰戰兢兢,絲毫不敢犯錯,甚至每錯,但凡朱元璋不悅了,都會找出千般錯,只為了制裁官員。不過總體來說,朱元璋還算是有功德,愛民如子的好皇帝的。只是朱元璋在將皇位傳給後人時,卻似乎又有點意氣用事了,完全不符合他皇帝的身份做派。
  • 皇太孫朱允炆或燕王朱棣
    太祖太祖朱元璋為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繼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對諸王勢大難制深感憂慮。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而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及齊、代諸王均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即與齊泰、黃子澄等密議削藩。以燕王朱棣勢大難圖,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餘皆廢為庶人。
  • 燕王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誰?
    據《靖難事跡》記載:「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挾,次晉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這裡的「次上」就是指朱棣,是高皇后的第四個兒子,而朱棣更是反覆地親口說「朕高皇后第四子也」。  到了清代,萬斯同編纂的《明史·成祖本紀》中說道,朱棣「母孝慈高皇后,與興宗孝康皇帝(即太子標)同」,朱好陽編纂的《歷代陵寢備考》中則說:「後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晉王桐、成祖、周王」。
  • 為何沒人跟朱標爭太子,原來他能力這麼強!
    自古皇權爭奪極其血腥殘酷,唐代有李世民殺太子發動政變奪權,清代有九子奪嫡等等,都是因為皇帝的兒子非常的多,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有名的是大兒子,太子朱標,四子燕王朱棣等等,朱元璋稱帝之後,馬上立朱標為太子,在朱標成為太子的20多年間,為什麼並沒有出現歷史上的皇權爭奪,弒兄殺子的現象呢
  • 《大明風華》中燕王朱棣勵精圖治,歷史上為何有「燕王掃北」一說
    在《大明風華》中,朱棣的下線讓觀眾很惋惜,因為他在劇中確實勵精圖治,為明朝的發展付出了很多。而在歷史上,為何卻有「燕王掃北」一說呢? 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即位,建文帝為了加強皇權,進行了削藩,燕王朱棣此時感到了威脅,於是發動了靖難之變,最後篡位取代了建文帝,自立為皇帝。
  • 朱標為何被稱為「史上權力最大太子」?朱元璋手把手教他做皇帝
    朱標死後,哪怕四子朱棣表現突出,朱元璋也沒有動過換太子的念頭。為了讓長子一脈繼承帝位,朱元璋不惜大肆屠殺功臣,就怕皇孫鎮不住。這固然是出於對嫡長子繼承制的擁護,但如果不是與朱標父子感情深厚,朱元璋未必能做到這一步。
  • 靖難之役後,成功篡位的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劇照朱棣被「逼」發動靖難之役,對老子和侄子很是不滿朱元璋從農民做到皇帝,登上人生巔峰,就會變得患得患失,所以坐上皇帝之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老朱家的天下長治久安,首先著手的問題就是立太子,按照傳統的祖制,嫡長子朱標毫無疑問被立為太子,朱元璋為這太子也是煞費了苦心,一邊為他掃除障礙
  • 朱標兄弟達二十六人,朱元璋立其為太子,為何無人爭奪太子之位?
    朱標是朱元璋用半輩子心血培養的,兄弟們根本不會去和朱標爭皇位,朱棣他們都是朱標一手帶大,長兄如父。在朱元璋眼裡他和馬皇后所生的兒子就是和其他兒子不一樣,攻打南京時朱標出生,朱元璋立馬在附近的山上了個碑,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朱元璋自封吳國公時朱標就是世子,稱帝後第二件事就是立朱標為太子。
  • 明初若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造反而且也不敢造反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他登基後,就將兒子朱標立為太子。不過或許是天妒英才,朱標在壯年時突然離世,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朝野上下。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
  •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發生?朱允炆明明穩坐皇位,又為何敗給朱棣?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登基之初,就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繼承制度,將嫡長子朱標立為了太子,一直作為儲君人選悉心培養。但是沒想到最後,朱標居然因病去世,而這時朱元璋已是萬年,他深知立儲成為了眼下自己最急需解決的大事。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還會舉兵造反嗎?造反後會成功嗎
    把朱允炆換成朱標,朱棣就不造反了嗎? 朱棣的造反,根源在於朱允炆即位後出臺的激進削藩政策。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是朱允炆在政治鬥爭與叔侄親情之間搖擺不定。
  • 燕王朱棣與涿鹿礬山
    朱元璋取得江山後,定都南京,開啟了明朝三百多年的統治。後將他的兒子封為各郡王鎮守各地,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駐守北京。
  • 明朝開國第一位太子,朱元璋的兒子朱標的能力如何?
    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自己是明朝開國第一位太子,可惜的是,死的比朱元璋還早,不然他也會成為皇帝。這個人就是朱標,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出生時,朱元璋還沒有登基,在朱元璋登基之後,將自己的兒子朱標立為了明朝的太子,朱標也成為了明朝的第一位太子。
  • 太子、秦王、晉王都已去世,朱元璋為何不肯傳位給皇四子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陷入極度的悲哀和痛苦之中,朱標死後,在劉三吾等人的建議下,朱元璋立年僅16歲的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到了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1歲的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為帝。